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基础科学
-
豫南大别山区水土保持周孝明主编本书较全面地介绍了豫南大别山区水土保持各类单项措施设计、施工、管理技术、优良植物栽培技术、小流域综合治理模式及部分科研成果。
-
生物技术与可持续农业杨竹平等主编暂缺简介...
-
土壤地质与土地资源庄卫民,东野光亮主编本书为“中国土壤地质与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学术研讨会”的论文选编,共55篇。内容包括:土壤地质资源利用与生态问题;厄尔尼诺现象与土壤地质灾害防治;土壤退化与复原作用研究和保护耕地是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等。
-
wto农产品协议张静河编著上海对外贸易学院国际贸易重点学科资助研究项目 世界贸易组织上海研究中心提供资料。本书对WTO的农产品协议内容进行逐条分析,提供各国执行该协议的情况,指出我国“入世”后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
中国农业全书《中国农业全书》总编辑委员会编本书的出版,首次收录了江泽民和李鹏同志在姜春云同志《关于陕北地区治理水土流失建设生态农业的调查报告》上的重要批示,这再次表明新闻出版部门对这一重要批示的高度重视,对“再造一个山川秀美的西北地区”这一关系到我国民族兴旺发达和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之壮举的充分支持。《中国农业全书·陕西卷》的出版是一桩大事,它是一项开创性的工程,是新中国成立后第一部全面而系统地反映陕西省农业和农村工作具有权威性的著作。
-
朔州市农业气候资源分析及利用朔州市气象局编暂缺简介...
-
优良水土保持植物与坡地复合农林业夏汉平等编著暂缺简介...
-
化学与近代农业刘旦初著暂缺简介...
-
常见肥料及其使用知识高丽松编著暂缺简介...
-
再论制度、技术与中国农业发展林毅夫著林毅夫,男,1952年10月生,台湾省宜兰人,汉族,现为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主任。1978年,获台湾政治大学工商管理硕士;1982年,获北京大学经济学硕士学位,同年赴美国芝加哥大学经济系读书,师从于1979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舒尔茨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制度经济学和农业经济学;1986年,获芝加哥大学经济学博士学位,后在美国耶鲁大学经济增长中心作了一年的博士后研究;1987年,回国工作,是我国改革开放以后从美国归来的第一位经济学博士。历任国务院农村发展研究中心发展研究所副所长,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农村经济与城乡协调发展研究部副部长;1994年在北京大学创立中国经济研究中心,现为中心主任,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林毅夫是第七、第八、第九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委员,第一届统一促进会理事,第二届统一促进会常务理事,中国经济改革研究基金会第一届学术委员会委员,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特约研究员,北京大学台湾研究会顾问。多年来,在《政治经济学杂志》、《美国经济评论》等世界权威性的英文经济学期刊上发表过数十篇论文,是美国经济学会等世界著名经济学术协会的会员以及联合国粮农组织社会和经济发展部等团体的顾问或委员,从86年起担任世界银行顾问,并被美国杜克大学等学校聘为兼职教授或客座教授,兼任国际农业经济学会刊《农业经济》副主编,《太平洋经济评论》等海外英文学术刊物的编委以及《经济研究》等中文杂志的编委。1992年,林毅夫获孙冶方经济学奖。1993年被授予国家级有突出贡献的青年科学家称号,同年他获得美国明尼苏达大学国家粮食和农业研究中心政策论文奖和香港中文大学“大卫·莱姆经济学家”荣誉称号,及美国中国经济学会授予他终身成就会员荣誉。1996年,论文《本土化、规范化、国际化》和《我国农业的“危机”及根本出路》入选中国“八五”科学技术成果,同年,他还获得北京大学第五届科研成果一等奖和北京市第四届哲学社会科学一等奖,并获得孙冶方论文奖。1997年获得澳大利亚农业与资源学会颁发的约翰·克功夫爵士终身成就奖。内容提要本书是一本将制度和技术当作经济体系的内生变量来研究的新制度经济学的力作.《再论制度、技术与中国农业发展》一书是林毅夫教授继1992年在上海三联书店和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制度、技术与中国农业发展》(该书获1992年度孙冶方经济科学奖)之后,又一部以规范的经济学方法来研究中国农村、农业和经济发展中的制度与技术问题的专著。中国改革开放尤其是农村改革取得了举世公认的成就,中国农民的实践引发了农村经济体制的巨大变革和经济的迅速发展,这说明劳动者不仅在适应体制,而且也在推动着体制变革。作者认为,农村改革成功的关键是农民能自主经营,从而激励了农民创业。中国农村在50年代集体化过程中,搞初级社时农民有退社自由,但发展到人民公社时农民没有了退社的可能,被剥夺了独立耕作的权利,集体劳动的监督困难导致了“搭便车”和偷懒,从而造成灾难性的后果。商榷文章则认为没有退出权也有可能激励劳动者努力工作,“同舟共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