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产、渔业
-
东南太平洋秘鲁鳀渔情预报研究陈新军秘鲁鳀是分布在东南太平洋的小型中上层鱼类,是鱼粉的主要来源。秘鲁鳀渔业曾是世界上产量最大的单鱼种渔业。掌握秘鲁鳀资源渔场变化及其与海洋环境因子的关系有利于对该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东南太平洋秘鲁鳀渔情预报研究》共分6章:第1章是绪论,对海洋环境及气候变化对秘鲁鳀资源与渔场影响的研究进展进行阐述;第2章是秘鲁沿岸秘鲁鳀渔场和渔汛分析;第3章是秘鲁鳀渔场变化与海洋环境因子的关系;第4章是秘鲁上升流对秘鲁鳀渔场的影响;第5章是表层水温结构变化对秘鲁鳀渔场的影响;第6章是秘鲁鳀资源丰度分析与预测。
-
中华大蟾蜍养殖模式与技术詹常森本书分为四章,第一章为中华大蟾蜍养殖产业发展概况,讲述了蟾酥及其重要价值、相关政策和产业发展情况;第二章为中华大蟾蜍养殖模式,讲述了一体化养殖、生态箱养殖、功能模块化养殖和野生抚育等4种养殖模式的操作和特点;第三章为中华大蟾蜍养殖技术及蟾酥质量控制研究,讲述了蝌蚪、幼蟾、成蟾三个阶段的养殖技术,中华大蟾蜍资源分布特征以及蟾酥全产业链质量控制研究及成果;第四章为养殖注意事项,包括水质调控,蝌蚪期、变态期、幼蟾期管理,以及中华大蟾蜍常见疾病的防治和天敌的防控。本书供中药资源研究人员及中华大蟾蜍养殖人员参考。
-
水产病原微生物与免疫舒琥,冯娟 著本书编者是长期从事水产动物疫病防控研究和应用的团队,在水产病原微生物与免疫研究和应用推广等方面具有扎实的基础。2009 年至今,广州大学生命科学学院与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南海水产研究所(以下简称“南海所”)开展校所协同育人,生物技术、生物科学等专业的学生在本团队实验室进行教学科研实践,学生参与团队科研课题研究,学校教师与南海所相关实验室、研究基地校外导师共同指导生命科学学院学生本科毕业论文。在此基础上,2016 年开始本团队承担了“广州大学 - 南海所校企协同育人实验班”建设项目,实验班采用“3+1”培养模式,广州大学协同南海水产研究所科研团队,遵循创新实践和应用型人才培养规律,以课堂教学(包括专业实习、本科毕业论文和由基地导师开设海洋水产专业核心课程等)、学生参与基地研究课题、创新创业研究等为途径,培养大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为重点,充分发挥协同育人企业的优势,拓展高校育人的课堂,努力探索学校与研究所、企业联合培养创新应用型人才的模式,提高创新与应用型人才培养水平。南海所水产动物疾病防控研究团队承担了水产病原微生物与免疫的教学与实践任务。本书是在授课老师长期研究成果和教学总结的基础上,参考国内外大量文献、教材和专著后整理撰写而成。
-
大水面生态渔业技术模式全国水产技术推广总站 编本书系统介绍了大水面生态渔业的内涵特征、技术原理、发展历史和现状,分析了发展的资源条件和潜力,重点对大水面生态渔业典型技术模式及其关键技术进行了阐述,并剖析了当前水平较高的10种典型案例。
-
中西太平洋鲣鱼渔情预报研究陈新军 等著鲣鱼是重要的金枪鱼种类,其产量是世界金枪鱼类产量中*高的。中西太平洋是金枪鱼围网渔业*为重要的作业海域。《中西太平洋鲣鱼渔情预报研究》重点分析1995~2014年鲣鱼渔场的时空分布及其变化;利用传统分析方法和机器学习方法分析环境因子对鲣鱼中心渔场的影响;将捕捞努力量和CPUE作为渔场预报指标,利用人工神经网络等方法建立不同气候条件下的中心渔场预报模型;针对中西太平洋鲣鱼渔场空间分布极易受厄尔尼诺事件和拉尼娜事件影响的现象,建立基于海面温度的入渔指数模型,为中西太平洋鲣鱼围网渔业的科学生产提供依据。
-
河蟹绿色高效养殖技术与实例潘建林,林海 著本书汇集了编者20余年来潜心研究河蟹遗传育种和生产实践所取得的成果和丰富经验,有效结合了科研及生产推广中的**技术成果,总结归纳了多名河蟹典型养殖示范户的成功经验,以反映我国当前河蟹养殖的现状和水平。力求深入浅出、通俗易懂,通过简图、照片、视频、表格、文字、注解等多种方式将河蟹养殖的科学性、实用性和操作性融于一体,力求能切实帮助广大河蟹养殖爱好者与时俱进,养好蟹!因此,本书非常适合广大河蟹养殖户和水产科技推广工作者使用。
-
国家海水鱼产业技术体系年度报告2020国家海水鱼产业技术研发中心编著海水鱼产业研究包括大黄鱼、海鲈、石斑鱼、卵形鲳鲹、大菱鲆、牙鲆、半滑舌鳎、河鲀、军曹鱼等主导养殖产业。国家海水鱼产业技术体系是在原“国家鲆鲽类产业技术体系”进行扩容和优化调整基础上,由农业农村部批准设立的。本书概括了海水鱼体系2019年度的主要工作内容与成果,主要包括海水鱼产业技术研究进展报告,海水鱼主产区调研报告,轻简化实用技术,获奖或鉴定成果汇编,专利汇总等等。内容丰富,集结了过往一年海水鱼主要研究机构的成果,有较强的参考价值。
-
水产动物的牛磺酸营养韩雨哲,任同军 著本书的主要内容包括重要功能性氨基酸的营养研究现状、牛磺酸对水产动物生长的影响、牛磺酸对水产动物免疫及抗应激能力的影响、牛磺酸对水产动物肠道健康及消化能力的影响,以及牛磺酸对水产动物肝脏健康及脂肪代谢的影响。本书集理论性和实用性为一体,能够作为水产科研人员的参考资料、水产相关专业学生的参考书,也可以作为水产饲料产业从业人员的基础资料。
-
海州湾渔业资源与栖息环境任一平 编海州湾位于黄海中部,岸线长86.81km,面积约876.39km2,其地形地貌属陆架浅海渔场环境,是典型的开放型海湾。湾内水质肥沃,生物资源丰富,是多种渔业生物优良的产卵场、育幼场和索饵场,是我国近海重要的渔场之一。近年来,由于受到过度捕捞、气候变化等诸多因素的影响,海州湾的生物资源和生态环境面临严重的危机,生物多样性下降,生态功能退化,渔业资源小型化、低龄化,呈现出显著的生态替代现象。该区域已成为黄海海域受到人类活动和气候变化双重影响的典型海湾生态系统,湾内陆一海相互作用剧烈,人为干扰作用突出,对环境变化反应敏感,生态系统相对脆弱,是研究人类活动和气候变化对渔业生态系统影响的代表性海域。中国海洋大学水产学院自2011年起,在海州湾及邻近海域持续开展渔业资源、渔业生产和生态环境等方面的动态监测和研究。于2019年8月获教育部认定,建设“海州湾渔业生态系统教育部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教技函〔2019]65号)。本书由海州湾渔业生态系统教育部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科研团队编写完成,是对海州湾渔业资源与栖息环境的调查和系统研究的总结。主要内容包括:海州湾渔业资源栖息环境、渔业资源群落结构特征、主要渔业种类生物学特征、渔业资源动态与资源评估、渔业资源养护与可持续利用策略等。本书将为海州湾渔业资源养护、生物多样性保护和渔业管理提供基础资料和科学数据,对于实现海洋渔业可持续发展和海洋生态系统修复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示范意义。
-
微藻生态调控对虾养殖环境的理论与技术黄翔鹄 等著池塘养殖是对虾养殖的主要形式,池塘“倒藻”、无藻和有毒藻存在等引发了一系列养殖环境问题,导致池塘生态系统平衡失调、对虾病害频发。这些问题已成为制约对虾养殖业发展的“瓶颈”。微藻生态调控是通过构建良性微藻群落改善养殖环境的一种对虾绿色产品生产技术,是解决池塘环境问题的重要技术措施。《微藻生态调控对虾养殖环境的理论与技术》从对虾养殖池塘微藻生物学和生态学出发,探讨了微藻调控养殖环境的机制,阐述了微藻调控养殖环境的理论体系,概述了活性卵囊藻的浓缩和常温保存等技术原理,详述了池塘微藻定向培育的微藻群落结构优化技术,为对虾绿色养殖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和技术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