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文学/地球科学
-
竺可桢全集竺可桢《竺可桢全集》收录迄今可见的竺可桢文稿约2000万字,共24卷。第1—4卷为学术论文、大学讲义、科普文章、演讲词、工作报告、思想自传、信函、题词、序跋、诗作等;第5卷为外文著述;第6—21卷为1936—1974年的日记;第22—24卷为补编。各卷附珍贵历史照片。本书为第4卷,收录竺可桢1960—1973年的文章、会议致词、工作报告、序跋、提案、审稿意见、信函、题词、诗作,专著《物候学》的初版本和修订本,以及个人收藏的思想自传、入党申请书、履历表、证明材料等,凡171篇。1960年,时处三年困难时期,竺可桢已达70岁高龄,却依然四处奔波,躬行于穷乡僻岭之间。资源考察、沙漠治理、南水北调、自然保护、科学“支农”等,是他1960—1965年所思所行的主题。1962年他72岁时,实现了加入中国共产党的夙愿。“文革”时期,竺可桢虽然得以列入特殊保护名单而幸免遭受严重冲击,而事实上也是突然离开了领导岗位。在被迫“赋闲”中,他充分利用原来难得的时间,把心血投入到自己早有兴趣且有多年雄厚积累的两项工作上,一是潜心撰写《中国近五千年来气候变迁的初步研究》,二是与合作者共同完成对《物候学》的修订。本卷所及年代,政治动荡频仍,在持久的困惑中,竺可桢心中最大的牵挂依然是国家的命运、人民的疾苦、科学事业的前途。他的思想自传、入党申请书和许多信函,反映了那个时代特定一类老知识分子认真“改造”、否定“旧我”的思想进路。
-
竺可桢全集竺可桢《竺可桢全集》收录迄今可见的竺可桢文稿约2000万字,共24卷。第1—4卷为学术论文、大学讲义、科普文章、演讲词、工作报告、思想自传、信函、题词、序跋、诗作等;第5卷为外文著述;第6—21卷为1936—1974年的日记;第22—24卷为补编。各卷附珍贵历史照片。本书为第15卷,收录1958—1960年的竺可桢日记。在这三年中,竺可桢的新头衔有:中国科协副主席、国家大地图集编纂委员会主任、欧美同学会主任委员。新获得的学术荣誉有国际科学史学会会员和苏联地理学会外国会员。 两次代表中国科学院走出国门,一次是赴莫斯科出席黑龙江资源开发会议并签署中苏合作总决议,一次是赴平壤签订中朝两国科学院合作协定。还有一次是以全国科协副主席身份率团赴华沙参加第6次世界科协全会。 事有凑巧而并非出于刻意安排,本卷的这三年,在共和国历史上是用“大跃进”来概括的。在跃进声浪初现时,竺可桢也曾热情地向地理学工作者做过“向地球进军”的动员,而在实际工作中依然本其一贯之“求是”精神,真真正正在“脚踏实地”工作着。从日记中可以看出,这位老人的绵绵足迹留在了中国的边远荒僻地区,到天山南北做综合考察,到内蒙、宁夏、甘肃的沙漠地带考察治沙工作,到川滇山区考察南水北调……奔波之余,还撰写出他在这一时期最重要的论文《中国的亚热带》,判定了中国亚热带的北界和南界。 本卷日记中客观地记下了他在“大跃进”年代的亲见亲闻:诸如农业高产田、大炼钢铁、大搞超声波群众运动,以及科学院各研究所争相竞提科研高指标和节日献礼等场面,甚至在日记册中连连粘贴有关于农业放“高产卫星”的剪报资料。 然而,时入1960年秋冬之时,其日记文字中则透露出来举国狂热之后的种种悲哀:这位身任副部级高干的大科学家,在为国家大事奔忙外出时,竟然为“粮票”的入不抵出而犯愁;年底为记新一年的日记“买日记簿一本,纸作黄色,丑恶不堪”;老家东关镇“至今无电灯,市上萧条,米市街无米市,油车桥乏油车,鱼市桥不卖鱼……所以反不如前”。
-
中国学科发展战略·花岗岩成因与成矿机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 中国科学院本书较全面地总结了花岗岩成因与成矿机制的研究历史、现状和发展动态,分析该学科领域在我国的发展状况及态势,从学科的发展规律出发,结合对相关科学和技术问题的思考,提出推动该领域及相关学科发展的意见和建议。全书共分为五章,分别从花岗岩成因与成矿机制的科学意义与战略价值、发展规律与研究特点、发展现状与发展态势、发展思路与发展方向、资助机制与政策建议五个方面进行详细阐述。
-
顺北地区奥陶系断控缝洞型油气藏勘探实践漆立新,云露,李宗杰本书是在前人综合研究成果和油气勘探重大突破的基础上,进一步结合"十一五"、"十二五"和"十三五"以来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西北油田分公司在油气勘探方面所取得的重大成果,以顺北大油气田为总结重点,按照新的学术思想、采用新的基础资料,通过全面总结、系统编图、综合升华,全面反映顺北大油气田油气地质特征、油气形成过程、油气分布的最新研究成果。本书是一部内容丰富的,集基础性、系统性、新颖性、资料性与科学性于一体的,具有较强的实践性和实用性的油气地质著作。
-
塔里木盆地寒武系云露,曹自成,汪洋,李海英陆上深层碳酸盐岩层系是当前重要的油气勘探领域之一,不同地区地质背景的特殊性决定了深层碳酸盐岩储层的复杂性。随着塔里木盆地近年来油气勘探逐渐走向立体勘探、整体评价、多层次多领域获得油气突破的战略布局,在新层位和新领域的超前地质研究准备也就显得十分必要。塔里木盆地寒武-奥陶系碳酸盐岩的平均埋深超过6000m,是未来深部油气勘探的目标之一,因此,对其进行前瞻性研究极具意义。本书以塔里木盆地寒武系-奥陶系碳酸盐岩为研究对象,采用地质、地球化学以及物探技术相结合的方法,深入探讨了不同地区寒武-奥陶系储集体地质特征,进而分析各地区各层位储层的形成、演化机制,并对区块内主要储层的分布规律进行综合总结认识。
-
天然气水合物储层特性与定量评价王秀娟等本书总结团队多年来关于我国南海与国际海域天然气水合物富集特征差异、储层物性反演与定量评价方法的研究成果,围绕海域天然气水合物地球物理识别与评价面临的科学难题,开展了天然气水合物岩石物理分析,系统梳理了多类型天然气水合物储层物性的定量评价技术,创建了基于统计学反演、多属性融合与循环迭代的多类型天然气水合物储层物性的高分辨率预测方法与空间分布精细刻画技术,揭示了南海细粒沉积物天然气水合物富集特征,提出天然气水合物?游离气共存类型、识别技术与评价方法,实现了理论和技术在南海天然气水合物勘探试采中的应用,可为我国天然气水合物储层精细评价研究提供科学理论与技术参考。
-
祁连山水塔变化及其影响王宁练,盛煜,金会军,车涛 等祁连山是河西走廊绿洲地区和柴达木盆地东缘绿洲地区的水源地,其储水与供水状况直接关系到下游绿洲地区社会经济的发展。本书以祁连山水塔变化及其影响科学考察分队所获得的大量第一手观测和调查资料为基础,结合前人的相关研究成果、遥感资料,进行系统综合集成分析,对祁连山水塔的组成要素、功能、变化及其影响进行系统论述。全书共7章,主要内容包括科考的背景与意义、主要内容与目标,祁连山水塔的组成要素,近期变化及其驱动因素和对水资源、生态环境的影响。本书还预测了祁连山水塔未来变化及其影响。
-
动物地理学李兆元,董贵信本书综合过去30年来国内外的**研究成果,从演化和适应两个维度论述物种分布问题,是目前国内第一部系统介绍动物地理学内涵及范畴的学科专著,也是论述该学科**研究进展的科学专著。通过绪论和物种多样性,系统介绍本学科内涵、历史脉络以及生物学概念和理论;通过描述地理空间的环境分异和生物相以及环境的历史变迁,以阐述环境压力及其动态性。用部分兽类分布区的历史变迁和地质时期动物区系来展示动物分布区及区系的动态性,通过介绍当代世界和中国动物地理区划来展示生物多样性的分布格局以及演化背景、当代环境与物种适应的统一性。最后结合作者的**研究发现来探讨本学科在当代生物多样性保护中的应用价值。
-
徐霞客游记徐弘祖著;赵伯陶解读《徐霞客游记》是中国最早的一部详细记录所经地理与人文环境的日记体游记,也是世界上最早记述喀斯特岩溶地貌并详细考证其成因的典籍,其科学价值、历史价值与文学价值并重是这部游记最为突出的特点,堪称一部百科全书式的巨著。这部游记曾被明末清初的文坛领袖钱谦益称誉云:“唯念霞客先生游览诸记,此世间真文字、大文字、奇文字,不当令泯灭不传。”论者一般将徐霞客一生壮游行迹分为前、后两期,即名山游踪与万里遐征。本节选本根据《中华传统文化百部经典》丛书的编纂要求,选取有代表性的前、后两期游记文字24篇(名山游记占10篇),注释除对地理、地貌与名物、掌故的诠释外,尽量多引用相关稗乘或正史材料,并对某些地名尝试用方志有关著录或清初顾祖禹所著《读史方舆纪要》来佐证《徐霞客游记》,同时注意引证霞客前人、同时人或后人游记中的相关材料,以令读者有所比照参考并加深印象。
-
典型顺层岩质水库滑坡隐患综合遥感识别方法与实践黄海峰,易武,张国栋,易庆林本书以三峡库首秭归向斜盆地典型顺层岸坡段为工作区,按照以孕灾环境与模式分析为基础、以综合遥感隐患识别技术为支撑的思路与方案,开展典型顺层岩质水库滑坡隐患的综合遥感识别方法与实践研究。首先通过归纳区域地质环境与地质灾害发育概况以掌握孕灾背景;再对地形地貌、地质构造、斜坡结构等进行调查分析以查明孕灾环境;同时重点通过地质结构条件分析与总结来揭示典型孕灾模式,继而建立综合遥感判识标志;以此为基础,采用定量易发分区评价与定性目视解译相结合的方法,圈定易发靶区并将其作为识别重点区;接着,综合采用高分光学卫星遥感、合成孔径雷达干涉、无人机摄影测量等技术方法,开展隐患探测与识别;最后,通过地面核查判识最终实现隐患识别,并提出管控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