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科学基础理论
-
可持续发展与民族地区环境教育吴明海 著靠前章是《靠前靠前环境教育及其研究综述》。第二章是《三江源地区环境教育的调查研究》,对青海省三江源三江源地区自然环境和社会经济特征、环境教育现状及问题进行了调查研究,并且对三江源地区环境教育提出了对策性建议。第三章《云南省三江并流地区贡山县环境教育的调查研究》,对云南省三江并流区域的核心地区云南省怒江州贡山独龙族怒族自治县进行环境教育调查研究,如何看待传统文化中的环境教育文化资源同现代学校环境教育的联系是考察的重点。第四章《贵州省凯里市环境教育的调查研究》对贵州凯里环境教育问题进行了实地调查并提出对策性建议。第五章《重庆市酉阳土家族苗族自治县中小学环境教育调查研究》,回顾了重庆市和酉阳土家族苗族自治县环境教育发展历程,对酉阳土家族苗族自治县中小学教师、学生环境意识水平现状以及环境教育进行了调查,然后提出关于环境教育的多方面的建议。
-
矿区生态扰动监测与评价汪云甲 等 著《矿区生态扰动监测与评价》为作者及其团队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50774080、51174287、51574221、41874044)、测绘地理信息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项目(201412016)、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2011BAB01B06)、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2016YFC0501109)等资助的矿区生态扰动监测与评价方面的部分研究成果。《矿区生态扰动监测与评价》共8章,分别为矿区生态扰动监测与评价概述、井工开采对植被-土壤生物量及碳汇扰动监测与评价、开采塌陷地土壤全氮高光谱估测与评价、煤矿区矸石山自燃监测与评价、地下煤火多源遥感监测与评价、煤矿区地表形变监测与评价、石油和地下水开采地表形变监测与评价、草原区煤电基地生态扰动与修复评价。
-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刘谟炎 著以全国目前个(暂无其他)以设区市纳入国家首批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试点的地区——江西省赣州市为研究案例,全面总结了赣州市实现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的基本经验,重点解剖了赣州市部分县(市、区)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的成功案例,并以江西省赣州市为研究案例作为视角,初步展现了试点成果对江西省以及全国的辐射效应。为我国山水林田湖草生命共同体建设机制常态化,实现综合治理试点与周边开发利用有效结合,达到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效果长期化提供了有益借鉴。
-
当代生态文明理论的三大范式比较研究张连国 著本项目是国家社科基金结题课题。作者从当代生态文明学术话语之比较研究视角,在客观梳理当代西方纷杂的绿色话语的基础上,实事求是地总结出当代生态文明理论的三大范式:其一,“生态主义”(Ecologism)的深生态或深绿色范式,其学术范例是“生态伦理学”;其二,“环境主义”(Environmentalism)的技术主义浅绿色改良范式,其学术范例是“环境资源经济学”;其三,“生态马克思主义”(Ecological Marxism)的红绿色的理论范式,其实践范式是“生态社会主义”。并从思想史的角度,对当代生态文明理论的三大范式及其各个流派和代表人物的思想脉络、基本观点进行了系统的梳理、总结、分类和比较研究,对把握当今生态文明的发展趋势,系统了解生态文明流派的基本内涵、发展脉络和代表人物,指导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
生态系统生产总值核算理论与方法欧阳志云等 著《生态系统生产总值(GEP)核算理论与方法》集成了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研究团队生态资产与生态系统生产总值(也称生态产品总值,GEP)研究的成果,系统介绍了生态资产与生态系统生产总值的内涵、评估方法及其在不同地理区及行政区的应用。《生态系统生产总值(GEP)核算理论与方法》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全面介绍了生态资产与生态系统生产总值核算的研究进展。
-
碳达峰与碳中和国际经验研究生态环境部对外合作与交流中心 编为积极有效配合我国的碳达峰行动,吸收借鉴发达国家绿色低碳发展和管理经验,生态环境部对外合作与交流中心就欧盟、美国、日本、韩国、德国等国家和地区低碳发展立法、碳市场交易管理、能源结构转型、低碳技术研发,特别是实施碳减排和实现碳中和发展路径进行了研究,梳理了上述国家和地区在该领域已形成的各具特色的对策和举措,可供我国借鉴和参考。《碳达峰与碳中和国际经验研究》将具有典型代表性的国家和地区包括欧盟、美国、日本、韩国、德国等的碳减排举措和碳中和路径进行了分析比较和归纳总结。在低碳发展立法方面,欧盟出台了《欧洲绿色新政》,制定了碳中和愿景下的长期减排战略规划;英国颁布了《气候变化法案》,成为全球第1个通过立法形式明确2050年实现碳中和的国家。在能源系统转型方面,各国采取多种举措降低化石能源消费占比,很大限度地部署可再生能源发电,德国制定了2038年完全去煤的能源转型目标,日本、韩国等积极发展氢能战略。在碳市场建设管理方面,也是世界非常大的碳排放交易市场,是欧盟应对气候变化政策的基石和实现减排的关键工具;韩国也建立了“总量控制与交易”的碳排放交易体系,利用市场机制实现温室气体减排。在低碳技术发展方面,美国积极发展低碳电力技术、新能源技术,将碳捕集、利用与封存(CCUS)技术列为气候变化技术项目战略计划框架下的优先领域。
-
生态学背景Robert P.McIntosh 著《生态学背景——概念与理论》为生态学由诞生到1980年代的概念与理论发展提供了一个前所未有的全景式历史回顾。它描述生态学是怎样从19世纪的博物学、生物地理学和生理学中脱颖而出,由20世纪早期生物学中的不起眼旁支,迅速正规化,体系化,模拟(modeling)或模式(pattern)化,从而成为当代生物科学和农林牧渔科学的一个支柱性学科,成为当代自然科学-技术科学-社会科学进行跨学科研究的一个重要平台,成为当代生态和环境保护运动的思想、决策和实践的主要科学基础。本书对生态学中概念和理论的阐述和评论,精当且全面。它追溯生态学各基础概念的独立、有时甚至是孤立的起源,以及其后理论发展历程中的并行、碰撞、砥砺、交叉、乃至敛聚。从横向看,它囊括植物生态学,动物生态学,湖沼学,海洋学;从纵向看,包括个体生态学,种群生态学,群落生态学,生态系统生态学,以及当代环境问题。它主要立足于以美英为主的英语世界,同时包括欧洲,并旁及俄罗斯(苏联)及其他。本书对概念和理论的评论具有相当深度,涉及各种学派,研究范式(Paradigm),哲学方法论,并且是在历史语境中进行。其中贯穿着众多生态学人物和轶事,以及形形色色的学术论争:不仅机智,甚至不乏尖刻得令人莞尔。这既有助于读者的深入理解,同时也提高著作的科学趣味和难得的可读性。
-
铀矿山生态环境修复谢水波 等 著《铀矿山生态环境修复》分析我国铀矿资源及其开发利用中的环境问题,阐述铀矿山放射性三废的特征,简述铀在自然界的形态特征及其在铀尾矿(库)中的迁移规律与数值模拟方法,论述铀矿冶放射性污染的物理、化学及生物修复技术,重点论述铀污染的生物处理技术方法、放射性环境功能材料,以及铀尾矿(库)的退役治理基本方法,*后介绍几类典型铀矿山生态环境修复案例。
-
走进海洋哺乳动物中国环境科学学会,中国生态学学会,吴福星 编《生物多样性公约》第十五次缔约方大会(COP15)将在我国云南昆明召开。COP15筹备工作执行委员会办公室联合中国科学院科技促进发展局、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共同组织编写了“《生物多样性公约》第十五次缔约方大会(COP15)系列图书”,集中反映近年来我国在生态文明、物种和生物多样性研究等方面的进展,向世界展示我国生物多样性履约成果。
-
黄土高原城镇化时空过程与生态环境响应机理宋永永 著《黄土高原城镇化时空过程与生态环境响应机理》从地理学综合性视角出发,以人地关系地域系统理论、资源环境承载力理论和生态系统服务理论等为指导,构建城镇化的生态环境供需平衡理论,结合地理学、生态学和环境科学等学科的分析方法,研究黄土高原城镇化时空演变与生态环境响应问题,提出黄土高原城镇化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模式与策略。研究发现黄土高原城镇化呈现“核心-边缘”的空间格局,城镇化率增长速度地域分布呈现出由低增长(高增长)县(区)转变为高增长(低增长)县(区)的特征;非农产业产值比重、人均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人均粮食产量等是城镇化空间分异格局形成的主导因素;城镇灯光强度与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和生态价值总体均呈上升趋势,但灯光强度显著上升的关中平原城市群、晋中城市群、呼包鄂榆城市群和兰西城市群等城市群地区,以及能源矿产资源开发区的NDVI和生态价值下降明显;生态环境供需总体平衡是黄土高原县域城镇化生态环境供需状态的主要特征。研究认为,资源环境集约利用和生态系统良性循环是黄土高原城镇化与生态环境优化调控的总体目标,并提出从辩证和系统的角度理解城镇化与生态环境的关系,是认识区域城镇化的生态环境响应阶段性和地域差异性的科学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