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基础科学
-
吡咯喹啉醌抗运动性疲劳作用及机制研究刘丽霞 著《吡咯喹啉醌抗运动性疲劳作用及机制研究》由刘丽霞著
-
口虾蛄生物学刘海映,秦玉雪 编《口虾蛄生物学》由刘海映,秦玉雪主编
-
宠物饲草生产加工与饲养管理贾春林 等《宠物饲草生产加工与饲养管理》由贾春林等编著
-
丽水香茶栽培与加工技术何卫中,刘瑜,刘林敏 编《丽水香茶栽培与加工技术》由何卫中,刘瑜,刘林敏主编
-
中国柑橘品种邓秀新 编《中国柑橘品种》第二版在原来的基础上,保持中英文介绍的风格,内容上增加了2006年以后我国审(认)定或获植物新品种权的柑橘新品种。同时,为反映产业的实际情况,将近年从境外引进推广的品种也做了介绍。为保证录入此书品种的新颖性、真实性和实践性,在遴选时考虑了下列标准:对于自主选育的品种,品种来历清楚,具有新颖性或特色,经过省、自治区、直辖市审(认)定或获得植物新品种权,且有应用价值或已有一定栽培面积;对于引进的品种,除来历比较清楚外,要求有比较大的栽培范围和面积,如沃柑和伦晚脐橙等。基于以上考虑,本次修编共增加了55个品种,其中主要是杂柑类和脐橙品种。如果说上一版展现的是我国当时柑橘栽培品种基本样貌的话,这次增加的这些品种则代表了我国柑橘品种的研发水平。上一版我国自主选育的品种基本上以芽变和实生选种而来的品种为主,而这次展现的品种则有一批是通过杂交培育的品种,如金秋砂糖橘、金煌等,而且还有经过近40年细胞工程技术研究培育的胞质**华柚2号。一批新品种选育过程采用了分子标记以及组学技术,例如宗橙能明确到什么基因和DNA上的哪个碱基发生了变化。新增加的品种中,还有人工诱变的品种以及三倍体品种。分析新增品种不难看出柑橘育种的特点,即芽变仍是新品种选育的重要途径,例如从脐橙中选育了多个熟期不同的品种,椪柑中选育了无籽品种华柑4号,从琯溪蜜柚中选育了色泽变异的三红蜜柚等。这些新品种体现了我国柑橘育种技术的进步,反映出柑橘育种技术的迭代发展趋势,即从依赖自然变异到杂交创造变异,再到细胞和分子技术辅助育种。目前,我国柑橘育种同其他作物一样,朝着分子设计育种方向发展。
-
中麦175选育与主要特性解析何中虎 编《中麦175选育与主要特 性解析》包含学术性与应用 价值兼顾的25篇论文。在这 25篇论文中,有6篇是主要 合作单位中国农业大学、首 都师范大学、甘肃农业科学 院、天津科技大学等与编者 协作完成的。本书包括矮秆 基因与产量潜力、节水节肥 与抗病性、加工品质与营养 特性共3部分。这些论文已 在 外SCI期刊、《中国 农业科学》《作物学报》等 发表。为了保证相对统一的 格式,文章基本保持原貌, 只对文字和个别差错之处做 了修改。
-
基础土壤学张奇春本书一共有十一章构成, 章为绪论;第二、三章重点介绍土壤形成与土壤固相物质部分。第四、五章介绍土壤的主要物理性质及水、气、热状况。第六、七章介绍土壤主要化学性质。第八至十一章介绍土壤的发生、分类及主要土壤类型。
-
蚕桑生产实用技术李元洪,朱绪伟,谢辉 著本书主要根据作者多年来的工作实践,并参阅了相关文献资料,针对河南当前桑蚕生产实际需要,所编写的一本通俗易懂的应用书。 全书共十八章,主要包括桑树的生物学形态特征、桑园建设及桑树种植、桑园管理、家蚕的生物学特征、养蚕前准备、催青收蚁、家蚕饲养、上蔟、蚕病防治、烘茧、蚕品种性状介绍、省力化桑树栽培与管理技术、省力化养蚕技术、蚕桑资源综合利用、桑园的复合经营、蚕桑新机具、河南省蚕桑地方标准、蚕桑产业文化等。同时结合河南蚕桑放养的经验和近年来的科研成果、实用技术等作了必要的介绍。 本书可供广大蚕农和基层技术服务人员学习使用,也可作为培训教材使用。
-
非洲猪瘟知识手册黄律 著本书内容主要包括非洲猪瘟病原学、流行病学、致病机理、免疫机制、诊断检测等内容,并重点介绍了生物安全及防控措施,介绍了西班牙和巴西在非洲猪瘟防控和**方面的做法与成功经验。附录中还列出了我国关于非洲猪瘟的防治技术规范以及病死动物及其产品无害化处理技术规范等。本书可以为广大兽医技术人员和养殖人员在防控非洲猪瘟方面提供参考。
-
科技创新支撑乡村振兴战略重大问题研究王涛围绕十九大中提出的乡村振兴战略和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的需求,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体要求,针对农业农村发展不充分不平衡、农业科技创新动力不足、科技成果转化应用滞后等重大问题,系统开展科技创新支撑乡村振兴战略的重大问题研究,为新时代农业农村科技创新工作提供战略决策,为国家科学制定乡村振兴规划、使全国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有明确的目标和正确的指引提供战略基础支撑。主要内容包括新时代乡村振兴愿景和科技需求研究、我国农业农村科技工作“四梁八柱”结构和功能研究、新时代农业农村科技科工作战略方针、战略任务和实现路径研究、农业科技发展重点方向研究、农村现代化科技重点方向研究、农业农村现代化科技国际比较和合作研究、科技支撑乡村振兴战略的政策创新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