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工程
-
中国奶产品质量安全研究报告王加启 著《中国奶产品质量安全研究报告》为农业农村部奶产品质量安全风险评估实验室(北京)主编的每年发布的年度报告,介绍了我国奶业基本情况(包括奶牛养殖数量、奶制品加工量和消费量以及国际奶业竞争),国产奶质量安全水平状况及存在问题,牛奶质量安全风险评估研究,奶业科技创新进展,奶业发展模式创新进展,优质乳工程技术规范等内容。主要内容包括中国奶业基本情况,国产奶质量安全情况,国产奶与进口奶质量安全水平比较,研究亮点,中国优质乳工程等内容。
-
吉尔吉斯斯坦国别报告戴俊生 主编吉尔吉斯斯坦位于中亚地区东南部,吉国北部及东北部同哈萨克斯坦接壤,东部和东南部与中国相邻,西部与乌兹别克斯坦交界,南部与塔吉克斯坦相连。吉国划分为2个直辖市(比什凯克市、奥什市)和7个州,下辖71个区市,首都为比什凯克市,是吉国大的城市,位于北部的楚河河谷,是该国的政治、经济、交通、科教及文化中心,亦是古代重镇和中亚名城,2016年11月15日,比什凯克市与武汉市建立友好城市关系。国语为吉尔吉斯语,官方语言为俄语。
-
中国农业产业结构的演进、特征及成因韩玉萍 著基于上述研究背景,《中国农业产业结构的演进、特征及成因(1978-2013)》从农业产业结构演进的总体、区域、部门三个关联层面识别农业产业结构演进的主要特征,采用动态分析、比较分析、理论模型分析与实证模型分析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判定农业产业结构演进特征形成的决定因素,研究这些特征形成的机理,对三十余年来农业产业结构演进特征做出概略性总结,对演进特征形成的因果逻辑做出解释,进而探索农业产业结构变动的内在规律,旨在对未来农业产业结构优化演进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依据。《中国农业产业结构的演进、特征及成因(1978-2013)》研究的主要问题是:农业产业结构演进表现出哪些鲜明特征,以及这些特征形成的影响因素是什么,其内在机理如何。
-
现代化生态灌区智能监测系统设计与实践冯克鹏,田军仓 著本书属于现代化生态灌区智能检测系统设计方面的著作,本书介绍了中国现代生态灌区的发展状况、问题及关键技术的设计与实践应用,并对部分具有代表性的案例(陕西省泾惠渠灌区、新疆塔城喀浪古尔大型灌区、石头河水库灌区、三江平原灌区等)进行实证研究。重点对基于Zigbee、Android、GA-BP神经网络、SSM自适应、STM32、WSN、Agent、嵌入式灌区、地下水位远程等相关技术下的设计与应用,实现现代化、智能化灌区监测系统的生态、科学、高效发展。本书为相关领域的学术研究者、学者及阅读者,提供有益的理论与实践基础,具有很强的借鉴与出版价值。
-
小麦收获机械化生产技术王万章 编本书系统介绍了小麦收获机械化生产技术。作者围绕我国小麦产业技术和小麦收获机械化技术发展,根据我国小麦主产区收获机械化技术生产实际,介绍了联合小麦收获机技术原理和各种适用机型以及使用维修技术,分析了小麦机械技术发展趋势,主要介绍了切横轴流、单纵轴流等小麦联合收获机械结构特点以及作用和性能,介绍了国内外小麦小区收获机械技术原理和利用机型。根据小麦收获生产技术需求,阐述了特殊环境下的小麦收获生产技术和小麦收获减损技术方法。根据近年来小麦收获信息化技术、小麦联合收获机智能化技术发展,介绍了小麦收获作业信息管理系统、遥感技术在小麦收获生产中的应用、小麦联合收获机械检测技术以及小麦收获测产技术等小麦收获机械化生产新技术。全书共分八章,分别是中国小麦生产机械化发展概况,小麦收获机械技术,小麦联合收获机使用与维修,小麦收获机械作业技术,小麦收获信息化、智能化技术,小麦干燥与储藏,小麦秸秆利用技术,小麦生产农机社会化服务案例。附录部分收集整理了我国近年来发布的小麦收获相关的技术标准和指导意见。本书是小麦收获机械化技术方面的专著。本书可作为农业工程学科本科生和研究生、小麦科研和生产技术人员、农业机械化工程技术人员、农业管理人员的教材或参考读物。
-
新时代科研事业单位管理干部队伍建设研究张昊冉,黄得林 编《新时代科研事业单位管理干部队伍建设研究》系统研究了习近平同志指出的建立干部“素质培养”“知事识人”“选拔任用”“从严管理”“正向激励”5个体系,深入探讨新时代年轻干部工作经验方法。一是素质培养体系建设,重点研究坚持高素质专业化,做好年轻干部工作、做好源头培养、做好跟踪培养、做好全程培养有关内容,以及有关实践探索和对科研事业单位的启示。二是知事识人体系建设,重点研究怎样知事和怎样识人,以及知事识人有关实践探索和对科研事业单位的启示。三是选拔任用体系建设,重点研究什么是好干部、怎样成长为好干部、正确选拔配备好干部,以及选拔任用实践探索和对科研事业单位的启示。四是从严管理体系建设,重点研究加强党性修养、做好监督管理、规范档案管理,以及从严管理实践探索和对科研事业单位的启示。五是正向激励体系建设,重点研究激励保障机制、关心关爱机制和鼓舞鞭策机制,以及正向激励体系实践探索和对科研事业单位的启示。
-
农牧商道秦坡西 等 著《农牧商道》分为五大板块:商业篇、引流篇、成交篇、回购篇和现金篇。商业篇主要分析了东西不够怎么办?人类关于资源分配的问题,商业的本质是交换,交换的本质是等价,“等价”的基础来自信任。人与人之间存在着信息不对称,是信任的障碍,要成交就要建立信任关系,就要克服信息的不对称。引流篇主要分析了和客户的“触点”问题。只有制造更多和客户接触的机会,才能找到更多的客户,才能为销售做好铺垫工作。广而告之的引流方法,对于当下中国市场已经不太适合,更多的应该根据客户需求和兴趣来引流。《农牧商道》根据兽药行业的销售特点,主要介绍了两种引流方法:一个是微信(线上引流)运营,一个是会议营销(线下引流)。微信营销可以解决客源问题,会议营销可以解决信任问题,线上线下结合,可以达到有效的引流工作。成交篇主要分析了成交的原理,第一种,利用讲故事的营销方法,可以解决人们对确定性的需求。第二种,利用影响力达成成交的目的。第三种,利用品牌来克服信息不对称,达到放心购买产品的一种营销手段。品牌用重复博弈的机制,建立客户的信任,满足人们对产品确定性的需求。第四种,通过场景设计产品定价,以求达到商品利益化。第五种,利用客户的好奇心,设计产品的摆放,引起客户询问,再通过店面营销、互惠原理,打动客户情绪,从而达到成交的一种方法。回购篇主要分析了打动客户情绪,让客户产生重复购买的行为。一共有两种方式,第一种利用同盟关系,通过机制把陌生的客户和我们组成一个组织。第二种方法是利用互惠的原理,通过感动客户,让客户始终处于一种非常想回报我们的状态。客户回报我们的方式有两种:买我产品和传我美名。现金篇则是根据多年的经验、有针对性地提出了在不同场景下的营销回款技巧和方式,从而大程度实现“现金及时回流”的销售目的。
-
中国主要粮食作物供应链损失和浪费特征及其减损潜力研究高利伟 著 著《中国主要粮食作物供应链损失和浪费特征及其减损潜力研究》基于物质流理论,重点围绕小麦、玉米和水稻三大粮食作物产后端构建了中国主要粮食作物产后流动足迹模型,阐明了中国主要粮食作物产后损失特征及历史变化趋势,揭示了中国主要粮食作物产后环节减损潜力;围绕消费端重点分析了餐饮业食物浪费特征,揭示了我国减损政策对餐饮业食物浪费特征的影响;通过构建中国供应链主要粮食作物流动足迹模型,分析了2010年中国主要粮食作物供应链损失和浪费特征,揭示了中国主要粮食作物供应链减损潜力, 终提出了减少中国主要粮食作物供应链损失的政策建议。
-
河北省西部贫困山区科技引领现代农业产业发展研究及推广应用许皓月,尚丹,蔡宁 著本书立足西部山区实际,以河北省保定市县为视角,在县域、村域产业发展中引入科技支撑要素。在产业发展研究中,通过每村(209个村)到每镇(13个乡镇)的实数据,侧重产业的适生性、适配性、效益性等角度,从空间布局、产业分布两个维度系统探索了科技农村产业发展的途径,描绘出了产业发展路径图:依靠科技,以规模化、产业化为发展方向,提升产品知名度和市场份额,带动区域经济发展;科学谋定产业,综合应用现代农业技术,培育新业态,多角度实现农民增收。本一步明确了区域特性在科技中的重要作用,系统分析了科技与产业发展的关系,并明确提出了科技对特定区域产业发展的支撑作用,以期实现农民增收、农业增效,为同类型区域产业推广示范奠定理论基础。
-
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张洪伟,刘艳莉,张庆丰 著本书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实施的《关于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意见》为主要依据,以通俗易懂的语言,从乡村振兴战略与脱贫攻坚战概述、建立健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长效机制、做好脱贫地区有效衔接的重点工作、健全农村低收入人口常态化帮扶机制、提升脱贫地区整体发展水平、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政策的有效衔接、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工作机制的有效衔接等七章进行了详细介绍。书中设置了“知识链接”“案例链接”栏目,不仅利于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也突出了本书的趣味性和可读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