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科学
-
小儿胃肠疾病防治常静亮主编;白光华[等]编著本书深入浅出说明了小儿胃肠系统的解剖生理特点,介绍了小儿胃肠疾病的主要症状及对症治疗,小儿内、外科胃肠疾病和小儿肠道传染病的病因、临床表现、诊断、中西医治疗及预防措施等知识,内容丰富新颖,文字通俗易懂,方法科学实用,适合小儿家长,保育人员基层医务阅读。
-
小儿肥胖症的防治黄国英等编著《小儿肥胖症的防治》内容简介 本书针对肥胖儿童的家长希望了解的常见问题进行比较系统的解答,力求以科普的方式阐述儿童肥胖症的发生、发展、症状、诊断、预防和治疗以及其他相关的问题,以期对儿童肥胖的预防和治疗有所裨益,为减少成年后糖尿病、高血压、冠心病和肝胆疾病等的发生作出贡献。目录1. 正常小孩生长发育经历哪些阶段2. 如何判断小孩的体重3. 如何判断小孩的身高4. 哪些因素可以影响小孩的体重和身高5. 正常儿童每天需要多少能量6. 正常儿童每天需要哪些营养素7. 常用食物中含有哪些营养素8. 糖是如何新陈代谢的9. 蛋白质是如何新陈代谢的10. 糖、脂肪和蛋白质代谢与肥胖有关系吗11. 人体是由哪些组织构成的12. 脂肪组织在人体内是如何分布的13. 哪些方法可以测定人体内的脂肪含量14. 脂肪含量在一生中发生哪些变化15. 脂肪细胞是如何增殖的16. 脂肪细胞有内分泌功能吗17. 什么是肥胖,它有哪些类型。。。。。。93.为什么肥胖越重减肥越困难94.肥胖病的减肥目标有哪些95.减肥治疗应注意的问题有哪些96.为什么要在医生指导下减肥
-
现代小儿心脏内科学曾和平主编小儿心血管疾病是儿科临床常见的疾病。随着医学的发展,人们对小儿心血管疾病的认识在逐步提高。近年来一些先进的诊疗技术和治疗手段的引入,亦使得小儿心血管疾病的治疗的治愈机会明显增加。因此,了解小儿心血管疾病的基础理论和临床特点,将有助于及早、及时地做出正确的诊断和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目前国内外这一领域的知识和信息日新月异,及时反映这方面的最新研究进展和发展方向是我们的期望,亦是我们的责任。本书共分八章,涉及小儿心脏内科学的病理生理、物理诊断、辅助检查、先天性心脏病、后天性心脏病、心律失常、心脏内科学的特殊问题、小儿全身系统疾病的心脏表现及小儿心脏移植的内科问题、血管和自主神经疾病等内容,对小儿心血管疾病做了全面的介绍。笔者在阐述小儿心血管疾病基本知识的同时,力求反映近年来国内外在此领域的研究进展,如肺动脉高压、心血管疾病的介入治疗、QT离散度、遗传和自主神经与小儿心血管疾病等。为此,笔者不仅参阅了近年来国内外出版的小儿心血管疾病的专著和研究论文,还融进了自身多年的临床经验和研究成果,从而使本书能以较新的面貌呈现在广大读者面前。
-
现代小儿妇科学郑伟主编小儿妇科在我国是一门年轻的、新兴的学科,其主要诊疗对象为新生女婴至16岁少女。在我国,儿科及妇科作为医学科学的两大主要学科近年来都有许多重大的发展,但是患有妇科疾病的女性小儿却遇到了很多就医困难。全书共分两篇十五章,第一篇主要介绍小儿妇科基础理论,阐述了女性小儿的生理特点、女性小儿生殖器官发育机制与影响因素,另外还介绍了小儿妇科疾病的检查手段及实验室诊断技术。第二篇主要介绍小儿妇科疾病的诊治,重点阐述了女性小儿生殖器官的炎症、畸形、肿瘤,性分化异常、性早熟和性发育迟缓,青春早期常见的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痛经、闭经等。本书力求全面反映当前我国小儿妇科水平,较为全面地阐述了国内外近年来小儿妇科常见疾病的理论知识和诊疗新技术,并附有常用药物的用量、用法,检查器械的使用,实验室检查方法及正常值。全书以突出临床为特点,便于临床医生查阅为宗旨,可作为诊断治疗小儿妇科疾病的参考书。
-
小儿呼吸病临床诊疗指南方凤主编小儿呼吸道疾病是临床最常见的疾病,长期以来人们对诊疗疾病已经有一整套常规,但往往忽视了呼吸系统本身的结构和相应的诊疗措施,实际上呼吸系统的疾病的发生、发展和恢复于否与之直接相关,注意发展和保护呼吸系统本身的结构,就会使许多呼吸病得到预防、防止疾病加重和使重症呼吸性疾病转危为安;同时缩短使用辅助呼吸设备时间、避免不必要的应用呼吸机等。《小儿呼吸病临床诊疗指南》一书由第二军医大学长海医院儿科学专家组织临床一线医师编写而成。共24章,包括新生儿呼吸病、鼻部疾病、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咽喉部疾病、气管和支气管疾病、小儿肺炎、反复性呼吸道感染、呼吸道变态反应性疾病、结核病、结节病、囊性肺纤维化、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呼吸衰竭、其他肺部疾病、呼吸系统先天性疾病、呼吸道传染性疾病、呼吸系统综合征、肺动脉高压、体外循环与肺、麻醉与肺等近80种小儿呼吸系统的疾病。着重强调疾病治疗的注意事项和疾病预防措施,提出了合理的肺保护和缩短小儿呼吸系统疾病病程的方法。内容全面,简洁实用,适合于儿科、呼吸科、传染科、妇幼保健等医护人员阅读参考。
-
中医儿科学汪受传主编;李永安,郭小民主译;康勤,薛俊梅译中医儿科学,是在中医学理论体系的指导下,运用中国传统的中药、针灸、推拿等治疗方法为手段,研究自胎儿至青少年时期的生长发育、生理病理、喂养保健,以及各种疾病预防和治疗的一门医学科学。《中医儿科学(英汉对照)》作为《(英汉对照)新编实用中医文库》的临床学科分册之一,讲述了中医儿科对小儿生理病理特点的认识,简述了诊断和治疗要点,重点对儿科临床常见的40种疾病的诊断、辨证和治疗进行介绍。希望通过对本门课程的学习,对中医儿科学有比较全面的基本掌握。《中医儿科学(英汉对照)》分总论、各论两部分,共5章43节。总论是对中医儿科学基础的概述。各论对儿科病证的论述分为以下几个部分:【概述】介绍该病的概念,发病情况、中西医病名的关系、病因病机。【诊断要点】提出本病的症状、体征、病史、理化检查等诊断方面的要领。【辨证论治】先论述辩证要点和治疗原则,然后分证论治,分别介绍各证的主要证候、治法、方药及加减。【其他疗法】介绍主治该病实用的中成药、单验方和外治法。书中所介绍的中药用药剂量,除新生儿病证介绍的是新生儿用药量外,其他一般均指6—12岁儿童的用药量。
-
小儿厌食症的防治华炳春编厌食(Anorexia)是指食欲减退或消失。这是小儿时期消化功能紊乱的常见症状之一。它可由多种急慢性疾病所引起,既可由全身性疾病或消化道的局部疾病所引起,也可由药物或精神因素等多种原因所导致。临床上一般有较长时期的厌食症状时才称为“厌食症”,并常常把它作为一个独立的病症来对街。而短时期的厌食,虽然是厌食症状,但习惯上并不称其为厌食症。由于厌食与厌食症关系极为密切,本书将两者放在一起讨论。小儿患厌食症时,由于较长时期的食欲减退或消失,故势必会导致患儿不同程度的营养障碍,影响他们的生长发育与体质,并使之易于发生其他疾病,而疾病与营养不良又可加重厌食症状,造成影响患儿的身心健康,严重的甚至还可危及生命,因此历来受到医界与病家的重视,中医学很早就对其进行了相当的研究。本书将厌食和厌食症的有关问题,包括中、西医对厌食和厌食症的看法,用问答的形式预予以讨论,供读者参考。
-
儿童少年卫生学孙江平《儿童少年卫生学》作为教材之一,是以《全国成人高等医学学历(专科)教育规划教材编写的基本要求》为指导思想,以公共卫生执业医师资格考试大纲和考试指导要求为基础,参照了现行的本科《儿童少年卫生学》和《儿童保健学》,以“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为主线,尽力体现教材编写的要求,以有利于学生获得知识和掌握技能,适应成人高等医学教育的要求,培养跨世纪预防医学人材。因此,在《儿童少年卫生学》的编写过程中,不仅考虑了成人高等医学教育本身的特点和执业医师资格考试要求,还体现了现时儿少卫生学的学科体系。《儿童少年卫生学》共分十章,第一至第三章是儿童少年生长发育的基础理论,阐述了儿童少年的生长发育规律及其影响因素、生长发育的调查和评价;第四至第十章分别讲述了儿童少年的健康监测、常见病预防、心理卫生、体育锻炼与健康、教育过程卫生、学校建筑和设备卫生、学校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学校、学校卫生监督;《儿童少年卫生学》最后附有《儿童保健学教学大纲》供参考。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自己指定参考书目。这主要是考虑到成人教育的多层次性,并尊重教师的教学能力和经验。
-
诸福棠实用儿科学胡亚美,江载芳编著实用儿科学》(第1版)于1943年问世,于1992年开始第6次修订,在修订过程中《实用儿科学》的创始人不幸逝世。为了缅怀和纪念我国儿科医学奠基人诸福棠院士,第6版已将此书更名为《诸福棠实用儿科学》。 本书是一部医、教、研、防紧密结合的儿科学著作,对提高儿科医师水平大有裨益。医学科学从20世纪,尤其是21世纪以来在基础理论与临床实践方面迅速发展,特别是遗传与分子生物学、免疫和心理医学进展极快;心理性疾病得到医学界的高度重视。因此,本版《诸福棠实用儿科学》在原有章节中增加了“儿童和青少年期常见的心理障碍”章,包括儿童孤独症、学校恐怖症、神经性厌食与贪食等;在青少年健康的特殊问题中也增加了吸烟、吸毒和性卫生等内容。先天性畸形和代谢缺陷也增添了较多内容,因而划分为“遗传与染色体疾病”和“先天代谢性疾病”两章。 新中国成立以来,由于党和政府对儿童疾病与健康的关注,我国儿童传染性疾病的预防接种率已超过世界卫生组织要求的水平。20世纪以来,我国儿童传染性疾病的发病率与死亡率明显下降;而小儿肿瘤与意外损伤已成为儿童的主要死亡原因,故本版的肿瘤性疾病增加了一些新的内容,如中枢神经系统肿瘤及造血干细胞移植;对意外损伤也作了新的论述;在病毒感染性疾病中增添了有关病毒学研究以及抗病毒治疗的新进展。而在保健工作章节中将新生儿保健工作扩大为儿童保健工作;对智力发育监测及早期教育等都作了阐述。本版由第6版的42章增加至44章。在原有的章节中都增加了新的诊断检测技术和治疗进展。希望本书出版后能有助于儿科医生更新知识,提高儿科疾病的诊治水平。 此次修订承蒙北京、上海、天津、广东、安徽、江苏、四川及解放军等医疗、保健、科研、教学等单位的协助,106位儿科专家参加了写作、校阅和审改工作。需要说明的是,本版正处于新老交替的特殊时期,增加了不少新的作者,鉴于作者人数过多,经慎重研究决定,部分作者只能暂时在章节之后署名,还望予以充分理解。 深感遗憾的是第6版主编之一??吴瑞萍教授于第6版即将问世时不幸辞世;此外,多次参加本书编写的苏祖斐、孙润玉、朱师晦、李家宜、欧阳宗仁、唐泽媛和詹振刚等专家、教授也先后逝世。本书再版之时对他们表示深深的怀念! 本版内容不足之处,希望读者批评指正,以便再版时增修。
-
认识小儿先天性疾病林炫沛著生命的传承充满了喜悦,却也不乏风险。不可讳言,“基因与遗传”在其间扮演了最具关键性的角色。另一个不容忽视,但一般人较能着力的,则是与所孕育的生命品质攸关的“环境因素”。基因与人类有着相当微妙且相互依存的关系,其奥妙之处始终是人们亟欲了解,并想要进一步掌控及利用以创造全员福祉的。虽然要达到这样美好的目标尚有一长段的路途要走,不过却让遗传学成为当代进展得最快的一门科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