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工业技术
-
工程制图与CAD冯淑珍,蒋伟本书根据目前工程制图的实际需要,以丰富的实例讲解了工程制图的基本概念与思路,全书共分为四篇: 篇为制图基础,主要介绍《道路工程制图标准》(GB50162—92)的基础内容;第二篇为画法几何,主要介绍投影理论及图示方法;第三篇为工程图,介绍了道路、桥梁、涵洞工程图的识读方法;第四篇为Autocad绘制工程图的方法与技巧。
-
标识密码学程朝辉Adi Shamir在1984年首次提出标识密码的概念. 21 世纪初, 伴随着一系列重要突破, 标识密码学进入快速发展时期. 在过去20 年间, 标识密码学形成众多理论研究结果, 一些标识密码算法已在业界得到广泛应用. 本书比较系统地介绍标识密码学领域的一些理论、模型、算法等, 并结合应用实践较详细地描述与工程应用相关的一些方法、实现和标准. 本书包括标识加密、标识签名、标识密钥协商协议等基本标识密码原语以及标识密码的一些重要发展, 如属性加密、广播加密、函数加密等. 本书还包括应用方面关注的密钥安全增强技术(如无证书公钥密码、门限标识密码、分布式密钥生成), 以及标识密码工程实现技术(如双线性对友好曲线的构造、双线性对快速计算方法及双线性对委托计算协议等).
-
燕山期中国陆缘岩浆成矿作用及其深部过程王晓霞,欧阳荷根,刘军,柯昌辉本书以板块构造理论为指导,以燕山期古太平洋、蒙古-鄂霍次克洋和中特提斯(班公湖-怒江洋)三大板块向欧亚大陆俯冲汇聚的视角,研究了古太平洋俯冲增生陆缘带、蒙古-鄂霍次克洋俯冲-碰撞造山带和班公湖-怒江俯冲-碰撞带关键地区岩浆与成矿作用的期次、空间分布规律、物质来源及其深部物质组成特征。在此基础上,结合前人的研究成果和资料,编制了中国燕山期陆缘岩浆成矿图,首次系统对比分析了不同演化阶段陆缘岩浆成矿作用的规律、异同及其与深部物质组成的关系。本研究为进一步深入探索和认识东亚燕山期多板块汇聚与中国大陆成矿大爆发等重大科学问题奠定了新的基础,提供了新的视角,也有益于该时期深部与浅部岩浆成矿作用关系的深入研究。
-
区域协同创新中高速铁路的网络效应龙奋杰,朱桃杏,石朗随着我国高速铁路“八纵八横”主通道格局的全面建成,高速铁路的区域“流效应”正逐步转化为区域协同创新的重大优势。本书通过系统梳理高速铁路影响区域创新的基础理论,从创新人才流动和创新空间重构等方面剖析高速铁路条件下区域创新的特征,从仿真和实证的视角验证高速铁路对区域创新的效果,从全国层面、京津冀区域层面和城市层面研究了高速铁路对协同创新具体表现及作用机制,最后对高速铁路场景下区域协同创新的利益协调过程进行博弈仿真,并提出高速铁路网络引导的区域协同创新发展机制与对策。
-
从太空观测到的极地冰盖量变冉将军进入21世纪以来,卫星重力的发展被认为是大地测量学领域在继GPS(全球定位系统)后的又一次革命性进步。尤其是低轨重力卫星计划GRACE的成功实施,为研究地球重力场时空变化提供了丰富的观测数据,给地球物理学、大地测量学、水文学和冰川学等领域带来了勃勃生机。极地的战略地位显得越发重要,然而中国对极地的研究尚少。鉴于此,《Mass variations of polar ice sheet observed from space》重点介绍了目前从GRACE观测数据里提取出地球表面质量迁移信号的主流方法(mascon: mass concentration)的关键技术,包括**的参数化方法、基于Tikhonov的时空约束、观测数据的方差协方差矩阵等,并跟国际主流单位(美国宇航局喷气推进实验室NASA-JPL、戈达德飞行中心)的产品做出详细的分析比较。更重要的是,本书将对近十年来北极冰川的质量变化做出准确全面的评估,可以服务于国家目前准备开发的“冰上丝绸之路”-北极航道(“一带一路”海上合作路线)。
-
《黄河流域十年实地调查记》 手绘线路图研究 第二册天津自然博物馆,张彩欣《黄河流域十年实地调查记(1914—1923)》又名《十年行程录》,是北疆博物院最重要的学术著作,全套6 册,包括文字分册、地图分册和图集分册。该套学术成果是北疆博物院创始人桑志华在1914—1923 年间,考察我国黄河流域广大地区的真实记录。该书不仅有作者详细记录的所到各地风土人情、环境物候、动植物资源、河流湖泊等情况,还包括多幅手绘地形地貌及部分科考途中拍摄的照片,是北疆博物院自建馆以来**代表性和影响力的科研成果,对研究中国北方动植物资源、地质地貌、河湖流域,以及人文历史有着重要的学术价值,同时在民俗宗教、北疆博物院历史及藏品研究等方面也具有极大的参考价值。本书即是对其中地图分册后半部分的**研究成果,包含原书法语手绘图77 张及其翻译研究版GIS 地图,以期全面展示、公布天津自然博物馆文物收藏与研究的现状。
-
《黄河流域十一年实地调查记》 手绘线路图研究天津自然博物馆,张彩欣《黄河流域十一年实地调查记(1923—1933)》又名《十一年行程录》,是北疆博物院最重要的学术著作,包括文字分册、地图分册和图集分册。该套学术成果是北疆博物院创始人桑志华在1923—1933 年间,对我国黄河以北广大地区探寻考察的真实记录。该书不仅有作者详细记录的所到各地风土人情、环境物候、动植物资源、河流湖泊等情况,还包括多幅手绘地形地貌及部分科考途中拍摄的照片,是北疆博物院自建馆以来**代表性和影响力的科研成果,对研究中国北方动植物资源、地质地貌、河湖流域以及人文历史有着重要的学术价值,同时在民俗宗教、北疆博物院历史及藏品研究等方面也具有极大的参考价值。本书即是对的是对其中地图分册后半部分的**研究成果,包含原书法语手绘图77 张及其翻译研究版GIS 地图,以期全面展示、公布天津自然博物馆文物收藏与研究的现状。
-
发展与重塑孙铁山城市空间结构是城市空间发展方式的集中体现,是城市发展形式和质量的重要决定因素,对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和竞争力提升具有重要意义。本书立足于城市经济学的分析方法,并融合对城市规划和城市治理的思考,讨论了城市空间结构的理论、方法与国际经验,中国城市增长与空间扩张,中国城市多中心空间发展,中国城市空间结构的类型与绩效,中国城市空间结构演变,中国城市地域功能组织与演化,中国城市空间重构与职住空间关系变迁,交通发展与中国城市空间结构,中国城市空间结构与环境质量,以及中国城市空间发展战略与转型等问题。
-
人工智能应用开发马兴录,王剑峰,刘扬本书是一本基于机器人平台的实践类教程,重点瞄准人工智能技术在机器人中的应用开发。本书以树莓派智能车为载体,从智能车的组成入手,帮助读者熟悉智能车软硬件资源,然后一步步引导读者搭建TensorFlow的开发框架,结合视频传输实现机器视觉,再结合语音输入及手机APP实现语音识别,并介绍了脑机接口方面的简单应用。在此基础上,读者可自行开发更加智能的各类应用,如无人驾驶、物体识别、语音控制驾驶等。 本书通俗易懂、实用性强,既可作为计算机类、自动化类或机电类本科高年级学生的课程设计或实训类课程的教材使用,又可供相关专业人员尤其是初入门的人员参考,同时,本书也可作为机器人或人工智能相关比赛的参考用书。
-
基于ROS的机器人系统设计与开发林燕文,李刘求,杨潮喜本书是智能制造 工程技术应用人才培养新形态一体化教材之一。本书共分为7章,包括控制系统开发平台介绍、ROS简介、ROS的初步操作、机器人模型的创建、机器人控制环境的建立、机器人运动控制和ROS的应用。本书以移动机械臂的搭建、仿真与编程为突破口,系统介绍了ROS开发过程中各个工具的使用及开发流程。本书可作为机器人工程、智能制造工程、机械工程、工业机器人技术、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等专业的教材,也可作为工程技术与机器人研发设计人员的参考资料和培训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