环境科学基础理论
-
松花江省界缓冲区水环境监测与评价高峰等 著《松花江流域省界缓冲区水环境监测与评价》在开展松花江流域省界缓冲区水环境监测的基础上,通过研究水质评价方法(单因子评价法、趋势分析法、主成分分析法、物元分析法、聚类分析法、神经网络预测法),开展水体的微生物监测与评价,构建流域水质监测系统和评价系统,探讨人工智能算法在松花江流域省界缓冲区水质评价与预测的应用,为松花江流域省界缓冲区水环境管理提供重要科学依据。
-
POPs知多少之氟代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生态环境部对外合作与交流中心由于氟代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的复杂性,公众很难对其进行科学全面的了解和认知,仅通过媒体针对污染事件报道的片段式信息更是无法建立起对该类污染物的系统性认知,进而采取合适的应对态度。为了提高国内相关部门、非政府组织以及广大公众对以全氟辛基磺酸(PFOS)和全氟辛酸(PFOA)等全氟和多氟烷基物质(PFAS)为代表的氟代持久性有机污染物问题的科学认知程度,使他们积极参与该类物质的污染防治和履约工作,《POPs知多少之氟代持久性有机污染物》从科普的角度,系统全面地介绍了氟代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的基础知识、健康风险、国内外行动、替代技术和绿色生活等内容。《POPs知多少之氟代持久性有机污染物》将在科普氟代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知识和提高社会各界对于该物质的科学认知方面发挥积极作用,希望能够使更多的人士积极关注和参与到我国淘汰和削减POPs行动的工作中来,共同推进氟代持久性有机污染物污染防治工作的深入开展。
-
再生铅冶炼过程物质代谢及协同控制李艳萍 著本书主要介绍了系统学、协同学、物质代谢、冶金热力学、清洁生产和循环经济及神经网络等基础理论和方法,从物质代谢机理、代谢系统边界、代谢物质流分类、代谢路径、代谢模式、代谢量、代谢形态以及代谢效率8个方面,围绕再生铅冶炼过程清洁生产与末端治理协同代谢模式、资源和能源协同代谢效率、多污染物协同代谢机理和效率以及物质代谢量和代谢形态的协同优化的四个协同优化尺度,提出并构建了再生冶炼过程物质代谢及协同优化的理论和方法学体系,阐述了我国再生铅冶炼行业物质代谢及其协同优化的实证研究结果,旨在丰富和创新工业生产过程物质代谢方法学体系,为再生铅冶炼行业绿色发展提供科学理论和方法学指导,同时为其他工业代谢及其协同优化领域研究提供技术参考和案例借鉴。 本书具有较强的技术性和针对性,可供从事金属冶炼过程清洁生产、污染控制等的工程技术人员、科研人员和管理人员参考,也可供高等学校环境科学与工程、生态工程、冶金工程及相关专业师生参阅。
-
温室效应与气候变化(法)爱德华·巴德,杰罗姆·夏贝拉“外面天气如何”已成为大家关注的话题。无论何时何地,人们对气象学都有着浓厚的兴趣。本书通过几位学者结合数学、物理学、化学及地质学的研究充实气候学的研究理论,以科学数据分析、试验、实地观察和模型构建等方式,将自己对地球气候的复杂变化研究成果进行对比和总结,为人类提供了新的视角去审视自己的生存环境。
-
基于物联网的大气污染源现场执法监管信息系统设计与应用刘孝富,刘柏音,孙启宏,罗镭 等 著《基于物联网的大气污染源现场执法监管信息系统设计与应用》依托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固定源大气污染物排放现场执法监管的技术方法体系研究”之课题“大气污染源现场执法监管工具包研发”(2016YFC0208206),设计研发了一套“固定源大气污染物排放现场执法监管信息系统”,重点解决各级环境监督执法部门在涉气固定源日常执法中工具缺失以至取证难、监测难、数据格式不统一、无法交互等问题。该系统针对不同污染源大气监督执法需求,创新性地采用物联网理念,通过接入机载、车载、便携式检测设备,采集和汇集多源异构数据,通过系统平台的数据自动分析计算,实现大气排放异常区识别、现场大气污染物浓度执法取证、暗查式执法取证、监测结果实时传输分析与超标情况判定、远程执法指挥等信息化智能执法功能,为大气污染源现场执法提供科技支撑。
-
固定源大气污染物排放执法监管体系研究孙启宏,刘孝富,王莹 等 著《固定源大气污染物排放执法监管体系研究》主要是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大气污染成因与控制技术研究专项“固定源大气污染物排放现场执法监管的技术方法体系研究”(2016YFC0208200)项目的研究成果。在全面调研我国工业固定源大气污染现场执法监管现状和垂直管理改革的基础上,总结了现场执法监管中存在的问题,分析了执法监管的体系构建需求、监测技术需求、技术规程需求,集成多种监测手段,构建了天地一体的大气污染源现场执法监管技术流程,为工业固定源大气污染现场执法提供了一套准确、高效、可操作的执法监管技术规程,以期为提高我国大气污染物排放现场监管执法效能提供技术支撑。
-
环境微塑料概论曾永平等 著《环境微塑料概论》综合了微塑料研究领域近年来的各类学术研究成果,从环境微塑料的来源解析、分析方法、时空分布、河流输运、海洋污染,到环境微塑料与污染物/微生物的相互作用、生物效应、污染治理与管控举措等方面,系统阐述了微塑料的环境赋存状态、生物累积和转化过程,以及人体暴露和健康风险,提出了微塑料的源头控制、末端处理等管控措施。
-
排污许可证管理政策与支撑技术研究蒋洪强,张静,蒋春来,汪劲,杜蕴慧 等著《排污许可证管理政策与支撑技术研究》共分为8章。第1章梳理了美国、欧盟等国家和地区排污许可制度的理论、方法与实践经验,同时,总结了我国开展排污许可证实践的经验。第2章提出了排污许可证管理政策顶层方案设计的优化框架,梳理了排污许可制度与相关环境管理制度的衔接融合关系,提出了我国“后小康”时期排污许可证实施的路线图。第3章对在排污许可立法过程中需要重点解决排污许可的法律性质、适用范围、实施主体、实施程序、具体内容、法律责任等问题进行了深入研究。第4章深入研究了不同行业、不同类型的污染源许可排放量核定的技术方法,利用BAT数据库等手段,建立不同要素与许可排放量核定之间的关联技术,分行业、分污染物建立许可排放量核定的理论方法及技术方法体系。第5章将河北省唐山市作为试点区域,以大气固定污染源排放企业为重点,将各污染物排放总量、排放量等分配落实到具体企业,对113家“一证式”企业进行了试点发放、应用示范及效果评估。第6章选取钢铁、水泥、火电等行业作为重点大气污染物控制试点行业,制定试点行业实施方案及实施路线,并进行了试点评估。第7章针对***排污许可数据共享、数据应用及各地建设排污许可管理应用系统的需求,着重分析了国家大气排污许可管理信息平台总体框架建设思路及采用的关键技术。第8章提出对排污许可证实施监管的基础前提、原则和三个阶段,对各类责任主体的职责定位和管理部门进行分析,研究形成排污许可制度实施的监督管理体系框架,对持证单位自证守法、面向企业的排污许可证监督管理、上下级政府间实施排污许可制度的监督管理、排污许可制度的公众参与等关键技术内容进行了研究。
-
城市化过程与CO2排放的作用机理及效应研究王少剑 编针对国家大力发展低碳经济的政策背景,本书对城市化过程与CO2排放作用机理进行了定量研究。通过理论分析和定量研究完成城市化过程与CO2排放作用理论和方法体系的构建,以期为国家发展低碳经济和节能减排政策的制定提供理论和技术支撑。
-
高硫冶炼烟气中脱汞材料的制备与应用刘志楼,刘恢 著《高硫冶炼烟气中脱汞材料的制备与应用》结合中南大学国家重金属污染防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江西理工大学绿色冶金与过程强化研究所在高硫冶炼烟气脱汞领域的研究工作,从吸附和催化两个角度详细介绍了硒基吸附剂、纳米金属硫化物、磁性硒硫铁复合材料、铜多硫化合物炭材料、铜基催化剂CuAlO2、Pd-CuCl2催化剂、钴硫化物复合炭催化剂等功能材料的制备和脱汞性能,并阐述了高硫气氛下单质汞选择吸附和催化氧化的机制。《高硫冶炼烟气中脱汞材料的制备与应用》可供有色金属冶炼、环境保护等工程领域的研究人员、高等院校专业师生使用,也可为功能材料制备、资源循环利用等领域的研究提供一定依据与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