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医学
-
《圣济经》选讲苏兴华编著《圣济经》一书,十卷,四十二章,成书于政和年间(公元1111~1118年),乃宋徽宗敕编《圣济总录》时亲自撰写,以阐发《内经》之奥旨。《圣济经》主要论述阴阳五行、天人相应、孕育胎教、察色诊脉、脏腑经络、病机治法、五运六气、食疗养生、药性方义等。每篇各有小序,其内容大旨融合《素问》之义,而阐释其要。论述文浅意深,言近旨远,是学习《内经》的重要参考书。对现今学习中医基础理论和临床运用亦多帮助和启迪。本书流传较广且未有散佚,南宋与金元时期,多见于史书、私家藏书载目。明清时期版本流传完整,清人陆心源刊行《十万卷楼丛书》时收录《宋徽宗圣济经》,始得以流传至今。当代有关《圣济经》多以研究的方式见于著作、论文以及点校方面。《圣济经》流传期间,诸多医家吸收发挥了运气学说、法象药理以及儿科理论,为宋以后乃至于今天的中医学发展奠定了基础。对《圣济经》的深入研究,有利于进一步从整体上把握两宋之际医学理论的特点,深入理解宋以后医学理论衍化的内在理路。本书节选《圣济经》64条,先注释词句再讲经意,有的条目附有医案及学生的感言。
-
传统剂型的现代传承发展刘淑芝总主编、主编 ; 张瑞贤主编中医传统制剂方法于2006年被文化部批准纳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第二批名录,本书考证并梳理中医传统制剂方法中丸散膏丹汤的产生、发展、及现代研究,从历史和专业的角度,还原了丸、散、膏、丹、汤在悠久的历史长河中,在劳动人民防病治病的伟大实践中的发展沿革。对中医传统制剂方法的文献资料进行整理:选择具有代表性品种和剂型,对其开展的中医传统制剂工艺原理的研究与评价、传统剂型传承的历史沿革、以及在原有工艺的基础上的技术进步与提高等相关文献资料进行调研、整理,形成文集。是中医药从业人员了解、查阅相关传统剂型的历史沿革以及现代研究的参考书。对中医药传统文化的传承具有重要意义。
-
月经不调张建斌本丛书选择针灸临床常见病症和有较好临床实践证据的病症,针对近现代针灸临床实践经验系统性总结,既为针灸工作者提供当代临床实践的诊治策略和实践指引,同时又提供以针灸为代表的非药物诊疗和护理引导和指导。本书内容主要包括针灸临床对月经不调的认识、历代医家积累的诊治经验、主要针灸治疗方案和临床疗效规律、针灸治疗该病症的初步机制研究、针灸治疗该病的临床证据和策略以及日常生活指导和科普知识。本书适合针灸临床工作者及相关从业人员、中医科研及教学工作者、针灸专业在校学生等参阅。
-
方寸里的中医药顾掌生《方寸里的中医药》是一本以邮票、邮戳为线索,普及中医药文化、中医药知识的科普读物。本书共四篇,第一篇“杏林春暖”介绍了神农尝百草、嫘祖种桑养蚕“送”中药、建安神医与“心肺复苏术”、敦煌壁画中的“形象医学”等内容;第二篇 “橘井飘香”又分为“春之华”“夏之艳”“秋之香”“冬之韵”四部分,介绍了植物类中药和中医文化中顺应四时的哲学思想;第三篇介绍了动物、矿物药材的内容;第四篇介绍了四季养生之道。通过邮票进行中医药知识的宣传,是一个非常新颖的角度。邮票上的花、虫、鸟、兽都与医药文化特别是我国几千年来的传统医学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邮票上的名人以不同的方式支持医疗事业的发展,用自己的心血推动医学的进步。本书图文并茂、生动有趣,体现了故事性、趣味性、知识性和文化性相结合的特点,用通俗易懂的方式传播医学常识,旨在提升民众的医学知识储备,传承与发扬我们宝贵的中医药文化,具有很高的出版价值。
-
李中梓研究文集张蕾 刘敏 高静东 欧阳八四 主编 徐俊华 葛惠男 总主编 欧阳八四 执行总主编李中梓,字士材,号念莪,又号尽凡居士(一作荩凡居士),明末清初华亭(今上海松江)人(又有称云间、南汇人者)。李氏究心医学50年,治病无不中,常有奇效,当时医名甚盛,与刘道深、徐子瞻、沈元裕,民间称为上海四大医家。李氏治学主张博采众家之长而不偏不倚,临证诊治主张求其根本,注重先后二天,反对分论多歧。李氏在临证中善于运用辨证论治的方法,特别对真、假病象的鉴别有其丰富经验。本书辑录了当代学者关于吴门医派代表医家李中梓的研究文献,以生平著述辑要、医学思想研究、临床证治探讨、疾病诊治应用等为纲要,共收集相关研究文献67篇,评述李中梓生平及其遗存著作,阐述其“肾为先天之本,脾为后天之本”先天后天根本论、“水火分则为二,实则为一”水火阴阳论、“元气转薄必然之理”古今元气不同论等学术思想,探讨其临床诊治及处方遣药特点,以冀全面反映当代学者对李中梓学术思想的研究全貌。本书可供中医临床工作者、中医文献研究人员、中医院校师生及中医爱好者参考阅读。
-
徐大椿研究文集凌菁 欧阳八四 钮飞峰 柳正清 主编 徐俊华 葛惠男 总主编 欧阳八四 执行总主编徐大椿,一名大业,字灵胎,以字闻名于世,晚号洄溪老人,清代吴江松陵人。徐氏博通医学,难易生死,无不立辨,怪症痼疾,皆获效验,远近求治者无虚日,曾两次被征召进京效力。本书辑录了当代学者关于吴门医派代表医家徐灵胎的研究文献,以生平著述辑要、医学思想研究、临床证治探讨、疾病诊治应用等为纲要,共收集相关研究文献68篇,评述徐灵胎生平及其遗存著作,阐述其以经释经、以经证经的注经释经方法,识病求因、治有主方主药的辨病施治思路,治病方法不应专主用汤药而应兼及针灸、砭石等的主张,主张祛邪为先,反对滥用补药的治疗原则,以及固护元气与祛邪除病并重的医学思想等等,探讨其临床诊治及处方遣药特点,以冀全面反映当代学者对徐灵胎学术思想的研究全貌。本书可供中医临床工作者、中医文献研究人员、中医院校师生及中医爱好者参考阅读。
-
柯琴研究文集浦明之 姚月明 陈江 欧阳八四 主编 徐俊华 葛惠男 总主编 欧阳八四 执行总主编柯琴,字韵伯,号似峰,浙江慈溪人,生卒年失考。柯琴生活的年代约在清代康熙、雍正之间(1662-1735),后来他寄居吴地的虞山(今江苏常熟)而终老于此,在此写就了传世名著《伤寒来苏集》。柯氏主张六经分证,认为伤寒之外皆杂病,病不脱六经,伤寒之中多杂病,同样可以按六经论治,故柯氏认为《伤寒论》并不是单单研究伤寒病的,而是“能令百病兼赅于六经”。由此,柯琴对仲景之《伤寒论》以证名篇,重新编次。汇集六经诸论,各以类从,再益以注释,别出心裁地创立经界学说,不落前人窠臼,可谓补偏救弊,切中肯綮,给后人以莫大的启示。本书辑录了当代学者关于吴门医派代表医家柯琴的研究文献,以生平著述辑要、医学思想研究、临床证治探讨、疾病诊治应用等为纲要,共收集相关研究文献67篇,评述柯琴生平及其遗存著作,阐述其“以方类证,方不拘经”“六经为百病立法”等伤寒研究的学术思想,探讨其临床诊治及处方遣药特点,以冀全面反映当代学者对柯琴学术思想的研究全貌。本书可供中医临床工作者、中医文献研究人员、中医院校师生及中医爱好者参考阅读。
-
尤怡研究文集周曼 高洁 欧阳八四 黄菲 主编 徐俊华 葛惠男 总主编 欧阳八四 执行总主编尤怡,字在泾(一作在京),号拙吾,又号北田,晚号饲鹤山人,清长洲(今江苏苏州)人,清代著名医家。尤怡自述“予自弱冠,即喜博涉医学,亦好诗”,他的医学与诗歌成就,在当时即为人称道。尤怡所著《伤寒贯珠集》是《伤寒论》注本中备受推崇的佳作,被视为学习《伤寒论》的津梁,后世学者“由是而进,则义之可疑者始明,理之难晓者自显”,可从而穷本溯源。本书辑录了当代学者关于吴门医派代表医家尤怡的研究文献,以生平著述辑要、医学思想研究、临床证治探讨、疾病诊治应用等为纲要,共收集相关研究文献65篇,评述尤怡生平及其遗存著作,阐述其辨析发明仲景论治伤寒微言大义、深研细讨仲景论治杂病底蕴奥旨、增广发扬内科杂病证治方药等学术思想,探讨其临床诊治及处方遣药特点,以冀全面反映当代学者对尤怡学术思想的研究全貌。本书可供中医临床工作者、中医文献研究人员、中医院校师生及中医爱好者参考阅读。
-
中医说老人何清湖总主编 ; 韩旭主编全民阅读是国家重要的文化工程,造福于民。作为专业出版机构,出版大众喜闻乐见,好看实用的中医文化科普图书是义不容辞的责任。作者洪蕾教授多年从事科普宣讲,怀有一颗关爱大众健康的仁心,这套全民阅读中医进家庭丛书,涵盖了中医基础知识与疾病防治知识,是一套极接地气的大众科普读物,也是一套值得推荐的权威健康养生读本。
-
绍派伤寒沈钦荣主编绍派伤寒发端于明代,成熟于清末民初,因俞根初《通俗伤寒论》而得名,是浙派中医学派的杰出代表。《通俗伤寒论》何秀山序曰:“吾绍伤寒有专科,名曰绍派。”本书简要介绍了绍派伤寒的形成和发展过程,重点阐述绍派伤寒代表医家张景岳、俞根初、章虚谷、何廉臣、张畹香、周伯度、赵晴初、胡宝书、邵兰荪、曹炳章、徐荣斋等的学术思想及临证经验,书末附绍派伤寒研究相关论文、著作目录,有助于读者进一步了解绍派伤寒的学术脉络及思想。本书适合广大中医院校师生、中医临床医生及中医爱好者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