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医学
-
跟国家级名老中医李鲤做临床常学辉主编本案例教材是以“李鲤名老中医工作室”为依托,对李老学术思想和临证医案进行全面收集、归纳和整理,凝练学术思想,整理临证医案。在编写体例上以李鲤教授“寓补于消”学术思想为主线,以案例为主题,以问题为中心进行编撰,力求概念明确,重点突出,思路清晰,简明准确,深入浅出,启迪思考,着力于中医思维能力的培养,实现李鲤教授学术思想和临床经验的有效传承。本教材分为李鲤教授学术思想、临证医案和附录三个部分,其中学术思想部分重点介绍李老“寓补于消”学术思想内涵及学术经验总结;临证医案分为脑病、肺病、心病、脾病、肝病、肾病、肢体经络、气血津液等病证,每个医案均按照诊疗的时间、次序、过程进行叙述,并在诊疗过程中提出相关问题以启迪学生思考,后针对相应的问题进行解析;附录部分主要介绍李鲤教授保和丸化裁系列方及验方。本教材的特色之处在于将李老的学术思想贯穿于每个医案的诊疗过程中,充分体现以问题为中心的教育理念,通过学习可使学生有效掌握李老临证辨治的思路和方法,达到跟名老中医做临床的良好效果,为今后从事临床打下良好的基础,同时亦为临床医师提高业务水平提供一部良好的参考素材。
-
温病条辨杨建宇 岳冬辉 赵元辰本书采用竖排繁体的形式呈现给读者中医文化之经典。本书是清·吴瑭(鞠通)所著,为明清医学中温热学派的名著之一。全书共6卷。卷首引证《黄帝内经》之经文,冠以原病篇。前3卷据金·刘河间“三焦分治”的方法,系统地把温病分上、中、下三焦3篇,详细论述了温病的病源和证治。卷4为杂说,讨论有关温病的学理,卷5为“解产难”,卷6为“解儿难”,都是结合温病的理论来讨论产后调治以及小儿惊风、痘症等。此书是古代医家的临证经验总结,直到今天仍指导临床,故本书是中医学子之经典。
-
中医历代名家学术研究丛书 张仲景潘桂娟张仲景,名机,字仲景;约生于东汉和平元年(150),约卒于东汉建安二十四年(219);东汉末年南阳郡涅阳(今河南省南阳市)人。张仲景是中医学术发展为杰出的医学家,上古经方学派的杰出传人,中医外感疾病和内伤杂病辨证施治体系的创始人,中医临床医学及方剂学的奠基者。其代表著作为《伤寒杂病论》(十六卷),但原书在晋初即无存,两晋时期以“伤寒”和“杂病”分别流传。《伤寒杂病论》的内容,先后经王叔和、孙思邈等记载和整理;终经宋代校正医书局,将其不同传本重校而为《伤寒论》和《金匮要略》两书,后世医家公认这两部著作为中医学之经典。张仲景学术在中医学史上影响至为深远,在日本及古代朝鲜等亦广泛传播和发展。本书内容包括张仲景的生平概述、著作简介、学术思想、临证经验及后世影响。
-
微针系统诊疗全书贾春生, 李晓峰, 孙彦辉主编本书分上、中、下篇。上篇为“全息针灸概论”,包含“从全息生物医学到全息针灸”“全息针灸常用诊断及治疗方法”等内容。中篇为“全息针灸诊疗方法”,包含“耳部全息针灸”“头部全息针灸”“眼部全息针灸”“舌部全息针灸”“腕踝部全息针灸”“面部全息针灸”“口部全息针灸”“鼻部全息针灸”“人中部全息针灸”“手部全息针灸”“第二掌骨侧部全息针灸”“足部全息针灸”“颊部全息针灸”“腹部全息针灸”“脐部全息针灸”等内容。下篇为“常见疾病全息诊疗”,包含“神经精神疾病”“内科疾病”“外科及皮肤科疾病”“妇科疾病”“儿科疾病”“五官科疾病”“其他疾病”等内容。
-
中医药信息标准编制要求与方法肖勇等主编为进一步推动中医药信息标准化发展,研究和制修订中医药信息标准,普及中医药信息标准编制知识,提升中医药信息标准化技术能力、编制水平,我们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规划财务司的统筹指导下,由中国中医药信息学会和湖北中医药大学为主导,组织中医药临床、科研、教育及信息领域的相关专家、学者共同编写《中医药信息标准编制要求与方法》,紧紧围绕中医药信息标准化这一主题,以理论—技术—应用为主线,充分考虑中医药信息标准化顶层规划与设计,秉承科学性、全面性和实用性的原则,参考了我国现行的标准化法律法规、标准文件,吸取了“中医药信息标准研究与制定项目”的研究成果,总结了从事和组织中医药标准制修订的实践经验,为从事中医药信息化与标准化的科研、临床、教育、管理等工作的专业人员或相关企业从业人员提供一本实操性、指导性的参考书。
-
意象思维张明雪,李涵主编本书是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研究计划在中医药领域进行的大规模专项优势特色病种合并病的研究。是在许多前瞻性研究的基础上,结合临床流行病学和循证医学等现代研究方法,综合运用现代生物学、数学、化学、物理学和信息科学等进展提供的新理论、新科技、新方法,融古代与现代于一体,全面、系统、深入地研究和揭示冠心病及其合并病的证候要素、特征、病机演变规律。这样有助于超前阻断冠心病及其合并病的病理演变趋势,为中医药治疗本病提供科学的理论依据,体现中医药对冠心病及其合并病的治疗优势,同时可揭示中医学认识疾病和辨证论治的科学内涵。
-
邯郸遗稿(明) 赵献可撰 ; 余凯校注丹溪学派的传承与创新》是《浙派中医系列研究丛书》(专题系列)编撰工程中的一部重要著作,该工程得到了浙江省中医药现代化专项的立项支持(项目编号2020ZX002)。本选题对丹溪学派进行系列规范的整理研究,全面梳理该学派的传承脉络,挖掘丹溪学派形成的背景和学术渊源,探讨其主要学术思想和成就,以及对后世医学发展的影响。全书分别对丹溪学派代表人物生平和与著述选介、原文选析、方剂选录及医案选按等方面的研究,纲目分明,条理清晰,内容精要,更加切合临床实用。如此大规模的对丹溪及其传人的有关论述述进行系统的整理研究及学术研讨,以冀准确、完整地反映“丹溪学派”的学术体系,这在国内尚属首次,具有创新性,出版价值颇高。本专著的出版,适合于中医医疗、教学、科研人员以及中医爱好者阅读,对于开展中医学术流派的研究也有重要的参考作用。
-
针传四海郭翠萍管氏针灸六代相传,历练践行150多年,逐步形成了文化底蕴深厚且学术特点鲜明的管氏中医针灸学术流派。本书系统介绍了中医针灸的起源、发展,中医基本理论,中医学与哲学的关系以及在此基础上不断发展壮大的管氏针灸学术流派的学术渊源、学术团队构建,阐述了管氏针灸医学流派传承人在海外各地传播和实践的情况,通过针灸传播中医文化,弘扬中华文化。此外,还论述了海外众人对中医针灸的不同体验以及针灸的适应症和典型病例。本书内容丰富,深入浅出,可供中医院校学生及临床中医针灸医师参考学习。
-
王雪峰小儿病学术思想及经验辑要王雪峰主编《中医儿科临证经验辑要》以“尊经典,重临床,崇循证”为宗旨,以弘扬中医儿科学术经验及遵循临床科研方法为主线,系统介绍了儿科临床常见病及疑难杂症的临证感悟,并基于数据挖掘技术对中医儿科优势病种进行了用药规律的挖掘与整理以期为临证遣方用药提供指引。本书共分为三篇,开篇为医论医话篇,主要为中医基础理论与临床实践、古籍经典与现代病机的有机融合体会,既有儿科常见病及疑难杂症的领悟,也有治未病理念的体现,同时还有针药并举治疗发生性抽动,针推并用输合配穴治疗小儿脑性瘫痪及四针八穴治疗面瘫等技法的感悟。中篇为临证验案篇,以系统为纲,病种为目,主要包含肺系、脾系、心肝系、肾系病证,瘫痪性疾病及鼻窦炎、变应性皮炎等五官及皮肤科病症的临证验案总结,每验案后均附详尽的按语分析,系统展现了本病本证临证辨治思路及选方用药技巧。第三章为科研感悟篇,主要基于数据挖掘技术对中医儿科临床优势病种的用药规律进行了系统整理。
-
百味中药历代炮制辑要王洪云, 李智辉主编中药炮制技术,属于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作为中药炮制工作者有义务加以传承和创新。作者以中国中医科学院中药研究所主编的《历代中药炮制资料辑要》为脉络,收集、分析、整理了100多味常用中药的历代炮制方法,厘清中药饮片炮制加工脉络,呈现中药历代加工炮制的特点,尤其是整理出现代不常用或者未用的一些加工方法,为临床用药提供了理论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