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科学基础理论
-
第二次变局李工有编著为了更加全面有效地表达这些观点,就要将其组织在一个系统里,从而使读者能够从一个比较完整的背景出发,思考可持续发展问题。为此,有关生物圈、世界与中国主要环境问题的概括介绍是必不可少的。这些材料均引自国内外已有的研究成果,本书的贡献在于,将这些材料提纲条理化,以便读者和学生抓住重点。其余各章则以客观材料为支撑,深入探讨人与自然的关系。对于环境问题,我们不仅要晓得是什么,更重要的是要知识为什么。也就是过去常说的,领会一个理念仅仅告背诵词句语录是不够的,更重要的是掌握这个理念看问题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同样,认识环境问题,仅仅会背诵数据图表是不够的,更重要的是掌握认识环境问题的立场、观点和方法。简要的讲,本书是站在中国人的立场上,以西方文明扩张的历史观点,采用考察经济增长速度与生态系统韵律是否协调的方法来认识环境问题的。本书的主要目的在于形成具有特色的绿色视野。
-
森林草原水源王明、宋才发|主编暂缺简介...
-
渤海环境经济研究王志远、蒋铁民本书把渤海环境经济作为研究对象,用经济方法剖析和探索渤海环境问题,将理论创新和实际应用结合,环境保护模式与经济运行机制结合,目的是学会用经济方法管理海洋环境,保护海洋环境.其实际意义是为海洋经济体制改革和海洋管理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开辟一条用经济方法解决海洋环境问题的新路子,尤其对渤海区域经济发展和渤海环境保护具有重要意义.
-
生态理性哲学导论唐代兴著“当代人类何以才能理性地生存发展”,这是作者二十多年始终不渝地探讨的基本问题。围绕这一问题,作者从形而上学、伦理学、美学、语言哲学和科学等方面展开了多展次的思考,初步构建起以生态语义场为本体论的生态理性哲学新思想,提炼出生态整体的哲学方法的反思性的整体拓展与超越研究,即融铸成本书。哲学是对人的世界性存在的境遇性生存困境之觉悟与追问,其基本方式是沉思——悟性之思与理性之思。前者开辟出诗意智慧的中国传统;后者开创出以“经验理性-观念理性-科学理性”为历史道路的技艺智慧之西方传统。本书所主张的生态理性哲学融合与贯通“不变中求变”之思辨智慧“变中求不变”之悟性智慧,以人与世界生态一体存在为基点,以“已在-此在-彼在”相融流共生、互生为视角,以人-文化生态语义场和世界万物之间相向言说的整体生态智慧。生态理性哲学以更高远的存在境界和更广阔的生存视域,在生存论分有与解构中谋求存在论的融合与贯通,在配享融合与贯通智慧洗礼的进程中达向更高水平的分有与解构;并在新的分有与解构中开辟更为广阔无限的融合与贯通之路,以此而生生不息。质言之,本书致力于在“哲学终结”论和全球生态危机的双重时代背景中拓荒,即从对象、视域、方法等方面担负起重建当代人类新哲学的任务。
-
分水岭L.H.牛顿(Lisa H.Newton),C.K.迪林汉姆(Catherine K.Dillingham)著;吴晓东,翁端译从环境与发展的角度审视人类历史进程可以看到,一种发展模式的建立和保持,必然伴随着某种环境伦理道德的形成和演进。因此,建立完善的环境伦理学科,培养良好的环境伦理道德,树立全新的环境文明,是确保人类在新的世纪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现实需要。作为一门学科,中国的环境伦理学研究大致始于20世纪80年代中期。经过近20年的发展,中国的环境伦理学研究方兴未艾,在探索环境伦理学的基础理论、梳理西方环境伦理学的主要理念、挖掘中国传统思想中的环境伦理资源等方面取得了一些成果,推动了环境伦理观念在中国的普及。但是,在环境伦理教育上,研究者没有充分重视道德教育理论与实践研究,没有为不同层次与类型的教育提供环境伦理科学的内容和有效的方法设计。当然,这一局面正在改变,国家环保局和有关部门正携手落实强化环境伦理道德的研究和教育的任务。本书作者在环境伦理学领域具有长期的理论和实践经验,本书是她们多年教育案例工作的总结,已经更新到第3版。书中以不偏不倚的态度提出了10个经典案例,富有时代气息和科学背景,能够激发读者的批判性思考。因此,我们将本书翻译成中文,希望能为我国从事相关领域教学、科研、管理的人员提供一些帮助,并希望促进环境伦理学思想在全社会特别是青年人中间的广泛传播,从而推动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事业。感谢清华大学出版社的柳萍、黎强同志对本书的翻译和编辑出版工作给予了大力的支持。
-
反渗透水处理应用技术及膜水处理剂周正立编著本书全面论述了反渗透水处理技术的应用和所用水处理剂,共分三篇十八章。第一篇为反渗透水处理应用技术。本篇突出了反渗透水处理系统设计的实用性;反渗透膜结垢物质的控制与处理的实用性;反渗透装置设计、安装与运行的实用性;反渗透海水淡化从设计到应用的实用性;此外,还列举了反渗透膜分离技术的应用实例。这部分为学习反渗透水处理系统的设计、安装和运行应用奠定了理论和实用的基础。第二篇主要介绍了反渗透水处理剂。本篇在实用性上突出了反渗透阻垢分散剂的种类和产品的特性;介绍了一些国内外的膜用阻垢分散剂;突出了阻垢剂的生产方法;为了应用方便,还列举了反渗透水处理剂的分析方法。这部分为打破国外膜阻垢剂的垄断奠定了理论和实用基础。第三篇为反渗透水处理系统水质分析与监测。本篇在水质分析基本知识的基础上,主要介绍了反渗透水处理系统中微生物、水的物理性质、水中阴阳离子和其他物质的测定,最后介绍了反渗透膜脱盐系统沉积物的测定。本书贯彻了理论与实际结合、突出实用性的原则,实用部分典型、可操作性强,适合有关工程设计人员、膜组件和水处理剂产品使用单位的技术人员、经销商及高等院校相关专业师生学习使用。
-
环境心理学俞国良等著本书是应用心理学书系中的《环境心理学》分册。全书共分九章,其内容包括环境型式、拥挤、噪声、个人空间等等。本书内容全面,条理清晰。具有一定的科学性、系统性、理论性及学术性,可供相关人士参阅。
-
林业有害植物飞机草的入侵机理杨逢建、祖元刚|主编生物入侵是当前生态学研究的热点问题。本书基于林业有害植物飞机草(Eupatoriumodoratum)生境条件的差异,从种群分布、形态特征、年龄结构、生物量分配、空间结构、生理生态学特征以及次生代谢产物等多个角度对飞机草的入侵机理进行了分析,并对飞机草的生活史型划分进行了研究,全面分析了飞机草入侵的内因和外因以及环境与飞机草种群进退的辩证关系,初次将植物智能理论应用于飞机草入侵机理的探讨。全书共分10章,阐述了飞机草生长环境对飞机草入侵的意义,为飞机草的进一步深入研究提供理论基础,为飞机草的综合治理提供理论技术支持,为海南等飞机草发生区环境保护与治理提供合理化建议。本书可供植物学、生态学、农学以及药学等领域的科研、教学人员和研究生参考。
-
现代环境微生物技术张兰英、刘娜、孙立波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和世界经济的迅猛发展,人类利用和改造自然的能力大大加强,同时也使资源消耗和废物排放量显著增多,自然环境的组成和结构受到了极大的影响,从而破坏了人类与自然的和谐关系。诸如环境污染、生态破坏、资源短缺、酸雨蔓延、全球气候变化、臭氧层出现空洞等现象,是由于人类在发展中对自然环境采取了不公正、不友好的态度和做法的结果。可以毫不夸张地说,人类正遭受着严重环境问题的威胁和危害,这种威胁和危害已关系到人类的健康、生存与发展,更危及地球的命运和人类的前途。面对如此严峻的威胁与挑战,我国政府十分重视生态环境保护,提出了在确保发展经济的同时,坚持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使国民经济建设与环境保护同步协调发展。近几年来,在我国政府对环境污染治理和疾病预防方面逐年增加投入力度的基础上,环境质量已有明显的改善,人们的环保意识有所增强;尤其是我国经历了突发性“非典”事件以后,使我们对环境保护意义与重要性的认识更为深刻。为进一步提高全民的环保意识,需要更科学地了解生物与环境间的协调关系,研究生物与污染物的相互作用,包括适合生物物种、适宜方法或手段的选用以及过程、装备的设计,并通过一定的条件去改造被污染的环境。因此,为生物工程、环境工程等专业的学生开设一门有关环境微生物技术原理的课程,对于促进学科交叉、推动环保事业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书较全面地介绍了现代微生物技术在环境保护方面的应用。全书共分19章,第1章介绍了优先控制有机污染物的种类与生物降解性预测。第2章介绍了微生物培养技术的相关内容,如环境中微生物的种类、分离和驯化等技术。第3章论述了微生物育种的基本方法。第4章阐述了基因工程菌的构建技术。第5、第6章介绍了有机污染物的生物降解转化原理及途径。第7章介绍了微生物固定化技术。第8、第9章系统介绍了好氧与厌氧活性污泥法生物处理废水的生物相、原理、动力学及影响因素等内容。第10章为生物脱氮除磷技术。第11章为有机固体废物微生物处理技术。第12章介绍了废气(有机废气、无机废气)生物处理技术。第13章介绍了环境污染的生物修复技术。第14章介绍了环保酶制剂。第15、第16章介绍了微生物絮凝剂和微生物吸附剂。第17章介绍了生物传感器原理。第18、第19章介绍了PCR技术和DNA芯片技术在环境保护中的应用。章后附有习题,有助于读者进一步练习。本书由吉林大学张兰英教授主编,参加本书编写工作的人员有刘娜(第1、第12、第13、第17章),杨雪梅、张兰英(第2、第8章),王显胜(第3章),袁晓玲、张兰英(第5、第6章),李慧芳、张兰英(第4、第7章),赵喆、张兰英(第9、第10、第14章),张玉玲、汪玉花(第11章),张玉玲、张兰英(第15、第16章),刘睿(第18章),孙立波(第19章)。全书由张兰英教授和孙立波副教授统稿。本书是在参阅了大量国内外有关方面最新文献资料,并结合作者多年的科研成果及工程实践经验基础上完成的。由于环境微生物技术是一门涉及面甚广,尚在发展之中的学科,加上我们自身的专业知识、学术水平以及研究实践经验有限,书中难免有不妥及错误之处,真诚希望有关专家、学者和同学们提出宝贵的意见与建议,以便在再版中进一步修正和完善。
-
化学与环境任仁,张敦信,于志辉,陈莎本书以深入浅出,生动形象的语言介绍了化学与环境科学的基础内容。全书共分十五章,前三章简要介绍了化学的基础理论部分,重点介绍化学基本原理、电化学基础和物质结构的知识;第四、第五、第六章介绍几个化学分支学科的知识;有机化学反应与高分子材料、生命科学基础、现代仪器分析技术;第七章到第九章介绍环境中的无机污染物、有机污染物和胶体物质的基本知识;第十章到第十五章介绍各类与化学有关的环境污染及其防治的基础知识,包括大气污染与防治、水污染与防治、土壤污染与防治、食品污染、日常生活污染,可持续发展战略与中国的环境保护。本书作为高等学校《普通化学》和《环境保护》课程的改革教材,内容力求体现现代观点,引入化学和环境科学中一些新概念,介绍一些新发生的事件和与环境有关的热点话题,既突出基本内容,又扩大学生的知识面,以适应新世纪科学技术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加强素质教育,使学生在科学文化和环境意识方面均有所收益。本书可供大学非化学、化工类各专业的学生使用,也可供从事化学和环境科学教学和科研的有关人员参考,并可供广大环境工作者和感兴趣的人员阅读。本书第一版(2002年版)于2004年被评为北京高等教育精品教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