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科学基础理论
-
绿色发展及生态环境丛书 绿色家园4 土壤篇隋晓红 等著本书选用生动的例子,配合精美图片,图文并茂、深入浅出地向青少年读者介绍了土壤生态知识。内容主要包括土壤的形成、分类,不同类型土壤与人类的关系,土壤生态系统目前面临的危机和困境,以及人们对土壤生态的保护措施等。
-
生活垃圾焚烧处置的环境经济政策分析谭灵芝等《生活垃圾焚烧处置的环境经济政策分析》对我国生活垃圾焚烧处置现状和生活垃圾处置政策进行了回顾、分析和展望,并以生活垃圾焚烧发电为主要模式,对我国生活垃圾焚烧减量化和资源化处置的环境经济政策进行了梳理和深入分析,介绍了国外相关领域的具体做法和经验,同时基于典型案例描述和政策效果分析,提出了促进我国生活垃圾焚烧处置发展的政策建议。
-
绿色发展及生态环境丛书 绿色家园6 空气篇隋晓红 等著本书以大气为主线,图文并茂、深入浅出地介绍了关于空气环境的知识,主要包括空气的组成、污染物情况、防治大气污染的措施等,其中也加入了如噪声污染、光污染、碳氧循环等相关知识。从青少年的生活实际出发,循序渐进地带领青少年读者了解大气,认识大气,学会如何保护大气。
-
绿色发展及生态环境丛书 绿色家园3 水篇隋晓红 等著为满足青少年生态文明教育的需求,我们按照“认识生态环境-了解生态平衡-理解绿色发展-建设生态文明”的逻辑思路编写了《绿色家园》系列图书。以水、空气、土壤、生物四大生态系统以及能源、垃圾、气候、生物多样性等生态危机问题作为切入点,以从地球生态的原始形态到工业文明对生态环境的破坏再到今天注重强化生态环境建设为线索,从青少年的生活实际出发,引导青少年从小学会欣赏自然、关爱自然,关注家庭的生活方式、出行方式、消费方式,关注社区、农村、城市的生态环境,关注国家、全球的生态环境问题。正确认识个人、社会与自然之间的相互关系,认识生态环境,了解生态平衡,理解绿色发展,建设生态文明。我们力求《绿色家园》系列图书能从小培育青少年形成人与自然环境相互依存、相互促进、共处共融的生态意识,建立简约适度和绿色低碳的生活方式,养成自觉维系生态平衡和保护环境的道德习惯,以此引导青少年理解以“解决好人与自然和谐共生问题”为要义的绿色发展理念,确保青少年的生态文明素养逐步达到生态文明社会的要求。
-
环境经济学李克国,魏国印,刘小丹,王国虹,于翔 等 编为了解决日益严重的环境问题,20世纪60年代末期,一门新兴的学科——环境经济学正式诞生了。环境经济学的形成和发展,拓展了环境科学和经济学的视野。环境经济学在环境经济分析、环境经济评价、环境经济决策、环境经济政策优化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环境经济学(第四版)》分为环境经济学概述、环境经济分析、环境经济制度体系3篇,共12章。《环境经济学(第四版)》对环境经济学的基本理论、分析方法、环境经济问题、环境经济政策等方面进行了全面、系统、深入的分析。《环境经济学(第四版)》是高等院校环境保护专业的环境经济学教材,也可供生态环境部门及相关科研部门人员阅读。环境问题实质是经济问题,更是社会问题、政治问题。20世纪20年代,人们开始将环境与经济结合起来进行研究。到20世纪60年代末期,一门新兴的学科——环境经济学正式诞生了。20世纪70年代末期,环境经济学传入我国。环境经济学研究的主题是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的关系。环境经济学在环境经济分析、环境经济评价、环境经济决策、环境经济政策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取得历史性、转折性、全局性进展,与此相适应,我国的环境经济学和环境经济政策也得到快速发展。《环境经济学(第四版)》分为“环境经济学概述”“环境经济分析”“环境经济制度体系”三篇,共12章。《环境经济学(第四版)》对环境经济学的基本理论、分析方法、环境经济问题、环境经济政策等进行了全面、系统、深入的分析。《环境经济学(第四版)》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导,坚持实用性、先进性、系统性原则,力求学术性与课程思政的融合。《环境经济学(第四版)》是高等学校环境保护专业的环境经济学教材,也可供生态环境部门及相关科研部门人员阅读。
-
吉林省松花江流域产业系统环境适应性研究郭付友 著《吉林省松花江流域产业系统环境适应性研究》以系统分析吉林省松花江流域产业系统环境适应性“过程-格局-机理”为核心,以探究符合研究区域实情、能够破解关键障碍因素的调控模式与措施为目标,以吉林省松花江流域4个地级市为研究对象,采用了适应性分析范式与“过程-格局-机理”地理学经典分析方法,在对流域产业生态系统演化特征与现状格局深入分析的基础上,基于适应性要素、适应性目标与适应性效率定量评价了流域产业系统环境适应力,并从多个视角揭示了其适应性驱动机制及其作用机理,*后提出了流域产业系统环境适应性调控模式与调控措施。研究成果扩展了人文地理学之人地关系研究的新内涵,为流域产业可持续发展的调控路径提供了参考,同时也为全面认识流域可持续发展状态提供了理论和方法。
-
国家良好湖泊生态环境保护方法与策略张修玉 著湖泊是我国重要的生态资源,是水生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调节河川径流、提供水源、防洪灌溉、养殖水产、提供生物栖息地、维护生物多样性、净化水质等重要功能。湖泊的开发、利用和保护对湖泊流域内和流域外的社会生产、人民生活和生态环境都会产生影响。水质较好湖泊在保障饮用水安全和湖泊流域生态环境安全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对支撑湖泊流域内和流域外的社会经济发展及区域生态平衡具有重要意义。目前,我国一些水质较好湖泊面临着污染和生态退化的威胁,因此迫切需要按照“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原则,实行“一湖一策”,建立健全水质较好湖泊生态环境保护长效机制。
-
河流污染物的水夏星辉 著《河流污染物的水-沙界面过程及环境效应》将污染物的微观界面过程和河流的宏观水沙条件相结合,深入系统地阐述有机污染物的水-沙界面过程及环境效应,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的内容:①概述世界河流的水沙条件,以黄河为例,分析多泥沙河流典型有毒有机污染物在水相、悬浮颗粒相和沉积相的分布特征及影响因素;②分析泥沙对有机污染物吸附的颗粒浓度效应和不可逆吸附作用,剖析颗粒浓度效应的产生机制,研究悬浮泥沙对污染物生物降解和光降解作用的影响;③剖析悬浮泥沙结合态污染物的生物有效性和毒性效应,分析泥沙的粒径和组成对泥沙结合态污染物生物有效性的影响,进而阐述泥沙对水质评价的影响;④分析沉积物组成对污染物生物降解和生物富集作用的影响,阐明吸附态污染物的解吸作用与生物降解作用之间的关系;⑤分析由于水动力条件改变导致沉积物再悬浮作用下污染物的释放作用,进而以黄河小浪底调水调沙为例,分析水利工程对河流沉积物再悬浮作用、水沙条件及污染物生物有效性的影响。
-
自然教育探索陈粤超 著,陈粤超 编本书编写组聚集大陆、台湾教育、湿地、红树林、鸟类、生态、环境保育诸多方面的专家学者,该书涵盖湿地红树林及鸟类,自然教育概念,关于自然教育导师,自然教育课程构成要素,自然教育课程开发和活动设计,自然教育课程教学评估及风险管理,关于红树林湿地自然教育示范课程等内容。本分为七章展开论述,内容丰富,图片精美、文字严谨。是一部为中小学校教师、自然保护区和湿地公园从事自然教育工作者设计的,并针对湿地、红树林的自然教育指导用书。深入浅出探讨开展自然教育课程工作方法及思路。
-
镜泊湖生态环境调查与污染分析李春华等 著镜泊湖位于黑龙江省东南部牡丹江市,属于典型的深水湖泊,是中国**、世界第二大高山堰塞湖,***风景名胜区,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世界地质公园。 基于历史资料搜集、现场踏勘和调查分析,《镜泊湖生态环境调查与污染分析》作者详细介绍了镜泊湖流域生态环境与社会经济概况、污染负荷及分布特征,镜泊湖水质、底质、生物现状及水动力特征,研究了东北湖泊桃花水(雪融水)及夏季暴雨洪水对湖泊水动力及水质的影响,计算了镜泊湖的纳污能力,并从全流域角度提出了镜泊湖流域综合治理的理念与对策。希望《镜泊湖生态环境调查与污染分析》能够为我国类似湖泊的研究、修复、管理提供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