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基础科学
-
乡村治理100问米松华,王阿蒙 编本书采用问答形式,共设100个问题,分为四大部分:第一部分为总论,主要是介绍乡村治理的基础问题;第二部分由4个章节构成,从自治、法治、德治、智治方面着力解读“四治”的理念和内容;第三部分为乡村治理方面一些可看、可学、可借鉴的典型案例和成功经验;第四部分结合党的二十大精神,对乡村治理发展趋势进行展望。
-
兰溪枇杷全产业链质量安全风险管控手册孙彩霞 编兰溪属亚热带季风气候,日照充足、雨量适中,并且土层疏松,土层深厚,通透性良好,得天独厚的生态条件,造就了兰溪枇杷的独特风味。兰溪枇杷因其肉质细腻、鲜嫩多汁、酸甜爽口,深受消费者喜爱。兰溪市以农业“两区”为平台,开始实施“2612100”现代农业发展规划,2012年进一步提出了以枇杷等为重点的6个万亩农业基地建设,并编制了《兰溪市万亩精品枇杷基地总体规划》,开展枇杷特色强镇建设。2017年12月22日,“兰溪枇杷”获准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保护。本书以兰溪枇杷实施标准化生产示范县的研究成果为主要内容,形成图文并茂的全产业链质量安全风险管控技术,供生产者和消费者了解掌握。
-
环渤海地区浅层地下咸水农业利用方法试验研究冯棣本书通过开展咸水定位灌溉棉田安全性评价研究,探明咸水畦灌和沟灌下的水盐运移规律,得出灌溉水矿化度阈值。通过开展微咸水滴灌调控滨海重度盐碱地研究,提出滨海重度盐碱地农业水盐调控三阶段理论,初步建立滨海盐碱地咸水滴灌原土水盐调控农业利用技术体系。通过文献综述和室内试验,总结提出外源物缓解植物盐分胁迫的7个作用机制,并验证盐分胁迫下γ-氨基丁酸在水稻和番茄幼苗中的改善效果。
-
芝麻安全高效生产技术卫双玲 高桐梅 著本书概述了我国芝麻生产地位、生产现状和发展趋势;阐述了芝麻的植物学特性、芝麻产量构成因素、芝麻产量与环境条件的关系;系统介绍了芝麻高效生产技术,并对芝麻生育时期间的主要病虫草害的危害与症状、高效安全施肥原则、连作障碍机理进行详细分析,提出了具体的管理方法和相应的技术措施;书后附有“《麦茬芝麻免耕生产技术规程》。本书的编写旨在为芝麻科研、生产和管理者提供参考,有利于更好地指导芝麻生产。内容既有一定的理论基础,又通俗易懂,力求科学性、系统性、真实性和实用性。
-
中国生态系统定位观测与研究数据集 草地与荒漠生态系统卷 新疆策勒站李向义,曾凡江《中国生态系统定位观测与研究数据集·草地与荒漠生态系统卷·新疆策勒站(2009-2015)》 章主要介绍了策勒站的基本情况、主要研究方向和近些年的主要研究成果;第二章主要介绍了策勒站主要样地与观测设施;第三章、第四章、第五章、第六章主要包含了2009-2015年依托CERN和国家生态系统研究网络长期环境观测的要求和规范,基于绿洲农田和荒漠草地生态系统,在常规和辅助观测场收集的水分、土壤、气象、生物等长期生态系统观测数据。
-
农业工程学科在中国的导入与发展中国农业工程学会本书稿包括综述、工程报告、回忆录和访谈资料四部分内容,主要介绍了20世纪40年代20位赴美学习农业工程的中国留学生学成回国后为新中国农业工程学科的建立和农业机械化事业做出的突出贡献。综述部分为中国工程院资深院士汪懋华撰写的农业工程学科在中国的确立与发展,工程报告为凯斯公司提供的中国农业与农业工程考察报告,回忆录为留美学生之一陶鼎来回忆在美国学习农业工程的情况,访谈资料内容为采访十余位留美学生的家人、同事、博士研究生回忆他们的工作生活情况。
-
熊猫作伴王永跃 著很多年前,邛崃山里的卧龙是一个隐秘的地方。传说羌族的一支部落流落到这里开始刀耕火种,定居下来。后来,山那边的一些也陆续搬迁到这里,渐渐形成了多个和羌族融合的村寨。人们日出而作,日落而息,靠山吃山,过着平静的日子。由于地处深山,这里很少受到外界的打扰。1983年,卧龙一改往日的平静,名声大噪。因为在莽莽群山之间,生活着一种令全世界惊叹的明星物种——大熊猫。刚从四川大学生物系毕业的张和民,也是为此而来。十年苦读,终于能接触到自己喜欢的工作,与珍贵的大熊猫打交道,张和民的心里有一团火在燃烧。直到扒上拉运牦牛的货车,一路颠簸到了卧龙,后又翻山越岭,到了荒无人烟的“五一棚”大熊猫野外生态监测站,多人合住的简易帐篷,这团火才逐渐冷却下来。原来,研究大熊猫不在实验室,也不在动物园,而是在它生活的密林深处。此时的五一棚,已有了十来个人。他们穿着毛蓝色的劳保服,打着绑腿,背着无线电接收机,早出晚归,寻找、跟踪那些难得一见的野生大熊猫。打头的,是被称为中国大熊猫保护研究“把交椅”的矗教授。头发乌黑、个子高大、大眼方脸的矗,早在1974年,就率队到卧龙调查过大熊猫,完成了我国次大熊猫调查卧龙数据的收集。数据显示,卧龙的大熊猫分布密度极高,尽管那时人们的保护意识并不强,但150多只野生大熊猫的分布数量让矗激动不已。后来,国家决定建设野生大熊猫监测站的时候,矗又回到了这里,选择了五一棚作为我国早的大熊猫野外跟踪、调查监测站。可以说,他就是五一棚的创始人。从如何寻找监测路段到如何使用无线电接收器,从如何通过粪便判断大熊猫的年龄大小到躲避野外调查工作时遇到的危险,在这里,张和民得到了矗无私的帮助,很快便成了野生大熊猫跟踪、监测的一把好手。张和民还遇到了年近五十、被称为“本地人”的彭加干。其实,彭加干也不是土生土长的本地人。少年时,为躲避战乱,父辈带着他从平原来到了大山里,在卧龙的村寨里定居。后来,又结婚生子,成了大家口中的本地人。已在五一棚工作了几年的彭加干,对这个刚分配来的、山外长大的大学生很照顾。除了饮食起居,他还在野外工作时常提醒要注意的事项。工作之余,他们还会坐在五一棚旁边的红桦林边聊聊家长里短。也是从彭加干的讲述里,张和民才知道了卧龙大熊猫保护和跟踪的起源。彭加干说,战乱让他离开了家乡,过上了与森林为伴的生活。大山好似一座巨大的屏障,隔离了外界的喧嚣,让他和家人远离了战乱带来的恐慌,享受到了大山孕育的丰富物产。青年时期,他从当地村民那里学会了打猎。他们在原始森林里围猎,猎枪瞄准肥美的野牛、野山羊和猪獾,用以换取粮食和茶叶来改善生活。但他们从不猎杀被村民们称为“黑白熊”的大熊猫,虽然这种动物密林里有很多。相传遇见了黑白相间的黑白熊就不吉利,躲都来不及,更不要说猎杀了。大山把彭加干从白净的山外少年,变成了皮肤黑亮、个子高大的山里汉子。他娶了村里漂亮的姑娘,养育了一儿一,与大山有了更深的缘分。长期在山里跑,彭加干成了卧龙有名的“活地图”,森林里的地形地貌、飞瀑流泉,动物在哪里喝水、在哪里睡觉,哪里有什么治病的草,他再熟悉不过了。后来卧龙成立了自然保护区,他放下猎枪,加入了保护森林和动物的队伍中,开始了另外一种生活。“不打动物了,生活怎么办?”笔直修长的红桦树下,张和民问。虽然刚来不久,但卧龙的地质特点他还是了解的,村民们居住在高山河谷地带,土地贫瘠,如果不精打细算,土里根本就刨不出几个食来。彭加干说:“保护区成立后,好多人都加来,可以挣工分。那时候,大队还养绵羊体来说,生活还算将就过得去。”
-
蔬菜害虫识别与防治彩色图谱邱海燕,刘奎 编笔者根据实践经验及收集整理的资料编写了本书,旨在为蔬菜害虫田间识别和防治提供参考,为农业生产者和技术服务人员解决实际问题提供帮助。全书分为豆科蔬莱害虫、十字花科蔬菜害虫、茄科蔬菜害虫、瓜类蔬菜害虫、多食性害虫,并附害虫不同虫态和为害生态照片,附录归纳整理了蔬菜害虫常见天敌高清图片、防治蔬菜害虫的不同类型代表性农药相关信息,以及蔬菜害虫拉丁名索引。适合相关领域的科研人员、农业院校师生、技术推广人员、种植户等阅读参考。
-
茶人物典宁波茶文化促进会 编史籍记载宁波最早之茶人,是“茶圣”陆羽先后在《茶经》《顾渚山记》中三次记载的余姚人虞洪,其于东晋永嘉年间入瀑布山采茶,巧遇道家丹丘子指点获大茗,随着《茶经》的传播,其事在海内外茶人中家喻户晓。关于本书茶人物的定义,系古今甬籍或外地在甬人士,在茶文化、茶产业等方面产生影响者。本书共收录31篇31位茶人物主要事迹,并将各篇亮点作一简介。
-
问道乡村文化刘奇 编本书收录了国务院参事室特约研究员,中央农办、农业农村部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清华大学中国农村研究院学术委员会委员,中国农业大学、安徽大学等院校兼职教授刘奇教授公开发表的有关乡村文化的相关文章,从以下几个方面对乡村文化展开论述:准确把握乡村文化建设的理念、构建乡村新型文化生态、重塑农业文明的现代尊严、传统农耕文化遭遇断崖式沉没“为往圣继绝学”成当务之急乡村振兴与乡村文化建设、用好文化的兴观群怨、保护与活化古村古镇是乡村振兴的第一要务。这些论述和观点对指导农业农村工作者开展工作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价值。书稿内容深入浅出、通俗易懂、大道至简,对我们全面了解和学习乡村文化有关政策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