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动化技术、计算技术
-
并联机器人刚体动力学分析暂缺作者动力学分析是设计并联机器人尺寸的基础。同时基于模型控制方法的应用也需要建立并联机器人的动力学反解模型。本书章对并联机器人的发展与应用等作了简单介绍。第2章对利用矢量对并联机器人的运动学分析方法进行了介绍,并且对欧拉角进行了叙述;由于在对并联机器人建立动力学反解模型时,一般是在没有奇异的情况下进行的,第3章对螺旋理论(靠前也有翻译为旋量理论)进行了简单介绍,然后介绍了一种基于螺旋理论的奇异性分析方法;第4章对常用的刚体动力学分析方法—牛顿—欧拉方程、动力学的达朗贝尔原理、虚功原理、拉格朗日方程和凯恩方法进行了介绍;第5章利用凯恩方法建立了Gough-Stewart平台的简化动力学反解模型;第6章利用牛顿—欧拉方程对6-UCU型Gough-Stewart平台建立了完整的动力学反解模型;第7章利用凯恩方法对Delta并联机器人建立了简化的动力学反解模型;第8章利用拉格朗日方程对Delta并联机器人建立了简化的动力学反解模型。
-
工业机器人操作与编程韩勇,徐明霞,梁毅 编《工业机器操作与编程(KUKA)》采用项目式编排,将每个项目分为多个任务,以实际的工作任务为主线,通过知识点讲解、任务练习模块和操作示范,辅以丰富的图文、微课视频及操作示例,做到“学中做、做中学”,构建工业机器人操作与编程的知识技能体系。内容包括机器人认知、工业机器人操作基础、工业机器人的运行准备、工业机器人示教编程、工业机器人高级编程、外部自动运行、空间监控及WorkVisual使用。《工业机器操作与编程(KUKA)》可作为相关专业职业院校的教材,也可作为科技人员参考用书和培训用书。
-
自动控制原理宋永端,马铁东,黄建明,王斌 著本教材比较全面地讲解了自动控制的基本理论和应用,分上、下册,本书是下册,共有7章,第8章阐述了线性离散控制系统的一般概念、数学模型、性能分析方法以及数字校正;第9章介绍了非线性控制系统的基本概念以及相平面法、描述函数法等;第10章介绍了控制系统状态空间描述的相关概念;第11章通过状态方程求解对系统空间模型进行定量分析;第12章介绍了线性定常系统的能控能观性;第13章介绍了控制系统的稳定性分析方法;第14章对线性定常系统的综合进行了讨论。为方便理解和夯实相关知识,每章均配备有例题和习题。 本教材比较全面地涵盖了大学本科“自动控制理论”课程的内容,可作为高校自动化、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机械工程及其自动化、热力工程、通信工程、电子信息工程等相关专业的“自动控制原理”课程教材,也可以作为相关教师、自动化相关专业研究生、科技与工程技术人员的参考书。 本教材各章节内容的介绍基于MATLAB的控制系统计算机辅助分析与设计方法,需要读者有相应的MATLAB应用基础,以加强对课程的理解。
-
检测与转换技术管雪梅,黄建平,王铁滨 著本书的内容主要包括传感器基础知识、检测与转换基本理论、电阻式传感器、电感式传感器、电容式传感器、热电式传感器、检测技术中的硬件电路、测控系统实用抗干扰技术、虚拟仪器测试技术等。全书共14章,分别介绍了常见物理量的检测用传感器,包括温度检测、力及压力检测、位移检测、速度和加速度检测、流量及流速检测、光电检测、气体成分及湿度检测。此外,本书还对传感器的相关检测知识、电路转换及信息处理技术、传感器网络进行了阐述,每部分内容都力求通俗、简明、实用、操作性强,每章后配有习题。本书可作为自动化、测控技术与仪器等专业的教材。使用本书时可以根据专业要求、实验条件和其他实际情况,对相应章节的内容进行取舍。本书可供高等院校本科生使用,同时也适合于高职高专学校电类专业学生及传感器相关领域技术人员使用。
-
自动测试技术实验教程王朕,肖支才,秦亮,聂新华 著本书从系统集成与应用角度介绍自动测试技术理论知识和实践训练项目。全书共6章,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第1章~第3章)为理论知识篇,主要介绍自动测试简介和虚拟仪器技术、测试总线技术和软件开发技术;第二部分(第4章和第5章)为教学实验系统篇,主要介绍教学实验系统所采用的教学实验开发软件(MicrosftVisualStudio和C#语言)、教学实验系统的硬件组成、教学实验系统的应用软件和利用本教学实验系统开展实验项目二次开发的方法和步骤;第三部分(第6章和附录)为实验篇,主要介绍简单自动测试系统的开发流程及五个实验训练项目。本书设计合理、体系完整、知识连贯;书中内容理论联系实际,实验流程 步骤详实,实用性强,能为学生更好地掌握自动测试技术的理论知识,熟悉自动测试设备的开发流程,并开展自动测试设备故障诊断与维修提供理论和实践指导。本书主要用作测控技术与仪器、武器自动测试设备、导弹设备维修等本科或士官专业的“自动测试技术”或“自动测试设备”等相关课程的实验教程,也可作为高等院校测控技术与仪器、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等相关专业与自动测试相关课程的实验教程或参考书,也可供从事电子设备或装备的测试与维护等工作的开发人员、科技工作者、工程师和研究人员参考。
-
过程控制系统与仪表王再英,刘淮霞,彭倩 著本书为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规划教材,并入选“十三五”国家重点出版物出版规划项目。本书针对自动化仪表与过程控制*新技术与工程应用,深入分析了过程控制常用(温度、压力、流量、液位、成分)检测仪表、控制仪表、执行器、本安防爆系统的工作原理;讨论了过程动态特性数学建模方法、单回路控制系统设计与参数整定,以及复杂(如串级、前馈、比值、均匀、分程、选择、大延迟补偿、解耦、双重等)控制系统的工作原理与设计方法;简要介绍了先进控制技术(自适应控制、预测控制、模糊控制、推理控制、专家控制、仿人控制)的相关知识;对DDC系统、DCS及PLC在过程控制中的应用进行了较为系统的论述,简单介绍了现场总线技术、控制系统网络的现状及发展趋势。*后对两个典型过程控制系统的工程实例进行了深入分析。全书共10章,每章均附有思考题与习题。本书可作为自动化专业及石化、电力、轻工、环境工程等专业的教材或参考书,也可供设计院所和企业过程控制工程技术人员参考。
-
大学计算机基础实验教程周立军,吕海燕,赵媛,王丽娜,方霞 等 编《大学计算机基础实验教程》是与“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配套使用的实验教材,根据新时期军队院校教学改革“向实战聚焦,向部队靠拢”要求进行编写。《大学计算机基础实验教程》共分七章,每章由理论部分、实验部分、习题部分组成。涉及的理论和实验内容包括计算机系统的安装与排故、操作系统的使用、文字处理软件Word 2010、演示文稿设计软件Power Point 2010、电子表格处理软件Excel 2010、计算机网络应用基础、数据库设计基础。每个实验分为目的、内容、步骤、思考题,大部分实验内容突出了军事应用背景。习题部分针对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的新要求编写,覆盖了《大学计算机基础实验教程》的关键知识点。《大学计算机基础实验教程》内容丰富,语言简洁,概念清晰,重点突出,章节安排由浅入深。可作为军队院校“大学计算机基础实验”课程的教材,也可作为教员、学员学习计算机基础的参考书。
-
工业机器人技术基础及应用田小静 著本书以ABB工业机器人为对象,采用YL1351A型六自由度工业机器人实训设备及YL1355A型工业机器人焊接系统控制与应用设备,结合工业机器人应用编程“1+X”证书应知应会知识要求编写而成。本书主要内容包括工业机器人基础、工业机器人操作基础、工业机器人编程基础、工业机器人硬件及通信基础、ABB工业机器人应用实例五个项目。在ABB工业机器人应用实例项目中,将常用工业机器人的搬运、码垛、焊接等内容通过现场编程和离线编程两种方式进行讲解,扩大了工业机器人技术的应用范围,具有很强的实践意义。另外,本书每个项目中的重点、难点知识都通过视频、动画或现场操作等方式进行辅助介绍,从而使学习过程中的知识点更加直观、易懂,使读者快速掌握工业机器人技术。 本书可作为高等职业院校、技师与技工院校工业机器人机电一体化、电气自动化等专业的教材,也可作为相关岗位工程技术人员的培训教材。
-
西门子数控系统结构及应用左维,陈昌安 编《西门子数控系统结构及应用(SINUMERIK 840D sl)》较全面地介绍了西门子SINUMEIRK 840D sl系统,内容分为10章,从系统硬件构建、开机调试、PLC程序编制调试、驱动分配、精度补偿、网络数据共享到机床联网,贯穿了数控系统调试组网的全过程。该书涉及解决工程中实际问题的众多知识点,覆盖面广,尤其是在系统报警文本编辑与机床联网部分,目前国内少有论述。该书可作为应用型本科及普通本科数控专业教材,高职高专相关专业师生可选取部分内容进行学习,还可供数控技术人员进行系统调试时参考。《西门子数控系统结构及应用(SINUMERIK 840D sl)》配套资源丰富,视频操作以二维码形式穿插于书中,电子教案、习题答案和PPT课件可于www.cmpedu.com网站下载。
-
自动控制基础薛弘晔 著本书是为应用型本科学校自动控制类课程编写的教材,重点讲述了经典控制理论、离散控制系统及其应用,主要内容包括自动控制基础概论、控制系统的动态数学模型、 控制系统的时域瞬态响应分析、线性系统的根轨迹法、控制系统的频率特性、 控制系统的综合与校正、离散系统与计算机控制系统,还对非线性控制系统分析和线性系统的状态空间分析作了介绍。 本书从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目标出发,将线性连续控制系统和线性离散控制系统分析设计同时放在基础理论教学的位置,突出基础性、共性问题,不苛求严格的数学推导,注重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思路,特别重视工程实用性。书中除附有电、液、气、机、热、能等方面的例题、习题外,还配有分析设计工具MATLAB的应用,便于读者理论联系实际,巩固所学知识。 本书适合高等学校自动化、电气自动化、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机械电子工程、控制工程、机电一体化、新型能源开发与利用、能源动力工程、建筑与环境设备等专业学生使用,亦可供相近领域的工程技术人员学习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