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科学基础理论
-
拉鲁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董洪进,许敏,次平,多吉江村,尼玛顿珠 著拉鲁湿地在调节拉萨市气候,吸尘防沙,美化拉萨市区环境,增加市内空气湿润程度,补充氧气,维护生态平衡,促进拉萨市城市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和城市环境质量的改善等方面都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拉鲁湿地保护区每年通过光合作用,吸收78.8kt CO2,产生53.7kt O2,被誉为拉萨的“大氧吧”,有“拉萨之肺”“天然氧吧”之称。此外,拉萨属于世界历史文化名城,拉萨市区内除有举世闻名的布达拉宫外,还有哲蚌寺、大昭寺、罗布林卡等历史文化古迹。所以,对该湿地的保护不但具有环境意义,而且还具有社会意义。由于该地区自然环境独特,生物资源丰富,又位于城市内,因此在地理学、气象学、生物学、环境科学以及旅游等方面,都具有较高的科学研究价值和开发优势。本次研究工作旨在掌握拉鲁湿地保护区的本底植物资源,并收集相应的植物照片和标本作为凭证,尤其是珍稀濒危保护植物,这不仅是野生植物行政主管部门的法定职责,同时也是野生植物行政主管部门在政策制定和管理决策过程中不可或缺的科学依据和工作基础,更是我国切实履行生物多样性保护相关的国际公约与协定的重要体现。
-
砂石矿废弃地生态修复沈渭寿等 著《砂石矿废弃地生态修复》全面介绍砂石矿山开采的生态环境问题,系统总结砂石矿废弃地生态修复和环境污染治理技术与方法,并选择典型砂石矿区,开展砂石矿废弃地山水林田湖草生态系统修复和土地综合利用研究,以期为推进砂石矿废弃地生态修复与环境污染治理提供科学支撑。
-
生态环境部新闻发布会实录.2020生态环境部 编2020年是不寻常的一年,生态环境部克服疫情带来的不利影响,创新采用线上视频发布形式召开新闻发布会,在疫情防控的特殊时期保障新闻发布活动的正常进行。全年共举办12场例行新闻发布会,通报重点工作,回应热点问题,分别围绕水污染防治、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核安全、大气污染防治、环境质量监测、依法加强生态环境保护、科技助力污染防治攻坚战、深化环评改革、渤海攻坚战、应对气候变化、固体废物管理、“十三五”生态环境保护成就等主题,介绍相关工作,极大地促进了社会公众了解、掌握我国生态环境保护相关政策举措,提高了公众环境意识,为全民共同参与生态环境保护营造了良好的舆论氛围。《生态环境部新闻发布会实录2020》共分为3个部分:首部分,收录生态环境部黄润秋部长出席“部长通道”实录;第二部分,收录赵英民副部长、庄国泰副部长出席国新办新闻发布会、政策吹风会实录;第三部分,收录生态环境部全年12场例行新闻发布会实录。希望《生态环境部新闻发布会实录2020》能够对生态环境保护工作者、生态环境新闻工作者、关心和支持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社会各界读者有所借鉴。
-
亮子河流域散养密集区畜禽承载力和环境风险评价研究王辉 著《亮子河流域散养密集区畜禽承载力和环境风险评价研究》在对亮子河流域基础资料收集、散养密集区畜禽养殖情况实地调研的基础上,针对亮子河流域散养密集区畜禽养殖的实际情况,并结合国内外相关研究进行比较研究分析结果,对流域散养密集区畜禽养殖现状、污染特征进行了分析,从畜禽粪便负荷量、畜禽承载力预警值、畜禽养殖大承载量三个方面开展了散养密集区畜禽养殖承载力评价,从畜禽养殖污染的“源强、途径、受体”三个方面构建了污染风险评价体系,开展了亮子河流域散养密集区畜禽养殖污染风险评价。《亮子河流域散养密集区畜禽承载力和环境风险评价研究》为治理亮子河流域散养密集区畜禽养殖污染提供了研究基础和技术支撑,对提高区域水环境质量和保障水环境安全具有重要意义,同时为其他地区开展相关研究提供了借鉴。
-
室内空气污染与控制朱天乐 著《室内空气污染与控制》系统阐述了建筑物室内和代表性密闭空间的空气污染概况、空气污染的控制理论与技术。内容包括:室内空气污染物的来源、类型、特征和综合防治对策,室内空气污染暴露过程、健康效应及其研宄方法,建筑和装修装饰材料、人体和室内活动等污染源释放空气污染物的机制及源头控制策略,自然通风和机械通风原理及其与室内空气质量的关系、控制室内空气污染的强化通风技术、空调系统及其对室内空气质量的影响及新风净化技术、通风与室内空气质量关系的数学描述,室内空气颗粒物、气态污染物和有毒有害微生物净化技术的原理、影响因素和适用性,汽车车内、地铁车厢、地下停车场、地铁建筑、商用地下建筑的室内空气污染与控制,飞机、载人航天器和潜艇等密闭舱室的空气污染与控制。
-
资源循环利用效率康艳兵,熊华文,吕斌 著本书以资源产出率为主要研究对象,在分析国内现状、总结国际经验、发现存在问题的基础上,综合采用经济系统物质流模型、资源产出率影响因素分解和“自下而上”的终端产品需求驱动分析等方法,对中长期不同情景主要资源品种需求和资源产出率进行测算,提出了“资源产出率倍增计划(2020-2035)”愿景目标及数项提升资源循环利用效率的主要目标,最后围绕提高资源产出率目标的实现,剖析了路径和工作重点,给出了一系列具体政策建议。
-
黄磷尾气净化及资源化利用技术宁平,殷梁淘 著《黄磷尾气净化及资源化利用技术》主要阐述了黄磷尾气净化及资源化利用关键技术,包括黄磷尾气的基本定义、产生过程、性质特征,黄磷尾气除尘、脱硫、脱磷的技术原理和应用工程实例,黄磷尾气净化过程的基本操作数据及操作方法,工艺设备的运行特点及其净化系统的调试和运行经验,黄磷尾气资源化利用中变换制氢、清洁燃料、合成氨、制甲醇的工艺、应用设计和工程实例,黄磷尾气净化和资源化利用的生产安全和职业病防治。《黄磷尾气净化及资源化利用技术》从黄磷尾气的产生到净化和资源化,从基础原理到工艺设计和工程实例做了全方位的详细介绍,并提供了黄磷尾气净化及资源化利用主要关键技术的Visual Basic设计计算程序,能有效提高科研工作人员的设计效率。
-
占用湿地生态系统功能与效益平衡研究田富强 著本书探讨中国湿地占补实践中生态影响力失衡的治理机制问题,构建基于特定流域内或特定地域内湿地面积、生态量、生态功能与生态效益平衡的占补平衡体系,并基于占补距离与所影响人口密度和总量,构建居民生态消费水平和消费总量平衡的生态影响力占补平衡体系。
-
地下水污染防治监测方法及标准物质李昆《地下水污染防治监测方法及标准物质》以地下水污染防治为目标,汇编了近10年来国家层面有关地下水污染防治的相关规划及实施方案;从各指标理化性质人手,以各指标检测条件及仪器设备为依据,梳理了GB/T14848-2017中的20项感官性状指标及一般化学指标、39项常规指标及93项全指标相关标准监测方法,建立了相应的标准物质体系;以共存实验为验证方式,提出了相应的混合标准物质配制方案并进行验证,极大程度上保证了方案的可操作性。《地下水污染防治监测方法及标准物质》相关成果可为我国地下水检测工作提供便利并提高检测效率。《地下水污染防治监测方法及标准物质》可供从事地下水污染防治工作、地下水水质监测人员及相关涉水实验室管理者阅读参考。
-
喀斯特高原峡谷生态产业经营原理与技术喻阳华 等 著本书以贵州喀斯特高原峡谷为研究区域,对不同生态产业的土壤质量特征、调控策略、经营原理与技术等进行了系统研究,以顶坛花椒、火龙果等典型生态产业为主要对象,以植物与环境的关系为主线,以生态经济效益提升为经营目标,在对生境异质性、特殊性、脆弱性与生态系统基本特征研究的基础上,结合生态产业物种的生物学、生理学和生态学等特性,开展经营原理与技术研究。通过不同海拔、小生境、套种模式的顶坛花椒林地土壤质量评价,以及种群生长衰退原因诊断的科学研究,构建项坛花椒可持续经营技术体系。依据种间关系协调原理,以生物多样性保育为目标,在不同经营方式的火龙果地土壤养分质量评价与肥力调控研究的基础上,集成火龙果套种与修枝技术。最后,对不同土地利用类型的土壤质量与调控对策进行深入研究,提出该区域生态产业的生态恢复技术,旨在提高人工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推动生态产业振兴与乡村振兴。本书可供地理学、农学、生态学、恢复生态学、资源与环境科学、喀斯特环境学、水土保持学、环境工程、植物学、食品质量与安全等学科的研究人员及有关院校师生参考,也可供在喀斯特等脆弱地区从事生态产业的决策管理部门和有关工作人员参考、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