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科学基础理论
-
碳中和目标下一带一路未来平均与极端气候变化预估张井勇 等全球气候系统持续暖化,高影响极端气象灾害事件频发,对“一带一路”地区人们的健康与福祉,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造成深重影响。本书聚焦在“一带一路”基本框架“六廊六路多国多港”所在区域,对碳中和目标下未来平均与极端气候变化开展了系统预估研究。第1章简述了碳中和目标、应对气候变化与绿色丝绸之路及相关研究进展;第2章评估了25个CMIP6全球耦合模式对 “一带一路”主要区域历史基准时期(1995-2014年)平均与极端气候主要特征的模拟能力;第3章采用CMIP6多模式集合平均方法预估了碳中和目标下“一带一路”主要区域平均气候变化;第4章与第5章分别对碳中和目标下“一带一路”主要区域温度与降水相关极端天气气候事件未来变化进行了预估研究;第6章提供了主要结论与未来展望。研究成果有望为推进“一带一路”高质量建设过程中有效防范与应对气候风险、增强气候韧性与适应能力以及促进面向碳中和的应对气候变化合作提供科学参考。 本书可供政府决策机构、碳中和与应对气候变化以及绿色“一带一路”研究领域学者、高校教师与研究生、管理与技术人员和感兴趣的社会各界人士参考。
-
基于无人水面船的水环境监测系统研究吴文强陈学凯彭文启当前我国重大环境突发污染事件时有发生,应用无人水面船可以实现深入环境污染核心区,实时多方面无缝监测,并实时传输监测影像、环境指标数据,及时刻画污染水域二维环境因子分布图,为制订水域环境应急措施提供直观技术数据。 本书针对我国水环境监测方面存在的监测点少而无法反映水体整体状况、监测成本高、缺少应急性监测手段等问题,同时为了解决传统的水环境取样监测分析耗时耗力,大水体监测分析难以精准定位、快速取样、信息传输等方面存在先天不足。主要内容包括无人水环境监测船的国内外发展趋势、基于无人水面船的水环境取样监测系统的设计方案和关键技术、基于无人水面船的动态水环境监测系统研发以及基于无人水面船的水环境监测系统应用案例与成果推广。本书可供从事水环境监测评价、水环境智能化监测设备、流域水环境治理等方向的管理人员和科研工作者参考使用。
-
美丽内蒙古迟文峰,赵媛媛 等 著《美丽内蒙古:生态系统综合监测与评估图集》(以下简称《图集》)是一部全面、直观、形象、客观反映内蒙古生态系统宏观结构和生态环境时空变化过程的综合性图集。《图集》的编制是一项涉及多学科、多领域的地理空间信息系统工程。《图集》由内蒙古基础地理背景、社会经济状况、遥感影像、生态系统宏观结构、土地利用/覆盖结构、耕地质量本底状况、关键生态参数及服务、生物多样性与生态质量八个部分组成。内蒙古基础地理背景从地形、地貌、气候条件、植被类型介绍了内蒙古的自然禀赋特征。社会经济状况主要反映了内蒙古人口与经济状况,采用夜间灯光指数(DMSP/OLS)客观反映区域社会经济发展差异。遥感影像从全域、盟市、城市不同尺度表征了区域特点。生态系统宏观结构反映了2000年以来生态结构时空状况,介绍了内蒙古生态、生产、生活空间分布特征。土地利用/覆盖结构介绍了耕地、林地、草地、水域、建设用地、未利用地分布格局。耕地质量本底状况反映了农作物分布、酸碱度、养分状况、管理水平等特征。关键生态参数及服务介绍了植被覆盖、净初级生产力、土壤风蚀、水土流失、蒸发蒸腾量分布特征。生物多样性与生态质量反映了耕地、林地、草地生物量及质量状况。《图集》力求全面、系统、直观、形象地反映内蒙古生态系统状况及区情。从内容设计、数据处理、资料选用、信息处理、编辑到印刷制版,每个环节都依照准确、完整、科学、统一、安全的原则进行汇编。《图集》运用直观的地图语言、形象的图表、精美的图片、简明的文字、丰富的基础地理信息及生态环境数据,为各级政府进行科学管理及宏观决策提供科学依据。《图集》涉及的数据制图,主要采用遥感与地理信息系统融合技术,重点采用人机交互数字化、数学方程及模型方法等手段获取数据,部分数据充分结合野外调查及观测数据进行校验处理,有效保障了数据的科学性与精度。《图集》在相关项目的支撑下完成,展示了基础数据收集、数据专题产品及阶段项目成果,属非商业用途活动。《图集》的制作,感谢国家地球系统科学数据共享平台、中国科学院资源环境科学数据中心、寒区旱区科学数据中心、地理空间数据云、人地系统主题数据库、地理国情监测云平台、中国气象科学数据中心、USGS等平台的共享数据支持。
-
江苏生态文明建设发展战略研究刘旭 著《江苏生态文明建设发展战略研究》是中国工程院与中国工程科技发展战略江苏研究院重大咨询项目“江苏生态文明建设发展战略研究”项目组的主要研究总结。《江苏生态文明建设发展战略研究》以生态产品价值实现促进江苏省高质量协调发展为主线,在总结国内外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经验启示的基础上,开展了江苏省生态文明发展水平和生态资产的评估,分析了江苏省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优势和制约因素,厘清了长江大保护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关系,提出了江苏省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战略目标和主要策略,以及长江流域生态文明建设中长期发展目标与相关保障措施和建议。
-
环境规划学郭怀成,尚金城,张天柱,刘永 著本书作为普通高等学校环境规划学的专业教材,是在《环境规划学》(第二版)的基础上修订的。在延续前两版的系统性、理论性和应用性的基础上,还融合了环境规划学理论、环境规划技术方法及环境规划对象的新进展。本书主要包括环境规划概述、环境规划学的理论基础和技术方法、要素环境规划、综合环境规划及生态规划等。全书共11章,分别是:绪论、环境规划学的理论基础、环境规划的内容、环境规划的技术方法、水环境规划、大气环境规划、土壤污染防治规划、固体废物控制规划、生态规划、城镇环境规划及环境规划支持系统。本书可作为高等学校环境类专业的教材,也可供有关专业及从事环境保护和环境科学研究的专业人员使用。
-
喜马拉雅山隆升与季风协同演化过程丁林 等 著《喜马拉雅山隆升与季风协同演化过程》阐述喜马拉雅地区的地质构造、地球物理等,融入第二次青藏高原综合科学考察的*新成果,聚焦喜马拉雅山隆升过程及其动力学机制和资源环境效应。《喜马拉雅山隆升与季风协同演化过程》从不同方面论述喜马拉雅造山带基本地质构造特征、新生代隆升过程、隆升的深部动力学过程和资源环境效应等,包括喜马拉雅山形成的地质和矿产背景、新特提斯洋构造演化历史、喜马拉雅山隆升的深部地球动力学过程、喜马拉雅山超高压变质岩、喜马拉雅山周边古地磁研究、印度-欧亚板块碰撞历史、喜马拉雅山隆升与季风协同演化、喜马拉雅山周边地质环境记录与变化、喜马拉雅地热资源。
-
绿色一带一路与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周国梅 著“一带一路”倡议自2013年秋季提出以来,秉持“共商、共建、共享”的理念,得到国际社会大多数成员的认可。“一带一路”已成为全球公共产品,不仅能够向世界提供基础设施互联互通这样物质上的公共产品,更能提供制度理念上的公共产品,这将形成更加公正合理的全球治理理念和治理体系,推动各国一道解决环境、气候、扶贫等全球问题。《绿色“一带一路”与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有效对接与协同增效共谋全球生态文明建设》以中国环境与发展国际合作委员会(以下简称国合会)绿色“一带一路”与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专题政策研究首期项目(2019年度)研究成果为基础编辑而成,“一带一路”绿色发展国际联盟及其合作伙伴参与了该项研究。研究旨在分析绿色“一带一路”建设对落实2030年可持续发展目标的潜在贡献,识别绿色“一带一路”建设中的机遇和挑战,“一带一路”绿色发展的总体原则、目标和实施路径。
-
输变电噪声污染控制技术及典型案例李丽 等 著《输变电噪声污染控制技术及典型案例》内容包括:声学基础知识、噪声污染及其健康影响、噪声检测及评价方法、噪声污染控制技术、配电房噪声污染控制、变电站噪声污染控制、换流站噪声污染控制、输电线路噪声污染控制。
-
中国黄河中上游流域自然资源图集中国地质调查局西安地质调查中心本图集根据“宜居黄河科学愿景”,构想从地球系统科学观出发,以安全黄河、绿色黄河、生态黄河、和谐黄河、智慧黄河5部分内容为链条,开展多学科交叉联合攻关,编制了55张图:从工程地质学入手,研究黄河流域地质地表过程及其灾害效应,以保障地质安全需求,构建安全黄河体系;从水文地质学入手,研究黄河流域水循环过程及其水土环境变化效应,构建绿色黄河体系;从环境地质学入手,研究黄河流域生态系统演化规律及其生态屏障效应,构建生态黄河体系;从资源地质学入手,研究黄河流域资源开发与人地协调的发展模式,构建和谐黄河;从地球信息科学入手,集成黄河流域地学大数据平台,构建智慧黄河体系。
-
宁夏生态移民对生物多样性相关传统知识的影响研究马英,薛达元 著生态移民既为贫困人口找到改善生计的机会,又能帮助生态脆弱地区免受人为活动的干扰,成为保护生物多样性和减少贫困的重要模式。《宁夏生态移民对生物多样性相关传统知识的影响研究》在综述宁夏回族自治区过去10多年来实施生态移民项目成就的基础上,通过对红寺堡移民区不同来源移民的大量调研和定量比较研究,分析了不同来源整村迁移对当地民族文化和生物多样性相关传统知识的影响,包括对传统农业遗传资源、传统医药、传统农业技术与生活方式、生物多样性相关民族文化、传统地理标志生物产品等的保护与传承影响,并根据研究结果,提出完善生态移民和加强民族文化和生物多样性相关传统知识保护和策略,为国家生态移民事业提供技术支持。《宁夏生态移民对生物多样性相关传统知识的影响研究》可供从事生物多样性保护、传统知识保护、生态学、生物学、民族生态学、民族学、社会学、自然资源管理等专业的研究人员和高校师生参考,也可为有关政府部门进行生态移民决策提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