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科学
-
植物入侵生态学李博 马志军 吴纪华 鞠瑞亭 等生物入侵是全球面临的三大棘手的生态环境问题之一,不仅影响生物多样性及生态系统结构与功能,而且影响着人类社会经济发展和生命健康。我国是生物入侵最严重的国家之一,入侵种数量众多,其中互花米草是肆虐我国滨海湿地的入侵植物,已在辽宁至广西沿海形成极其广泛的扩张局面。1979年,我国出于保滩促淤生态工程所需,引进互花米草。引进后虽然发挥了较好的生态功能,但是由于其独特的生物学特性和对环境条件的适应性,造成的负面影响日益彰显。本书以互花米草为例,在适当参考国内外同行相关工作的基础上,全面梳理和系统总结了复旦大学近20年来互花米草的研究进展,涉及互花米草的生物学与生态学特征、引种历史与地理分布、入侵机制与生态学影响、管理与控制等多个方面。
-
木通种质资源描述规范和数据标准李斌,郑勇奇 著《木通种质资源描述规范和数据标准》的制定是国家林木种质资源平台数据整理、整合的一项重要内容。有利于整合我国木通种质资源,规范木通种质资源的收集、整理和保存等基础性工作,创造良好的资源和信息共享环境和条件;有利于保护和利用木通种质资源,充分挖掘其潜在的经济、社会、生态和园林应用等方面的价值,促进木通种质资源的有序利用和高效发展。木通种质资源描述规范规定了木通属种质资源的描述符及其分级标准,以便对木通属种质资源进行标准化整理和数字化表达。木通种质资源数据标准规定了木通属种质资源各描述符的字段名称、类型、长度、小数位、代码等,以便建立统一规范的木通属种质资源数据库。木通属种质资源数据质量控制规范规定了木通属种质资源数据采集全过程中的质量控制内容和质量控制方法,以保证数据的系统性、可比性和可靠性。
-
700种植物野外识别速查图鉴王以忠本书收录了野外较常见的植物700种,主要包括有文献记载可食用的植物、据研究证实有毒的植物、常用于中药的植物等。每一种植物均配有突出植物识别特征的彩色图片,并对植物的别名、识别、分布、药用、食用、毒性等信息进行了简要的文字描述。本书内容按照野外观察植物的感官认识的层层深入进行编排,首先按照植物的大小、直立或匍匐、草本或木本、水生或陆生等进行大体分类,再根据叶的形态进一步分类。读者可以通过查阅本书中每一植物的特征性图片及植物特征文字描述对植物进一步鉴别。本书适合中医药学、植物学、农学、园林学等专业人员及植物爱好者参考阅读。
-
云南红河地区昆虫多样性李巧,卢志兴,陈又清,武建勇 著红河地区(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位于云南南部,地处低纬度亚热带高原型湿润季风气候区,北回归线横贯东西,境内地形复杂,高差悬殊,既有海拔3074.7米的高峰,也有海拔76.4米的河谷,在大气环流与错综复杂的地形条件下,气候类型多样,具有独特的高原型立体气候特征(属热带、亚热带立体气候),雨量充沛,形成了优异自然环境,孕育着种类繁多,形态结构丰富的动植物资源,生物多样性极高,其综合性自然保护价值在国内是较为少有的。本书整理出红河地区昆虫名录,计17目212科1409属2668种。这是首次对红河地区昆虫多样性的系统报导,记载云南省新纪录种14种,国家二级保护动物3种,近危物种7种。此外,本书附有红河地区部分已知昆虫物种图片,计7目57科564种。本书的出版对摸清红河地区昆虫多样性家底具有现实意义。
-
中国迁地栽培植物志张静峰,蔡磊 著,张静峰,蔡磊 编本志收录了我国主要植物园迁地栽培的夹竹桃科萝藦亚科球兰属植物163种7亚种,其中中国原生植物38种1亚种,原产于热带亚洲等境外分布植物125种6亚种,结合国际**分类学研究,及干标本和文献查阅,纠正了植物园鉴定错误的物种名称,修订了《中国植物志》和Flora of China基于干标本观察的部分物种的分类学信息。科拉丁名采纳Endress et al.(2014)的分类系统,种拉丁名主要参考Tropicos,及IPNI,并按拉丁名字母顺序排列。每种植物介绍包括中文名、拉丁名、异名等分类学信息和自然分布、鉴别特征、迁地栽培形态特征、受威胁状况评价、引种信息、物候信息、迁地栽培要点及植物应用评价等,并附精美彩色图片展示物种形态学特征。为了便于查询,书后附有中文名和拉丁名索引。本志可供植物学、林学、农学、园林园艺、环境保护等相关学科的科研和教学及植物爱好者参考使用。
-
温州海岛植物王金旺 陈秋夏 魏馨本书收录了被子植物中单子叶植物15科168种。书中蕨类植物科的概念和排列顺序按照秦仁昌系统,裸子植物科的概念和排列顺序按照郑万钧系统,被子植物科的概念和排列顺序按照恩格勒系统,与《浙江植物志》相同。书中详细描述了植物的形态特征、海岛生长环境与分布、用途等信息,每个物种都配有相关的彩色照片。
-
经济陈文汇 等著野生动物是山水林田湖草生命共同体的关键纽带,无论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还是构建以国家公园为主的自然保护地体系都与野生动物密切相关。随着自然生态环境的改善,野生动物的种群数量及分布区域都出现大幅度增加,人类活动区域与野生动物栖息地及活动区域之间日益交叉融合,人与野生动物的接触日渐增多,冲突加剧趋势明显。开展人与野生动物冲突管理研究,不仅直接推动人与野生动物和谐共生的建设措施,而且对促进野生动物保护和构建边远山区美丽乡村贡献力量。本研究在充分利用野生动物管理学,保护生物学,资源与生态经济学以及统计学的相关方法,系统分析国内外相关研究成果,对我国野生动物造成损失补偿等进行系统分析,构建了野生动物种群数量增长及分布扩散模型,分析了经济一生物双系统影响下的野生动物种群均衡,以及人类干扰活动对野生动物种群数量的影响等,然后对野生动物冲突各方进行进行界定,开展关联分析,设计利益相关方的成本效益计量方法。在基础上,构建协调各方利益的经济生物综合控制模型,通过综合控制程度、方向因子建立野生动物冲突的控制模型和政策框架体系。上述研究成果为有效解决人与野生动物冲突,建立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促进乡村振兴提供决策参考。
-
动物园的转型之路黄松 张恩权 周学红 王强 主编随着经济发展与环境问题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人类社会的生存空间与野生动物生活区域的重叠范围不断加大,野猪进店、大象北迁等现象都在表明:人们对野生动物的认知和态度不得不有所转变:了解野生动物、认识到野生动物和其生存环境之间的紧密联系,从而规范自身行为、减少环境压力,共创生物多样性和谐共存的美好家园才是可持续发展之路。在这样的背景下,动物园在保护和教育方面所扮演的关键角色将显得尤其突出。动物园一直以来都占有一个不可替代的地位,因为动物园饲养展示活生生的野生动物,从而以一个全方位的、整合的方式运行物种保护和保护教育工作。对所有人群、特别是年轻人来说,对大自然和野生动物的第一次接触常常就是发生在动物园,因此动物园是培养当下以及未来拥有环境友好意识的新一代公民的基地。然而,要想完成这一使命,目前国内的大多数动物园还不得不面对转型的阵痛,这不仅是党和国家方针政策的需要,也是动物园行业自身发展的需要,更是广大人民群众的迫切需求。在本书的编写过冲中,汇集了国内动物园行业及环境保护领域的多名专家,结合动物园行业发展历史、近期变革以及未来发展方向,富有建设性地从以下多方面论述了传统动物园在向现代动物园转型过程中需要主要关注的意识转变和努力方向,例如:从饲养管理转变为行为管理;从保证成活率转变为提高动物福利;从展示机构转变为科研机构;从丰容作秀转变为日常运行;从驯兽表演转变为行为训练;从景观设计转变为生态设计;从科普教育转变为保护教育等等。
-
赣南林源药用植物图鉴胡小康 宋墩福本书以《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收载的植物药材品种为主要参考,结合的赣南植物资源调查成果,共收录赣南林源药用植物131科304属362种。为了体现植物分类学的最新成果,本书主要采用近年来基于分子系统学研究结果而形成的新的分类系统,其中石松和蕨类植物采用PPGI系统,裸子植物采用郑万均系统,被子植物采用APG IV系统。本书对每种药用植物的中文名、学名、别名、形态特征、生境、中药名、人药部位、采收加工、功能主治、性味归经等都做了描述,其中形态特征主要以《中国植物志》为参考,并结合《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名录》《江西省森林药材种植重点发展品种》等对部分种类增加了植物保护等级和人工栽培技术内容。配图全部为实拍照片,突出生境、识别特征和人药部位等特点。为方便读者阅读和使用,本书在排版中将采收时间和药用部位两类重要信息同时以图标的形式进行标注,其中采收时间以不同的图标代表春、夏、秋、冬四个季节在每种的中文名后进行标注,药用部位分全株、根、茎、叶、花、果、种子及孢子等在页缘以颜色进行标注。本书是融科研、生产、教学及科普于一体的工具书,也可作为林业、中药、植物学等相关研究人员、生产应用人员等适用的参考书。
-
雷州半岛滨海植物林广旋 著雷州半岛地处中国大陆的最南端,地跨北热带和南亚热带两个气候带。其三面环海,海岸线长,沿线港湾密布、海岛众多,沿海滩涂广阔,生境类型多样,以红树植物为代表的滨海植物资源十分丰富(其中,红树林面积占全国的1/3),区系成分复杂,具有区位独特性和重要性。由于各种原因,过去人们对雷州半岛滨海植物的关注度不高,系统介绍的研究资料较少,且多零散不全。近年来,随着海岸生态修复、生态科普、自然教育等生态文明建设实践活动越来越受到重视,笔者决定利用在红树林自然保护区工作的有利条件,及多年实地调查、拍照并搜集、整理有关资料基础上,编集成《雷州半岛滨海植物》,以期为雷州半岛海岸带生态修复、科研、引种驯化、自然教育和植物爱好者提供资源信息,同时,也为今后植物资源高效发掘利用提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