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科学基础理论
-
可持续发展的连接点[美国] 托马斯.E. 格拉德尔,[荷兰] 埃斯特尔.范德富特 编,田地,张积东 译在通往可持续未来的道路上,人类正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在未来的几十年里,人类将因为对地球资源的片面理解而陷入僵局。为了走出这一困境,斯特格曼论坛集结世界各地高校、研究所和科技型企业的学者和专家,对土地、森林、矿物、水、能源等资源进行了专项和跨学科的调研。本书基于大量案例,证明只有把握众多可持续发展研究分支之间的密切关联,才能全面、深入地理解可持续发展。这将敦促我们转变看待可持续发展的方式,如果我们心系地球和人类社会的未来,这种转变就势在必行。
-
煤基炭材料在焦化废水有机物处理中的应用张晨 著本书共分6章,第1章主要介绍焦化废水及其处理工艺,第2章介绍了煤基炭材料吸附难降解有机物的热力学和动力学行为,第3章介绍了吸附难降解有机物的控制因素及作用机理,第4章介绍了活性焦强化苯酚生物降解的过程和机理,第5章介绍了苯酚冲击负荷对活性焦生物强化法的影响,第6章对书中主要结果进行总结,并对今后工作作出了展望。本书具有较强的技术性、针对性和参考价值,可供有机废水处理、煤基炭材料资源化等领域的工程技术人员、科研人员参考,也可供高等学校环境相关专业师生参阅。
-
长江中游水文环境过程与下荆江故道及洞庭湖湿地演化刘兴土本书在对长江中游流域干流及典型故道群和洞庭湖湿地进行综合科学调查的基础上,探讨了长江中游水文情势在三峡工程蓄水前后的变化特征;计算分析三峡工程蓄水前后主要水文站环境流组成及其指标的变化情况;分析长江中游水文情势的变化特征及其带来的生态影响;并对长江中游下荆江故道的水文情势变化特征进行了分析,探讨了天鹅洲故道水文情势变化对濒危物种栖息地的影响,提出了科学合理的物种保护策略。同时对洞庭湖典型年份湿地植被分布特征、湿地淹没频率分布和变化进行了监测与评估,对植被分布与动态和淹没频率间的关系进行了分析探讨,可揭示和预测洞庭湖湿地洲滩植被的演替规律。
-
我国保护性农业实践与发展战略马新明,王全辉,张春雨,熊淑萍本书系统地阐述了保护性农业的概念内涵、发展背景、技术原则和原理,概括分析了保护性农业在粮食安全、绿色发展和现代农业建设中的重要作用,总结了国内外保护性农业的发展现状、典型模式、关键技术和实施效果,并且以气候智慧型农业主要粮食作物生产项目区的典型保护性农业技术研究和实践为例,全面分析了我国保护性农业技术效应与实施效果,提出了我国保护性农业发展的战略框架、技术和政策建议。本书是一部关于保护性农业**理论与实践的专著,可作为农学及其相关学科的科学技术人员、教育工作人员、农技推广人员和农业管理人员等的专用教材与参考读物。
-
历史时期关中的土壤环境与永续农耕杜娟 著,王利华 编《中国区域环境变迁研究丛书》多是专题性的实证研究。它们分别针对历史上的气候、地貌、土壤、水文、矿物、森林植被、野生动物、有害微生物(鼠疫杆菌、疟原虫、血吸虫)等结构性环境要素,以及与之紧密联系的各种人类社会事务——环境调查、土地耕作、农田水利、山林保护、矿产开发、水磨加工、景观营造、城市供排水系统建设、燃料危机、城镇兴衰、灾疫防治……开展系统的考察研究,思想主题无疑都是历史上的人与自然关系。众位学者从各种具体事物和事务出发,讲述不同时空尺度之下人类系统与自然系统彼此因应、交相作用的丰富历史故事,展现人与自然关系的复杂历史面相,提出了许多值得尊重的学术见解。《中国区域环境变迁研究丛书》所涉及的地理区域,主要是华北、西北和西南三大板块。不论从历史还是从现实来看,它们在伟大祖国辽阔的疆域中都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由于地理环境复杂、生态系统多样、资源禀赋各异,成千上万年来,中华民族在此三大板块之中生生不息,创造了异彩纷呈的环境适应模式,自然认知、物质生计、社会传统、文化信仰、风物景观、体质特征、情感结构……都与各地的风土山水血肉相连,呈现出了显著的地域特征。但三大板块乃至更多的板块之间并非分离、割裂,而是愈来愈亲密地相互联结和彼此互动,共同绘制了中华民族及其文明“多元一体”持续演进的宏伟历史画卷。
-
可持续发展视角下的村庄环境治理研究黄齐东 著自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来,中国农村社会的传统秩序受到了来自外界的强大冲击,固有的乡土规范经历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同时,中国农村地区面临着民生改善和经济发展的重任,人口、资源与环境之间的关系高度紧张。正是基于这样的背景,本书以农村地区的环境治理为例,研究中国农村环境治理与村庄治理之间的密切关系,思考农村地区的社会与环境的相互影响,解释环境变迁下的农村社会关系变化。在环境污染问题的日益凸显的当下,探索农村地区环境与社会的交互关系,寻求环境改善的社会治理方案,是学术界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
-
环境微塑料概论曾永平等 著《环境微塑料概论》综合了微塑料研究领域近年来的各类学术研究成果,从环境微塑料的来源解析、分析方法、时空分布、河流输运、海洋污染,到环境微塑料与污染物/微生物的相互作用、生物效应、污染治理与管控举措等方面,系统阐述了微塑料的环境赋存状态、生物累积和转化过程,以及人体暴露和健康风险,提出了微塑料的源头控制、末端处理等管控措施。
-
城市化过程与CO2排放的作用机理及效应研究王少剑 编针对国家大力发展低碳经济的政策背景,本书对城市化过程与CO2排放作用机理进行了定量研究。通过理论分析和定量研究完成城市化过程与CO2排放作用理论和方法体系的构建,以期为国家发展低碳经济和节能减排政策的制定提供理论和技术支撑。
-
河源江河录陈春林本书记述了河源境内江河湖泊(主要是东江水系)自然概貌、乡土风物、人文风情以及江岸重要市镇社会经济发展情况,普及河源乡土文化。同时介绍为了保护一江清水和青山翠岭的各项保护措施,显示了河源河流治理的突出成就以及江河湖泊给河源带来的生态文明成果。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目前,河源市正在创建“全国水生态文明城市”。保护好了一方青山、一湖绿水,就保住了河源未来更好更优的发展潜力,为广东省可持续发展提供了牢固的生态屏障。
-
固体废物环境管理指导手册李国平,王莹,杨振亚,包健 著《固体废物环境管理指导手册》基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医疗废物管理条例》《废弃电器电子产品回收处理管理条例》《危险废物转移联单管理办法》《危险废物污染贮存控制标准》及“十二五”“十三五”《危险废物规范化管理指标体系》以及《江苏省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条例》等多项法律法规、标准和政策文件,立足于江苏省固体废物管理实践,内容包括基础知识问答、管理知识问答、危险特性鉴别知识问答、危险废物属性判断知识问答、规范化管理知识问答等160余个具体问题,及固体废物污染环境违法处理典型案例1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