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医学
-
家庭常见病自然疗法(美)《预防与健康杂志》著;旺文社股份有限公司译人们都希望能有正确的自然的方法,来解决一般的健康问题。例如,缓和轻柔的运动以松解压力;高举手臂的技术以保护背部;正确的睡姿以消除疼痛;简单的运动以预防全身疼痛不适;按摩和针灸某些点可以很快地放松……本书中的各种自然疗法能让你学到许多东西,非常有效果。
-
汪昂医学全书[(清)汪昂撰];项长生主编内容提要 此次编写校注出版《明清名医全书大成·汪昂医学全书》,所收编 汪氏医学著作为:《黄帝内经素问灵枢类纂约注》、《医方集解》、《本 备要》、《汤头歌诀》、《经络歌诀》等。 《黄帝内经素问灵枢类纂约注》,书分上、中、下三卷,类列藏象、 经络、病机、脉要、诊候、运气、审治、生死、杂论九类。经删繁辨 误,使历代注《内经》之内容更为语简义明,而名“约注”。学者以为, 汪氏类列编排之法颇合中医学以脏腑经络为辨证施治规律,故皆认为汪 氏所辑此书阅读起来更有条理。加之论理精切,识见独步,颇为读者所 欢迎。 《医方集解》书分六卷,列类二十一门,采集正方三百七十余首, 附方四百九十有奇,末附《急救良方》、《勿药元诠》。每方先述适应症 候,次为方药组成和应用之法,再次为方义方解,及附方加减。有关诸 方应用之病原,脉候、脏腑、经络、药性、治法、历世名家论述及用方 己见无不备述。《急救良方》系急救应用方法;《勿药元诠》系列述古来 养生之法。近代方书中,以汪氏此编,列述精审,引见切要,学者称 便,故应用最多,流传最广。 《本草备要》,书分八卷,及“药性总义”一篇,内容分草、木、 果、谷菜、金石水土、禽兽、鳞介鱼虫、人、日食菜物等部。共收常用 药物478种,续增日食菜物54种,对各味药物的性味、归经、主治、 禁忌、产地、采集、收贮、畏恶、炮制等均有论述。特别是引述历代名 家精论,及验案、奇案、疑案、验方、秘方,及对有关药物之辨误、辨 疑、质疑等。通书考校精详,评议肯切,内容完备,应用切要,便于临 证实用,自问世而后,为诸家所推许。 《汤头歌诀》一卷,章节一如《医方集解》,一歌之出,对方剂应用 之理、法、方、药囊括无余,方义明析,言简意赅,音韵流畅,颇切诗 章词意,为医家临症必备之书。 《经络歌诀》一卷,乃李东垣《医宗起儒》书中载经络歌诀十二首, 因其词句韵律未尽谐畅,汪氏为之增润,复加奇经八脉歌诀四首,补其 未备,详其所缺,注释而成。针灸运气学者视为宝篆。 汪氏诸书,因著述严谨,采集精到,论理中肯,便于实用而为医家 所认定。其对理论研究,临床应用,均不失为一部意义精深的参考书。
-
李中梓医学全书[(明)李中梓撰];包来发主编内容提要《李中梓医学全书》集明末著名医家李中梓医学著作之大成。李中梓,字士材,号念莪,又号尽凡居士,生于1588年,卒于1655年,江苏云间南汇人。全书收录了李氏编撰的《内经知要》2卷、《医宗必读》10卷、《伤寒括要》2卷、《诊家正眼》2卷、《病机沙篆》2卷、《本草通玄》2卷、《删补颐生微论》4卷、《里中医案》1卷,以及由明代钱允治增补的《雷公炮制药性解》6卷。本书主要内容包括李氏研究《内经》《伤寒论》的心得体会,对中医本草著作的提要钩玄、对中医脉诊的归纳总结、治疗内伤杂病的证治经验,以及对中医基础理论的独到见解与精湛的临床验案。书后有整理者撰写的“李中梓医学学术思想研究”一文,并附建国以来有关李中梓研究的论文题录。本书系统整理校注了李中梓医书9部,共31卷,是历代收集整理李氏医学著作中最全的一部佳作。可供中医药专业人员以及学习中医、研究中医者阅读。
-
王肯堂医学全书[(明)王肯堂撰];陆拯主编
?br>《王肯堂医学全书》是根据明代著名医学家王肯堂现存医学著作(多数是孤本),进行搜集汇编、校勘、注释、标点而成。王氏字宇泰,一字损仲,又字损阉,号念西居士,又号郁冈斋主。明代金坛(今江苏省金坛县)人。生于明嘉靖二十八年(1549年),卒于明万历四十一年(1613年)。《王肯堂医学全书》共收载王氏9种医学著作,计70卷。包括《证治准绳》44卷、《医镜》4卷、《医辨》3卷、《医论》3卷、《灵兰要览》2卷、《胤产全书》4卷、《胎产证治》1卷、《郁冈斋医学笔塵》2卷、《医学穷源集》6卷,内容颇为丰富,涉及临床各科,以及医论、医话、医案等。其中,《证治准绳》详于理论,为集明以前大成者,所论各科证治,博采众长,条分缕析,平正公允。其余8种著作均为王氏临证所得,其治法用药颇有独特见解。书末还附有“王肯堂医学学术思想研究”论文一篇,以及现代研究的论文题录。本书适用临床、教学、科研和广大中医药爱好者阅读参考。片断:所谓人中为暗者,阳盛已衰,故为喑也。内夺而厥,则为喑痱,此肾虚也。少阴不至者,厥也。夫肾者藏精,主下焦地道之生育,故冲任二脉系焉。二脉与少阴肾之大络,同出肾下,起于胞中。其冲脉因称胞络为十二经脉之海,遂名海焉。冲脉之上行者,渗诸阳,灌诸精。下行者,渗三阴,灌诸络而温肌肉,别络结于胕。因肾虚而肾络与胞络内绝,不通于上则喑,肾脉不上循喉咙挟舌本,则不能言,二络不通于下则痱厥矣。如是者,以地黄饮子主之。竹沥、荆沥、大梨汁各三杯,生葛汁、人乳汁各二杯,陈酱汁半杯,和匀,隔汤顿温服。有痰者,涤痰汤。内热者,凉膈散加石菖蒲、远志为末,炼蜜丸弹子大,朱砂为衣。每服一丸,薄荷汤化下,名转舌膏。宝鉴诃子汤、正舌散、获神散。〔四肢不举〕有虚有实,实者脾土太过,泻令湿退土平而愈。虚者脾土不足,十全散加减,去邪留正。详见痿门。〔身体疼痛〕铁弹丸、十味剉散、内有热药,无热者宜之。蠲痹汤。〔昏冒〕活命金丹、至宝丹、至圣保命金丹、牛黄清心丸。中风要分阴阳:阴中颜青脸白,痰厥喘塞,昏乱眩晕,斜不遂,或手足厥冷不知人,多汗。阳中脸赤如醉怒,牙关紧急,上视,强直掉眩。《素问》云:诸风掉眩,支痛强直筋缩,为厥阴风木之气,自大寒至小满,风木君火二气之位。风主动,善行数变,木旺生火,风火属阳,多为兼化。且阳明燥金主于紧敛缩劲,风木为病,反见燥金之化,由亢则害,承乃制,谓己过极,则反似胜己之化,故木极似金。况风能胜湿而为燥,风病势甚而成筋缩,燥之甚也。有热盛生风而为卒仆偏枯者,以麻、桂、乌、附投之则殆,当以河间法治之。《绀珠经》云:以火为本,以风为标。心火暴甚,肾水必衰。肺金既摧,肝木自旺。治法先以降心火为主,或清心汤,或泻心汤,大作剂料服之,心火降则肝木自平矣。次以防风通圣散汗之,或大便闭塞者,三化汤下之。内邪已除,外邪已尽,当以羌活愈风汤常服之。宣其气血,导其经络,病自已矣。或舌蹇不语者,转舌膏或活命金丹以治之,此圣人心法也。或有中风便牙关紧急,浆粥不入,急以三一承气汤灌于鼻中,待药下则口自开矣,然后按法治之。有元气素弱,或过于劳役,或伤于嗜欲,而卒然厥仆,状类中风者,手必散,口必开,非大剂参芪用至斤许,岂能回元气于无何有之乡哉!亦有不仆而但舌强语涩痰壅,口眼斜,肢体不遂者,作中风治必殆,以六君子汤加诸汁治之。《宝鉴》云:凡人初觉大指、次指麻木不仁,或不用者,三年内有中风之疾也。宜先服愈风汤、天麻丸各一料,此治未病之法也。薛己云:预防之理,当养气血,节饮食,戒七情,远帏幕可也。若服前方以预防,适所以招风取中也。中寒中寒之症,身体强直,口噤不语,或四肢战掉,或洒洒恶寒,或翕翕发热,或卒然眩晕,身无汗者,此寒毒所中也。其异于伤寒,何也?曰:伤寒发热,而中寒不发热也。仲景于伤寒详之,而中寒不成热者未之及,何也?曰:阳动阴静,动则变生,静则不变,寒虽阴邪,既郁而成热,遂从乎阳动,传变不一,靡有定方,故极推其所之之病,不得不详也。其不成热者,则是邪中于阴形之中,一定而不移,不移则不变,不变则止在所中寒处而生病,是故略而不必详也。治之先用酒调苏合香丸,轻则五积散加香附一钱,麝香少许;重则用姜附汤。若人渐苏,身体回暖,稍能言语,须更问其别有何证。寒脉迟紧,挟气带洪,攻刺作痛,附子理中汤加木香半钱;挟风带浮,眩晕不仁,加防风一钱;挟湿带濡,肿满疼痛,加白术一钱;筋脉牵急,加木瓜一钱;肢节疼痛,加桂一钱,亦可灸丹田穴,以多为妙。大抵中在皮肤则为浮,中在肉则为苛为重,为聚液分裂而痛,或痛在四肢,或痛在胸胁,或痛在胫背,或痛在小腹引睾。或经脉引注脏腑之膜原为心腹痛。或注连于脏腑则痛死不知人。中于筋骨为筋挛骨痛,屈伸不利。中人六腑五脏,则仲景述在《金匮要略》中。所以肺中寒者,吐浊涕。肝中寒者,两臂不能举,舌本燥,喜太息,胸中痛而不得转侧,则吐而汗出也。心中寒者,其人苦心中如啖蒜状,剧者心痛彻背,背痛彻心,譬如虫注,其脉浮者,自吐乃愈。不言脾肾二脏中寒者,缺文也。然所谓中脏者,乃中五脏所居畔界之郭内,阻隔其经,脏气不得出入故病。若真中藏则死矣。《永类铃方》云:肝中寒,其脉人迎并左关紧而弦,其证恶寒,发热面赤,如有汗,胸中烦,胁下挛急,足不得伸。心中寒者,其脉人迎并左寸紧而洪,其证如啖韭齐,甚则心痛掣背,恶寒,四肢厥,自吐,昏塞不省。脾中寒,其脉人迎并右关紧而沉,其证心腹胀,四肢挛急,暖噫不通,脏气不传,或秘或泄。肺中寒,其脉人迎并右寸紧而涩,其证善吐浊,气短不能报息,洒洒而寒,吸吸而咳。肾中寒,其脉人迎并左尺紧而滑,其证色黑气弱,吸吸少气,耳聋腰痛,膝下拘疼,昏不知人。治当审微甚,甚则以姜附汤为主,微则不换金正气散加附子、附子五积散。脐腹痛,四肢厥,附子理中汤、姜附汤。人肝加木瓜,入肺加桑白皮,人脾加术,入心加获苓。本书前言前言《明清名医全书大成》系列丛书是集明清30位医学名家医学著作而成。中医药学是一个伟大的宝库,其学术源远流长,发展到明清时期,已日臻成熟,在继承前代成就的基础上,并有许多发展,是中医的鼎盛时期。突出表现在:名医辈出,学派林立,在基础学科和临床各科方面取得了很大成就,特别是本草学和临床学尤为突出。同时著书立说很活跃,医学著作大量面世,对继承发扬中医药学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本草学在明代的发展达到了空前的高峰,其著述之多,内容之丰,观点之新,思想之成熟,都是历代难以与之媲美的。尤其是明代李时珍的《本草纲目》被誉为“天下第一药典”。全书52卷、62目,载药1892种,附本草实物考察图谱1110幅,附方万余首。他“奋编摩之志,僭纂述之权”,“书考八百余家”,“剪繁去复,绳谬补遗,析族区类,振纲分目”,在药物分类、鉴定、生药、药性、方剂、炮制、编写体例等许多方面均有很大贡献,其刊行以来,受到国内外医药界的青睐,在中国药学史上起到了继往开来的作用,多种译本流传于世界诸多国家,其成就已远远超出医药学的范围,曾被英国生物学家达尔文誉为“中国的百科全书”。除时珍之卓越贡献之外,还有缪希雍的《神农本草经疏》,是对《神农本草经》的阐发和注释,与其一生药学经验的总结,详明药理及病忌、药忌,为明代本草注疏药理之先。更有清代张璐的《本经逢原》,其药物分类舍弃《神农本草经》三品窠臼,而遵《本草纲目》按自然属性划分,体例以药物性味为先,次以主治、发明,内容广泛,旁征博引,参以个人体会。全书以《神农本草经》为主,引申发明,凡性味效用,诸家治法以及药用真伪优劣的鉴别,都明确而扼要地作了叙述,使“学人左右逢源,不逾炎黄绳墨”而“足以为上工”也。另外,尚有薛己的《本草约言》,汪昂的《本草备要》,徐灵胎之《神农本草经百种录》,陈修园之《神农本草经读》,张志聪之《本草崇原》等,这些书也都各具特点,流传甚广。明清时期基础理论的研究仍以《内经》以来所形成的自发唯物论和朴素辩证法理论体系为基础,不断地总结医疗实践经验,有所发明,有所创造,从不同方面丰富和发展了中医学的理论。如明代的张景岳等十分强调命门在人体的重要作用,把命门看成是人体脏腑生理功能的动力,并受朱震亨相火论的影响,把命门、相火联系起来,在临床上对后世医学有相当影响。清代叶天士、吴鞠通、王孟英等对温热病发生、发展规律的探讨,以及对卫气营血辨证和三焦辨证的创立等。关于人体解剖生理的认识:有些医家对脑的功能有新的记述。如李时珍有“脑为元神之府”,汪昂记有“人之记性在脑”,喻嘉言有“脑之上为天门,身中万神集会之所”等记述,对于中医学理论体系的丰富和发展,都作出了很大的贡献。临床各科在明清时期得到了很大发展,因此时医学十分注意临床观察,临床经验丰富。很多医家都非常重视辨证论治及四诊八纲,如李时珍的《濒湖脉学》,是这一时期重要的脉学著作,该书以歌诀形式叙述介绍了27种脉象,便于学习、理解、诵读和记忆,流传甚广。孙一奎在《赤水玄珠·凡例》中概括地指出:“凡证不拘大小轻重,俱有寒热、虚实、表里、气血八个字。苟能于此八个字认得真切,岂必无古方可循?”张景岳在《景岳全书》中强调以阴阳为总纲,以表里、虚实、寒热为六变。他使中医基础理论和临床实践结合得更加紧密,形成了理、法、方、药的完整理论体系。内科医著明清时期很多。薛立斋的《内科摘要》一书,首开中医“内科”书名之先河。也正式明确中医内科的概念,使内科病证的诊治有了很大提高。具有代表性的著作有王肯堂的《证治准绳》,张景岳的《景岳全书》等。从学术理论方面,以温补学派的出现和争论为其特点。其主要倡导者有薛立斋、孙一奎、张景岳、李中梓等,主要观点是重视脾肾。薛立斋注重脾肾虚损证,重视肾中水火和脾胃的关系,因而脾肾并举,注重温补。温补派的中坚张景岳的《类经附翼》《景岳全书》,原宗朱震亨说,后转而尊崇张元素和李果,反对朱说,力倡“阳非有余,阴常不足”。极力主张温补肾阳在养生和临床上的重要性。李中梓则在薛立斋、张景岳的影响下,既重视脾胃,也重滋阴养阳。温补之说,成为明清时期临床医学发展上的一大特点。温病学派的兴起是明清时期医学的突出成就之一。叶天士的《温热论》,创温病卫气营血由表入里的传变规律,开卫气营血辨证论治法则。吴鞠通的《温病条辨》,乃继承叶氏温病学说,但提出了温病的传变为“三焦由上及下,由浅入深”之说,成为温病三焦辨证的起始。其他如王孟英的《温热经纬》等著作都丰富了温病学说。骨伤科、外科在明清时期也有了一定的发展。这一时期外科闻名的医家和医学专著空前增多。如薛立斋的《外科枢要》,汪石山的《外科理例》等,记述外科病证,论述外科证治,各有特点。骨伤科有王肯堂的《疡医证治准绳》,是继《普济方》之后对骨伤科方药诊治的进一步系统归纳。妇产科在明清时期发展很快,成就比较显著。如万密斋的《广嗣纪要》对影响生育的男女生殖器畸形、损伤,以及妊娠等做了记述。薛立斋在《保婴撮要》中强调妇科疾病之养正,记述有烧灼断脐法,以预防脐风;王肯堂的《女科证治准绳》收录和综合前人对妇产科的论述。武之望的《济阴纲目》列述了经、带、胎、产等项,纲目分明,选方实用。儿科在明清时期内容较前更加充实,专著明显增多。如万密斋的《全幼心鉴》《幼科发挥》《育婴秘诀》《广嗣纪要》《痘疹世医心法》等儿科专著,继承了钱乙之说,强调小儿肝常有余,脾常不足的特点,治疗重视调补脾胃,除药物外,还注意推拿等法。王肯堂的《幼科证治准绳》综合历代儿科知识,采集各家论述,对麻痘、热症等多种小儿疾病论述颇详,流传甚广。眼、耳鼻咽喉及口腔科在这一时期也有一定的进展。如王肯堂的《证治准绳》论述眼疾171症,详述证治,是对眼病知识的较好汇集。薛立斋的《口齿类要》记述口、齿、舌、唇、喉部的疾患,注重辨证治疗,简明扼要,介绍医方604首,为现存以口齿科为名的最早专书之一。气功及养生方面,在此期也较为重视,出现了不少有影响、有特色的养生学专著。如万密斋的《养生四要》。张景岳在《类经·摄生》中也阐发了《内经》的有关养生论述,对养神和养形做了精辟论述,富有唯物辩证精神。另如叶天士在《临证指南医案》中记述300例老年病的验案,强调颐养功夫,寒温调摄和戒烟酒等。清朝末年,西方医学开始传入中国,因此,西医学术对中医学术产生很大影响,在临床上中西医病名相对照,并以此指导临床诊治,中西医汇通学派形成。如其代表人物唐容川,立足中西医汇通,发扬祖国医学,精研中医理论,遵古而不泥古,建立了治疗血证的完整体系。综上所述,明清时期名医辈出,医学确有辉煌成就,在中医药学发展的长河中占有重要的位置,这就是我们编辑出版《明清名医全书大成》之目的所在。全书共收录了30位医家,集成30册医学全书,其中明代13位,清代17位。收录原则为成名于明清时期(1368~1911)的著名医家,其医学著作在两部以上(包括两部);每位医家医学全书的收书原则:医家的全部医学著作;医家对中医经典著作(《内经》《难经》《神农本草经》《伤寒论》《金匮要略》)的注疏;其弟子或后人整理的医案。整理本着搞清版本源流、校注少而精,做到一文必求其确。整理重点在学术思想研究部分,力求通过学术思想研究达到继承发扬的目的。本书为新闻出版署“九五”重点图书之一,在论证和编写过程中,得到了马继兴、张灿王甲、李今庸、郭霭春、李经纬、余瀛鳌、史常永等审定委员的指导和帮助,在此表示衷心感谢。本书30位主编均为全国文献整理方面有名望的学科带头人,经过几年努力编撰而成。虽几经修改,但因种种原因,如此之宏篇巨著错误之处在所难免,敬请各位同仁指正。编著者1999年5月于北京 -
全科医学常见健康问题刘本俶,李霞主编本书是中华医学会全科医学分会主持编写的《全科医学系列教材》中的一册,内容包括血液、神经、内分泌、眼科、耳鼻咽喉科、皮肤科和健康营养等七方面的常见问题。本书根据社区、基层医务工作者在医疗保健卫生工作实践中遇到的常见问题,以案例为引导,适当结合现代医学发展的成就,简明阐述临床常见症状和疾病的基本概念、诊断要点,以及从生物医学、心理医学、社会医学等方面对病人进行综合处理的措施。本书可供基层医务人员,二、三级医院有志走向社区的医生参考,也可作为各类医学教育培训班的教材。
-
外科护理学党世民主编;王兴华[等]编本教材内容符合教学大纲基本要求,但就某些地方作了适当调整:删除了一些与基础学科或其他学科相重复的知识;为避免疾病概要与护理评估等内容的重复,将某些病因、病理、临床表现等在布局上作了调配,使其更适合护理知识体系的建设;课间教学在实习在总学时不变的原则下,去掉机动学时,换药、手术室护理、皮肤病实习各减1学时,外科无菌技术、复苏各增1学时以保证学生动手操作,损伤清创增3学时以强化无菌技能、手术配合、简单伤口处理与包扎等实际综合技能训练。《全国中等卫生学校规划教材:外科护理学》规定采用了国家要求的规范化医学名词、药物名称、检验项目和计量单位。
-
高等护理应试指南胡金宽等主编简介本书是根据高等护理大专自学考试的应考内容与要求,分四部分写作,第一部分:答题指南;第二部分基础科目:生物化学、病理生理学、药理学、免疫学基础;第三部分专业科目:护理学基础、内科护理学、妇产科护理学、儿科护理学、急救护理学、中医护理学、护理科研基本方法、医院护理管理学;第四部分公共科目:社会医学、医学心理学、中国革命史、政治经济学、哲学原理。此书以各类自学考试人员为主要对象,中西医结合护理人员、护士在校生、护理管理人员都不失为一本良好的参考资料。本书的特点是试题量大,包括了必须掌握、熟悉、了解的主要内容,题型多,每单元至少有六种题型,便于学习记忆,设有答案解释、言简意赅、通俗易懂、易于阅读。在今后众多考试学习中,不失为一部好书。作者
-
医学影象学诊疗常规上海市卫生局,中华医学会上海市分会编著本书是上海市卫生局、中华医学会上海市分会组织编写的《医疗护理常规》系列丛书之一。旨在将景象医学操作技术纳入标准化、科学化、规范化的管理轨道。本书由放射科、介入放射、放射治疗、核医学、超声医学、消化内镜等六类景象医学分学科组成。放射科,介绍了临床各系统的X线、CT、MRI、EBIS检查等各种检查的适应证、禁忌证、检查具体方法和技术、摄片要求,并发症、检查后注意事项等常规;介入放射介绍了头颅部、心血管、肿瘤介入放射诊疗常规;放射治疗介绍了各系统肿瘤的放射治疗适应证、具体的操作方法及其不良反应的处理;核医学、超声医学、消化内镜分别介绍了各类具体检查方法的操作过程、适应证和临床分析等常规,以及核医学、消化内镜在治疗方面的具体应用。本书主要适合于从事景象医学的临床工作者及其相关人员应用,其他临床医师、医学生和卫生管理工作者也可参阅。
-
百种疾病早期信号及预防田杰主编本书分别介绍了百种常见病、多发病的早期症状,发病后将导致的后果,早期防治方法和就医指南。其中包括:心肾内科、消化内科、呼吸内科、血液内科、内分泌科、神经内科、妇科、传染科、普通外科、骨科、泌尿外科、口腔科、眼科、耳鼻喉科及性病等15大项。目录:一、心肾内科疾病冠心病高血压病心律失常心肌炎风湿性心瓣膜病心肌病肾盂肾炎间质性肾炎慢性肾功能衰竭(尿毒症)二、消化内科疾病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炎症性肠病肝硬化胃食管返流病急性胃肠炎脂肪肝三、呼吸内科疾病上呼吸道感染急性气管——支气管炎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肺炎支气管扩张肺癌四、血液系统疾病缺铁性贫血巨幼细胞贫血再生障碍性贫血急性白血病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恶性淋巴瘤过敏性紫癜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五、内分泌科疾病糖尿病低血糖症甲状腺机能亢进症亚急性甲状腺炎痛风六、神经内科疾病脑血栓形成脑出血老年性痴呆七、妇科疾病异位妊娠妊娠高血压综合征慢性宫颈炎阴道炎子宫肌瘤子宫内膜异位症子宫脱垂卵巢囊肿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更年期综合症八、传染科疾病狂犬病流行性乙型脑炎流行性腮腺炎病毒性肝炎流行性脑脊髓膜炎霍乱伤寒和副伤寒流行性出血热猩红热肺结核九、普通外科疾病急性阑尾炎急性胆囊炎痔急性乳腺炎肠梗阻胃癌原发性肝癌直肠癌乳癌十、骨科疾病注射性臀大肌挛缩症半月板损伤肩周炎先天性髋关节脱位特发性脊柱侧弯骨骺损伤腰间盘脱出症颈椎病类风湿性关节炎股骨头缺血坏死十一、泌尿外科疾病前列腺增生上尿路结石肾结核嗜铬细胞瘤膀胱癌精索静脉曲张慢性前列腺炎十二、口腔科疾病龋病牙髓病尖周病牙周病智齿冠周炎牙颌畸形十三、眼科、耳鼻喉科疾病青光眼近视眼弱视虹膜睫状体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角膜异物急性结膜炎白内障视网膜脱离球后视神经炎鼻出血药物性耳聋噪声性聋打鼾急性扁桃体炎航空性中耳炎急性鼻炎鼻咽癌喉癌十四、性传播疾病淋病非淋菌性尿道炎梅毒尖锐湿疣艾滋病
-
医用B超仪与超声多普勒系统范毅明,范世忠,李祥杰主编本书为满足从事医用仪器设备的教学、使用和维修人员的需要而编写的,全书分上篇(医用B超仪,共10章)和下篇(医用超声多普勒系统,共8章)。在上篇中,第一章到第三章介绍了超声和超声仪器的基本知识,第四章到第七章详细介绍了B超仪中各单元的作用、结构原理,还列举了许多单元电路进行分析和说明,第八章至第十章对几种B超仪的整机进行较详细分析。在下篇中,第一章到第六章对各类超声多普勒系统的基本原理先进介绍,第七章和第八章分别对惠普HP SONOS500~2000型系统超声系统的结构原理和维修进行较详细的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