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科学基础理论
-
北京市的水资源与产业结构优化王岩、王红瑞《博士文库:北京市的水资源与产业结构优化》为系统研究北京地区资源与产业结构优化问题的专著。作者在全面分析北京市水资源利用的过去、现状以及与经济发展关系的基础上,通过建立扩展的宏观经济水资源、水环境投入产出模型,对北京市的产业结构、用水结构以及污水和COD排放结构进行动态分析。研究了北京市虚拟水贸易的变化,提示虚拟水战略对于北京的重要意义。在投放产出分析的基础上,建立多目标规划模型,从工业增加值到第三产业增加值构成的角度,研究水资源约束下北京市产业结构的优化问题。分析了主要农作物虚拟水含量,提出了农业结构调整途径。研究成果对于北京地区实现水资源高效利用、不业结构优化、实现区域经济的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研究方法与成果对于其他地区开展相关问题的研究也具有借鉴意义。
-
考研数学十年真题全方位解码世华、潘正义本书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为2007-1998年的十年真题。目的在于给考生形成一个完整的印象,了解考研数学命题的基本形式和题型分布。考生应充分利用这些真题,在规定时间内完成试卷,以达到模拟现场考试的目的。第二部分为题型归类总结部分。我们将考研数学知识点分成了几十个不同的题型,将十年真题“打散”开,“融人”到各个题型中。目的在于让考生清楚、直观地看到每个知识点是通过何种题型来考查的,每种题型又有哪些变化形式,这样,可以做到知己知彼。第三部分为真题及题型演练解析部分。通过“命题目的”、“思路点拨”、“详细解答”、“易错辨析”、“延伸拓展”几个部分,让考生不但知道题目该怎么做,而且知道题目为什么这么设计,易错的点在哪里,真正达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目的。每套试卷的考点分布表统计了历年真题的考点分布情况,让考生可以直观地把握考试重点、了解考试特点。
-
环境微生物学和文祥《环境微生物学》共分3篇。第1篇为微生物的基础知识,介绍环境中的微生物类群、微生物的营养、生长和遗传以及微生物生态与含碳、氮、磷、硫等物质转化的关系;第2篇为微生物在环境污染治理中的作用,该部分在阐述微生物对环境中有机污染物转化降解的基础上,系统介绍了微生物在污水、废气、固体废弃物及土壤污染的生物治理原理、方法和技术等,并简要介绍了废弃物的处理及资源化、环境污染的生物监测以及土壤污染治理及环境监测中的应用,以及微生物学新技术在环境保护中的应用等内容;第3篇为实验,包括普通微生物学和环境微生物学部分,使学生学会微生物学的基本操作和环境中微生物的监测技术。
-
高等数学傅英定、钟守铭《国家工科数学课程教学基地系列改革教材:高等数学(下册)》是电子科技大学“国家工科数学课程教学基地”系列改革教材之一,是“基地”教学改革项目“关于提高大学数学课程的教学质量的研究”成果之一。《国家工科数学课程教学基地系列改革教材:高等数学(下册)》按照教育部非数学类专业数学基础课程教学指导分委员会于2004年最新颁发的《工科类本科数学基础课程教学基本要求》,由电子科技大学长期工作在基础数学课程教学第一线且具有丰富教学经验的教师集体编写而成。《国家工科数学课程教学基地系列改革教材:高等数学(下册)》的特色是:注重课程体系结构与教学内容的整体优化,着力于数学素质与能力的培养;充分重视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与能力;以育人为本、学生为本、质量为本;突出数学思想与方法,适当淡化运算技巧;注重教学的适用性。《国家工科数学课程教学基地系列改革教材:高等数学(下册)》分为上、下两册,上册包括函数、极限与连续;一元函数微分学及其应用:一元函数积分法及其应用;微分方程。下册包括空间解析几何;多元函数微分学及其应用;多元函数积分学及其应用;无穷级数。每节配有A、B两类习题,辑音后配有综合复习颢,书末附有习题答案。高等数学是大学理工科各专业的公共基础课程,在培养高素质科学技术人才中具有独特的、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高等数学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是工科院校本科生学习本课程应当达到的合格要求。根据近几年一般本科院校学生的特点,《国家工科数学课程教学基地系列改革教材:高等数学(下册)》严格按照课程的基本要求编写,其高等数学的基础理论以必需、够用为度,以理解概念、强化应用、培养能力为重点。《国家工科数学课程教学基地系列改革教材:高等数学(下册)》知识的覆盖面在保持高等数学自身的系统性、逻辑性的基础上,与其他要求较高的本科高等数学相比,对难点作了一定的削减,尤其是对难度较大的部分基础理论,不作过多的严密证明。加强与实际应用联系较多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方法。注重基本概念和运算的训练,不追求太多复杂的计算和较高技巧。《国家工科数学课程教学基地系列改革教材:高等数学(下册)》根据一般本科院校学生的实际情况,着重处理好如何理解一些本课程中的基本理论、重点和难点之间的关系。精选例题和习题,难易适度,具有启发性和典型性。文字叙述通俗易懂,深入浅出,详略得当,清晰流畅,便于自学。
-
中国生态建设与可持续发展欧阳志云 主编本书是《中国可持续发展总纲》第11卷。.本书围绕中国生态建设进程与成就,剖析了中国生态系统特征及主要生态环境问题,分析了中国生态敏感性、生态系统服务功能重要性的空间分异规律,提出了中国生态功能区划方案。系统概述了中国生态环境保护能力建设的进程,论述了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天然林资源保护、退耕还林、三北防护林体系工程、沙漠化整治等生态环境建设重大行动计划的成绩与进展,总结了区域可持续发展生态环境建设的模式。..本书可为各级决策者、规划者、管理者,以及从事可持续发展理论研究与实践的各类国际组织、有关科研院所、企业的研究者和高等院校师生提供参考。同时作为《中国可持续发展总纲》大型文献集成之一,将成为国内外图书典藏的理想选择。...
-
环境经济学教程张真,戴星翼 编著本教程从效率这一环境经济学所关注的概念出发,介绍了从经济学角度思考环境问题必然涉及的外部性、产权、庇古税等内容。在此基础上,本教程介绍了有关运用环境经济学的基本原理对环境管理模式加以分析所涉及的内容,主要包括命令一控制模式与经济激励模式的比较、实践应用以及不确定性对环境管理的影响等。在此结构上,《环境经济学教程》力图在理论、方法、应用、案例的安排上取得平衡。《环境经济学教程》适合于环境经济学以及相关专业的高年级本科生、研究生,同时,也可以作为从事环境经济学研究的理论工作人员的参考用书。
-
盐碱地造林绿化技术郑苗松 编著钱塘江是浙江省的母亲河,流经杭州市区后的人海口称杭州湾。杭州湾北面为杭(州)嘉(兴)湖(州)平原,杭州湾南面为宁(波)绍(兴)平原,统称浙北平原,面积12500km2。浙北平原地势低洼,地面海拔大多在10m以下,相对高差一般不超过1m。平原上有零星孤山残丘,湖泊众多,河流纵横,水网密布,土地肥沃,是浙江省主要的商品粮基地和蚕桑、棉花、蔬菜、花卉苗木等重要的经济作物区。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杭州湾沿岸的浅海滩涂正在不断地加快开发利用。据不完全统计,1950年以来杭州湾南岸已围垦滩涂面积1000多km2。其中上虞市新围垦浅海滩涂面积达240km2,建立了杭州湾上虞新区,成为上虞市经济新增长的重要区块。上虞新区位于杭州湾南岸,海岸线长,且无山体阻挡,海风长驱直人,海风、海雾含有盐分,对建筑物有腐蚀作用。台风、风暴潮、干旱等自然灾害频繁,生态环境脆弱。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沿岸土地的开发利用。盐碱地绿化一直是世界难题,是国内尚未很好攻克的绿化技术难关。我们在长期的盐碱地绿化工作实践中,积累了一些资料和技术经验,现整理编汇成《盐碱地造林绿化技术》一书,可供务林人和园林绿化工作者参考。
-
循环经济·区域产业共生网络王兆华产业共生网络也称为工业共生网络,是工业生态学理论的重要研究领域。面对日益严重的工业污染问题,人类的工业活动应当模仿自然生态系统,使工业系统和谐地纳入自然生态系统的物资循环和能量流动的大系统中,一个生产过程的“副产品”成为另一生产过程的原材料,使整个工业体系转变成各种资源(能源、水和原材料)循环流动的闭环系统,在提高经济效益的前提下保护生态环境。本书采用实证研究与规范研究、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对区域产业共生网络进行了系统研究。区域范围的产业共生网络所涉及的研究领域较为宽泛,本书主要选择目前广受关注的生态工业园为研究对象开展研究。首先进行了历时近五年的文献检索与查阅,对相关领域的研究进行了评析;同时,结合笔者近几年来主持的相关研究课题对国内典型的生态工业园试点单位进行了深入、细致的实地调研。其次进行了工业共生网络的国际比较研究,为整个研究提供坚实的实证支持;同时,比较研究中揭示出的问题也成为下一步专题研究的切入点。针对国内外相关研究的薄弱环节,分别从产业共生网络生成机理、产业共生网络运作模式和产业共生网络资源循环与管理三个维度开展专题研究,并注意各专题间的衔接和关联。在研究过程中,综合运用了循环经济学理论、工业生态学理论、交易费用理论、博弈论、网络组织等有关方法进行规范研究,同时,在将产业群理论和结构耗散理论引入到产业共生网络的分析方面进行了尝试。最后,在实证研究和规范研究的基础上,针对产业共生网络的安全性和稳定性问题展开了相应的对策研究,提出了维护产业共生网络安全的治理对策。首先,本书对产业共生网络相关理论基础进行综述和分析。为了从典型产业共生网络中获取一般规律,为本书研究寻找切入点,选择丹麦、美国、加拿大、日本和中国等国家业已形成或正在建设的生态工业园为典型案例,从其发展的政策实施方式、产业共生网络的形成路径、影响因素、组织模式和网络类型等方面进行比较,以期为我国生态工业园产业共生网络的建设提供借鉴。从成本推动、效益拉动、环境取向和内生动力角度系统研究了产业共生网络的生成机理。揭示了产业共生网络生成的成本传导规律;论证了企业参与产业共生网络能够降低交易成本和获取集群效益。其次,本书就产业共生网络的运作管理进行了深入研究。模仿自然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构建生态产业链结构模型,从价值链角度分析了其中的资源流动;提出了生态产业链活性因子的概念,并运用这一概念对生态产业链的形成机理进行分析;基于副产品交换的特点,提出四种产业共生网络运作模式:依托型共生网络、平等型共生网络、嵌套型共生网络及虚拟型共生网络。通过对产业共生网络中资源流动的分析,揭示了副产品交换规律。再次,就产业共生网络的潜在风险及其治理进行研究。提出投机行为的存在是产业共生网络需要治理的重要诱因;通过构建投机行为博弈模型,揭示投机行为产生的根源;结合产业共生网络运作模式,提出四种治理范式,并对其应用范围、适用条件进行了研究。最后,为了增强产业共生网络的凝聚力,维护网络的稳定性和安全性,提出了相关对策和建议。
-
中国环境与发展回顾和展望中国环境与发展回顾和展望高层课题组 编著中国政府和社会公众对于环境与发展之间关系的认识有一个不断探索和逐步深化的过程。由不自觉到逐步自觉,由无机构专管到设立专职环境机构并逐步加强管理,由基本无法可依到逐步建立并完善环境管理方面的法律体系,由单部门少数人行动到多部门协作行动和群众团体扩大参与,这个环境事业的发展进程还是历历在目,非常清晰的。1992年里约大会召开前夕,中国政府与各国际友好政府和环境界著名人士协商,建立了中国环境与发展国际合作委员会(简称国合会CCICED),对一系列环境与发展问题开展调查研究,广泛吸收国际上在这方面的先进经验,定期向中国政府提出改进和协调环境与发展问题的相关政策建议,得到了中国政府和各有关部门的重视,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可以说,这十多年来,中国在环境与发展问题上所取得的进步,几乎都与国合会组织的活动相关:从认识到理念,从问题到对策,从经验到创新,在所有的这些方面的进步中无不溶入了国合会中外方专家学者集体智慧的贡献。同时,国合会的独特机制和运作模式也对国际环境界产生了良好的影响。环境发展问题已经成为中国当前及今后相当长的一段时期的突出问题,也是在全球化的国际背景下中国和世界各国共同面临的重大问题。从环境保护滞后于经济发展转变为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同步,做到不欠新账,多还旧账,改变先污染后治理、边治理边破坏的状况。三是从主要行政办法保护环境转变综合运用法律、经济、技术和必要的行政办法解决环境问题,自觉遵循经济规律和自然规律,提高环境保护工作水平。
-
高等数学杨干忠 主编为了帮助参加全国各类成人高等学校招生考试的广大老先考生全、系统、快速、高效地复习各门应考课程,我们严格按照教育部颁布的《2007年全国各类成人高等学校招生复习考试大纲》精心修订了本套“小智囊”系列丛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