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业
-
华南森林树冠图谱孙中宇,杨龙,吴林芳 著本书可以为无人机影像的物种鉴定和识别提供基本信息和参考,适用于生态、林业和园林行业从业者及无人机航拍爱好者。物种识别是无人机遥感在生态学中的重要应用。通过无人机携带可见光相机,可以获取森林冠层优势物种的树冠影像,进而提取目标森林的物种种类、物候期以及生长状态等信息。对于一些人力难以到达的林区,无人机获取的影像对我们认知和了解森林动态尤为重要。但目前为止,我们对树冠正摄角度的形态特征仍缺乏了解,难以从影像上精确辨识树种。鉴于此,本书收集了华南地区主要生态恢复树种树冠的正摄影像,并对影像特征进行归纳和描述,以供生态学、林业和园林业从业者和研究者做目视解译之用,同时为物种的自动识别提供基础数据支持。
-
平顶山市林木种质资源名录刘银萍,齐光,佟伟霜 著林木种质资源是林木遗传多样性的载体,是良种选育和遗传改良的物质基础,是维系生态安全和林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性、战略性资源。根据《河南省林业厅关于开展全省林木种质资源普查工作的通知》(豫林种[2016]171号)和《河南省林木种质资源普查工作方案》(豫林种发[2016]20号)的统一安排和部署,河南省从2016年开始启动全省林木种质资源普查工作,确保2020年底之前全面完成全省林木种质资源普查的内业和外业任务。平顶山市林木种质资源普查工作于2016年12月开始启动,2020年3月结束。经过三年多的努力,全面完成外业调查和内业整理任务,基本摸清了平顶山市林木种质资源的种类、数量、分布(或栽培)区域、面积、生长状态、适应性等情况,掌握了重点保护和珍惜濒危树种与古树名木的种类、数量、分布地点、保存单位、生长和保护现状。在普查过程中,我们严格按照省林木种质资源普查工作小组办公室下发的《河南省林木种质资源普查技术手册》要求,依据《林木种质资源普查技术规程》(DB41/T1489-2017),结合省厅专家组意见,进行全市林木种质资源普查工作。坚持统一调查标准和方法,做到真实、准确。邀请河南农业大学、平顶山学院、河南省城建学院及科研院所共同参与,分工合作,各负其责,为普查的顺利实施提供了人员和技术保障。聘请省、市林业专家组成专家咨询组,及时解决普查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各县(市、区)也分别成立了领导小组和专家咨询组,加强林木种质资源普查工作的组织、领导及技术咨询及指导服务。经过县级自查、市级验收、补充调查等几个阶段,全面完成了平顶山市地区林木种质资源普查工作。截至目前,全市共普查145个乡镇(街道办)2643个行政村6875个自然村,填写各类统计表11109张,拍摄图片38870幅,为平顶山市林木种质资源的收集保存和开发利用奠定基础,同时为平顶山市林业生态建设健康发展提供有力基础性保障。根据省厅统一要求,《平顶山市林木种质资源名录》物种按照恩格勒植物分类系统进行编排,物种拉丁名和习性参考《中国植物志》,收录了此次普查林木种质资源植物物种共计89科282属915种,另有品种495种,以便于广大植物学者和爱好者进行了解。
-
长江上游亚高山针叶林生态系统过程与管理杨万勤等《长江上游亚高山针叶林生态系统过程与管理》共9章,第1章描述了亚高山针叶林分布与环境特征,第2章阐明了亚高山针叶林生态系统结构,第3章总结了亚高山针叶林生态系统物质迁移过程的研究成果,第4章总结了亚高山针叶林植物残体腐殖化过程的研究成果,第5章总结了亚高山针叶林生态系统分解过程的研究成果,第6章总结了亚高山针叶林土壤碳氮过程的研究成果,第7章总结了亚高山针叶林土壤生物与生化特性的研究成果,第8章总结了亚高山针叶林与对接水体的生物地球化学联系,第9章总结了亚高山针叶林生态系统适应性管理。基于亚高山针叶林生态系统结构和过程的研究结果,《长江上游亚高山针叶林生态系统过程与管理》提出了长江上游亚高山针叶林生态系统适应性管理的技术和措施。
-
林业英雄伍美珍工作室 编马永顺,男,汉族,中共党员,1914年12月生,天津宝坻人,生前系黑龙江省伊春市铁力林业局顾问。他是新中国第一代伐木工人,被誉为“伐木能手”“林海红旗”,先后十四次受到毛泽东、周恩来等老一辈革命家的接见。他曾靠弯把子锯一个冬天采伐木材一千二百立方米,一人完成六人的工作量,创全国手工伐木产量之最,创造的“安全伐木法”“四季锉锯法”在林业战线得到推广。他用崇高的精神树起一座座绿色丰碑,从1982年退休至1999年底,坚持十七年造林不止,植树五万多棵。荣获“全国劳动模范”荣誉称号,2009年当选“100位新中国成立以来感动中国人物”。
-
红树林团水虱危害与防控技术廖宝文等 著《红树林团水虱危害与防控技术》运用有害生物综合防治和恢复生态学原理,全面系统地阐述了危害红树林的团水虱(Sphaeroma)的生物生态学特性、发生发展规律、对红树林危害情况、首次暴发成灾的原因、防治方法及危害迹地的红树林恢复技术等。《红树林团水虱危害与防控技术》内容新颖、资料丰富,提出了相关新概念、新思路和新方法,为我国红树林区团水虱危害防控,红树林生态系统的保护、恢复及其健康发展提供了切实可行的技术指导。
-
林业有害生物监测预报国家林业和草原局森林和草原病虫害防治总站 编《林业有害生物监测预报(2020)》收录了全国和31个省(直辖市、自治区,未收录台湾、香港和澳门)、大兴安岭森工集团、内蒙古森工集团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2020年主要林业有害生物的发生情况及对2021年发生趋势的预测预报。主要包括松材线虫、美国白蛾、鼠兔害、松毛虫、杨树蛀干害虫、食叶害虫、松树流胶病、松落针病、经济林害虫等。《林业有害生物监测预报(2020)》作为全国各地林业有害生物监测预报成果的集中展现,记录了我国林业有害生物年度发生情况,研判分析了其未来发生发展趋势。凝聚了各地在推进林业有害生物监测预报转型升级征程中的不懈努力,体现了全体监测预报工作者的历史担当。
-
进境木材中常见害虫鉴定彩色图谱李天宝,黄萍 编目前我国经济发展处于国际贸易稳步增长、人员往来日趋频繁、跨境电商快速发展的新常态,外来物种入侵途径更趋多样化,主要包括自然入侵、无意引入、有意引入三大类,具体则是通过进境货物、运输工具、集装箱、包装材料、旅客携带、国际邮包等途径传播扩散。外来林木害虫入侵的途径主要是人为引入,人为引入又分为无意引入和有意引入。无意引入是非常经常发生的、占比非常大的途径,是指在开展涉外活动时,无意识地携带和传入外来物种,或者在检查中,因为掌握的知识有盲区、不丰富,导致没有识别出来。在目前所知的外来入侵植物害虫里,除了少数几种是从边境自然传入的外,绝大多数都是无意引入的,非常主要的入侵途径是通过进口木材、进境货物木质包装材料携带的无意引入,如松材线虫就是随木质包装材料传入的,红火蚁等是因当初并未列入我国检疫性有害生物名单而传入的,也时常会有旅客携带或国际快递夹带林木害虫活体的情况发生。目前我国是全球木材进口大国和第二大木材消耗国,近年来全国年木材平均消耗量超过6亿立方米,并呈现出逐年增加的趋势,其中超过55%依赖进口。森林病虫害被称为“不冒烟的森林火灾”,1980年以来,全国每年发生森林病虫害的面积均在1亿亩以上,林木生长量减少约1000万立方米,因受害严重而枯死的森林面积约500万亩,约占每年造林保存面积的12.5%。同时,外来入侵物种通过竞争或占据本地物种生态位,排挤本地物种的生存,抑制其他物种生物生长,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对生物多样性、生态安全和林业建设构成了极大威胁。
-
森林计测王雪峰,陈珠琳,王甜编著本书是一本森林调查手册,由基础计测、林分计测、森林土壤调查、森林图像理解和常用森林计测仪器五章组成。章是胸径、树高、冠下高、树冠、年龄、材积、叶面积、生物量、生长量、碳储量等指标的计测方法;第二章首先介绍了林分各因子的计测方法,然后给出了直径结构、树高结构的表达以及角规测树、林分生长量和林内环境因子调查法.后是红树林调查法;第三章介绍了土壤物理参数、土壤有机质与养分、土壤动物等计测法,以及土壤剖面挖掘方法,同时把衡量土壤承载某种植物所具有的潜在生产力的立地质量也放到本章中;第四章,首先介绍了图像、图像分割、频域分析、图像纹理等基本概念.然后讲述了基于图像的植物光水需求状态判定、植物体养分含量计测、植物病虫害诊断、林分碳储量计测等内容;第五章专门总结了激光测树仪、布鲁莱斯测高仪、超声波测高仪、激光测距仪、养分速测仪、全站仪、罗盘仪、GPS、RTK、光谱仪、土壤水分测定仪等常用森林计测仪器的用法。本书适于有森林调查需求的人员使用,也可供林业院校在校大学生、科研人员及林业、生态、环保等领域树木测定或森林资源调查相关的人员参考。
-
保护性耕作技术张金福,车兆秋,黄艳红 著我国是农业大国,传统的耕作方式是作物收割后再进行秋耕或春耕作业,以保证播种新作物时有适宜的土壤。但是,近年来这种传统的耕作方式受到了挑战,而保护性耕作技术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并发展起来。保护性耕作技术是对农田实行免耕、少耕,并用作物秸秆、残茬覆盖地表,减少土壤风蚀、水蚀,提高土壤肥力和抗旱能力的一项现代农耕技术。保护性耕作技术,不仅有利于保水保土,还具有省时省力等优势,成为当前农业发展,尤其是生态脆弱区改善生态的经济、有效、现实的办法。《保护性耕作技术》结合当前保护性耕作的发展现状,围绕保护性耕作的新技术、新模式展开编写。主要内容包括:保护性耕作技术概述、土壤保护性耕作技术、秸秆覆盖技术、保护性耕作杂草控制技术、保护性耕作病虫害防控技术、保护性耕作主要技术模式、保护性耕作技术的应用。《保护性耕作技术》语言通俗、内容丰富,突出了针对性和实用性。
-
共缩聚树脂木材胶黏剂杜官本等《共缩聚树脂木材胶黏剂》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等研究成果为基础,重点介绍了木材胶黏剂用共缩聚树脂合成化学、结构表征、性能分析等,并详细介绍了三聚氰胺-尿素-甲醛共缩聚树脂、苯酚-尿素-甲醛共缩聚树脂、乙二醛-尿素-甲醛共缩聚树脂、生物质多组分共缩聚树脂等几种典型共缩聚树脂合成、结构与性能,*后简要介绍了作者课题组对氨基共缩聚树脂高支化结构改造的研究进展。《共缩聚树脂木材胶黏剂》参考了大量国内外相关文献和*近研究结果,旨在为木材胶黏剂合成理论创新、产品性能改良和新型胶黏剂创制等提供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