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医学
-
肺系病PBL教学医案选粹兰智慧, 刘良徛主编本书作者为国医大师洪广祥亲传弟子,国医大师洪广祥传承工作室成员,一直立足于中医临床与教学一线,对中医临床专业学生的培养模式与中医内科学教学工作有切身体验。传统的中医内科学教学方式与教材培养出来的中医临床专业学生往往临床辨证思维能力较弱,需要经过长期的临床摸索才能逐渐掌握。而案例教学则充分吸收高等教育和传统师承教育的精髓,突出中医人才早临床、勤临床、理论结合实际的培养方式。本书精心挑选肺系病常见病、多发病案例,以作者临床真实案例及国医大师洪广祥教授典型案例为主体,彰显了国医大师洪广祥治疗肺系病学术思想;精心编排案例教学内容,与教材内容有机结合,从基础知识导入到真实案例情境,达到了理论结合实践的目的;精心设计思考问题,难度由浅入深,着重培养学生临床辨证思维能力。本书基于国医大师洪广祥教授学术思想指导,强调临床辨证思维能力的培养,编排11个章节,61份典型案例,病种全面、治法严谨、图文并茂,是不可多得的肺系病中医诊疗与案例教学参考读物,相信会对中医临床专业学生的专业知识和临床辨证思维能力有很大帮助,对中医案例教学也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
高等中医药院校中医药文化建设理论与实践郭宏伟主编在高等中医药院校系统开展中医药文化建设自上个世纪八十年代正式提出并开展以来,已经走过了四十年关辉历程。各校结合实际开展了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取得了喜人成果,有力地推动了中医药文化建设发展,增强了文化自信,增进了对中医药学博大精深的理解,推动了中医药事业健康发展。但从目前的研究现状看,偏于实践操作,疏于理论总结。系统总结、梳理和升华高等中医院校中医药文化建设的理论与实践等学术著作还较少。本著作结合学校实际,以校本中医药文化建设为基础,放眼全国中医院校,对当前高等中医院校中医药文化建设进行系统梳理和理论提炼,为在新时代下更好地开展中医药文化建设作一些理论总结和经验梳理。
-
中医历代名家学术研究丛书 杨继洲潘桂娟主编;张聪编著杨继洲,名济时,字继洲;生活于明嘉靖至明万历年间(约1522年-1620年),明代浙江三衢(今浙江衢州市衢江区廿里镇六都杨村)人;著名针灸学家,代表著作为《针灸大成》。杨继洲本于《内经》《难经》等经典著作的理论,秉承家学并在临床实践中不断探索,独创下手八法、十二字分次第手法,提出刺有大小等学说。临证重视脉诊,充分发挥脉诊和经络辨证的作用,谨守病机,取穴精良;特别重视特定穴、奇穴、效穴的应用;在临证治疗过程中,针、灸、药相结合,效如桴鼓,终成一代名医。其所著《针灸大成》一书,汇集了明代以前针灸各家的理论精髓和临床经验,被业界公认为继《内经》《针灸甲乙经》之后的又一次针灸学术大总结,是针灸学术发展史上承上启下的重要里程碑。同时,杨继洲的针灸理论和技法,也以《针灸大成》为载体,对后世产生了极为深远的影响,享誉海内外。本书内容包括杨继洲的生平概述、著作简介、学术思想、临证经验、后世影响等。
-
国医熊猫成长记赵亚琼本书设计五个故事,主要通过故事让儿了解推拿、艾灸、中药外用、药食同源、养生功法,让其意识到中医药与生活密切相关。五个故事分别为:1.《奇幻森林的独角兽》,通过奇遇展示推拿的有效性,让读者了解推拿是中医的治疗手段。2.《怪爷爷家“着火”了》,通过矛盾冲突展示艾灸和针灸的使用。3.《会飞的蒲公英》,通过故事展示蒲公英的药用价值,让读者了解中药来自大自然,中药可以外服和内用。4.《荷叶绿豆粥来喽》让读者了解药食同源的原理。5《一起来学八段锦》让读者了解中医养生功法,培养养生观念。本书编创形式活泼新颖,非常适合小读者的审美心理,能产生良好互动,也更能适应读者的心理需求
-
郝建军医论医案郝建军, 王嘉锋主编本书分医论、医案两部分介绍郝建军教授的临证思维及经验,医论部分编写了郝建军教授在治疗肿瘤、郁证、胃肠病、喉源性咳嗽、不孕症等方面的临证思想9篇,医案部分记录了郝建军教授的临证医案54篇,内容翔实。
-
家有药香赵春艳为了提高大众用药的安全性,指导病人和家庭正确用药,作者根据人们经常遇到的用药问题以及自己的临床用药经验,精心编写了本书,内容包括人人应该了解的药物常识,家庭合理用药的知识,药物不良反应的预防,老人、小儿及孕妇的用药宜忌,中药和中成药合理使用,以及家庭购买和贮存药物的正确方法等几部分。作者以一问一答的形式,科学严谨的态度和深入浅出的表述,对大众普遍关心的关于用药的方方面面的问题予以通俗易懂的解答,内容丰富、简明、实用,切合大众实际生活需要,非常适合普通读者阅读参考,也可供相关部门和机构作为健康教育及安全用药的宣传资料使用。
-
金匮要略英译(东汉)张仲景 著《金匮要略》源自医圣张仲景所著的《伤寒杂病论》。《伤寒杂病论》是我国历史上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中医典籍,从而构建了中国的临床医学。东汉末年战乱,《伤寒杂病论》散佚。后经晋代王叔和和宋代王洙和林亿的整理,将《伤寒杂病论》编辑成《金匮要略》和《伤寒论》两书。在传统版本的基础上,根据现代医家的研究、整理和释义,结合中医基本名词术语国际标准化的发展,参照中医英译国际发展的特点和风格,比较完整系统地将其译为英文,尤其注重其基本概念、术语和观念的准确解读和释义,努力探索中医典籍国际传播的路径和渠道,供国内外从事中医学习、研究、传播和翻译的学者参考。
-
周口市紧密型医共体建设中医药系列丛书史卫东, 胡维来主编本书为周口市紧密型医共体建设中医药系列丛书之一,聚焦感冒、咳嗽、肥胖症、肿瘤等临床常见病,详细阐述其病因病机、诊断要点、辨证论治等中医药诊断与防治方案,并附载中医特色治疗方法、经验方及医院制剂、食疗等其他疗法、中成药临证合理应用等等,内容涵盖中医诊、治、防、护、养等各方面。本书内容丰富,文字精练,体例清晰,方法实用,适合做为基层医院、医生案头书,可供广大中医药临床工作者、社区医师、中医药爱好者阅读参考。
-
燕京医学流派起源探究刘清泉, 刘东国主编本书在燕京医学流派这一地域性医学流派的缘起和早期发展方面做了探索,并且对其形成发展之初的代表人物、学术特点进行梳理。本文偏重于从中医的学术思想史上探寻燕京医学流派的早期学术起源和初步发展,立足于阐述北京作为金元明清国都时期,燕京医学流派依从于国家医学制度建立、北京地区医疗人才荟萃而逐渐形成的学派思想文化特色。而晚晴至民国时期,随着中央政权的衰落和影响力衰退后,中医发展主要依赖民间认可和推动,这一时期的燕京医学流派发展状况、对中医科学化、中医教育现代化的诸多贡献。作为一项溯源性质的研究,从学术史的角度总结历史上燕京医学流派的成就和发展规律,对于我们了解今日北京地区中医学术流派的传承发展状况、评价中医地方性学派的今日成就和贡献,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和现实意义。
-
医经学派郑红斌主编医经学派滥觞于东汉,后世多指传承研究《黄帝内经》的学派。浙派中医之医经学派为浙江学者群体研究《内经》的学派,是医经学派的最重要的力量。全书共分五章。第一章论述学派形成的环境与基础,第二章介绍学派的渊源与发展,第三章总结了学派的主要学术传承与创新,第四章选取具有代表性的8位医家,介绍各医家的生平、学术成就、医著医论原文选释、临床诊治特色等内容,以展现各医家在传承创新《内经》理论及临床应用特色,第五章讨论医经学派对后世医学发展所产生的影响。本书对浙江医经学派进行了较全面深入的介绍,内容深入浅出,适合广大中医爱好者和理论研究者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