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医学
-
中医药如何在困境中突围诸国本 著书中收录作者从2008年以来10余年问所写各类文稿百余篇,主要分中医药、论陆广莘医学思想、传统医药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三个部分。
-
岐黄纵横辑录王挺本书为众多医者对自身临床经验及临证医案感悟的总结之作。全书分为 5 章,从理论阐发、医案解读、辨证心悟、医德言行等方面进行讲解和论述,展现了诸位医者对中医古籍中治病经验的深刻认识与分析解读,以及临证时各自的独到见解和用药体会,同时记录了众多学者有关医德言行的深层次感悟。本书语言质朴通俗,论述翔实可靠,病案真实可信,理法方药兼备,具有很强的临床实用性,另外还特别增加了中医学理论基础及用药机制分析,使病证规律及用药经验的阐述更加通透易懂,诚为广大中医师及中医爱好者研读中医的上佳读物。
-
肛瘘就医指南李春雨, 聂敏, 孙丽娜主编本书为《常见肛肠病就医指南丛书》之一,以一问一答的形式,向读者介绍肛瘘的症状表现、检查方法、诊断治疗及预防保健等方面的知识,精选临床诊疗中患者及家属关心的问题,通过打比方、举例子等形式,向大众进行健康科普宣教。本书通俗易懂、科学实用,努力做到让读者看得懂、记得住,达到“未病早防,已病早治”的目的。本书适合关心自己及家人健康的大众阅读,也可作为基层医生、社区医生健康科普宣教的参考用书。
-
中医历代名家学术研究丛书 王清任潘桂娟主编 ;张银柱编著王清任,一名全任,字勋臣,生于清乾隆三十三年(1768年),卒于清道光十一年(1831年);直隶省(今河北省)玉田县人;清代著名医家,著有《医林改错》。王清任秉承家学,自青年时代开始行医,坚持“亲治其症,屡验方法”;倡导“业医诊病,当先明脏腑”,基于实际观察厘定人体脏腑的解剖位置,提出对人体脏腑及脑之结构形态的某些独特认识。王清任重视人体气血,尤其善用活血逐瘀法治疗疑难病证;丰富了中医诊治气虚、血瘀证的理论与方法,创制了活血逐瘀系列方剂,用于多种病证并取得了切实的疗效;为后世医家诊治血瘀证,拓宽了思路,带来了有益的启示,产生了广泛的学术影响。本书内容包括王清任的生平概述、著作简介、学术思想、临证经验、后世影响。
-
闽山中医验案精选阮诗玮, 丘余良, 王建挺主编福建地处东南,凭山负海,中药材资源丰富,千年以降,历代医家艰苦探索,承先启后,推陈出新,交汇包容,发展成独具特色的闽山学派。经百年传承与创新,闽山学派已发展至四代,门人皆以博采众长,传承精华,守正创新为指导思想,致力于治病救世,解疾人之难,消疾人之苦,以全医者仁心。本书将择取闽山门人临床之部分验案,本中医之道,蕴阮诗玮等传承人数十年潜心临床的经验所得,为中医和中西医结合专业医学生、临床工作者、中医爱好者等提供临床思路参考,促进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
黄帝内经灵枢杨建宇 李杨 祁烁本书采用竖排繁体的形式呈现给读者中医文化之经典。《黄帝内经灵枢》和《黄帝内经素问》组成了《黄帝内经》,为我国现存早、完整的医学经典著作。总结并介绍了汉代以前的医学成就,成功地吸取、运用了当时历史条件下自然科学和自然哲学的结晶,以揭示人体生命科学中诸如生理、病理、诊断、治疗、预防、摄生的种种奥秘,从而形成了我国特有的理论体系,为后世中国医学的发展奠定了思想和理论基础。本书创立了中医学理论体系和针法原理,共十二卷,八十一篇,其核心内容为脏腑经络学说。除了论述中医基础理论外,全面而系统地论述针具的形状,取穴的方法,针刺的原理,针刺的手法,针刺和四时的关系,针刺的适应证,针刺的禁忌,经络的循行,营卫气血的形成与循行,以及疾病形成的原因和相应的治疗药物、方剂、针、砭等内容,为后世针灸学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该书直今仍为学习中医的之书。
-
宝宝中医推拿术黄海燕著做为一名医生,作者广泛接触和诊疗女性与儿童的各类病证,尤其对小儿患者,根据不同的病证,给予相应有效的治疗方案。作者开始了病案的收集和记录,博览群书,兼收并蓄,对技术精益求精,尊古而不拘泥于古,在不断的摸索中,总结出了一套充满新中医特色的、行之有效的小儿推拿术,被患者亲切地称呼为“宝宝中医推拿术”。
-
松庐中医学启蒙万兰清主编万友生先生是全国首批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中医药专家,在全国具很高的知名度,为“寒温统一论”的提出者。该书为中医爱好者启蒙教材,也可作为各类中医院校基础教材,此稿为先生的弟子整理出版的。基于传承精华、守正创新,中医启蒙从娃娃抓起,结合中医理论的传统教学方法,启迪系统思维,使初学者对所学中医专业充满热爱;引导学生从传统文化的高度认识中医药学的起源,了解医学基本知识;内容包括“导论”“人体概论”“疾病概论”“诊断概论”“防治概论”五大部分。旨在使学习者以短时间,了解主要的医学基本知识,且紧随中医药学的寻根之旅,启发学习者对古老而先进的中医学的悟性。
-
类症医案毛延明, 马武锦, 毛伯虎编著安徽宿州市萧县目前被确定为全国基层中医药工作先进单位候选地区。萧县卫健委致力于打造地域特色国粹学术流派——龙城医派。牵头发掘本地名中医,积极整理其学术著作。本书为安徽萧县当地名中医毛延明遗著,经后人编次整理而成。毛延明出生于中医世家,对中医内、儿、妇科等均有独到见解,对虚劳病、男子不育症、肝硬化腹水、妇科月经病及产后诸病的治疗经验极为丰富。本书为其后人对其遗著进行整理而成,包括其医论、医案等内容。本书系萧县卫健委牵头并抢救发掘的当地名中医著作之一,对于发掘和保护民间中医等有一定的社会意义,兼具学术价值与社会价值。
-
晋唐医学研究蔡定芳两晋至隋唐641年间的中国医药学蔚为壮观。《黄帝内经》《神农本草经》《伤寒杂病论》三大经典著作问世标志中国医药学确立。然而三部典籍相继亡失于战乱。两晋至唐朝的医学家补苴罅漏,张皇幽眇,寻堕绪于茫茫,独读旁搜而远韶。《晋唐医学研究》以中国两晋、南北朝、隋朝、唐朝四个历史朝代为纲,以医家著作为目,阐述晋唐医家生平考略、学术贡献、综合评述、简要结论等。两晋时期医家主要有王叔和、曹翕、靳邵、范曲、皇甫谧、葛洪、范汪、嵇康、张湛、嵇含、刘涓子、陈延之、羊欣、张苗、陈廪秋、阮炳、赵泉、史脱、宫泰、陶潜二十位等;南北朝医学家有胡洽、深师、秦承祖、褚澄、陶弘景、全元起、姚僧垣、徐子才、谢士泰、萧纲、师道兴、魏孝澄、德贞常十三位等;隋朝时期医家主要有甄权、巢元方、杨上善、许澄、雷斆、许胤宗、甄立言七位等;唐朝时期医家主要有宋侠、孙思邈、苏敬、崔知悌、张文仲、李隆基、许仁则、孟诜、王冰、刘禹锡、王焘、杨玄操、陈藏器十三位等。另外,晋唐期间有著作无医家名氏者三,《龙门医方》《延年秘录》《近效方》。有医名无著作或著作亡佚者五,释慧义、释道洪、张宝藏、李含光、韩宝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