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文学/地球科学
-
电磁勘探偏移成像方法王书明,底青云,王若本书阐述电磁勘探偏移成像技术在时域和频域电磁数据中的应用。首先,介绍电磁偏移基本理论和研究历程;然后论述其用于处理时域和频域电磁数据的基础性理论,包括电磁偏移数理基础、电磁偏移场算法与程序实现、电磁场域变换等内容;最后,论述电磁勘探偏移成像技术对时域和频域电磁数据的处理效果和应用价值。
-
New Thinking in GIScienceBin Li,Xun Shi,A-Xin本书是探讨地理信息科学(GISscience)领域前景的前瞻性论著,由该领域国内外一线研究人员撰写,涵盖了广泛的主题并代表了多种观点。作者们提出了对地理信息科学概念框架的扩充方案和途径,讨论了一系列用于分析和建模的方法和技术,阐述了从地球传感到社会传感集成过程的关键问题,提出了跨越自然科学和人文社会科学应用领域的前沿问题,涉及城市科学、土地利用和规划、社会治理、交通、犯罪和公共卫生等重要方面。本书概述了地理信息科学的研究方向,是该领域研究人员和从业者的重要参考文献。本书适合地理信息、遥感、测绘及相关交叉学科的高校师生和科研人员阅读。
-
光学遥感偏振成像全链路仿真孙晓兵,刘晓,黄红莲,涂碧海,易维宁光学偏振遥感信息链路涉及地球大气-地表系统多个环节,来自地-气系统的光偏振辐射信息传输特性仿真是其性质参数反演和偏振遥感图像解译的重要研究内容。本书系统介绍作者及其研究团队在偏振遥感成像仿真领域的多年研究成果。全书分为6章,按照典型地物偏振特征、大气偏振辐射传输特性、遥感探测器仿真和偏振遥感信息链路仿真等介绍相应的仿真技术与方法。调研大气及典型地物偏振遥感应用研究状况,分析不同自然地物典型样品以及人工目标样品的实验情况,介绍大气矢量辐射传输特性及代表性算法和时序成像偏振探测器仿真,在综合考虑偏振遥感全链路信息传递过程的基础上,给出成像仿真过程、仿真相关评价和结果验证。
-
岩石风化碳汇与气候变化白晓永等本书针对当前岩石风化碳汇与气候变化相关研究中亟待解决的问题,系统论述了多时空尺度的岩石风化碳汇量级与演变机制、陆海有机碳迁移对气候变化的响应。全书共分五篇14章,主要内容涉及碳酸盐岩、硅酸盐岩、12类主要岩石的风化、外源酸的影响和陆海有机碳运移。本书绘制了岩石风化碳汇的时空动态图谱,系统评估了其量级及演变机制,明确其在全球碳循环中的贡献,并定量评估了气候变化及生态修复的影响。此外,本书还揭示了主要河流有机碳的陆海迁移机制,更新了各洲从陆地向海洋运移有机碳贡献率的认识。
-
海洋动态测量理论与方法何秀凤,吴怿昊,刘焱雄 等紧密围绕海洋大地测量的任务和内容,系统全面地论述了现代海洋大地测量的新技术与数据处理方法。本书共9章,第一章为绪论,介绍海洋基础知识、海洋大地测量的发展史和基本内容;第二章介绍海洋大地测量的平面和垂直基准建立;第三章介绍卫星测高技术与海潮模型建立方法;第四~六章针对水深测量、水面和水下导航及海洋重力等问题,分别介绍了前沿观测技术和数据处理方法;第七章介绍合成孔径雷达内波测量;第八章介绍海洋GNSS气象学;第九章介绍GNSS-R海洋遥感监测技术。
-
1920年海原8.5级大地震地震断层破裂带调查与研究环文林《1920年海原8.5级大地震地震断层破裂带调查与研究》在对海原大地震形变带进行详细调查研究的基础上,从地震动力学的角度对海原地震断层破裂带进行了分段,讨论了地震断层破裂带的空间分布特征、位移形变分布特征、力学机制和地震活动的发展演化过程等;从地球动力学角度讨论了海原大地震发生的大地构造和地震构造环境、构造应力场与形变场,以及地震动力的来源等。在这些研究的基础上讨论了“海原寰球大地震”的孕育区和发震构造。
-
地震数值预测总体设计导论姚琪地震数值预测是一个涉及多学科的系统工程,需要不同专业的精准合作和长期持续努力,因此一个系统性的总体设计对这一领域的发展是重要的。目前并没有这样一个总体设计,本书也无法完成提出一个普遍接受的总体设计的任务。但面对新的发展环境和发展要求,开始总体设计的讨论无论如何是有意义的。地震数值预测的总体设计工作目前还面临一个重要而紧迫的任务。中国地震科学实验场作为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已列入中华人民共和国“十四五”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本书在很大程度上是在实验场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的计划、可行性研究、初步设计工作中研究、讨论的结果,也是在这一过程中理论与实践反复的“相互作用”的结果。在一个发展之中的领域中形成的理论认识,在很多方面肯定是不完美的,但由于其鲜活和“接地气”,其中的很多东西,包括不完美的东西,弥足珍贵,值得记录。
-
激光测高卫星数据处理关键技术及应用李少宁本书内容以激光测高卫星数据的几何处理技术为主,介绍国内外激光测高卫星数据产品的分级体系,分析激光测高卫星链路中影响几何定位精度的主要误差源,阐述激光测高卫星数据几何处理的关键技术与方法,旨在使读者能在较短的时间内掌握激光测高卫星数据几何处理的基本理论、方法及应用。
-
天空地海量多源异构数据汇聚与协同江碧涛等本书通过整合利用卫星和航拍影像、地面跨时空视频、网络数据和地理信息等多源异构数据,围绕天空地海量数据源分布特点和安全保密要求,并根据公共安全事件智能感知与理解的需要,利用先进的多源异构数据汇聚与协同相关技术,实现多源异构数据的跨时空、多尺度、多粒度汇聚,构建公共安全事件处置需要的数据体系,形成跨系统协同管理、跨空间安全调度、跨平台安全服务的数据保障总线,并建设一体化天空地海量多源异构数据汇聚管理平台,为公共安全事件的智能感知与理解提供数据支撑服务。
-
激光钠导星及其光波大气传输特性刘向远,王玺本书系统阐述了激光钠导星的特性以及大气湍流对激光钠导星的影响。根据激光钠导星的产生和波前探测的顺序,对激光的上行传输、激光与大气中间层钠原子的作用及激光钠导星光波大气传输成像进行研究,主要分析了激光钠导星的亮度特性、闪烁特性、光斑特性及其光波传输成像和回波光子数的计算等。本书可供从事激光大气传输及自适应光学的工作者或相关研究人员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