园艺
-
新编实用养花大全冯天哲,于述,周华编著内容提要这是一本取材广泛,内容充实,集养花知识、经验及技术于一体,实用性强的科学养花通俗读物。全书以怎样养好花与装饰花卉为中心,全面而系统地介绍了以下内容:1.养花必须掌握的基本知识和技术。2.同时对182种名花和常见花卉(其中包括约80种近年来新从国外引进的观叶花卉等)的生态习性、繁殖方法、栽培要点,尤其是关键技术措施作了具体而实用的阐述。3.对目前养花中经常碰到的种种疑难问题有针对性的予以咨询。书中附有彩图和黑白插图220多幅,并在每种花卉名称后面附有拉丁学名,以便读者查考。本书内容丰富,博采众长,雅俗共赏,通俗易懂,图文并茂,科学实用。既可供广大花卉爱好者、花卉生产者、经营者查阅使用;又可供园林工作者、农林院校园林、花卉专业师生参考;还可供机关、企事业、工矿、学校、部队等单位绿化工作者阅读。
-
中国园林设计优秀作品集锦刘少宗主编编辑推荐:本书全面介绍了1980年至1998年间由我国设计出口并已在国外建成的中国园林工程项目40项。书中翔实地反映了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园林设计领域在继承优秀传统和创新方面的成就。本书每个项目都记述了工程地点、性质、建成年代、所在国的评价,同时着重介绍了设计构思、整体布局、地形处理、园林建筑、植物配置的设计创作经验。全书除文字外共有工程彩照、插图300多幅,具有很高的欣赏价值和实用价值。本书是一本具有权威性、学术性和资料性的著作,可供园林设计师、建筑师、规划师阅读;也可供城市建设、外事工作者以及大专院校师生参考。
-
运动场草坪韩烈保,丁波,(澳)大卫·奥尔德斯主编《草坪全景:运动场草坪》对运动场草坪建植管理基础理论、草坪的性状评价;足球场草坪、赛马场草坪、网球场草坪、草地保龄球场(滚木球场)草坪、棒球(垒球)场草坪、曲棍球场草坪、橄榄球场草坪的质量标准、建造、土壤改良、草种选择、建植、管理和养护措施等作了全面、系统地阐述,并吸收了许多先进国家运动场草坪建植与管理的先进经验,是我国一本系统介绍运动场草坪的图书。《草坪全景:运动场草坪》为园林、建筑、环境等专业师生、科技工作者、运动场管理者和从事草坪业生产、经营、销售人员及其他社会读者的重要参考书。
-
橄榄栽培许长同等编著橄榄是中国名优特水果,在热带、亚热带有广泛分布,近年来橄榄生产得到快速发展。为了及时总结生产经验和推广最新科技成果,我们搜集了有关生产、科研方面的最新资料,结合自己长期从事技术推广和研究试验的经验和成果,编写成《橄榄栽培》。本书介绍了橄榄的品种资源、生物学特性、苗木繁育、山地果园建立、土壤肥水管理、树体管理、病虫害防治、果实的贮藏和加工,以及橄榄生产、科研的发展动态、存在问题等方面的内容。力求文字通俗易懂,技术先进实用,资料充实、内容系统完整。本书在编写过程中,承蒙福建农业大学园艺系原系主任、博士生导师刘星辉教授的悉心指导和作序,在此表示衷心的感谢。本书可供广大果农和农技推广工作者以及在校大、中专学生作为生产指导和学习参考使用。由于我们水平有限,欠妥之处在所难免,恳请广大读者批评指正。编著者1998.10
-
果树日光温室栽培贾克功等编著我国是许多果树的原产地,而且有很悠久的果树栽培历史。早在4000多年前就有关于梨、柿、柑橘、栗、桃、李、杏、梅、荔枝、龙眼等果树栽培的记载。公元前5世纪的《周书》中记有“秋食护梨橘柚”。司马迁在《史记·货殖传》中记载:“蜀汉江陵千树橘,此其人与千户侯等。”湖南长沙马王堆西汉古墓中发现有桃、李种子。从湖北江陵古墓(公元前3世纪)中发现有柑橘果皮及枣、桃种子。从陕西半坡村遗址(约6000年前)中发掘出了栗、枣化石。中国农业大学李光晨教授和李绍华教授主编的“面向21世纪果树生产新技术丛书”,由高等教育出版社和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出版。这套丛书推陈出新,洋洋大观,实用性强,必将为我国果树事业的发展起到一定的指导和促进作用。
-
果树整形修剪技术孟昭清,刘国杰编著我国有广阔的山区、丘陵、沙荒地,发展果树事业的潜力很大。要想在广大的山区丘陵因地制宜地建立高标准、高质量、高科技、高效益的现代化商品生产基地,必须投入必要的资金、设备和先进的科学技术。现代化的果园经营,必须选择国内外市场需要的优良品种,实行工厂化育苗,建立排灌系统,实施水土保持、病虫害防治、配方施肥等技术措施;必须建立现代化的果品采收、选果、洗果、分级、打蜡、防腐保鲜、贮运、加工,以及商业化经营的企业组织,以提高在国内外市场的竞争力;必须组织产供销、贸工农一体化的集体生产合作社或果农协会组织,建立国内外市场信息网络,发展市场经济,扩大果品销路。中国农业大学李光晨教授和李绍华教授主编的“面向21世纪果树生产新技术丛书”,由高等教育出版社和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出版。这套丛书推陈出新,洋洋大观,实用性强,必将为我国果树事业的发展起到一定的指导和促进作用。
-
苹果学束怀瑞等编著片断:较高,但因受大西洋冬季暖流的影响,仍属海洋性气候;中部为过渡性大陆气候;南部和西南部,因受地中海的影响,成为冬湿、夏干的亚热带气候。苹果的主要产地,大都分布在45°~50°N区域内,年平均气温10℃左右,1月份平均气温0~8℃,7月份平均气温17~23℃;年降水量600~700mm,大西洋沿岸和阿尔卑斯山西北部,降水量可高达1000mm。各月降水量分布比较均匀,没有明显的雨季和旱季之分。年日照和有效积温,一般在1500~1900h和1410~2063℃之间。对苹果生产来说,特别是纬度较高的地区略嫌不足。2.东欧地处欧洲的中东部和东南部,北有波罗的海,东南面为喀尔巴阡山,西部为巴尔干半岛。因此,东欧的北西部为海洋性气候,中东部为大陆性气候,南部属地中海亚热带气候。冬季气温较低,平均约—1~-6℃;夏季平均气温,北部为16~19℃,南部为24~25℃;苹果产区年平均气温8~10℃,年降水量500~700mm,月间分布不均。东欧苹果主产国中,波兰的积温较低,且每10~15年间常有严寒发生,气温可降至—30℃以下。罗马尼亚北部为喀尔巴阡山丘地区,南部则为多脑河平原,属过渡性大陆气候。居于这一区域的保加利亚的山丘地区,则为冬冷夏热、雨量偏少的大陆性气候;保加利亚的南部,则常受地中海亚热带气候的影响。3.前苏联俄罗斯的北部和中东部,冬季时间长而寒冷,夏季时间短且温暖。但其中亚南部、高加索平原和克里米亚等地,则气候比较温和,冬季平均气温0~8℃,雨量偏少。苹果主要分布在乌克兰、摩尔达维亚、高加索、白俄罗斯,以及俄罗斯的非黑土地带。这些地区气候比较温和,年平均气温0~8℃。欧洲生产中利用的苹果,主要包括酿造品种(Ciderapple)、煮食用品种(dessevtaandcookingapple),以及鲜食品种(fleshapple)等。在传统上,西欧向以前两者为主,主要品种有Pearmain系、Costard、BramleySeedling、Cox’sOrange、Cavilles、Reinettes系,和Boskoop等。50年代后,鲜食苹果需要量大增,以法国和意大利为首大量发展金冠。因为金冠比原有老品种高产,品质好,又适于加工,所以,很快成为该两国的主栽品种。到50年代末期,法国金冠的栽培数量仅占14%左右,Boskoop占16%,Reinettes系占11%,元帅系占3%;但到1970年,金冠上升为50%,元帅系占18%,Boskoop下降为8%,Reinettes系仅占6%。70年代初,意大利金冠的栽培数量占12%,元帅系占20%。英国60年代前,酿酒和煮食苹果占苹果的70%以上;从70年代起,虽然增加了鲜食苹果的栽培比例,但因为该国气候寒冷、空气湿度大,故其主栽品种仍为橘苹,同样,BramleySeedling也仍有较多栽培。欧共体成立前,英联邦的鲜食苹果主要依赖进口。欧共体成立后,才从法国大量进口。70年代后,受世界潮流的冲击,欧洲的苹果栽培又一次发生了较大的变化。金冠发展数量减少。在欧洲南部生长季较长的地方,以澳洲青苹和陆奥部分地代替了金冠;在欧洲北部,则以QueenC0x’s、Suntan、C0utPenduplat和Kent等,代替橘苹。另外,嘎拉、乔纳金、发现(Discovery)、Elster和Gloster等,也均有明显增加。但发现和Elster,则主要在北欧如德国等低温地带栽培,这主要是因为在暖地,易遭日灼和霉心病为害的缘故。近年来,西欧诸国开始重视果实外观,也注意到红色芽变的选择、利用。例如,从乔纳金中选育的Nicobel、Wilmute、Jonared、De-c0ster和Jomured等;从嘎拉中选出的RoyalGala,由Cox’s育成的Fiesta,以及富士的着色系等,也均呈发展趋势。1960年以前,东欧仍以欧洲的传统品种,如橘苹、莱茵特、JamesGrieve和IngridMarie等栽培为主。其后,开始引进美国的鲜食或鲜食加工兼用品种,如金冠、红玉、瑞光等。在保加利亚,红玉占有很大比重;波兰天气比较寒冷,新发展品种以旭、红玉、Bahcroft和元帅系为主,也发展有部分拉宝、斯帕坦、艾达红和JamesGrive等。近年来在东欧各国,乔纳金、嘎拉和澳洲青苹等品种,也有所发展。60年代以前,前苏联的苹果生产,以耐寒、味酸的地方品种,如白魁、黄奎、红奎、历山王、皮平系、白雪、加勒维、初笑、春霞等为主。俄罗斯苹果产区,在保留一部分小苹果品种的同时,过去曾大力推广米丘林选育的品种,如600gAntonovka、斯拉夫女人、凤凰卵、海棠果以及理想等。近年来,在其西南部气候比较温和的产区,随着矮化栽培的兴起,开始发展金冠、金矮生、红玉、红星,及其他短枝型品种。在高加索、乌克兰、格鲁吉亚和阿塞拜疆等地,还保留有大面积野生苹果林,可年产数10万t苹果。(二)美洲在17世纪欧洲大量移民以前,北美就栽培有起源于当地的苹果属中属于草原海棠的一些小苹果。17世纪,欧洲移民带来的苹果,在美国东北部和加拿大南部的一些地区开始发展起来。目前北美苹果的主产区,在美国中北部和加拿大之间,大约40°~50°N的广大地区。这一地区的年平均气温,一般为8~10℃。各地的温度,随纬度的增高而下降:美国南部的加利福尼亚州、东中部的弗吉尼亚州,年平均气温13℃左右。北美东部最低温度偏低,纽约州以北,每10年间会有大冻害发生,而且这些地方的苹果生产限于“大湖”周围;渥太华以北,几乎不能生产苹果。北美的年降水量在200~1000mm之间,各地有较大差异。东海岸的降水量,常多于西海岸。因此,位于西海岸的华盛顿州、俄勒冈州和加利福尼亚州,苹果生产常分布在有水利灌溉条件的地区(表1-5、表1-6)。墨西哥地处热带气候地带,但因境内高原山地占绝大部分,致使其气候为亚热带和热带气候。海拔1500~2000m的地带,可以生产苹果。其年平均气温为15℃左右,全年温差较小,最热月平均气温只有17~21℃,最冷月平均气温11~12℃。因此,有时需要采取辅助措施,以使苹果通过正常休眠。墨西哥的主要苹果产区,在北回归线以北的奇瓦瓦和杜兰哥。但在20°N以南,海拔7500m高的奥黑萨巴火山周围的高山地带,如普韦布拉和韦腊克鲁斯等地,也有较多栽培。本书前言前言苹果是主要落叶果树,中国栽培历史悠久,最早见于汉代,越两千年,西洋苹果传入亦逾百余年。近年发展很快,在国民经济中具有重要地位,面积和总产皆居世界前列。在苹果学研究和生产上,都取得了长足进展。为反映当代的研究水平,为国内从事苹果研究和生产的同仁提供借鉴,并与国内外交流已有成就,探讨发展趋势,山东农业大学受中国农业出版社委托,由束怀瑞教援主持并组织,于1993年5月邀请中国果树界有关专家、教授(以姓氏笔画为序)于绍夫、王中英、王宇霖、王宗正、束怀瑞、李育农、李嘉瑞、李震三、陆秋农、陈策、辛培刚、张乃鑫、张光伦、罗新书、顾曼如、黄海、景士西、鲍书鼎等组成《苹果学》编写组,共同商定内容概要和编写大纲,并分工落实,完成了本书的编著工作。初稿完成后,于绍夫先生受编著者委托,对全书进行了修改工作。杨洪强、李宝江、吴录平、接玉玲等同志也参与了有关章节的编撰工作。此外,李正之、李怀玉、董淑富和沈向等同志为本书提供了资料,做了大重具体工作,在此谨致谢忱。《苹果学》的编写,在中国尚属初次尝试,作者同仁尽管付出了艰辛的劳动,仍因经验不足,时间仓促,难免有不妥之处。祈望智者和专家不吝指教,以便再版时修改补充。编著者1995年6月
-
树木盆景造型养护与欣赏曾宪烨,马文其编著盆景起源于中国,历史悠久,后流传到国外并得到发展,现已风靡世界,成为各国人民喜爱的艺术品。本书作者总结多年的创作经验,具体分析了不同树种、不同树桩的因材立意,运用不同的技法,培育出不同的造型的盆景艺术品。本书可供初学者临摹,供盆景创作者参考,盆景爱好者欣赏,也可用于盆景技艺培训班作为教材使用。
-
世界洋兰李少球,胡松华编著暂缺简介...
-
荔枝三高栽培技术李建国主编荔枝是原产我国南方的世界性珍果,营养丰富,味甜肉嫩,品质极优,素享“中华之珍品”美誉,深受国内外群众喜爱。随着农村经济体制的改革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种植荔枝的积极性日益提高,在华南的广东、广西、福建和海南近10年来得到了迅猛的发展,截至1996年底,全国荔枝面积已经超过500万亩,总面积占全国果树总面积5%,排第四位,仅次于苹果、梨和柑橘,其中广东省超过350万亩。为了适宜荔枝生产飞速发展的需要,进一步普及、提高荔枝栽培技术,我们积多年的教学、科研和在生产实践中的体会,又广泛参阅、收集了有关生产和研究的资料,编写了这本《荔枝三高栽培技术》。本书适合广大荔枝种植者、农村基层干部和农业技术员阅读,同时也可供农业大、中专院校的师生、农业科研部门以及农业技术管理部门的技术员参考。本书主要以荔枝生产过程为基线,以高产、高效、优质为目标,以实用技术为主要内容,详细阐述了荔枝栽培管理技术。主要内容包括:概论、果园建立技术、根系生长与土壤水分管理技术、树体营养与优化施肥技术、枝梢生长与修剪技术、花果发育与化学调控技术、大小年成因及其综合克服技术、螺旋环剥技术、矮化密植栽培技术、病虫害防治技术和贮藏加工技术等11大部分。本书编写分工如下:第1~7部分由华南农业大学园艺系李建国执笔,第8部分由广东深圳市南山区西丽果场的周贤军和陈家森执笔,第9部分由广东省荔枝科普基地的王卫华执笔,第10~11部分分别由华南农业大学园艺系曾美玲和张昭其执笔,全书由李建国统稿。本书力求语言通俗易懂,内容切合实际,并反映最新成果和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