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科学基础理论
-
绿色城镇化发展与创新周国梅 编建设美丽中国,需要大力推进绿色城镇化,依托现有山水风物,让城镇融入自然,实现城镇作为人口聚居、产业发展载体同时,也能保持良好的生态环境质量,延续望得见山、看得见水、忆得起乡愁的文化传承。实现绿色城镇化,以生态文明理念为引领,突出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也将带来深刻的实践变革。为了丰富我国绿色城镇化理论和方法研究,编者对近年来的研究成果进行了梳理总结,希望在绿色城镇化的理念、方法和技术方面给国内的决策者和研究人员提供借鉴参考。本书由中国—上海合作组织环境保护合作中心、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等人员共同编著完成,中国—上海合作组织环境保护合作中心周国梅、张洁清给予总体指导。本书共分上下两篇,上篇为绿色城镇化内涵、机遇与挑战;下篇为国内外绿色城镇化经验比较研究。
-
甘露泽五洲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 著,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一带一路国际科学组织联盟ANSO环境科技产业专题联盟 编自2013年水与环境卓越中心成立以来,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的研究员们行程万里、拔山涉水,走进“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在斯里兰卡、伊朗、柬埔寨、孟加拉国、缅甸等国开展水调研,共建联合实验室,落地示范工程,协助“一带一路”国家的民众喝上清洁水。这7年里,在协助“一带一路”国家的水环境工作中,发生了许多故事。我们与“一带一路”国家的人民流下的汗水和激动的泪水都变成了“一带一路”大地上的甘露,滋润着当地民众。本书即是记录这些感人的故事,希望本书能推动“一带一路”绿色合作。
-
2019中国生态环境质量报告中华人民共和国生态环境部 编本报告全面梳理、分析和总结了中国生态环境质量总体情况和主要环境问题,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客观、准确地反映中国生态环境质量现状和变化,为生态环境保护和管理决策提供了重要技术支撑和科学依据。本报告共包括三篇内容,第一篇为监测概况和评价方法,分为10章,主要介绍2019年各生态环境要素监测情况和分析评价依据的标准、方法、规范等。第二篇为生态环境质量状况,分为10章,从全国、重点区域、流域等多空间尺度分析2019年生态环境各要素质量状况,开展不同时序对比和趋势分析;同时设置23个专栏,对2019年开展的监测专项和研究性工作进行总结和说明。第三篇为总结,分为3章,凝练2019年全国生态环境质量总体状况,提出主要环境问题和对策建议。
-
生态环境监测系统李秀红 著本书的特点是时空有序,自成体系。从青海湖、黑河流域的生态水文监测系统到南极冰架的极端环境多要素监测平台,在河北怀来和河南鹤壁实现了叶面积指数的像元监测、动态监测、遥感校核与验证、物候应用等。无线传感网技术从最初的水位、温度等单要素研究拓展到水、气、土等多要素空天地一体化监测系统,以及流域、湿地、草原、森林、城市、农业等不同生态系统的观测。将科学研究、技术研发与实际应用紧密结合,形成了“科学研究—技术研发—系统建设—应用评估—科学研究”的较完整科研闭环。无线传感网技术与应用研究已经基本实现了显著提高时空精度、在更广阔的时空中有序推进、服务生态环境管理与决策和产学研用的完整体系。
-
改善空气质量的排放许可证周佳,王金南,毕军 著固定源污染物许可排放量分配方法挂钩生态环境质量改善,以及定量评估分配方法在不同维度的表现是排污许可制度下一阶段改革的重要内容。该书基于污染物许可排放量分配这践,构建了基于排放标准法、标准+传输法、环境容量法的三种分配方法,分析了排放口、企业、行业和城市的分配结果特征;并针对分配结果在不同维度的价值构建了定量式单项和综合评估方法,分析了分配方法在效果、效率、公平、3E综合等维度的表现。相关结论可支撑我国排污许可制度和总量控制制度的改革。
-
环境监测质量保证[比] 菲利普·克沃维 编,姚子伟 等 译本书旨在以相关经验为基础,针对采样至样品预处理环节,探讨良好质量保证的基本注意事项。本书还讨论了典型问题来源,并提供了避免问题的建议,其中着重介绍环境基质中有机污染物和无机污染物的监测。本书共有10章,涵盖环境监测的多个方面。第l章是对环境监测质量保证与质量控制原则的概述,包括监管情况。第2章讲述生物样品环境监测的采样策略方案。第3章详述地表水采样的质量保证与质量控制。第4章进一步延伸至海水营养盐分析。第5章介绍沉积物采样的质量保证,尤其是海洋有机物。第6章重点介绍各种海洋基质中有机化合物的采样,包括海水、沉积物、生物等。第7章介绍土壤痕量金属元素的采样与预处理质量保证。第8章讨论水生生物痕量金属元素的检测质量保证。第9章描述生物监测(植物物质的采样与贮存)的质量保证。最后,第10章提出了质量管理的整体性框架,并特别强调海洋环境监测。
-
华北密云水库流域森林景观恢复策略研究李皓,杨晓晖,张克斌 著密云水库流域作为华北地区重要的地表饮用水水源地,近年来遭遇了流域生态系统服务退化、地区发展差距加大等多方面挑战,已经严重影响到北京城市饮用水安全。本书采用多学科定量研究方法,探讨了密云水库流域森林景观恢复策略问题,为保障华北地区大都市供水安全提供更多技术对策和定量支撑。具体内容包括:①采用贝叶斯网络模型和有序加权平均(OWA)方法,分别在立地和子流域尺度上划分出森林景观恢复优先区,并对划分结果进行敏感性分析;②从森林生态系统优化管理角度,提出流域森林景观恢复技术策略;③从社区参与角度,定量研究如何设计合理的政策措施,激励社区居民积极参与森林景观恢复项目,确保长期恢复效果。本书可供生态学、地理学、环境科学等专业的研究、管理人员以及高等院校师生参考。
-
喀斯特高原峡谷生态产业经营原理与技术喻阳华 等 著本书以贵州喀斯特高原峡谷为研究区域,对不同生态产业的土壤质量特征、调控策略、经营原理与技术等进行了系统研究,以顶坛花椒、火龙果等典型生态产业为主要对象,以植物与环境的关系为主线,以生态经济效益提升为经营目标,在对生境异质性、特殊性、脆弱性与生态系统基本特征研究的基础上,结合生态产业物种的生物学、生理学和生态学等特性,开展经营原理与技术研究。通过不同海拔、小生境、套种模式的顶坛花椒林地土壤质量评价,以及种群生长衰退原因诊断的科学研究,构建项坛花椒可持续经营技术体系。依据种间关系协调原理,以生物多样性保育为目标,在不同经营方式的火龙果地土壤养分质量评价与肥力调控研究的基础上,集成火龙果套种与修枝技术。最后,对不同土地利用类型的土壤质量与调控对策进行深入研究,提出该区域生态产业的生态恢复技术,旨在提高人工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推动生态产业振兴与乡村振兴。本书可供地理学、农学、生态学、恢复生态学、资源与环境科学、喀斯特环境学、水土保持学、环境工程、植物学、食品质量与安全等学科的研究人员及有关院校师生参考,也可供在喀斯特等脆弱地区从事生态产业的决策管理部门和有关工作人员参考、使用。
-
蓝天、碧水、净土环保课堂知识读本杨延梅 等 著,杨延梅 编本书围绕蓝天、碧水、净土和垃圾分类四个方面的环保主题来介绍环保知识,包括大气、水、土壤、垃圾分类等知识点;并结合环保课堂走进儿童之家的实际经验梳理形成了环保课堂实践指导方案;创作汇编了环保宣传画。针对目前环保课堂活动讲座仅有PPT和视频、没有形成配套科普读物的现状,本书的出版可以为居民社区儿童之家开展环保主题活动提供参考读本,更好地促进生态环境教育活动的开展,提升市民的环境素养,推动绿色生活方式,促进绿色低碳循环发展,推进能源资源节约,预防和减少污染物排放,改善生态环境。
-
我国绿色产业的发展与实证冯婧,张雪花 著本书由理论篇、实证篇和政策建议篇三部分构成。理论篇首先主要阐释了绿色产业的基本内涵,在系统梳理的基础上,揭示了绿色产业的本质就是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产业,并介绍了绿色产业的六大分类,本部分由书稿的第1章组成;其次,详细分析了全球绿色产业的发展格局和发展趋势,并进行了国内外相关产业政策的梳理和基本经验的总结,本部分由第2章和第3章共同组成。实证篇主要介绍了我国纺织行业和钢铁行业的绿色化转型升级、高端制造业产业价值链增值、污水再生利用行业价值链增值、体育产业发展新思路等几个绿色发展案例,这些案例构成了本书第4章至第22章的主要内容。政策建议篇在上述理论分析和实证研究的基础上,从市场的需求拉动、政府的政策激励、企业的创新培育和资金的金融投入等方面,提出推动我国绿色产业发展的对策建议,本部分由第23章和第24章共同组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