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科学基础理论
-
中国天然林保护的理论与政策探讨李周等著本书以森林利用、森林政策和森林变迁为主题,剖析了生物多样性下降的根源,大体发生了由火灾→战争→农业扩张→薪柴采集→商业性木材生产的变化。阐述了经济发展与天然林保护的关系,指出天然林保护工程顺利实施的重要因素包括:(1)明确工程目标,建立工程实施监测评估体系;(2)在区分影响因素的基础上,界定政府和企业各自承担的责任;(3)转换企业经营机制促进转产分流;(4)协调国家目标与企业目标;(5)实行林务官制度,将国有林管理权与经营权分离开;(6)改一局两策为一局一策,保留一部分企业,同时将另一部分企业改变 事业单位,专门从事保护工作;(7)天然林保护工程的资金投入要足额、到位、有效;(8)从规模经济和体制改革入手,消除产业结构表面高度化。在此基础上,完全成了四个案例研究。其中,云南德钦案例和四川平武案例重点探讨森林资源减少和生物多样性下降的社会根源,东北伊春案例和海南尖峰岭、霸王岭案例分别研究了天然林保护对国有林区和地主经济的影响。
-
环境样品前处理技术江桂斌等编著由于环境样品具有被测浓度低、组分复杂、干扰物质多、同种元素以多相形式存在、易受环境影响而变化等特点,通常都要经过复杂的前处理后才能进行分析测定。《环境样品前处理技术》系统地介绍了当前国际上各种先进样品前处理技术,全书共分十二章,介绍了目前应用广泛且具有良好发展前景的固相萃取、固相微萃取、微波萃取、超临界萃取、免疫亲和、吹扫捕集和连续流动液膜萃取等新技术及其发展现状,并结合典型有毒化学污染物如二英、多氯联苯、有机金属化合物等讨论了它们的前处理方法,提供了大量的应用实例。《环境样品前处理技术》可作为环境样品分析人员的培训教材,也可供高等院校相关专业师生及其他行业的分析技术人员学习参考。
-
中国绿色学校风采辑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宣传教育中心 编环境保护不仅是人类生存与发展必备的条件,而且已经成为一个社会健康发展与文明进步的标志。针对过去以耗费自然资源和破坏环境为代价,盲目追求经济快速增长的做法,以科学发展观指导经济、社会、环境全面均衡发展,以“环境文化”、“绿色GDP”和“科学发展观”等概念来引领发展潮流,成为大势所趋。同时,人们也逐步认识到,要解决环境问题,实现可持续发展,不仅要依靠法制和公共管理的完善、科学技术的发展,公众的参与和权利的保障,还应该通过教育这一根本手段提高公众的环境素质和参与能力。中国正在进行提高受教育者综合素质的教育改革,对环境教育也给予了充分的重视。绿色学校创建活动就是适应素质教育,从教学改革、实践活动、学校管理多方面来推进环境教育的开展,是一项意义深远、具有无限生命力和丰富创造性的活动。1996年12月,国家环保总局、教育部、中宣部联合颁布了《全国环境宣传教育行动纲要》(1996-2010)。《纲要》提出:到2000年,在全国逐步开展创建“绿色学校”活动。在环保部门和教育部门的倡导下,创建绿色学校的活动蓬勃发展。
-
湿地生态系统保护与管理吕宪国 主编本书共分八章,主要论述了湿地与湿地管理的基本概念、湿地生态系统的组成与结构、湿地生态系统功能及其评价、湿地生态系统的形成与演化、湿地生态系统的干扰与湿地变化、湿地价值及其评价、湿地生态系统管理的理论基础与方法以及湿地保护区的管理等内容,具有较强的系统性、知识性和实践性。本书可供环境科学与生态工程等领域的工程技术人员、管理人员及规划设计人员参考,也可供高等院校相关专业师生参阅。
-
废纸造纸及其污染控制万金泉,马邕文编著本书以编著者长期从事造纸废纸利用研究的成果为基础,不仅介绍了废纸回用技术方面的最新工艺和设备,还对其原理进行了深入的理论说明和分析。
-
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张象枢主编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是一门新兴学科,在国际上通称可持续发展经济学。本书在辩证唯物主义哲学和科学发展观的指引下,从剖析经济系统中与自然环境之间物质代谢、平衡和循环的整体和全过程入手,揭示了将人口、环境视为经济系统内生变量的客观依据,论述了建立人口、资源、环境经济学的必要性及其面临的重要任务。讨论了人口、资源、环境经济学在产权、分工、产业、市场、价值、资本与再生产以及微观经济主体行为等理论为拓展的新内容,阐明了人口、资源、环境经济学的微观经济基础。从人口、资源、环境经济学的视角,重新审视了宏观经济中财富、收入、福利和幸福等基本概念,讨论了可持续发展下促进经济增长、增加就业、稳定物价与国际收支平衡等宏观调控目标以及有助于可持续发展的宏观经济政策体系,给出了人口、资源、环境经济学的宏观经济理论基本框架。阐述了人口、资源、环境经济学的区域经济理论和国际经济理论,分析了区域可持续发展以及国际人口、资源、环境经济问题。本书可作为硕士研究生和高年级本科生人口、资源、环境经济学课程的教学参考书,也可供环境、经济领域的管理人员及从业者参考。
-
环境微生物实验技术肖琳 等主编本书包括微生物实验技术基础和在环境科学及环境工程中应用技术的内容,除介绍传统的环境微生物实验技术外,考虑到科学发展和拓宽专业适应面的需要,增加了现代微生物学实验技术、微生物在环境监测中的应用技术和在污染物治理和资源化上的应用技术等有关内容。本书分四个部分,第一部分基础微生物学技术、第二部分现代微生物学技术、第三部分环境微生物监测与评价技术及第四部分污染物微生物处理与资源化技术,共45个实验。对每个实验的内容,力法语较说细的介绍每种方法的技术特点和基本操作要求,反映现代环境微生物学最新的实验技术,同时兼具实用性和可操作性,使之不仅适合作为大中专学校环境科学和环境工程方面的实验教材,也适合作为相关专业的学生、科研人员和技术管理人员的参考用书。
-
高浊度给水理论与技术方晞,伏苓编本书全面介绍了高浊度给水处理的理论及技术,涉及高浊度河流中的泥沙及浑水一般特性、高浊度水取水技术、高浊度水的管道输送、高浊度水的自然沉淀、高浊度水的混凝以及受污染黄河高浊度水处理技术。全书内容系统连贯,图表数据丰富可靠,适于市政工程、水利工程、环境工程专业的研究、设计及技术人员,水厂工作人员,特别是从事高浊度给水处理的人员使用,亦可作为市政工程专业研究生、本科生教学用书。
-
给水与用水处理技术陆柱,蔡兰坤,丛梅编著本书根据近年来国内外给水与用水处理技术的发展和广大水处理工作者的需要,重点介绍了给水与用水中常用的混凝技术、过程技术、吸附技术、缓蚀技术、阻垢技术和杀菌技术等,以及与给水用水相关的物理处理技术和生物处理技术。正确掌握和合理应用给水与用水技术,对节水节能、改善本质、维护健康、保护环境以及实现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书在编写过程中尽可能反映国内外给水处理技术的新进展,包括近年来进入我国市场的一些国外给水与用水处理的新技术和新产品,并结合编者多年从事给水处理技术教学和科研的心得体得。本书可供大专院校有关环境工程、给排水等专业师生作为教材或教学参考书,也可提供给与给水用水有关的技术人员、管理人员参考。
-
环境经济学王志宏主编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十五”规划教材。该教材分为9章,讲述了环境资源与环境市场、环境经济学的理论基础、市场失灵与政策实效、环境费用效益分析、环境价值评估方法等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