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医学
-
《黄帝内经素问》隐喻英译对比研究陈战主编本书从认知语言学的角度研究《素问》的隐喻翻译,重现隐喻翻译的认知过程,总结和归纳《素问》隐喻的英译策略和方法。全书分上篇、中篇、下篇。上篇介绍翻译基本知识及隐喻翻译的策略与方法,从翻译的基本概念、标准和原则、方法和技巧、翻译过程等入手,进而介绍隐喻翻译的策略与方法。中篇是本书的核心部分,主要介绍《素问》隐喻及英译,包括空间隐喻、本体隐喻、结构隐喻、社会关系四个大类,细分为十三个小类,以详实的举例及分析,对比《素问》隐喻的英译,重现隐喻翻译的认知过程。下篇是《素问》隐喻英译研究,具体介绍《素问》四位译者的翻译风格,总结和归纳《素问》隐喻的英译策略和方法。
-
食药物质实用手册高围溦 贾杨食药物质的概念是在中医药先辈们长期药食同源研究的实践基础上,由我国结合当前发展现状而首次提出,截至目前其概念还未广为人知,且纳入其中的名单还在不断增加完善。本书搜集汇总了国家近年来多次正式发布的食药物质名单,以及近年来正在全国开展试点的食药物质名单,对每种食药物质的基原、所属类别、可食用及药用部位、性味、归经、功效、主治及用法用量逐一进行了科普介绍,并配以彩色插图,以帮助读者在日常生活中正确区别、科学选择食药物质。
-
医门问津张军平本书以国医大师阮士怡多年宝贵经验——“补肾软坚法”为理论依托,以“理论-方药-基础研究-临床研究”为研究思路,总结张军平教授团队多年理论研究成果。从理论研究、方药研究、在体实验、离体实验及临床实践等方面揭示了补肾软坚方药防治多种疾病的科学内涵,以期为临床运用补肾软坚方药提供更多的支撑。
-
中医老年医学精要陈川本书对中医老年医学知识体系进行了精炼扼要的介绍。上篇“中医老年医学基础”,概述中医老年医学的基本范畴、学科属性、核心概念及发展简史,介绍中医对寿命和衰老的认识、老年病临床特点与中医辨治要点,阐释老年五脏虚证基本证候特点。下篇“常见老年病证临床诊治”,详细介绍十二种常见老年病证的病因病机、中医辨证、治疗方法,以及历代医家相关论述与验案,其中融入了编著者临床诊治常见老年病证,以及应用中药方剂、单方验方、针灸及外治方法等方面的体会。全书围绕中医对衰老和老年病的认识,力求针对老年人特点、体现中医药特色,并结合临床需求与进展,专业性和实用性较强,对应用中医药延缓衰老、防治常见老年病证具有指导作用。
-
黄帝内经素问杨建宇 郭海燕 李孝英中医药凝聚着深邃的哲学智慧和中华民族几千年的健康养生理念及其实践经验,是中国古代科学的瑰宝,也是打开中华文明宝库的钥匙;深入研究和科学总结中医药学对丰富世界医学事业、推进生命科学研究具有积极意义,大力发扬中医药是未来的重要任务。为了传承和发扬光大中医药学,使中医药学更好地为全人类的健康保健和疾病防治服务,我们特从浩如烟海的中医典籍里精选了《 黄帝内经素问 》《 黄帝内经灵枢》《神农本草经》《 温病条辨》《难经·难经正义》《新刊王氏脉经》辑为“典籍里的中医丛书”。“典籍里的中医丛书”精选善本,力求复现原文,呈现中医典籍美篇; 坚持繁体竖排,更具有传统文化底蕴,超显中医文献典籍的书卷之馨;中医药典籍源远流长,版本多甚,文字有异,对书中异体字、通假字径直统一,减少研阅阻碍;重在原文,少选释注,仅加句读,给发煌古义,寻觅先贤之旨留下更大的理性思绪空间,利于学术探研。期望“典籍里的中医丛书”的出版,能充分展现中医药学根源与精髓之所在,使广大的中医人通过温习中医经典、传承中医经典、弘扬中医经典,成就更多中医大师,为实现“健康中国”做出自己的贡献。 本书采用竖排繁体的形式呈现给读者中医文化之经典。《黄帝内经素问》与《黄帝内经灵枢》是组成《黄帝内经》的伯仲篇,为我国现存早、完整的医学经典著作。《黄帝内经素问》共24卷,81篇,在我国医学发展史上,《黄帝内经》不但行世较早,内容丰富、影响深远,而且是有思想指导和理论体系的医学巨著。其思想体系和理论框架,是以我国古代朴素唯物论和自发辩证法为指导,以阴阳学说和脏象学说为理论体系的核心。具有比较完整之理论体系,内容广博而深奥,为中医理论之渊薮。举凡养生气功之理论;人与自然相参相应之学说;不治已病治未病之预防思想;阴阳五行及气运对中医理论之指导;脏象学说及脏腑经络临床辨证之规律;以脉学为主而又望闻问切全面论述之诊断;针砭灸摩、汤液醪醴之运用;治病求本统领下之标本缓急先后及因人因地因时制宜之治则;对咳、疟、痹、风、厥、痿及热病、奇病等具体疾病之认识等等均有较详之论述。该书直到今日仍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和实用价值,为中医学者之书。
-
王雪峰小儿病临证用药心得王雪峰《小儿病临证用药心得》一书共分为四篇,上篇为引经报使篇,该篇以小儿病辨证特点及用药特点为基础,重点介绍了常用引经药使用经验。中篇为遣方用药篇,以系统为纲、疾病为目,共包括22个种,既有小儿肺炎、慢性咳嗽、反复呼吸道感染、支气管哮喘、小儿腹泻、厌食症、小儿汗证等常见病种,又有功能性便秘、肠系膜淋巴结炎、多动症、抽动障碍、癫痫、难治性肾病、过敏性鼻炎、特应性皮炎等疑难疾病,系统展现了疾病溯源、临证思路、常用药、对药、角药及小复方等用药体会。下篇为药食同源篇,主要以国家卫健委和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发布的既是食品又是药品的中药名单为基础,对儿科常用的药食同源药物、常见病药膳方及调体质食疗方进行了系统整理。附篇为肾毒性篇,主要对常用的肾毒性药物进行了梳理和总结。
-
器物里的中医王丽丽, 陈丽云著一 出版价值 后疫情时代,展示和弘扬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华文明,发掘珍宝,以史鉴今,加强中医药藏品研究,让文物活起来,讲好中医文物故事,是时代的呼唤。中医药文物不仅生动述说着过去,也深刻影响着当下和未来。传承精华,守正创新,本书的出版背景正是为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强文化自信提供坚强支撑。中医药文化和历史类书籍中,目前与文物有关的主要以图谱为主。从文物的视角出发,将文物与中医药历史有机融合,详细介绍,本书不失为创新之作。结合上海正在推进的“文化中心”建设,本书某些部分以海派中医带出海派文化,可以说是为上海文化品牌建设添砖加瓦。二 内容简介 拥有83年历史的上海中医药博物馆是中国第一家医学博物馆。著者为上海中医药博物馆副馆长,本书依托上海中医药博物馆珍藏文物为载体,图文并茂,以一件件文物为主线,串联起中医药发展的历史长河,生动讲述中医药发展的精彩历程。从古代最原始的医疗工具砭石骨针、酒与中医药的关系、到鲜为人知的中医手术器械、针灸铜人、人痘接种术的发明、香薰炉、葫芦、海派名医的处方等,翻开本书就仿佛走进了直观的中医药历史长河,娓娓道来,与历史对话,通过一个个文物的介绍鉴赏以及挖掘文物背后承载的中医故事,让文物活起来,从而展现中医药的悠久历史和博大精深,反映中医药千年发展史的灿烂辉煌和百年史的艰难曲折。以文物鉴中医,以史鉴文化,在传播中医文化,讲好中医故事和中国故事的过程中,增强公众文化自信和民族自信。三 特色 1 图文并茂:大量精美上海中医药博物馆珍藏文物精品图片,视觉上呈现给读者精美雅致的文化盛宴。2 以文物为切入点和主线,中医为落脚点,二者有机结合。本书是集文化、科普、 历史、文物为一体、奉献给读者的立体化的中医药文化著作。
-
四大名医之孔伯华医集全编孔伯华名家研究室编著孔伯华与汪逢春、萧龙友、施今墨并称北京四大名医。主张病必求其本,临证注重湿与热。以善治温病著名,更以善用石膏一药,为医林所景仰。本书通过医论和医案两大主体内容,全面展现孔先生的学术成就和临床经验,让一代名医的风采再现。本书整理者孔令谦,男,著名中医文化学者,孔医堂创始人,孔伯华中医世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现任孔医堂董事长,孔伯华学院院长,世界孔子协会副会长,中国中医药信息研究会养生分会副会长,中国医疗保健国际交流促进会医药养生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北京市中医药师承工作委员会副主任委员,知识共享中国大陆国际委员会委员等职。
-
黄帝内经·灵枢刘纪青编著《黄帝内经》《伤寒杂病论》《难经》《神农本草经》,是中医药工作者的经典著作,但其原文晦涩难懂,需要记忆的知识点太多,没有一定的古文基础,背诵起来难度很大。目前一些现代的译文版本参差不齐,有些难以表达古人的原意,有些显得冗长拖沓,不但浪费学习者的宝贵时间,也可能将人们引入歧途。现将四大经典的原文,用七言诗的形式进行了翻译,既朗朗上口,又可以提高记忆的效率,助于激发起人们学习经典著作的兴趣。大力弘扬中国传统文化是国家战略的一部分,中医药文化进校园工作正在稳步推进,学习中医药的热潮已经到了!相信此丛书的出版,将会改变人们的学习习惯,将会对中医药文化的传播将会产生深远的影响。
-
难经 神农本草经刘纪青编著《黄帝内经》《伤寒杂病论》《难经》《神农本草经》,是中医药工作者的经典著作,但其原文晦涩难懂,需要记忆的知识点太多,没有一定的古文基础,背诵起来难度很大。目前一些现代的译文版本参差不齐,有些难以表达古人的原意,有些显得冗长拖沓,不但浪费学习者的宝贵时间,也可能将人们引入歧途。现将四大经典的原文,用七言诗的形式进行了翻译,既朗朗上口,又可以提高记忆的效率,助于激发起人们学习经典著作的兴趣。大力弘扬中国传统文化是国家战略的一部分,中医药文化进校园工作正在稳步推进,学习中医药的热潮已经到了!相信此丛书的出版,将会改变人们的学习习惯,将会对中医药文化的传播将会产生深远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