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科学
-
昆虫行为周光益,顾茂彬,王旭 等 著昆虫行为学研究是近年来受各国科学家关注的一门学科,但国内对其系统研究专著极少。本书是作者们数十年野外对昆虫及其各种行为观测、调查研究的成果总结,以图文并茂的形式展示并剖析主要的昆虫行为,如昆虫的取食行为、访花传粉行为、趋光和负趋光行为、趋泥与吸水行为、聚集与迁飞行为、防卫和攻击行为、求偶与交配行为、产卵行为、社会行为、以及特殊的洞穴昆虫与行为等。本书也综述分析了昆虫行为与环境的各种关系,包括昆虫寄主、环境变化和气候变暖对昆虫行为的影响、极端气候与昆虫行为变化以及昆虫的行为机理等方面。同时,该书也系统分析了昆虫与人类的各种关系以及昆虫行为在各领域的应用。
-
新编光合作用学许大全 著本书除绪论(包括光合作用的重要地位、演化简史和研究的里程碑)外,由分子机制(光合机构、光反应、同化力形成、碳反应)、环境影响(光、温度、水、气、矿质营养)、调节控制(基因表达调节、捕光调节、电子传递调节、碳同化调节、能量耗散、信号转导、节律变化和相互协调)、改善应用(光合作用效率、光合作用的改善)和人工光合等5篇共计20章组成,系统介绍光合作用的理论及应用知识,反映**研究进展,凝聚了作者几十年的研究经验
-
中国动物志 昆虫纲 第七十一卷 半翅目 叶蝉科杆叶蝉亚科 秀头叶蝉亚科 缘脊叶蝉亚科张雅林,魏琮,沈林,尚素琴本志包括总论与各论两部分。总论部分详述了叶蝉科杆叶蝉亚科、秀头叶蝉亚科和缘脊叶蝉亚科的研究简史、形态特征、相关的分类系统及各类群的地理分布等。各论部分系统记述了我国杆叶蝉亚科、秀头叶蝉亚科和缘脊叶蝉亚科等3亚科昆虫40属152种的形态特征、地理分布,提供了147幅种的形态特征图,并编制了分属、种检索表。文末附有中名索引、学名索引和7幅成虫彩色图版。
-
激发与超越杨剑 等著本书主要介绍深圳职业技术学院面向生物产业培养创新型技术技能型人才的实践过程和理论探讨, 创立了“产学研赛创合一”人才培养模式。全书共八章,包括“产学研赛创合一”模式的理论探讨;产中生学,学中有研,研赛生创,研赛生创,创中有产,专创融合,“产学研赛创合一”模式的实践经验。本书对生物及其他高端产业创新型技术技能人才的培养具有引领和示范作用,适合开展高端产业应用技术技能培养的相关专业教师,以及从事职业教育研究和职业院校管理者阅读。
-
长江河口滩涂湿地陈家宽 主编国内对长江河口生态系统的研究已经大大缩短了我国与国际学术界同类研究的差距。本书对崇明东滩和九段沙的自然地理、植物资源、动物资源、周边社会经济活动作了综合考察,特别在河口滩涂的生物多样性、外来入侵种、围垦等对生态系统的主要功能群的影响、食物网结构与相邻生态系统的物质交换过程与机理、滩涂生态系统的碳氮通量与时空动态以及互花米草控制与鸟类栖息地优化工程等方面作了详细梳理与介绍。内容包括:自然地理、资源与保护区建设,鸟类多样性的现状及近十年来水鸟变化趋势,植物区系、植被及其植物群落类型、分布与变化,2008与2013年水生动物资源分布及生态修复工程,施工期水生动物群落演变保护区及周边社区社会经济调查,保护区制度建设、科技创新和自然教育的评述,保护区建设的社会评价。
-
热带鱼类生理学(巴西)阿达尔贝托·L.瓦尔(Adalberto L. Val) 等编著;林浩然 等译暂缺简介...
-
西北太平洋仔稚鱼图谱王小谷,王春生,钟俊生《西北太平洋仔稚鱼图谱》共有289幅高清照片,以实物标本照片的形式记述了西北太平洋海域的隶属于17目66科154种仔稚鱼,其中有88个种类鉴定到种,41个种类鉴定到属,25个种类鉴定到科。每一物种详细描述了各阶段的主要特征,同时记录了这些种类的分布海域及采样信息。
-
中国近海底栖动物常见种名录李新正,甘志彬本书依据世界海洋生物目录(WorldRegisterofMarineSpecies,WoRMS)网站所提供的分类系统。当WoRMS数据库关于某个门类的分类系统不明确时,本书参考**发表的该类群**分类系统学文献,以及《中国海洋生物名录》和《中国海洋物种和图集》两部专著所采用的分类系统。本书共记述中国近海底栖动物常见种18门4585种,每种均有中名、学名及分布信息,同时还列举了一些物种的同物异名。本书涵盖了我国常见的底栖动物种类,将成为我国海洋底栖生物和生态学研究的实用工具书,进一步服务于我国海洋生物多样性保护和可持续开发。
-
微生物多样性概论黎志东生物多样性是生态平衡和生态保护的基础,而微生物多样性又是生物多样性的集中体现。本书立足于微生物多样性的特点,共六个主题,从微生物与传染病防控、微生物与农业生产、微生物与工业生产、微生物与环境保护、微生物与文物保护、微生物与基因工程等领域中,选取具有代表性的内容加以阐述,力图以点带面,展示微生物学在基础研究及实践应用中的进展;与此同时,力图展示在“微生物”这个载体上,多种知识、技术和观点的交叉、融合和碰撞,从而激发创新思维和创新方法,为学科发展提供 多原创动力。
-
向大自然借智慧阿米娜·汗,梁志坚[译]大自然通过优胜略汰使许许多多的物种进化出了令人类叹为观止的生存智慧:昆虫的眼睛能看到我们昂贵的隐形眼镜都看不到的东西,白蚁丘在炎热的沙漠中无需空调也可以保持凉爽,鸟儿能最大限度地利用复杂的气流自如飞行……在这本讲述仿生学的科普书里,阿米娜·汗妙趣横生地讲述了大自然物种的无穷奥妙,并启示我们:大自然是最好的老师,包括建筑师、生物学家、纳米科技研究员、工程师在内的每个人都应该虚心地“向大自然借智慧”;我们正处在生态恶化、过度消费资源的历史拐点上,洞悉自然中的秘密力量可以让我们获得创造的灵感,推进人类的发明和科技创新,向更加安全、实效、多产的生活方式迈进。《向大自然借智慧:仿生设计与更美好的未来》通过材料科学、运动机械、系统建筑、可持续发展方面丰富而精彩的实例,向我们展示了在不久的将来,人类如何借助"仿生的智慧",轻松地建立亿万美元的多元化产业,解决过去十几年中耗费大量人力、物力和财力都劳而无果的事情。《向大自然借智慧:仿生设计与更美好的未来》引人入胜地展示了仿生学的魅力、生物学发现对于文明的意义,也有助于我们思考基础科学与应用科学间的关系、深度研究与广度研究间的关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