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学(农艺学)
-
漫谈标准化生产与质量安全控制北京市农产品质量安全中心本书主要内容北京市农产品质量安全中心新制定的3个地方标准的解读。分为3个分册,内容分别为北京市关于种植、畜禽养殖和水产养殖3个行业的质量控制标准解读。全书以文字、漫画、MG动画三种形式表达前述3个地方标准的主要内容,内容通俗易懂,漫画根据标准文本定制,动漫根据漫画内容设计制作,可保证内容通俗易懂,可读性强。每个标准都从质量安全控制要素、质量安全控制措施两个方面阐述,其中质量安全控制措施又覆盖了产前、产中、产后3个环节。内容可为权威、也很全面。
-
江淮粮食作物高效抗逆丰产理论与技术程备久等本书是在总结作者对江淮区域粮食作物生产多年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结合国内外相关理论与技术成果编写而成的。全书共5章,第一章和第二章分别论述了粮食作物光温水资源和水肥药高效利用理论与技术;第三章论述了粮食作物抗逆丰产增效理论与技术;第四章介绍了粮食作物轻简复合种植与周年抗逆丰产增效技术模式;最后一章介绍了粮食作物生产结构调整、产业融合与固碳减排增效技术模式。
-
跟着节气寻味京城农产品北京市农产品质量安全中心,北京广播电视台城市广播 编本书以我国传统24节气(立春、雨水、惊蛰、春风、清明、谷雨、立夏、小满、芒种、夏至、小暑、大暑、立秋、处暑、白露、秋风、寒露、霜降、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大寒)为脉络,梳理24节气的含义、每个节气对应的时令农产品及与之相关的乡村振兴故事。内容改编自北京广播电视台一档广播节目的文案,字里行间透露着文艺气息,堪称美文。并将广播播出的音频以二维码为入口关联到书上。本书推介了京郊29个品类的特色优质农产品和39家优秀生产企业,涵盖了京郊农业的主导产业,是北京农业的缩影。
-
生物炭对松嫩平原盐碱地土壤微环境及作物生长发育的影响王智慧,赵长江,李佐同 著目前,松嫩平原土壤盐碱化日趋严重,农业生态系统较为脆弱,严重制约着盐碱地的利用和农业的可持续发展。生物炭被认为是一种理想的土壤改良剂,在黑土、白浆土、褐土、红壤、棕壤、滨海盐土等不同性质土壤上均有研究,而有关生物炭在松嫩平原盐碱化土壤上的作用效果报道相对较少。因此,我们以松嫩平原西部盐碱地区典型农田为研究对象,采用室内盆栽与田间试验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不同生物炭施用量处理对土壤理化性质、土壤酶活性、土壤微生物多样性及对玉米、绿豆、谷子生长发育、养分积累与转运的影响,以期明确生物炭在盐碱化农田种植不同作物时最佳应用水平,并揭示其驱动土壤微环境改善和作物产量高效形成的内在机制。
-
创业型大学视域下农林本科院校转型的路径及策略研究张庆祝 著开展创业型大学研究,探索适合部分大学发展的新路径,激发大学的创新创业活力,是贯彻落实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服务创新型国家建设的现实需要,是应对高等教育内外部环境变化、深化高等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的内在要求。本书从创业型大学建设的基础理论研究入手,并试图与农林本科院校转型发展相结合,希望为农林院校的发展提供一种新思路,为提升农林本科院校的科技创新能力,提高服务农业现代化水平做出新探索。
-
作物节水抗旱栽培实用技术杨宁,李开宇,冀宏杰,王志丹 编本书本着科学性、实用性的原则,用通俗易懂的语言,重点从作物需水规律、节水种植、高产栽培等技术角度,全面介绍了我省玉米、花生、高粱、谷子、小豆、绿豆、马铃薯、甘薯、苜蓿及大田蔬菜的节水抗旱栽培实用技术,力求符合我省农业生产实际。本书的出版,期望为技术推广者和农民朋友提供科学参考,为我省现代节水农业发展提供有力保障,进一步为全省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和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技术支撑。
-
食知有味徐芳,张雷 编农业农村部科技教育司推荐了11家单位作为全国中小学生研学实践教育基地,面向中小学生开展农业科普教育和研学实践,培养广大中小学生“学农、爱农、为农”情怀,引导中小学生参与农业教育实践活动,并开发了“我的学农手册”系列丛书,集知识性、趣味性、实践性于一体,打造“行走的课堂”,让农业知识生动地走进孩子们心中,在享受阅读乐趣的同时,潜移默化地接受农耕文化滋养。本丛书开创性采用“1+×”编写形式,“1”的部分精选五谷、六畜、二十四节气、生态农业等9个专题,聘请专业插画师,绘出灿烂农耕文明,展现浓浓中国味道,让孩子们在轻松的氛围中了解知识,开阔眼界,培养情怀;“X”部分根据基地特色,理论联合实践设置互动专题,激发孩子探索欲望,感受农业魅力,通过乡村田野、绿水青山中的种种具体场景和事物,把农情乡情融入血脉。希望“我的学农手册”系列丛书,能让孩子在读趣味绘本中,知农耕习俗,续文化根脉,在春耕夏耘秋收冬藏中体验成长的快乐!
-
我国气候智慧型作物生产主体技术与模式王久臣,吕修涛,熊红利,陈阜 编本书根据我国不同地区的不同气候特点,共整理出六大类30项气候智慧型农业集成技术模式,为相关专业技术人员、科研人员以及生产经营主体提供了学习方向。本书着重在气候适应防灾减灾、土壤固碳地力提升、温室气体减排增效、稻田生态种养增收、旱地间套作减排增收和能减排智能装备与配套技术方面,以水稻、玉米、小麦、大豆等四类作物为例,提供了相关知识背景,技术要点和应对措施,并在技术前景上给予了展望。本书提出的技术模式,很好地把气象与农业生产结合起来,提供了气候智慧型农业作物生产技术实践路径,为相关专业人员提供了很好的思路。
-
中国北方农林杂草识别与防治图鉴丁世民 著本书共分4个章节,章 杂草概述;第二章 常见杂草识别;第三章 外来杂草检疫与监测鉴定特征;第四章 杂草防除。共收集我国北方地区常见农林杂草与外来杂草310种的相关资料、图片。对各类杂草的识别特征、发生特点、一般基础知识以及不同园田、苗圃、绿地的化学除草技术,进行了较为详尽的介绍。
-
我国作物生产适应气候变化技术体系许吟隆,李阔,习斌 编本书总结气候变化对农作物生产影响的观测事实,系统梳理当前农作物生产的气候脆弱性和未来气候风险,识别中国农业适应气候变化面临的关键问题与技术瓶颈,定义“适应技术”的内涵和外延。其核心思想是应用系统科学方法、在适应气候变化机理基础上,基于生产实践实际构建适应气候变化的技术体系,解决适应气候变化技术体系集成的瓶颈问题,通过适应技术体系创新推动气候智慧农业广泛深入开展。本书是一部系统总结适应气候变化技术体系的学术专著,适合三农一线工作人员及相关学者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