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力工程
-
青藏高原风能资源与开发潜力朱蓉本书是“第二次青藏高原综合科学考察研究”的成果之一。通过分析实测数据和数值模拟技术,本书揭示青藏高原风能资源丰富的主要原因,给出西藏和青海各地的风能资源技术的开发量,为青藏高原清洁能源发展远景规划提供科学依据。
-
地热能源[德]英格丽·斯托伯 (Ingrid Stober) [德]库尔特·布林 (Kurt Bucher) 著,张大伟 杨学立 译,何克坚 校以人类的时间尺度来衡量,地热能是一种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热能和电能来源。在过去的几十年里,利用浅层低温地热能资源供暖和制冷已经取得了巨大的进展。来自深部储层的地热资源能贡献大量的基载能源。增强型地热系统技术几乎能应用在任何地方。然而,这种技术尚需要进一步改进和研究。本书旨在为读者提供一个关于利用地热能源的许多不同方面的一般性概述。我们期待这一令人着迷的能源在不久的将来能得到进一步快速发展。我们希望大家都能拥有可靠、安全和环保的热能和电力供应。我们希望通过本书为能源的可持续利用作出贡献。
-
中国能源转型姬强,夏炎,莫建雷,孙德强 等随着全球应对气候变化行动的不断推进,能源转型成为全球共识。然而,能源转型的进程并不是线性的。能源转型过程中的机遇与风险并存,不确定性将伴随能源转型的始终。本书从能源转型的视角对能源转型的历史演进进行系统性的梳理,特别针对传统油气行业转型路径、可再生能源发展潜力、新型电力系统建设、氢能发展、碳市场与碳定价、化石能源资产搁浅、数字化与碳排放、环境规制与融资风险、电力需求与资源价格失衡等热点议题进行深入的探讨和量化分析。
-
风光新能源发电先进预测技术杨明 于一潇 李梦林风光发电受气象资源影响显著,具有显著的随机性与波动性,大规模、高比例并网对电力系统安全经济运行造成挑战,提升预测精度可有效缓解风光发电不确定性的负面影响,对于促进风光并网消纳、提升风光供电保障能力具有积极意义。另一方面,我国正稳步推进电力市场化改革进程,风光场站作为市场主体,其发电功率预测准确性将直接关乎场站的考核与市场收益。因此,如何充分利用数值天气预报信息,分析不同时空尺度下风光出力特性,利用先进模型与算法,准确预测风光发电功率,量化评估预测结果的不确定性,是电网调度、风光场站以及预测服务提供商持续关注的重点问题。本书的主题是对风电、光伏新能源发电的发电量进行预测。主要内容包括风光新能源发电预测背景、风光新能源发电预测基础、风电功率单值预测、光伏功率单值预测、风光新能源发电概率预测、风光新能源发电组合预测和风光新能源发电爬坡事件预测等。本书的研究成果是对作者团队研究成果的系统性总结,形成了完备的风光新能源功率预测体系,能够代表当前风光功率预测先进技术和前沿方向,具有一定参考价值。
-
新型电力系统数字孪生技术及实践江苏省电力试验研究院有限公司本书围绕新型电力系统数字孪生技术与实践展开编写,从核心逻辑到关键技术,图文结合,在分析数字孪生基本概念的基础上,对电力数字孪生的技术体系进行了讲解,详细阐述了数字孪生在新能源发电预测、设备状态评估和故障诊断、电力系统高保真仿真分析中的应用,并结合典型案例为具体工作的开展提供可行性参考,为读者完整呈现新型电力系统数字孪生技术的认知探索与实践总结。本书可供从事能源领域系统态势感知相关工作的人员,以及数据技术、数据科学领域的研究人员阅读参考。
-
可再生能源学科路线图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可再生能源学科发展与我国的能源发展体系和生态环境平衡直接相关联,本书从全局视角出发,用近期、远期的发展眼光,通过分析提炼出不同时间节点可再生能源学科的技术、产业、市场等要素特征,尽可能提出符合实际的可再生能源学科发展轨迹。在重点研究了国内、国外可再生能源学科的发展现状、属性及定义的基础上,深入研究和探讨了我国对可再生能源的一般性定义,不同研究部门对可再生能源定义的差异,以及我国可再生能源学科发展路径和现状,学科发展过程存在的问题。根据国内外在可再生能源前沿技术热点的发展趋势,预测我国未来可再生能源技术的发展方向和学科发展趋势,提出可再生能源学科近期和未来发展方向,制定本学科发展的路线图,为学科发展、规划提出建议,为学科协调创新研究、谋划学科布局以及促进相关产业发展提供参考。
-
制冷和热泵低碳发展导论江亿本书为“中国科协碳达峰碳中和系列丛书”之一,由江亿主编,张华执行主编,中国制冷学会组织相关研究人员编写而成。由于制冷和热泵设备使用广泛,其耗电量占全社会发电量的20%以上,每年折合排放二氧化碳当量超过5.5亿吨。制冷行业作为能源消耗和温室气体排放大户,在国家节能减排事业中有着不可或缺的责任和义务。技术创新是制冷和热泵行业实现“双碳”目标的重要途径,通过研发更加节能环保的技术和产品,为完成“双碳”目标作出应有的贡献,也由此推动全行业早日实现由大到强的根本性转变。
-
新能源消纳的有效安全域及其应用杨明 李鹏 于一潇随着风电、光伏等随机性新能源发电并网规模的不断扩大,电力系统运行中的波动性与随机性显著增强,严重影响电力系统运行的经济性与安全性。为此,如何高效利用电力系统中有限的可调度资源,提升备用配置的针对性与有效性,准确评估、合理优化并有效提升电力系统的新能源消纳能力,从而安全、经济地消纳大规模新能源发电,减少弃风、弃光等现象的发生,成为促进大规模新能源并网消纳理论发展,推动我国以新能源为装机主体和电量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的建设与发展,助力实现“双碳”国家重大战略目标所亟待解决的关键问题。《新能源消纳的有效安全域及其应用》一书提出了促进大规模新能源消纳的有效安全域概念,系统地介绍了基于有效安全域分析的含高比例新能源电力系统运行优化方法,实现新能源消纳能力的准确评估、合理优化与显著提升。在含高比例新能源发电电力系统中,如何应对新能源发电功率的强不确定性成为大规模新能源并网消纳亟待解决的关键问题。备用配置是电力系统应对不确定性的重要手段,然而,在传统的新能源并网消纳理论中,未能充分利用新能源发电功率预测结果中的有效信息,导致决策结果过于保守;同时,备用的优化配置仅仅关注其容量,而忽略了对备用优化配置效果的考虑,易导致备用配置的针对性差、有效率低;此外,多电网互动中的协同潜力未能充分挖掘,低估了电网本该具有的新能源消纳能力。随着新能源并网规模的不断攀升,电力系统运行中的不确定性显著增强,上述问题日益凸显。因此,《新能源消纳的有效安全域及其应用》一书在主动可控变量优化决策的过程中,构建新能源消纳的有效安全域,表达与优化节点上新能源发电功率的可接纳范围,为备用优化配置效果的刻画奠定基础。实际上,显式表达节点上的新能源消纳有效安全域,能够量化主动可控量能够传递到新能源接入节点的有效备用;同时,可以方便地表达新能源发电不确定性无法wanquan接纳而导致的系统运行风险,实现对备用配置效果的准确刻画;此外,新能源消纳有效安全域的构建与优化还能够为电力系统集中与分散控制的协同、系统新能源消纳能力的提升,提供量化依据。本书中主要章节在介绍电力系统运行控制物理机理与相应数学理论的基础上,提出了新能源消纳的有效安全域系列评估、优化与提升方法,并逐章给出了所述建模型与方法的算例分析,验证所述模型与方法的有效性,增强读者对于方法的理解。《新能源消纳的有效安全域及其应用》一书内容深入浅出、系统连贯、自成体系,可为从事大规模新能源并网消纳技术领域的研究生、科研人员和工程技术人员提供有益参考。
-
氢与燃料电池[丹]本特·索伦森 [意]朱塞佩·斯帕扎富莫《氢与燃料电池——新兴的技术及其应用(原书第3版)》通过全面覆盖在多学科的能源领域脱颖而出的制氢、储氢和燃料电池等应用方向,详细描述了已开发或正在开发的各种燃料电池技术。《氢与燃料电池——新兴的技术及其应用(原书第3版)》提供了氢和燃料电池技术的主要基本科学理论,与此同时,以一种深入浅出的方式介绍了上述技术的应用以及如何从技术、经济、管理等方面可持续融入社会。《氢与燃料电池——新兴的技术及其应用(原书第3版)》反映了最近出现的技术和最有前途技术的市场渗透,并结合当前的挑战和经济趋势,评估了燃料电池技术在未来的发展前景。《氢与燃料电池——新兴的技术及其应用(原书第3版)》更新并扩展了氢储存和运输、熔融碳酸盐燃料电池、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生物燃料电池(包括微生物燃料电池)、在运输和发电厂的应用、远景方案和寿命周期评估等内容。《氢与燃料电池——新兴的技术及其应用(原书第3版)》非常适合能源领域的研究人员和专业人士,尤其涉及新能源知识的学术界和工业界的人员阅读,同时也可供工程、物理和环境科学的教师和学生,以及参与能源或环境法规和政策制定的专业人士参考。
-
中国新能源电池回收利用产业发展报告 中国工业节能与清洁生产协会新能源电池回收中国工业节能与清洁生产协会新能源电池回收利用专业委员会本报告是中国工业节能与清洁生产协会新能源电池回收利用专业委员会在持续研究新能源电池回收利用产业的基础上推出的产业研究专著,主要总结了中国新能源电池回收利用产业发展情况,梳理并分析了2022年度国家层面及地方层面发布的电池回收利用行业政策及标准;基于行业公开数据、国家监管平台数据和国家溯源管理平台数据,总结分析新能源电池原材料、电池生产、电池应用、回收利用各个环节发展情况,多维度交叉分析动力电池市场表现、竞争格局、技术发展等现状,充分挖掘溯源数据价值;梳理了退役电池回收利用关键技术创新、设施设备创新、商业模式创新等方面的研究进展,分析各技术、设备及模式的创新性、适用性、经济性;梳理并分析地方试点、汽车生产企业、电池生产企业、综合利用企业在推动退役电池回收利用方面进行的积极尝试以及取得的进展,并挑选典型案例进行深入分析,研究其发展路径、发展模式、发展成效等,分析创新性、推广性、经济性;最后邀请多位专家对行业发展趋势、政策导向、技术发展及商业模式等几个方面进行了评述。本报告系统、完整、深入地分析了我国新能源电池回收利用产业的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可为政策决策、行业研究、企业发展提供重要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