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文学/地球科学
-
中国中—新元古界地质学与油气资源王铁冠近半个多世纪以来,伴随着地球早期生命的研究进展,中—新元古代时期的生物多样性业已证实,对于中—新元古界含油气性的物质基础,业已提供了科学的证据。与此同时,全球和我国中—新元古界地质学也取得长足进展,并且在油气勘探实践中也获得了重要的突破性发现。本书系对我国中—新元古界地质学研究进展与现状的一次汇总,主要内容涉及中国中—新元古界地层划分与层序、同位素年代地层学、震旦系生物地层学、典型地区与层位的古海洋地球化学沉积环境、前寒武系烃源层与生-储-盖层组合、构造演化与多期裂谷作用、岩浆活动与围岩蚀变、全球与中国油气资源,以及对我国安岳-威远气田、燕辽裂陷带等为数众多的原生油苗与古油藏、龙门山大沥青脉等典型实例的剖析。
-
区域雨水资源化利用效益、模式及潜力研究(美)郭祺忠,李萌萌,陈亮 等为有效促进雨水资源化利用技术的推广和发展,推动海绵城市建设,本书在总结国内外雨水资源化利用现状的基础上,针对区域雨水利用技术提出了一套经济、生态和社会效益计算方法,并基于计算结果结合层次分析法构建雨水利用技术综合评价体系。同时,以雨水利用综合效益评价值**为目标,借助规划求解模型建立了一套雨水利用适宜模式求解方法。最后,以京津冀区域为例,通过建立一种雨水资源化利用潜力计算方法计算京津冀雨水资源化利用潜力,以期为我国雨水资源化利用和海绵城市建设提供理论支撑。
-
数字孪生流域降水遥感及动态评价冶运涛,董甲平,顾晶晶 等本书以数字孪生流域基础理论为指导,围绕降水高精度评价问题开展了系统研究,解析了降水遥感机理与方法,建立了遥感降水影响因子定量识别方法、遥感降水降尺度深度学习模型、遥感降水融合高精度校正方法,研究了基于时序遥感的流域降水量动态评价和非点源污染风险动态评估。
-
矿物名称词源崔云昊本书是我国,也是世界第一部追溯矿物名称词源的较大型的矿物名学专门辞书。全书340余万字,收词始于石器时代,截至2020年,时间跨度长达六七千年:收录6000余种矿物(含118种化学元素)。因此,她不仅是一部矿物、化学元素发现和命(译)名的辞书,也是一部矿物、化学元素发现和命(译)名的史书,还是一部矿物名学的科普著作。在矿物学研究中,她是一部很有特色与创新性的著述,选题新颖,结构合理,层次分明,内容丰富,考据充分可靠,诠释精详,语言洗练,图文并茂,引人入胜,具有科学性、权威性、可读性、趣味性、科普性。她的出版对矿物科学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并具有显著的社会、文化和收藏价值。本书主要供地球科学、天体宇宙科学、化学、物理学、采矿、冶金、石油、煤炭、土壤、医药、珠宝、材料工作者,大专院校师生,科研院所、经贸、翻译以及其他与矿物学相关领域的工作者使用,是一部教学、学习、工作、科研和翻译工作者案头必备的矿物名学工具书。
-
海洋智能感知宋巍, 贺琪, 杜艳玲本书基于上海海洋大学“数字海洋研究所”相关科研积累,重点考虑了计算机视觉技术在海洋智能感知中数据分析方面的创新与应用。本书从空中卫星遥感影像、岸基视频分析、水下光学图像,以及大数据可视分析四个方面,详细阐述了海洋领域的计算机视觉关键技术,并通过海洋涡旋、海洋锋、海浪要素检测、水下机器视觉增强、多视图海洋异常模式挖掘等具体应用案例阐明了计算机视觉技术的应用潜力。本书内容有助于推进人工智能与智慧海洋交叉领域的研究,加速智能技术在海洋领域的应用创新,助力海洋科技发展。
-
从地球到宇宙马文娟,张翠华,赵学思 著自古以来,茫茫宇宙就让人们充满好奇和遐想,本书以通俗易懂的方式,对人们感 兴趣的宇宙相关话题进行介绍和阐述。全书共六章,内容包括人类的家园——地球、地 球的忠实伴侣——月球、漫游太阳系、绚丽多彩的恒星世界、穿越银河系、探寻宇宙空 间。本书通过讲述宇宙中绚丽多彩的天体及有趣现象、人类对宇宙探索的近期新成果,向 广大青少年读者展示了天文学的无限魅力,让读者在拓宽视野的同时,拉近了读者与天 文学之间的距离,特别是让青少年近距离感受太空的魅力,进而激发他们对天文科学的 浓厚兴趣。 ? 本书适合青少年和普通天文爱好者阅读,也可作为中小学课外读物。
-
中国气候变化蓝皮书中国气象局气候变化中心为更好地认识气候变化的科学事实,全面反映中国在气候变化监测、检测与驱动力等方面的新成果、新进展,中国气象局气候变化中心组织60 余位专家编写了《中国气候变化蓝皮书(2023)》。《中国气候变化蓝皮书(2023)》内容分为五章,分别从大气圈、水圈、冰冻圈、生物圈和气候变化驱动因子等方面提供中国、亚洲和全球气候变化的新事实、新趋势,可为各级政府制定气候变化相关政策提供科技支撑,并为满足国内外气候变化科学研究与技术交流需要,更好地开展气候变化科学传播、适应与减缓气候变化行动提供基础数据和科学信息。
-
时域地球张尉,段晓男 等译校受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地球科学处委托,地球科学研究机遇促进委员会通过问卷调查、研讨访谈、文献调研等各种渠道,总结提出了地球科学的十年(2020~2030)发展战略,确定了 12个优先科学问题,涉及地磁、板块构造、关键元素、地震、火山、地形、关键带、气候、水循环、生物地球化学、生物多样性、地质灾害等各个方面,还明确了为解决这些优先科学问题所需要的基础设施(如仪器设备、信息基础设施和人力资源),以及在科学项目与基础设施上可以开展广泛合作的相关机构。
-
数码相机工程近景摄影测量李永荣本书系统的总结了作者近二十年来的研究成果,基于摄影测量原理和原理,系统的介绍了近景摄影测量理论和技术体系,同时结合诸多的工程实践丰富了近景摄影测量的应用实践,为数组近景摄影测量在工程中应用提供参考和探索。全书共分五章。第一章对数字近景摄影测量的发展现状、趋势等方面的阐述。第二章对参与进行摄影测量的硬件进行介绍,该章结合摄影测量原理,介绍了自主研发的两套近景测量硬件设备(双目测量摄影测量系统和多目井下摄影测量系统)。 第三章对近景摄影测量的摄影条件、原理、公式推导和误差分析等内容进行了详尽的阐述。第四章结合不同类型的工程案例,对近景摄影测量在工程的深入应用做了介绍,理论联系实际,以其近景摄影测量能够应用到更多的工程当中。本书可为摄影测量、测绘工程以及相关专业的本科生和研究生以及测绘工作者提供参考,也可为其他专业工作者使用近景摄影测量手段解决工程中相关内容提供参考。
-
失衡的地球生态[西]赫拉尔多·科斯泰亚·亚布雷斯、[西]安赫尔·路易斯·莱昂·帕纳尔第六次大灭绝似乎潜伏在地球上,若它发生,完全有可能是由人类对自然环境的行动造成的,特别是自工业革命以来,人类对能源和原材料的需求呈现指数级形式增长。污染和生态系统的枯竭迫使人类回顾过去,重新思考地球以及人类希望拥有什么样的未来。因此,生态学诞生了,这是一门回顾主要环境问题及其可能解决方案的科学。《失衡的地球生态》共分7章:导言、生物多样性、气候变化、地面系统、水生系统、海洋和人类系统。导言介绍了本书涉及的主要概念,如生命进化、生态系统、食物链等,以及相互关系及运行方式。其余部分主要介绍对生物多样性减少、气候变化、陆地和水生生态系统恢复以及人类社会对自然的影响等重要问题,以及严谨的技术应对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