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医学
-
国医大师夏桂成中医妇科集验夏桂成 谈勇国医大师夏桂成精研多年中医妇科学术与临床,理论结合实践,对中医妇科学具有深刻的认识,创造性地形成其独特的中医调整月经周期节律理论和方法,“心(脑)肾—肝脾—子宫轴”“经间期学说”等理论,对中医妇科月经、带下、妊娠、产褥、杂病的治疗积累了大量的宝贵经验,提出与时俱进的新见解和学术观点,有效地指导临床,治疗常见病和疑难病症,创制了一系列疗效卓著的方剂,这些方剂在临床上得以推广运用,并研究得出其奏效机制,“女性生殖节律理论创新及临床应用”荣获2011年江苏省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这些均激励后学努力学习中医,弘扬国粹,传承经典。本次书稿是国医大师夏桂成教授中医妇科学术经验集大成者,并且有夏桂成教授最新的学术观点和临床实践,让后学者得以深入学习夏桂成教授理论与实践经验,把握国医大师学术发展与升华,加深对中医妇科学术的把握和运用。
-
《黄帝内经素问》注释苏颖编著《《素问》共计八十一篇,各篇内容有所侧重,各篇篇幅长短不一,归纳整部《素问》,主要阐述了人体生命活动规律、阴阳五行、藏象、经络、病因病机、病证、诊法、治疗、养生学说及运气学说,经络及针法也有阐述。《素问》的医学理论深邃又博大精深,注重人体生命与自然万物的整体关联,“人与天地相参”的这个对人体生命的独特认识方法,也使《素问》的医学理论更具有独特性。本次注释以明代顾从德宋影刊本为底本,每篇先讲篇解,再将原文分段注释,注释力求简洁明了,以助读者正确理解原文。
-
黃帝內經靈樞人民卫生出版社《黄帝内经》被尊为医之始祖,为中医从业人员和爱好者经典。《灵枢》是《素问》的姊妹篇,内容除了论述脏腑功能、病因、病机之外,还重点阐述了经络腧穴,针具、刺法及治疗原则等。 本次影印选用明赵府居敬堂本作为底本,力图全真还原古本概貌(附必要的勘误),可作为学习、研读之权威性参考文献。
-
脊柱病中医特色疗法高祥福, 吕立江主编脊柱病是常见病和多发病,约有 97%中老年人群患有脊柱病,约有 25%青少年有脊柱疾患。且脊柱病发生率呈逐年递增和年轻化趋势,医护人员在各科从事脊柱病医疗越来越多,根据整个脊柱健康与脊柱病临床发展态势,我们组织编写《脊柱病中医特色疗法》,旨在与广大医务工作者与脊柱病患者共同应对脊柱病的“井喷”现象,及其对脊柱病的应对策略。 该医著主要介绍脊柱病的基本理论知识,中医特色治疗方法以及临床应用。
-
伤寒悟读邓杨春本书主要通过通俗易懂的方式,解读《伤寒论》中的关键要点,从人们容易观察到的现象入手,揭示这些现象的深层含义,从而帮助读者理解《伤寒论》中的深刻内容,同时也会揭示临床中常见的一些现象,服用药物的反应,整本书主要是以书中的几个重点问题入手,解释疾病治疗、发展、痊愈的过程,从而使伤寒变成更加通俗易懂的学术著作。本书语言通俗不失专业性,深入浅出地为读者解答《伤寒论》研习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兼具实用性与专业性。
-
外感病辨治纲要刘绪银外感时行病的病理演变过程中寒、温表象是对立统一的,伤寒六经辨证体系和温病卫气营血辨证体系、三焦辨证体系都是以脏腑、经脉、阴阳、表里、寒热、气血理论为依据的,只是侧重不同而已,没有本质区别。伤寒学派以伤寒为一级病名,以统温病,并不完全否定温病学家的学术思想。温病学家是以温病为一级病名,将《伤寒论》所述之伤寒限定为与风温、湿温、暑温、秋燥等并立的狭义伤寒。按照同病异治、异病同治的原则,寒、温辨证论治体系可以合二为一,以建立起较为完善的时行热病辨证论治体系。
-
玉一斋临证推求仲集蒋健 朱蕾蕾《玉一斋临证推求仲集》与《玉一斋临证推求》(人民卫生出版社,2022年8月)系伯仲之篇,编写体裁一致,以医案为主体,以疗效为前提,以治法方药为重点,以临证思维为展开,医案与医话相结合,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继承与创新相结合,真实客观地记录了蒋健教授的临证经验。诊疗案例包括了肺系、心脑、肝胆、脾胃、肾系及其他杂病等内科病证,此外还有五官、皮肤、骨伤、妇科病证,充分体现了蒋健教授尊奉大内科的精神以及全科知识结构;尤其是有关郁证性病证部分的诊疗案例,从临床实践角度佐证并阐述了蒋健教授有关郁证因机证治的一系列创新性学术思想与观点。与《玉一斋临证推求》不同的是,《玉一斋临证推求仲集》书中67篇内容系由全国首届中医药创新“百千万”人才工程岐黄学者、第六批与第七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及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传承工作室名老中医药专家、第四届上海市名中医——蒋健教授指导名中医工作室师承学员集录并整理撰写而成,学生完成初稿,蒋健教授修改审定。因此,《玉一斋临证推求仲集》是师生通力合作之篇,也是积极探索名中医工作室师承方式的成果之作。
-
卞嵩京医案卞嵩京本书对经方汤液家卞嵩京先生临证60余年的医案进行系统总结,涉及内、外、妇、儿、肿瘤各科,从对《本经》《伤寒》《金匮》之解读,阐释用药,以最真实的面貌,还原卞先生临证处方的原意和思路,从经方与本草的全新视角,将《本经》《伤寒》《金匮》这些看似枯燥的经典文献活用于临床,对临床各科中医师有重要的指导价值。
-
外科正宗陈实功本书由明代著名外科医家陈实功所撰,4卷,是中医外科三大学派之一——正宗派的代表。全书系统总结明以前外科学术成就,阐述120多种外科病症的证治,理法方药齐备。临证以脏腑、经络、气血为辨证纲领,内治以消、托、补为主,外治重视刀针、药蚀等法。尤其是正确处理内治法与外治法的关系,内外治并重,论病详尽,治法精当,论述结合作者多年的临证心得体会,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实用价值大,对外科临床实践有重要指导意义。《四库全书总目提要》称赞其“列证详,论治精”,是当今中医外科工作者的之书。本次整理选用明万历四十五年(1617)刻本为底本,同时选取多种校本反复比勘,以期成为高质量的精校范本。书前撰有导读,书末附有方剂索引,方便读者学习和查阅。
-
國醫典藏影印系列·黄帝内經太素楊上善《黄帝内经太素》是我国现存早的《内经》注本,首创对《内经》的全面分类研究。杨氏将《素问》《灵枢》原篇拆散,按其内容分为摄生、阴阳、人合等19大类。在每个大类之下又分若干小类,可谓有纲有目,子目章句布序井然,加强了《内经》内容的系统性和条理性。本书虽然对《内经》条文位置有变动,但对原书文字未予增删,保存了唐初《黄帝内经》的旧貌,具有重要文献价值。本次影印选用萧延平兰陵堂本《黄帝内经太素》23卷本(1924年)作为底本。萧氏校补《太素》,历时二十余年,校勘详细精当,有根有据,按语允当,原抄俗字也一律加以更正。加之兰陵堂本刻工精湛,很少误字,故萧本至今仍被视为《太素》研究的范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