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科学基础理论
-
保护性耕作稻田温室气体减排原理与实践李成芳大气温室气体浓度升高引起的全球变暖对全球生态系统和人类健康造成严重影响,已成为当前多学科的研究热点。本书针对稻作系统温室气体排放量大、碳效益低等生产问题,探明保护性耕作降低温室气体排放和提高土壤有机碳固定的机理。全书在重点阐明稻田温室气体排放和土壤有机碳固定的基本原理的基础上,明确不同耕作措施、秸秆还田量、秸秆还田方式、秸秆处理方式下稻田土壤碳氮动态、温室气体排放、有机碳组分、团聚体碳固定和碳效益的变化特征及其微生物的调控机理,提出了一系列降低稻田温室气体排放和提高碳效益的保护性耕作措施。本书可供农学、生物学、生态学、环境科学、土壤学等学科专业的本科生、研究生、教师及科研人员阅读。
-
清洁生产理论、方法与案例分析牛启桂本书分为三编共14章,涵盖了清洁生产的原理、实施清洁生产的方法以及具体的清洁生产案例,另附相关编写规范,前两编每章后有相应思考题。编者根据清洁生产的思路,以解决污染问题的五个层次入手,将实施清洁生产的七个工具—清洁生产审核、生态设计、生命周期评价、环境标志、ISO14000、绿色包装及环境会计展开论述并附案例分析。重点阐述了清洁生产审核的实施方法及实施案例中的环境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同时本书包含了绿色大学、清洁生产实验、清洁生产信息获取渠道及近十年法律法规等相关知识,具有较强的理论性、技术
-
流域生态补偿机制与管理方法研究鲁仕宝,魏明华,赵辰流域生态补偿机制作为一种新型的资源环境管理模式,是流域生态补偿实践的关键。通过明确流域内相关主体的权、责、利,建立流域生态补偿机制可以有效解决资金供求矛盾。《流域生态补偿机制与管理方法研究》研究流域水污染补偿总量的确定方法,针对不同的区域范围建立域间水污染经济补偿标准的计算模式,构建流域水污染经济补偿实现体系,提出补偿方法与构建流域补偿机制等相关政策建议。《流域生态补偿机制与管理方法研究》综合运用一般均衡分析、比较分析、数学模型等方法,从流域水生态补偿理论介绍出发,引出具体的生态补偿标准及模式阐述,通过归纳现有生态补偿的方式及途径可找到目前实施中存在的问题,包括尚未构建起统一、完善、成熟的流域生态补偿制度,地方政府开展生态补偿的内在动力不足,外在制度保障不充分等。《流域生态补偿机制与管理方法研究》在实证分析中选择具有代表性的新安江、辽河流域、太湖等地区进行流域水污染损失赔偿计算,针对不同案例的实证研究提出具体的政策建议,进而比较国内外水污染补偿的特点和工作重点,总结并提出完善的流域生态补偿政策建议。
-
基于物联网的大气污染源现场执法监管信息系统设计与应用刘孝富,刘柏音,孙启宏,罗镭 等 著《基于物联网的大气污染源现场执法监管信息系统设计与应用》依托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固定源大气污染物排放现场执法监管的技术方法体系研究”之课题“大气污染源现场执法监管工具包研发”(2016YFC0208206),设计研发了一套“固定源大气污染物排放现场执法监管信息系统”,重点解决各级环境监督执法部门在涉气固定源日常执法中工具缺失以至取证难、监测难、数据格式不统一、无法交互等问题。该系统针对不同污染源大气监督执法需求,创新性地采用物联网理念,通过接入机载、车载、便携式检测设备,采集和汇集多源异构数据,通过系统平台的数据自动分析计算,实现大气排放异常区识别、现场大气污染物浓度执法取证、暗查式执法取证、监测结果实时传输分析与超标情况判定、远程执法指挥等信息化智能执法功能,为大气污染源现场执法提供科技支撑。
-
沿江型城市工业经济与水资源环境耦合研究陈名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是关系国家全局的重大战略。长江经济带水资源丰富、航运交通便利,产业结构较完整,经济相对发达,但也存在区域内经济发展水平不均衡、水资源利用效率不高、水环境污染较严重、水生态功能退化等问题。《沿江型城市工业经济与水资源环境耦合研究》基于系统耦合视角,运用“机理(mechanism)-测度(measurement)-效果(effect)-优化(optimization)”(MMEO)的范式,对沿江型城市工业经济与水资源环境间的耦合关系进行研究:以南京市为例,提出工业经济与水资源环境系统耦合关系的优化路径。《沿江型城市工业经济与水资源环境耦合研究》可为管理科学研究提供方法借鉴,也可为长江经济带水资源环境保护利用提供参考,具有一定的理论和实践意义。《沿江型城市工业经济与水资源环境耦合研究》可供管理科学、应用经济学、经济地理学等相关领域的科研人员及高等院校相关专业的教师和学生阅读参考。
-
固定源大气污染物排放执法监管体系研究孙启宏,刘孝富,王莹 等 著《固定源大气污染物排放执法监管体系研究》主要是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大气污染成因与控制技术研究专项“固定源大气污染物排放现场执法监管的技术方法体系研究”(2016YFC0208200)项目的研究成果。在全面调研我国工业固定源大气污染现场执法监管现状和垂直管理改革的基础上,总结了现场执法监管中存在的问题,分析了执法监管的体系构建需求、监测技术需求、技术规程需求,集成多种监测手段,构建了天地一体的大气污染源现场执法监管技术流程,为工业固定源大气污染现场执法提供了一套准确、高效、可操作的执法监管技术规程,以期为提高我国大气污染物排放现场监管执法效能提供技术支撑。
-
生态文明贺培育 编本书阐述了生态文明的基本内涵及建设的重大意义,介绍了马克思和恩格斯的生态文明观、中国传统的生态文明观以及当代中国生态文明观,梳理了世界生态文明发展史、中国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演进史及十八大以来我国生态文明建设领域的一系列生动实践。在此基础上,重点回顾了莱茵河水污染事件、伦敦毒雾事件、长江白豚的功能性灭绝、苏联切尔诺贝利核泄漏事故以及福寿螺生物入侵等一系列生态灾难,整理了都江堰水利工程、塞罕坝绿色奇迹、上海崇明生态岛建设、威奇法姆油田开发、以色列沙漠变绿洲等生态文明建设的成功案例,介绍了我国生态文明建设过程中涌现的一批典型人物,以期让人类从中汲取经验与教训,坚定信心,更好地推进新时代的生态文明建设。
-
排污许可证管理政策与支撑技术研究蒋洪强,张静,蒋春来,汪劲,杜蕴慧 等著《排污许可证管理政策与支撑技术研究》共分为8章。第1章梳理了美国、欧盟等国家和地区排污许可制度的理论、方法与实践经验,同时,总结了我国开展排污许可证实践的经验。第2章提出了排污许可证管理政策顶层方案设计的优化框架,梳理了排污许可制度与相关环境管理制度的衔接融合关系,提出了我国“后小康”时期排污许可证实施的路线图。第3章对在排污许可立法过程中需要重点解决排污许可的法律性质、适用范围、实施主体、实施程序、具体内容、法律责任等问题进行了深入研究。第4章深入研究了不同行业、不同类型的污染源许可排放量核定的技术方法,利用BAT数据库等手段,建立不同要素与许可排放量核定之间的关联技术,分行业、分污染物建立许可排放量核定的理论方法及技术方法体系。第5章将河北省唐山市作为试点区域,以大气固定污染源排放企业为重点,将各污染物排放总量、排放量等分配落实到具体企业,对113家“一证式”企业进行了试点发放、应用示范及效果评估。第6章选取钢铁、水泥、火电等行业作为重点大气污染物控制试点行业,制定试点行业实施方案及实施路线,并进行了试点评估。第7章针对***排污许可数据共享、数据应用及各地建设排污许可管理应用系统的需求,着重分析了国家大气排污许可管理信息平台总体框架建设思路及采用的关键技术。第8章提出对排污许可证实施监管的基础前提、原则和三个阶段,对各类责任主体的职责定位和管理部门进行分析,研究形成排污许可制度实施的监督管理体系框架,对持证单位自证守法、面向企业的排污许可证监督管理、上下级政府间实施排污许可制度的监督管理、排污许可制度的公众参与等关键技术内容进行了研究。
-
广东农业面源污染治理的研究与实践胡学应,林壁润,陈永 编农业面源污染是我国突出环境问题之一,是我国农业高质量发展的瓶颈和突出短板,加强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已成为全社会的普遍共识。《广东农业面源污染治理的研究与实践/广东农业面源污染治理系列丛书》系统分析了农业面源污染现状,全面总结了广东农业面源污染治理项目的做法经验,详细介绍了农业面源污染治理的政策机制、工艺流程和技术要点,复制性、操作性强,文字简洁、通俗易懂,适合各级农业农村、环境保护职能部门,基层技术推广部门和种养企业使用,也可供农业、环保院校和科研部门作为参考书。
-
中国生态补偿政策发展报告刘桂环,王夏晖,文一惠 等 著生态文明建设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大计,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重要内容,而生态文明建设的关键在于如何实现“绿水青山”向“金山银山”的转化,让良好的生态环境成为社会经济发展的内生动力。生态补偿作为生态文明建设的具体抓手,长期以来发挥着重要作用。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提出要健全生态环境监测和评价制度,完善生态环境公益诉讼制度,落实生态补偿和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实行生态环境损害责任终身追究制度。当前,我国不少有绿水青山的地方仍然存在经济发展动力不足、环境面临破坏风险的问题。如何从根本上突破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之间的对立、怎样使优美生态环境成为经济发展新的“增长极”,是目前亟须解决的关键问题。建立健全生态补偿机制是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论的重要举措,也是实现“绿水青山”向“金山银山”转化、促进生态优势向发展优势转变的有效途径。近年来,随着政策的密集落地,我国生态补偿制度框架日渐清晰和明朗,生态补偿开始由单个领域的“单一式”转向多个领域的“综合式”。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越来越受到国家和有关部门的重视,各地也积极探索开展有关工作,我们认为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过程就是将被保护的、潜在的生态产品以政府购买、地区间生态价值交换、生态产品的溢价等形式转化成现实的经济价值的过程,生态补偿机制是其中一种重要途径,未来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将成为打通“绿水青山”和“金山银山”的转化通道、协同推进经济高质量发展和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的重要方式。2019年,我们从政策进展、案例总结、问题分析以及政策建议等方面开展生态补偿研究,形成我国生态补偿领域2019年政策发展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