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文学/地球科学
-
安徽地质遗迹黄建东,朱家虎,夏茂林,胡远超,茅磊本书全面系统地介绍了安徽省重要地质遗迹调查成果,深入地阐述了全省地质遗迹资源的地质背景、类型、分布、特征、保护与开发利用现状及地质遗迹景观与人文历史的关系,对安徽地质遗迹资源进行了综合评价,并结合安徽实际提出了全省重要地质遗迹保护与开发建议。本书运用大量 手实地调查资料和丰富的图片,着重从地质剖面、古生物化石遗迹、古人类遗址、重要岩矿石产地,花岗岩地貌、岩溶地貌、碎屑岩地貌,构造地貌、火山地貌、水体景观以及地质灾害、地震遗迹等方面,解读安徽地质遗迹成因,展示地质遗迹景观,宣传地质遗迹保护,展现自然生态之美。
-
追忆唐·亨伯格教授宋晓东本书是为了纪念杰出的地震学家、从事地震学研究的研究生和研究人员的良师益友——唐·亨伯格教授。本书包括了用中英双语撰写的来自著名同事的两篇序言和一篇前言,以及亨伯格教授生前指导的学生的19篇文章。在这些文章中,读者可以找到他的学生参与的许多突破性成果,并体会亨伯格教授在整个职业生涯中遵循的科学哲学和指导方法。在他的指导下,多位学生已经取得了成功,并在自己的研究经历中不断践行他的理念。亨伯格教授提出的地震波形建模已成为限制从内核到地壳的地球结构以及快速量化地震时空破裂行为的关键方法,如今已在地震学科被广泛采用。这些文章证明了亨伯格教授谦逊的科研态度、永葆好奇的求知精神,以及他对解译地震记录的巨大热情,这使他深受研究生和同事们的喜爱。
-
中国海洋科学2035发展战略“中国学科及前沿领域发展战略研究(2021—2035)“项目组海洋是生命的摇篮、资源的宝库和国家安全的屏障,是未来人类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战略空间。《中国海洋科学2035发展战略》旨在依据海洋科学发展的内在规律,瞄准当前世界科技前沿和建设海洋强国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展望2035年前我国海洋科学的发展方向和关键领域,谋划促进海洋科学创新发展的战略思路和政策措施,提升我国海洋科技综合竞争力,为国家海洋科学基础研究的战略部署和科技计划的制定提供决策依据。
-
江苏省酸雨变化特征及对农作物的影响评估吴洪颜,张佩 编本书是一部介绍酸雨变化特征及其对农作物影响的最新研究成果的著作。内容主要涵盖近30年江苏省酸雨变化时空分布特征,酸雨的主要成分及气象成因,酸雨潜势预报方法,自然酸雨环境影响下冬小麦、油菜和大豆产量的损失评估和风险区划等指标体系和技术方法,酸雨胁迫对冬小麦、大豆和油菜生长、产量及品质的影响等。本书对进一步开展酸雨研究和业务服务具有借鉴作用,可为大气污染防治、生态环境保护、农业生产趋利避害的决策部署提供科学依据,也可为生态、环境、农业、林业、气象等学科领域的研究和教学提供参考。
-
鄂尔多斯盆地东南部延长组沉积特征与成藏规律研究张锐, 邓南涛, 陈义国鄂尔多斯盆地是一个大型中生代内陆坳陷型盆地,石油资源丰富,是我国重要的石油富集区和石油生产基地,三叠系延长组是盆地主力含油层系之一。鄂尔多斯盆地东南部地区是一个勘探程度比较低的区块。近几年来,在该区块上三叠统延长组中见到了较好的石油显示,然而由于对该地区的沉积演化、烃源岩特征、储层特征等尚未进行过全面系统的研究,导致后续勘探选区难度较大,制约了该区域的增储上产。本书综合利用岩心观察、铸体薄片鉴定、衍射分析、阴极发光、扫描电镜、压汞测试等多种测试分析手段,对鄂尔多斯盆地东南部上三叠统延长组各油层组储层的岩石学特征、微观孔隙结构特征、成岩作用、物性特征等方面进行了综合研究,建立了研究区的沉积演化模式,明确了有效烃源岩的分布规律,分析了不同区域不同层位的石油成藏模式,为下一步勘探工作指明了方向。
-
非线性系统与微弱信号检测赵文礼,王林泽本书共10章,从随机共振和混沌两方面开展了非线性系统中微弱信号检测的理论研究和应用研究。在随机共振部分,首次提出了不饱和双稳态系统和分段线性双稳态系统,进行了其特性分析及信噪比的对比分析,开发了软硬件电路测试系统,进行了仿真实验和软硬件电路的实验。在混沌部分,尤其在平衡稳定性的分析中,进行了系统完整的理论公式推导和证明,并以典型的模型为例,进行了较为完整的理论分析,重点阐述了混沌理论研究的数学方法。本书注重基本原理、数学分析、物理概念以及实际应用之间的融会贯通,力求理论性、应用性及易学性并举,力求将复杂问题变得通俗易懂。本书可供从事测试技术、非线性动力学研究以及微弱信号检测和故障诊断的教师、科技工作者参考,也可作为信息、力学、机械、测控等专业的硕士、博士研究生的教学参考。
-
城市大气污染源排放清单伯鑫,李时蓓,屈加豹 等 著大气污染源排放清单(包括常规污染物和碳),是区域空气质量模型模拟、源解析、减污降碳、三线一单、空气质量达标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等研究的基础支撑数据。本书系统介绍了大气污染源分类、活动水平数据收集及校核方法、排放因子库建立方法、常规污染物和碳排放清单编制流程、源清单应用等。以沧州为例,详细介绍城市大气污染源排放清单编制流程及方法,进行城市清单应用领域讲解和某些重点行业清单编制及应用简述;以唐山钢铁厂为例,详细介绍钢铁行业常规污染物和碳排放清单编制流程及方法;以中国机场为例,详细介绍机场行业常规污染物和碳排放清单编制流程及方法;此外,本书还介绍了污染源清单在热点网格、数值模型等应用案例研究。本书可作为高等院校环境科学、环境工程、环境管理等专业的教学参考书,也可作为常规污染物排放清单、碳清单、减污降碳等研究的参考工具,还可供科研院所、环境管理部门的科技人员参考。
-
失衡的地球生态[西]赫拉尔多·科斯泰亚·亚布雷斯、[西]安赫尔·路易斯·莱昂·帕纳尔第六次大灭绝似乎潜伏在地球上,若它发生,完全有可能是由人类对自然环境的行动造成的,特别是自工业革命以来,人类对能源和原材料的需求呈现指数级形式增长。污染和生态系统的枯竭迫使人类回顾过去,重新思考地球以及人类希望拥有什么样的未来。因此,生态学诞生了,这是一门回顾主要环境问题及其可能解决方案的科学。《失衡的地球生态》共分7章:导言、生物多样性、气候变化、地面系统、水生系统、海洋和人类系统。导言介绍了本书涉及的主要概念,如生命进化、生态系统、食物链等,以及相互关系及运行方式。其余部分主要介绍对生物多样性减少、气候变化、陆地和水生生态系统恢复以及人类社会对自然的影响等重要问题,以及严谨的技术应对方法。
-
LiDAR Principles, Processing and Applications in Forest EcologyQinghua Guo,Yanjun S本书入选“经典中国国际出版工程”。 作为一种新兴的遥感技术,激光雷达极大地促进了生态学定量观测向三维转变并为森林生态学研究提供了全新的视角。本书从遥感与森林生态学的交叉学科视角介绍了激光雷达技术及其在森林生态学领域的应用,融合了作者团队十余年的研究成果以及全球科学家的贡献。本书系统阐述了激光雷达技术的原理,详细介绍了搭载在不同平台的激光雷达系统的数据采集与处理方式,讲解了从激光雷达数据中提取森林关键性状的前沿方法,并给出了激光雷达应用于森林生态学多个分支领域的研究实例。为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激光雷达的原理及数据处理算法,本书还提供了详尽的Python示例代码。 随着激光雷达技术在森林生态学中得到愈发广泛的应用,本书对遥感、生态、植被、森林经理等相关领域的科研人员、高校师生和从业者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本书特色: ?清晰、系统地阐述了激光雷达技术的原理及其数据采集与处理方法 ?基于作者团队丰富的经验与研究案例展现了激光雷达在森林生态学领域的应用 ?详细介绍了利用激光雷达提取森林性状的前沿算法并提供配套的Python程序代码
-
消逝的艺术(英国)特里斯坦·古利 著,丁将 译这是一本利用户外线索辨别方向、预测天气、寻找水源、追踪动物的实用徒步指南。作者在本书中为读者分享了诸多观察和解读自然的技巧与心得。这些技巧与心得是他二十多年来行走在世界各地,通过观察自然现象所积累的知识与经验。无论漫步在乡村还是城市,行走在海边还是山地,只要你善于观察,掌握解读自然的技巧,太阳、月亮、星星、云朵、土地、植物、动物等,都会变得更加有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