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文学/地球科学
-
徐霞客游记徐弘祖著;赵伯陶解读《徐霞客游记》是中国最早的一部详细记录所经地理与人文环境的日记体游记,也是世界上最早记述喀斯特岩溶地貌并详细考证其成因的典籍,其科学价值、历史价值与文学价值并重是这部游记最为突出的特点,堪称一部百科全书式的巨著。这部游记曾被明末清初的文坛领袖钱谦益称誉云:“唯念霞客先生游览诸记,此世间真文字、大文字、奇文字,不当令泯灭不传。”论者一般将徐霞客一生壮游行迹分为前、后两期,即名山游踪与万里遐征。本节选本根据《中华传统文化百部经典》丛书的编纂要求,选取有代表性的前、后两期游记文字24篇(名山游记占10篇),注释除对地理、地貌与名物、掌故的诠释外,尽量多引用相关稗乘或正史材料,并对某些地名尝试用方志有关著录或清初顾祖禹所著《读史方舆纪要》来佐证《徐霞客游记》,同时注意引证霞客前人、同时人或后人游记中的相关材料,以令读者有所比照参考并加深印象。
-
典型顺层岩质水库滑坡隐患综合遥感识别方法与实践黄海峰,易武,张国栋,易庆林本书以三峡库首秭归向斜盆地典型顺层岸坡段为工作区,按照以孕灾环境与模式分析为基础、以综合遥感隐患识别技术为支撑的思路与方案,开展典型顺层岩质水库滑坡隐患的综合遥感识别方法与实践研究。首先通过归纳区域地质环境与地质灾害发育概况以掌握孕灾背景;再对地形地貌、地质构造、斜坡结构等进行调查分析以查明孕灾环境;同时重点通过地质结构条件分析与总结来揭示典型孕灾模式,继而建立综合遥感判识标志;以此为基础,采用定量易发分区评价与定性目视解译相结合的方法,圈定易发靶区并将其作为识别重点区;接着,综合采用高分光学卫星遥感、合成孔径雷达干涉、无人机摄影测量等技术方法,开展隐患探测与识别;最后,通过地面核查判识最终实现隐患识别,并提出管控建议。
-
冰冻圈工程学吴青柏,李志军等本书介绍冰冻圈工程学的研究对象、研究任务、研究意义、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讲述冰冻圈各要素及其力学性质对工程的影响,冰冻圈工程的安全保障技术、设计原则和方法;阐述冰冻圈变化对工程服役性的影响;从工程概况、特点、与冰冻圈的关系以及安全保障技术等方面分析世界上著名的冰冻圈重大工程。
-
鄱阳湖湿地生态系统监测指标与技术于秀波,纪伟涛本书以实际监测和多方专家研讨为基础,系统记录了鄱阳湖水文、水质、土壤、湿地植物、水鸟栖息地、鱼类资源、浮游植物和底栖动物等信息。本书为鄱阳湖保护、监测与调控提供了技术规范,可为政府相关决策部门提供科学依据,对我国湿地监测与管理有很好的推动作用。
-
典型海洋灾害事件情景推演技术与应用罗年学,赵前胜,王家栋 著本书共6章加上一个附录,第1章情景推演技术概述,主要对海洋安全事件目前状况以及情景推演技术的相关概念进行介绍;第2章 情景构建技术,主要对情景构建的相关概念、三种主要的情景构建技术进行介绍;第3章 情景分析与推演方法 分别介绍基于事件链、基于贝叶斯网络、基于复杂网络技术的情景分析与推演方法;第4章 情景可视化技术,在详细介绍当前主流的三维建模和可视化平台Cesium的基础上,分析了海洋环境相关数据的可视化方法、数据分级显示方法等;第5章 情景推演软件系统。重点介绍了情景快速检索与匹配、情景推演引擎技术;第6章 情景推演典型案例分析,总结了我国东南沿海风暴潮、海上溢油以及我国黄海浒苔三种典型海洋灾害的情景构建过程,并构建了典型情景。
-
南海沉积物类型图石学法等《南海沉积物类型图》(1:100万)共分8幅,是根据我国几十年来实施的多个海洋调査专项及其他调査研究项目获取的9090站沉积物实测数据,并结合收集的数据资料编制而成的首幅覆盖整个南海的沉积物类型图,反映了南海沉积物的分布格局和变化规律。本图说明书在详细阐述沉积物类型、粒度参数和沉积速率的基础上,揭示了南海现代沉积物分区特征、收支及输运过程。
-
风沙过程观测与模拟亢力强,张春来,邹学勇 等本书阐述了风沙边界层的气流特征以及沙粒对气流的影响,介绍了风的野外和风洞观测仪器及其原理,以及风湍流、风廓线的野外观测和风洞模拟方法;描述了沙粒起动假说、沙粒运动基本形式和风沙传输动力学过程,介绍了沙粒轨迹、碰撞起跳过程、输沙率、风沙流结构等测量方法和风沙流数值模拟方法;阐述了风蚀影响因子及其作用原理,介绍了风蚀因子和风蚀速率的野外观测、风洞模拟和模型模拟方法,以及土壤风蚀监测与评价方法。最后以青藏高原沙漠化为例,介绍了沙漠化调查与监测方法。
-
深渊科学彭晓彤等深渊,又称海斗深渊或超深渊,专指海洋中深度大于6000m的海沟和断裂带区域。受探测技术条件的限制,人类目前对深渊区域的了解十分有限,它代表了海洋科学中最后的前沿领域之一。本书是国内第一部深渊科学专业书籍,在介绍深渊基础知识的同时,阐述了深渊背景下奇特的地质、环境和生命现象,以及发生的过程及机制。
-
生态环境与可持续发展UNESCO国际工程教育中心国际工程教育论坛是由清华大学、中国工程院、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共同主办的系列国际性学术会议,每两年举办一次。2020年12月第二届教育论坛由清华大学举办,来自世界范围的专家学者围绕“气候变化与蓝天行动”“水环境与水生态保护”“气候、环境与健康”“可持续技术及全球协作”“可持续化工与未来”“面向可持续发展的工程教育”等多样性议题,展开了充满创新活力的全球性对话。本书凝聚了诸多行业专家学者的思想精华,展现了全球气候变化、可持续发展以及工程教育领域的新思想与新理念,反映了世界各国、尤其是发展中国家工程教育的新概况。本书对于我国工程教育改革与创新、生态环境与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学术和实践参考价值。
-
沉积学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中国科学院本书概括了中国沉积学的发展历史,梳理了沉积学各分支学科的国内外研究动态,分析了中国的研究基础和特色优势,明确了中国沉积学的国际影响与地位,拟定了各分支学科的关键科学问题,剖析了中国沉积学教育和基地建设的现状与存在的问题。在此基础上,结合国际前沿、国家需求、地域特色和研究基础,凝练并提出了未来10年中国沉积学领域所要重点解决的核心科学问题。本书旨在为沉积学更好地发展奠定坚实的科学基础,促进沉积学在支撑解决国家重大需求、产生原创性基础研究成果等方面做出应有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