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科学基础理论
-
高等数学杨干忠 主编为了帮助参加全国各类成人高等学校招生考试的广大老先考生全、系统、快速、高效地复习各门应考课程,我们严格按照教育部颁布的《2007年全国各类成人高等学校招生复习考试大纲》精心修订了本套“小智囊”系列丛书。
-
生态系统与人类福址赵士洞 审校完美对地球上生态系统的管理,以确保对生态系统的保护与可持续利用,是提高人类福祉和推动可持续发展进程的重要保障。但是,随着对生态系统服务(例如食物和洁净水)的需求日益增加,而人类活动却在导致许多生态系统提供这些服务的能力持续降低。合理的政策和管理措施通常可以扭转生态系统的退化趋势,并提高其对人类福祉的贡献。但是,准确把握采取干预措施的时机和方式,却需要充分了解有关生态系统和社会系统的作用机理。比较充分的信息本身虽不能确保决策的尽善尽美,但它却是制定合理决策的先决条件。千年生态系统评估将帮助决策者为完善生态系统管理决策提供必需的知识库,并加强在分析和补充所需信息方面的能力建设。
-
高等应用数学吴志清、石西林《高等应用数学(下册)》是教育部高职高专规划教材,是以教育部高职高专应用数学课程的基本要求为依据,吸收国外先进职业教育思想编写的。全书从培养财经、工程、管理类应用型、实用型人才的目标出发,突出“最优化”思想的主线,借鉴国外先进职业教育经验,在内容上有适度的超前性,如“图与网络分析”部分的内容,开创了国内同类型教材之先河。全书分上、下两册,上册主要讲述一元微积分、二元微积分及矩阵;下册主要讲述事件与概率、随机变量的数字特征、统计推断、方差分析与回归分析、线性规划、图与网络分析等。《高等应用数学(下册)》可作为财经、工程、管理类各专业高职、高专及成人高校和相关专业各类培训班的应用数学教材,也可作为各类工程技术人员及管理人员自学参考用书。
-
从大学数学走向现代数学徐宗本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天元基金领导小组委托西安交通大学理学院举办的“西部与周边地区高等学校非数学类数学教师培训班”上,12位教授应邀联合开设了“从大学数学走向现代数学”的系列讲座,《从大学数学走向现代数学》即为该系列讲座的集成。书中各篇从大学数学中的某些基本概念与原理出发,以简短的篇幅阐明这些基本概念、原理如何发展到近代数学的相关分支与内容,使读者能更清楚地了解大学数学与现代数学的联系,从而能从更高的观点和更全面的视角理解大学数学内容。主要内容包括从代数运算到代数结构、从有限维空间到无限维空间、从函数到算子、从序列收敛到网收敛、从导数到广义导数、从Newton-Leibniz公式到Stokes公式、从Taylor公式到学习理论、从矩阵的特征值到算子的谱、从微分方程到动力系统、从随机变量到随机过程、从数学应用题到数学建模、从Stirling公式到积分的渐近逼近、从平坦的欧氏空间到弯曲的黎曼空间。全书各章内容自成体系。《从大学数学走向现代数学》可作为高等学校数学基础课程教师培训教材,亦可供高等院校教学及相关专业的高年级本科生、研究生和教师阅读。
-
环境规划与管理丁忠浩《21世纪高等教育环境工程系列规划教材:环境规划与管理》以资源—生态—环境保护为主线,以社会、经济、环境系统协调持续发展为目标,系统地论述了环境规划学和环境管理学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技术方法。《21世纪高等教育环境工程系列规划教材:环境规划与管理》分环境规划和环境管理两篇。环境规划部分介绍了环境规划总论、环境规划的理论基础和技术方法、大气环境污染防治规划、水环境污染防治规划、固体废物污染防治规划、噪声污染防治规划、生态环境规划、区域环境规划、环境规划决策支持系统、地理信息系统在环境规划中的应用、环境规划的发展趋势等内容。环境管理部分介绍了环境管理绪论,环境管理学的理论基础,环境管理的对象、内容与手段,环境管理的技术保证,区域环境管理,自然资源保护与管理,全球环境问题与管理,国外环境管理简介,ISO14000体系简介等内容。《21世纪高等教育环境工程系列规划教材:环境规划与管理》可作为高等学校环境科学专业、环境工程专业的教材,也可供从事环境管理、城乡规划设计以及环境保护管理机构人员使用。
-
人与环境张凯 主编《人与环境》主要以环境科学的自然科学基础理论、环境工程技术和综合应用领域为重点,兼顾对环境保护和环境科技发展具有重大影响,符合可持续发展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消费行为等有关知识,充分体现出环境科学的综合性特征和研究发展的重要意义。根据丛书编写大纲的规定,凡属社会科学和人文科学的内容不列入编写范围。《人与环境》主要包括环境科学综论、环境地学、环境生物学、环境生态学、环境化学、环境物理学、环境医学、环境工程学等八部分,以辞条形式编写,共收入条目182条。为满足有关读者的需要,在编写过程中尽量做到阐述环境科学的概念、定义正确和严谨,保证事实和数据准确无误,在条目的遴选、表述方式上力求通俗易懂、深入浅出,充分体现科普读物的可读性和趣味性。环境科学涉及面广、分支学科众多、发展迅速,编者在大量收集整理有关信息、资料的基础上,着力进行充实完善,以反映出环境科学的新概念、新理论以及国内外环境科技的新发展、新变化和新成就。目的是通过此书传播环境科学知识,使公众加深对环境的认识,了解环境问题及其产生的原因、防治环境污染和防止生态的破坏方法,在对待人与环境、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关系上树立正确的观点与态度,激发起对环境科学的兴趣。通过全社会的共同努力保护地球家园,实现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
长江保护与发展报告杨桂山本报告紧紧抓住长江保护与发展中的关键与热点问题,以科学为基础,以政策为导向,科学地评价长江流域生态与环境状况,客观地分析目前存在的问题,公正地评价各部门、各地区促进长江保护与发展的最新进展。全书共分三篇,第一篇为回顾与评价,追溯长江保护与发展历程,评估长江发展和健康态势;第二篇为热点与分析,针对长江保护与发展面临的若干热点问题,开展专题性评述,提出战略性和前瞻性对策建议;第三篇为配合2007年“长江论坛”主题的洞庭湖专论,集中评述洞庭湖演变、湿地保护与综合治理策略。
-
国际可再生能源现状与展望中国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编著《可持续发展可再生能源北京宣言》是会议的重要成果。宣言重申了各国将履行曾在世界峰会、世界可持续发展峰会、联合国2005年千年回顾峰会上所做出的承诺,大幅度地提高可再生能源的比例;强调开发利用可再生能源,具有实现能源多样性、增加能源供应、提高能源安全,保护生态环境、增加就业、消除贫困和减缓气候变化等多种作用和效益;指出了世界可再生能源发展的不平衡性,认为主要的先进技术和利用量都相对集中在发达国家,大多数发展中国家还没有从世界可再生能源的发展中受益,强调要加强可再生能源的国际合作,发达国家要在资金和技术方面支持发展中国家,特别是要进行技术转移,支持发展中国家建立可再生能源产业体系,促进世界可持续能源系统的建立;强调了政策支持在促进可再生能源发展中的重要作用,资渠道等方面在促进可再生能源发展中的重要性;能源发展的重要作用,强调应建立各种信息网络,指出了建立公平市场、促进私营投资和提供有效融提出了信息、知识的传播,以及经验总结对可再生加强合作,加快经验交流和信息传播。本书是本次大会的重要成果之一,是根据本次大会上主会及各个分论坛所发表的论文整理、汇编而成,内容涉及可再生能源领域政策、市场、技术、教育、培训等多个方面,集合了当前可再生能源领域最新的动态,较为全面地反映了当前世界可再生能源领域最新的市场走向和技术发展趋势,是可再生能源领域重要的参考书,希望本书能为世界可再生能源领域的发展作出贡献。
-
绿色财富张颖《绿色财富:森林社会效益评价与核算》是在前两部专著《绿色核算》《绿色GDP核算的理论与方法》的基础上完成的。它们构成森林资源核算的“三部曲”。这三本专著是对森林资源核算的系统研究,从林地林木核算,到森林生态效益核算,再到森林社会效益的评价、核算,是作者多年辛苦研究的成果。这部分研究成果,《科技日报》《中国绿色时报》《北京日报》等媒体也进行过相关报道。《绿色财富:森林社会效益评价与核算》分为四个部分,共15章。第一部分为森林社会效益评价,共8章,分别论述了森林社会效益评价研究概况,对评价的基本认识,评价的内容、程序、方法和评价的经济理论和数学基础,以及森林社会效益评价的统计检验和累积影响;第二部分为森林社会效益的核算,共2章,分别介绍了与森林社会效益相关的核算体系——SEEA和SAM,具体论述了森林社会效益核算的内容、方法、账户等;第三部分是森林社会效益最优的政策设计,共3章,论述了森林社会效益与林业人力资本发展,森林社会效益评价、核算与公共政策,进行了森林社会效益最优的政策设计;第四部分为案例研究,以北京市森林、大兴安岭森林为例对其进行社会效益评价与核算,对我国森林社会效益进行评价并提出政策建议。《绿色财富:森林社会效益评价与核算》是在深入研究的基础上编写而成的。书中的一些研究成果也具有新意,如规范了森林社会效益评价的内容、方法、核算的账户,并首次提出了要提高森林社会效益,必须重视林业人力资本发展,首次从经济学方面论述了森林社会效益的最优政策设计。书中的内容对有关研究人员、大专院校的师生、政府管理部门和企事业单位的有关人员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
环境健康的基石刘文仲本书告诉人们:关爱生命应从关爱健康做起,关爱健康要从关有地球环境做起,关爱环境应从防止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做起,防止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应从自我参与环境做起。从而形成全社会努力追求并呵护人与自然和谐的新道德、新风尚,让人们在人与自然和谐的环境下,健康地生活、学习和工作,实现生命和事业同步可持续发展,赢得人类和自然的共存与永生。《环境——健康的基石》一书通篇贯穿“以人为本”主线,贴近群众,贴近生活,贴近实际,语言朴实、深入浅出,以事明理、通俗易懂、雅俗共赏。因为环境与健康的理念或知识,是不断发展变化的,书中一些知识理念,还需不断深化、完善和丰富。尽管如此,该书也不矢为一本对人民群众健康生活、文明生活颇具实用价值的科普读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