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工程
-
农作物优异种质资源与典型事例胡小荣,高爱农,魏利青,方沩 编在此次普查与收集行动中,发现和鉴定出了一批优异种质资源,这些优异资源已经或将继续在当地的农业农村经济发展、扶贫攻坚和乡村振兴等方面发挥巨大作用。其中陕西省‘红皮核桃’、四川省‘梯田红米’和‘得荣树椒’及‘二季早’大蒜等部分地方特色种质资源被农业农村部评为2018年度或2019年度“十大优异农作物种质资源”。在资源普查与收集工作中,奋战在资源保护一线的领导、专家、技术人员以及普通群众认真负责和积极参与,涌现出许多先进人物和典型事例,他们为国家的农作物种质资源保护贡献了自己的一份力量和一份坚守,值得宣传和学习。
-
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领域专利分析报告赵静娟 等 著农业废弃物是一种放错位置的资源,其含有大量有机质和氮、磷、钾等植物营养元素,可生化性良好,通过资源化处理,不仅能促进资源循环利用,同时也能减少环境污染。因此,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不仅能够有效治理农业面源环境污染,还可以促进农业结构调整,助力农业可持续发展和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对于推动我国农业绿色发展、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保障美丽宜居乡村建设、美化农村生态景观、提升农民生活环境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本书对近年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领域专利情况进行分析,得出报告,以期指导实践。
-
分子疫苗[德] 马蒂亚斯·吉斯 著本书分子疫苗(从预防性疫苗到治疗性疫苗)分两卷,涵盖了现代疫苗在传染病、非传染病以及癌症等不同领域发展的所有基本方面。 此外,本书还介绍了专利申请策略以及国际上生物制品许可特别是欧美发达国家生物制品许可的要求。本书将对疾病的疫苗研发具有指导和引领性作用。有来自亚洲、澳大利亚、非洲、美洲和欧洲五大洲20多个国家的150位作者,为这本专著撰稿。相信本书的读者,包括生物化学、分子生物学、生物技术和兽医方面的学术和工业研究人员、教授、医生和研究生,将受益于其中所载的全面专业知识,并将能够在现代疫苗方面进行创新性研发。
-
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生产消费指南农业农村部农产品质量安全中心 著名特优新农产品的发展是推动品种培优、品质提升、品牌打造和标准化生产(新“三品一标”)的重要实现途径,是促进特色产业提档升级、实施乡村振兴的重要手段。《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生产消费指南(第二卷)》收录2020年公布的部分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由于受版面限制,第二卷优选收录了831个产品中的400个名特优新农产品,包括水果、蔬菜、茶叶、粮、油、食用菌、中药材、肉、蛋、奶、鱼及初加工品等,将不同产品的收获期按季节顺序排列,全面介绍每个产品的主要产地、品质特征、环境优势、收获(出栏、捕捞等)时间、推荐贮藏保鲜和食用方法以及市场销售采购信息等,并配以精美图片。
-
黄河源区退化高寒草甸生态系统恢复研究尹亚丽,李世雄,马玉寿,王玉琴,杨晓霞本书根据青海省生态立省、青海省生态文明建设和三江源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需求,紧紧围绕黄河源区草地生态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重点,针对黄河源区草地退化、水土流失和草畜失衡等生态环境问题,紧密结合退化生态系统的恢复治理和可持续发展理论,以黄河源头的果洛藏族自治州为研究区域,应用土壤学、生态学、草业科学、恢复生态学、生态化学和微生物学等学科的系统理论,采用常规植被调查和生态化学计量等方法,结合现代基因测序技术,对高寒草句退化演替机理与恢复治理生态效应进行了全面系统的研究。同时,依托团队近20年的研究积累和实践,对黄河源区高寒草句生态系统的可持续发展进行了展望,期待本书能对相关领域科研工作者和江河源区生态环境保护与治理工程起到一定的支撑作用。
-
冬小麦地上生物量遥感估算研究任建强,刘杏认,吴尚蓉,陈仲新《冬小麦地上生物量遥感估算研究》共分为7章。第1章绪论,介绍农作物地上生物量遥感估算的背景、意义和农作物地上生物量遥感估算研究进展和存在的主要问题;第2章阐述了基于冠层高光谱估算作物地上生物量的敏感波段筛选和波宽优选方法;第3章在研究了地面高光谱构建的窄波段植被指数与冬小麦生物量敏感波段中心及其优波段宽度的基础上,对基于Hyperion高光谱影像的冬小麦地上生物量反演进行介绍;第4章以所筛选的敏感波段中心作为指导,阐述了GF-I和Landsat8OLI等宽波段多光谱遥感数据的区域冬小麦地上生物量反演与应用;第5章阐述了基于光能利用率模型的地上生物量遥感估算技术与方法;第6章阐述了基于遥感信息和作物生长模型数据同化的作物地上生物量定量模拟技术方法;第7章展望,对该书整体研究内容进行总结,并对作物地上生物量遥感估算技术发展进行展望。
-
Conservation tillage and nutrient management武雪萍 等著暂缺简介...
-
呼伦贝尔草原生态系统碳氮循环与优化管理刘红梅,杨殿林,王慧,张海芳,李刚 ... 著《呼伦贝尔草原生态系统碳氮循环与优化管理》共12章:第1章绪论,介绍了生物多样性与生态系统功能、外源氮添加对陆地生态系统碳氮循环的影响、放牧和利用方式对草原生态系统的影响的国内外研究进展;第2章研究区域概况与研究方法;第3章氮添加对贝加尔针茅和羊草光合特征的影响,从植物生理生态学角度阐述氮添加对草地生态系统的影响;第4章氮添加对草原温室气体通量的影响,比较分析了不同氮添加水平下,草原温室气体排放通量特征、草原增温潜势;第5章氮添加对草原土壤碳氮转化特征的影响,比较分析了不同氮添加水平下,土壤活性有机碳组分、碳库管理指数和碳氮转化的响应特征;第6章氮添加对草原主要植物和土壤化学计量特征的影响,从草原主要植物生态化学计量特征、土壤化学计量特征和土壤团聚体化学计量特征分析对氮添加的响应;第7章氮添加对贝加尔针茅草原土壤微生物群落的影响,比较分析了不同氮添加水平对草原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功能多样性的变化,以及土壤细菌、真菌群落结构和多样性变化特征,土壤氮转化功能基因丰度特征变化,从土壤微生物学角度分析土壤碳氮积累、转化特征与微生物群落变化之间的耦合关系;第8~10章从草原主要植物叶片性状、生态化学计量特征、土壤活性有机碳组分和土壤化学计量特征变化分析对养分添加和不同利用方式的响应;第11章呼伦贝尔草地基况变化与管理建议;第12章主要结论与展望。《呼伦贝尔草原生态系统碳氮循环与优化管理》可供生物多样性与生态农业相关领域的科研、管理和生产人员参考。
-
藏北羌塘高寒草地研究样带常见植物图谱武建双,李少伟,王向涛 著《藏北羌塘高寒草地研究样带常见植物图谱》是作者在西藏自治区那曲市、阿里地区长期野外工作中积累的第一手资料。藏北高原,藏语全称为“羌东门梅龙东”,简称“羌塘”,意为“北方的平坦高地”,平均海拔4500m左右。从藏族传统认知上讲,羌塘地区具体指南起冈底斯山、北至昆仑山-可可西里山-唐古拉山,西至国境线喀喇昆仑山山结、东抵念青唐古拉山,东北部以91°E附近内外流域分水岭为界的广大地区,总面积大约5.97×105km2,占西藏陆地总面积48.9%。高寒草地是藏北羌塘地区主要自然景观类型,也是当地畜牧业发展的基础性生产资料。地带性草地自东南向西北依次发育高山嵩草(Kobresia Pygmaea)高寒草甸、紫花针茅高寒草原(Stipa purpurea)、驼绒藜(Ceratoides latens)高寒荒漠等类型。图谱编撰成册对于在羌塘地区从事草地资源管理和草地生态研究的人员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
西藏自治区边境县农业资源GIS信息图集谭大明 等 著现有的西藏边境县农业资源资料,主要来自于上世纪1985~1990年之间的调查,到现在已有近30年的时间。部分资料年代久远,比较陈旧,而且随着人们对自然资源利用方式的改变,有些数据也发生了较大的变化。为此我们基于西藏科技厅“西藏边境县农业资源调查与分析研究”项目的基础上,对研究成果进行总结、整理,绘制了西藏农业资源图集。该图集大量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方法,通过3S技术对西藏农业资源进行调查、分析。摸清农业资源家底,为当前乡村振兴战略提供资源基础数据。2016~2018年,对西藏边境县农业资源情况进行专题调查与分析,主要对西藏21个边境线土壤情况,包括土壤质地,土壤侵蚀情况,土壤养分;土地资源利用情况,包括土地利用现状、草地、林地分布,利用遥感与实地勘测结合的方法进行空间分析。现将这些数据汇总成册,第一是对项目的研究结果有所总结,第二是希望这些研究数据能够为西藏边境县的农业发展规划、资源保护利用等方面政策的制定提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