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工程
-
农田水利基础理论与应用左毅军,蒋兆英,常宗记 著农田水利建设就是通过兴修为农田服务的水利设施,包括灌溉、排水、除涝和防治盐、渍灾害等,建设旱涝保收、高产稳产、高标准的农田。农业是国之根本,有言道:“民以食为天”,也就是说,如果没有农业的良好发展,也就无法开展其他活动。我国作为农业大国,水利是农业的命脉,农田水利是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基础设施,在改善农业生产条件、保障农业和农村经济持续稳定增长、提高农民生活水平、保护区域生态环境等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加强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直接关系到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粮食生产的安全和国内与国际环境的安定。因此,对农田水利的研究就显得十分必要。基于此,编者撰写了本书。 本书共分为13章,在编写过程中,编者努力做到少而精,注重理论联系实际。主要包括以下5个方面的内容。第一,结合我国农田水利的特点和问题,探讨国外农田水利事业的先进经验;第二,阐述了农田水利工程管理、农田土壤水分与灌水技术的理论知识;第三,分别对灌溉系统、排水系统、田间工程的规划设计进行分析;第四,探讨了灌溉排水工程管理、不同类型地区的水利问题及治理、灌排系统水体污染与治理和农田水利产权制度与灌溉组织制度;第五,适当介绍了新疆农田水利建设发展历程和灌溉技术的发展应用。
-
中国农田水利供给制度创新论马培衢 著本书在科学界定农田水利交易特性的基础上,采用具有中国风格的国家与社会交互建构的社会互构视角,围绕制度嵌合、基层制度能力等核心议题,以“交易特性-行为能力-合约匹配”为线索,探究农田水利供给绩效生成的制度逻辑,构建了农田水利供给绩效生成的TSCP理论分析框架;循着“理论探析-实证分析-实践应对”的逻辑思路,从宏观和微观视角实证考察农田水利供给绩效差异的制度根源和作用机理;系统分析了政府、市场、社会协同改善农田水利供给绩效的组织与制度条件,结合国内外农田水利供给制度创新实践经验,提出政府社会协同农田水利的制度创新路径与对策建议。
-
山地水肥一体化精准调控装备与系统关键技术研究王永涛,刘坚,张和喜,李家春,蔡家斌 编水肥一体化是将施肥技术与灌溉技术相结合的一项新技术,是精确施肥与精确灌溉相结合的产物,在灌溉技术中占有重要地位。本书在介绍高效节水灌溉技术现状及意义的基础上,对主要作物水肥一体化调控模型、山地水肥一体化施肥机研制、水肥一体化控制系统设计、水肥一体化计量装置、水肥条件下灌溉管网的优化、水肥精准调控信息系统详细设计、水肥精准调控信息系统实现与测试以及应用示范等方面进行了全面介绍。本书可供农业技术人员、农业种植人员以及相关专业院校师生阅读参考。
-
新乡市土种志武志斌,田芳,宋小顺 编《新乡市土种志》是新乡市第二次土壤普查和测土配方施肥阶段性工作的重要成果之一。新乡市的土壤普查外业勘察工作在1979-1989年基本完成,测土配方施肥工作从2005年开始,至今仍在持续开展。土种志的编写是土壤普查为农业生产服务的具体体现,资料来源以新乡市各县(市、区)土壤普查中所取得的外业调查和土样化验结果为基本依据,进行数理统计分析,并对有些土种做了必要的补充调查。在编撰过程中,通过系统地评土比土,归纳总结,并与全省土壤分类系统进行了对照核查,力求完整可靠。新乡市地处黄河以北,京广铁路纵贯其中。从北部太行山区到南部黄淮海平原,境内生物、气候、地形、地貌、母质和水文等条件复杂,形成多种多样的土壤类型。根据《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技术规程》和《中国土壤系统分类》,新乡市土种定为154个土种,分别归属于不同的土类、亚类和土属。凡属主要土种的,均编入《新乡市土种志》,就其环境条件、分布范围及数量、剖面性态、理化性状、生产性能和开发利用等进行了较为详细的论述,为合理利用土壤资源、调整农业结构提供了科学依据,对指导农业生产、因土耕作、因土种植、因土施肥、因土改良具有很大的参考价值。
-
北京家庭农场发展研究汪海燕 著2013年家庭农场首次出现在中央一号文件中,文件提出鼓励和支持承包土地向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流转。家庭农场以其土地规模经营优势成为新形势下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经营的继承和发展,并在全国各地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出来。北京作为全国的政治、文化中心,家庭农场做为一种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已经开始在通州、房山等地先行试点,试点经验将为北京市全面实施家庭农场做基石,本书通过对北京家庭农场发展现状、发展条件等进行深入分析,借鉴国内外发展经验,结合北京发展规划和地形地貌特点,提出深山区、浅山区、平原区等地区家庭农场发展模式以及发展建议。
-
节水灌溉理论与技术刘俊萍,郑珍,王新坤,袁寿其 编节水灌溉是根据作物需水规律和当地供水条件,高效利用降水和灌溉水,以取得农业最佳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环境效益的综合措施。正确认识节水灌溉的本质,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和现实意义。本书主要介绍节水灌溉的相关理论和技术,对于研究和推广节水灌溉技术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书为全英文书,具体内容包括节水灌溉基本理论、喷灌技术、滴灌技术、低压管灌技术、地面灌溉技术、沟灌技术、水稻灌溉技术、灌溉设备CFD数值模拟技术、粒子图像等PIV测量技术与水力性能、水肥一体化技术等。
-
2020全球玉米种业及产业发展报告国家玉米产业技术体系,中关村国科现代农业产业科技创新研究院,北京种业协会 编《2020全球玉米种业及产业发展报告》由国家玉米产业技术体系、中关村国科现代农业产业科技创新研究院和北京种业协会共同完成,来自中国农业科学院、中国人民大学、吉林农业大学、北京市农林科学院、吉林省农业科学院、内蒙古自治区农牧科学院、北京金色农华种业和中关村国科现代农业产业科技创新研究院的多位业内高水平专家共同参与编写。报告立足国内,放眼全球,涵盖近年来全球及中国玉米生产、种业、消费、价格与贸易、科技创新、加工和政策等产业链各环节内容,同时分析玉米产业存在的问题,并对未来五年全球及中国玉米产业发展进行展望,是近年来我国在玉米领域内容全面的一份产业研究报告。报告分为引言、全球玉米种业及产业发展现状、中国玉米种业及产业发展现状、近期中国玉米种业及产业发展展望与建议(2021-2025年)四部分,共十七章。报告数据主要来自联合国粮农组织(FAO)和美国农业部(USDA)等,以及中国统计部门公开发布的统计数据和农业部门市场监测数据,也包括相关研究机构多年积累的实地调研数据。
-
首都科普能力评价与实证研究邱琳,孙素芬,于峰 著本书立足首都强化全国科技创新中心核心功能定位背景下评价科普能力现状、提升科普能力建设水平的迫切要求,开展首都科普能力评价理论及实证研究。参考借鉴了国内外专业机构在科普能力评价与实证研究方面取得的先进成果和经验,从投入、产出、支撑条件等层面调研首都地区科普事业发展现状,总结梳理了首都科普能力建设的演进过程与主要特征,分析凝练出构成首都科普能力的关键要素。运用现代综合评价方法,整合权威机构数据,构建了首都科普评价指标体系,开展实证研究,展示现阶段首都地区科普能力的整体发展水平,发现首都地区科普事业发展过程中的突出问题,为未来首都地区科普事业发展提供科学的依据和建议。
-
广东省茶树种质资源库核心资源图谱吴华玲 著广东省茶树种质资源库 Germplasm Bank of Tea Plant in Guangdong Province 本库始建于2005年,先后获广东省科技厅.广东省农业农村厅、广州市科技局等立项 建设,依托单位为广东省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资源库占地110亩,收集保存国内各省 及多个国家地方品种、野生茶树资源种质1800余份,蕴含大量具有独特香型的红茶、绿 茶、乌龙茶等优异茶树种质#以及高花青素、高茶氨酸、高EGCG、天然无咖啡碱、高苦茶 碱、高叶绿素等多种持异保健功能茶,是华南地区规模、种类齐全的茶树活体"基 因库"。利用以上资源,已选育出10个国家良种、7个省级良种,获得了5个国家植物新品种权。该库的建立及运行为我省茶树科研、教学和生产提供了丰富的资源保障. 本书对库里保存的400份核心资源进行了详细的性状描述,并配以相关图片介绍,是茶叶生产中珍贵的手资料。
-
我国农机装备现代化战略研究罗锡文 编本书为中国工程院咨询项目,包括总报告和四个专题研究报告。总报告包括农机装备现代化的内涵和重要意义、发展成就和现状、农机装备设计与制造现代化取得的主要成绩、农机装备现代化面临的新形势和新挑战、国外农机装备现代化发展的经验、人才培养模式及政策建议;四个专题研究报告分别为我国农机装备设计与制造现代化战略、我国农机装备作业现代化战略研究、农机装备管理与服务现代化战略研究报告、我国农机装备现代化人才培养战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