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科学基础理论
-
工业污染全过程控制与应用曹宏斌 赵赫 孙峙 等本书内容采用了国内外本学科最新成果和资料 ,理论联系实际,具有先进性和实用性。也是目前国内外对工业污染全过程控制及技术应用系统性和实用性强的一本著作。该书对于工业行业污染治理的科研人员以及企业技术人员和广大读者提供了切实有效的理论与方法 ,期待本书在我国工业行业污染治理实践中发挥重要的作用。工业革命使人类社会进入了空前繁荣的时代 ,一次次颠覆性的科技革新 ,带来了社会生产力的大解放 ,创造了前所未有的物质财富 ,极大推动了社会文明进步 ,从根本上改变了人类历史的发展轨迹。然而 ,以大量消耗资源来推动经济增长的发展模式 ,其代价是 “高消耗、低效益、重污染 ”,造成了严重的环境污染和生态失衡。这种以牺牲生态环境为代价的经济发展模式 ,造成了震惊世界的一系列环境公害事件和全球性生态危机。严重的环境污染和生态危机直接威胁到人类社会的生存与发展,深度威胁着地球上的所有生命及其赖以生存的生命支撑系统。在这种形势下 ,人们不得不重新审视自己所走过的历程 ,不得不努力寻求一条人口、经济、社会、环境和资源相互协调的 ,既能满足当代人的需求 ,又不对后代人的发展构成危害的永续发展道路。人们在饱尝环境污染的危害之后 ,终于领悟到绿色环境之甘甜,走永续发展的绿色工业革命之路已成为全人类的共识。 21世纪第一个十年 ,我国就确立了 “推动整个社会走上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 ”的基本方向 ,率先制定了含有绿色发展指标的国家规划 ,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绿色发展战略。在钱易院士、张懿院士、段宁院士等科学家的带领和推动下 ,我国清洁生产技术与应用取得了积极进展。这势必加快我国经济发展方式转变 ,促进绿色发展、低碳发展 ,促进从生态赤字转向生态盈余 ,开创一条绿色工业革命的新路。本世纪初以来 ,我国环境治理力度已明显加大 ,生态环境状况逐步得到改善。然而 ,清洁生产在我国至今尚未得到普及 ,当前,工业污染防治整体治理水平有待提高 ,而且治污费用相当高昂,影响企业正常生产 ,企业不堪重负。从总体上看 ,我国生态环境保护仍滞后于经济社会发展 ,以往快速发展中累积的资源环境约束问题日益突出 ,工业污染控制、生态环境保护仍然任重道远。党的十九大报告将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作为基本方略之一 ,将建设美丽中国作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大目标 ,把污染防治作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三大攻坚战之一。二十大报告进一步提出要降碳、减污、扩绿、增长。因此 ,创新我国污染控制的思路及方法势在必行。基于工业污染控制的难题及重大需求 ,通过科技工作者不懈努力、上下求索、开拓创新 ,“工业污染全过程控制 ”策略终于应运而生。在充分借鉴国内外工业污染治理相关先进理念与高新技术的基础上 ,本书作者及所在团队 ,对十几年来在工业污染控制的科研、工程以及管理等方面的自主创新和有益实践作了系统总结,针对我国工业企业的实际情况 ,提出了 “工业污染全过程控制”策略和应用示例 ,旨在为致力于工业污染治理的科研人员、企业技术人员和广大读者提供切实有效的理论与方法参考。 “工业污染全过程控制 ”是对传统污染防治模式的根本变革 ,以企业经济效益和生态环境保护双赢为目标 ,是清洁生产的进一步升级 ,是实现工业永续发展战略的有效途径。本书按照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 ,力图多视角对 “工业污染全过程控制 ”进行透视 ,故而系统地介绍 “工业污染全过程控制”的策略与方法。主要内容包括两大部分 ,第一部分为工业污染全过程控制策略 ,介绍了工业污染控制的发展历程 ,工业污染全过程控制的理论基础 ,工业污染全过程控制的理念、基本概念、科学内涵、基本原则、实施方案、优化集成方法等 ;第二部分为应用示例分析 ,主要介绍了焦化行业、钨行业、钒行业的工业污染全过程综合防控关键技术及技术优化集成 ,以及工业污染全过程控制的工程推广应用。需要说明的是 ,除非特别说明本书所指全过程污染控制的范围为工业生产过程中的全过程污染控制。本书由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曹宏斌研究员承担主要的撰写工作 ;第 1章由曹宏斌及张笛等人撰写 ,第 2章由詹益兴、赵赫及张笛等人撰写 ,第 3章由曹宏斌、孙峙、赵月红、赵赫和高文芳等人撰写 ,第 4章由张笛、宁朋歌、盛宇星、李海波、谢勇冰、李玉平、赵月红、赵赫、沈健、熊梅、石绍渊等人撰写 ,第 5章由孙峙、张笛、刘晨明等人撰写 ,第 6章由曹宏斌、高文芳、杜浩、张洋等人撰写 ,第 7章由赵赫、张笛等人撰写。在著写本书过程中 ,著者参考了诸多相关学术著作和文献资料 ,吸取了工业污染防治最新研究成果并将其融入书中。相关著作和文献资料 ,在本书各章后面列出 ,如有遗漏敬请原作者谅解。在此 ,谨向原作者表示诚挚的谢意 !
-
深厚覆盖层坝基超深防渗墙关键技术与实践李江 著本书全面总结了中小流域治理工程和中小河流生态护岸治理工程等工程设计经验,进行系统分析比较,按照科学合理、简明可操作等原则,对河道堤防护岸工程结构型式进行梳理归类。本书从护岸布置原则开始,根据墙式护岸、坡式护岸、组合式护岸、加固利用类护岸以及板桩式护岸等五种不同护岸类型,分别阐述各种护岸断面型式的适用条件、优点与缺点、断面特性、稳定验算及施工注意事项等主要内容。本书可供生态河湖治理、水美乡村建设、水生态景观修复以及海绵城市建设等提供借鉴和参考。
-
平原河网城市水环境综合治理技术与规划实践丁志良《平原河网城市水环境综合治理技术与规划实践》以典型平原河网城市——江阴市为对象,厘清城区水生态环境现状与问题,按照“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的治水思路,以污水系统提质增效、水污染控制、防洪排涝、水系连通、水生态修复、水景观提升、智慧水务建设为主要任务,采取“控源截污、内源治理;水系连通、活水畅流;水质净化、生态修复;创新机制、加强管控”的措施体系,研究提出了科学合理的水环境综合治理规划方案。研究成果为系统治理江阴市城区水环境提供了顶层设计和科学依据,为其他平原河网城市水环境综合治理提供参考和指导。《平原河网城市水环境综合治理技术与规划实践》主要面向城市水环境综合治理领域的从事科研、规划、设计、管理等工作的专业人员。
-
交替式移动床生物膜反应器原理与应用研究杨文焕,《交替式移动床生物膜反应器原理与应用研究》以移动床生物膜反应器为基础,通过对悬浮生物载体和反应器构造等方面的升级创新,提出了一种交替式移动床生物膜反应器污废水处理新技术,系统地介绍了反应器的工作原理和优化调控,对城市生活污水、焦化废水、发酵制药废水、农药含酚废水等典型污废水处理的提质增效,以及与其他技术的耦合应用,并分析了重金属对反应器处理性能的影响,介绍了一种污水深度处理技术——生态沟渠。《交替式移动床生物膜反应器原理与应用研究》既可供市政工程、环境科学、环境工程、环境化学等专业的研究人员参考,也可供大专院校师生以及市政、环境、自然资源等管理部门的管理人员学习。
-
国外应对气候变化立法纵览田丹宇,柴麒敏 编暂缺简介...
-
以渔净水 一举多赢蒋发俊、吕军 著本书阐述了湖库富营养化水体治理净化的科学有效的理论基础和体系。解决问题的基本思路,就是将湖库水体富营养化物质(包括底泥有机物)通过水域生态系统转化为饵料生物,进而转化为渔类,随着渔获物年复一年的捕捞,将有机营养物质带出,脱离湖库水体,从而达到一举多赢的效果。本书对淡水生态学、水生微生物学、湖库生态渔业、水生生物多样性等领域相关的科技人员、大专院校师生,水库渔业、湖库富营养化水体治理以及碳汇项目相关的技术管理人员与其他从业人员等均具有参考借鉴价值。
-
植物生长调节剂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樊翠芹暂缺简介...
-
植物多样性遥感估测原理与方法彭羽 著《植物多样性遥感估测原理与方法》结合国内外新研究动态和发展,系统地介绍了植物多样性遥感估测的原理、方法及应用。核心理论主要包括植物多样性遥感估测的基本原理,光谱变异性假说的来源、发展与完善,光谱物种的概念等。在技术方法中主要介绍了光谱指数及其组合、统计模型、机器学习模型、系统综合方法等。在应用方面主要介绍了森林、灌丛、草原、农田和湿地生态系统的植物多样性遥感,并系统地总结了植物多样性遥感的关键问题。《植物多样性遥感估测原理与方法》可作为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生态学、生物学、地学、资源与环境、空间信息等专业及相关应用学科的研究和教学人员参考书,也可以作为本科生和研究生的教科书或参考书。
-
环境监测与仪器分析实验汪磊、陈翠红 主编,王婷、卢媛 副主编《环境监测与仪器分析实验》共包含28个实验,其中前15个实验主要介绍不同环境介质中各类常规污染物的监测方案和技术,后13个实验主要介绍环境监测和检测中的大型分析仪器应用方法。针对水体、土壤、大气、固体废物等主要环境监测对象,介绍了相关大型仪器的原理和应用,努力兼顾基本实验操作训练和前沿性的综合实验设计,旨在增强学生对环境监测及其涉及的大型仪器基础知识和实践的认知,培养学生的环境监测研究方案设计与综合实践能力。本书可作为高等学校环境及相关专业本科生环境监测实验、环境仪器分析实验课程的教材,还可供从事环境监测、仪器分析等工作的技术人员参考。
-
湖北省生态环境经济形势分析技术方法研究魏珊、张晓晴、周玉容 著本书立足于湖北省省域范围内,通过构造生态环境和经济运行的大数据采集系统,并设计出社会经济形势运行的仿真系统,形成大数据背景之下湖北省省域生态环境和经济形势的技术分析方法集,包括三个方面:,构造出湖北省省域经济和生态环境的大数据采集系统,通过对经济和生态环境的大数据采集工作为进行监测提供依据。第二,构造出经济和生态环境之间的系统动力学仿真系统,通过该系统,对生态环境和经济之间的运行状态进行拟合,在此基础上,对湖北省生态环境和经济发展之间的状态进行实时跟踪。第三,对社会经济运行结果的评估方法集合,包括对于生态环境中的二氧化碳排放引发的省内的分类聚类、政策评估、空间效应、参数拐点分析、环境效率影响、影响因素分析、文献研究等技术方法的运用和示例。通过上述方法终完成对湖北省生态环境经济发展形势之间的综合判断,并采取措施使得社会—生态—经济之间走上良性循环的发展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