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文学/地球科学
-
洪水灾害损失评估系统陈秀万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
-
气象万千林之光著我国的科学家和科普作家长期以来在科普园地中辛勤耕耘,倾注了大量的精力和心血,创造了许多科普读物。《中国科普佳作精选》所收入的作品,正是其中的佼佼者。这些佳作的共同特点一是不只局限于对科学知识的阐述,而是注重弘扬科学精神,宣传科学思想和科学方法;二是通俗易懂,引人入胜,做到了科学性、可读性、趣味性的统一。作家们娓娓动听的叙述,生动形象地反映了科学家们追求真理的探索精神,一丝不苟的科学态度,给读者以深刻的启示。正如“润物细无声”的春雨,滋润着渴求知识的广大读者的心田。
-
中生代以来华北地区造山带与盆地的演化及动力学王瑜著内容简介本书以华北地区造山与造盆的统一演化过程和动力学环境为分析研究的主题,采用深浅结合和分构造阶段精细分析的研究思路和方法,揭示了各演化阶段的构造、岩石学表现和构造应力场的跃变。书中把构造演化的深层行为和浅层行为统一起来,把岩浆热事件与地壳下部和地幔的动态推论相结合,把构造应力场的转换与构造动力学环境的变迁相结合,把造山带研究与盆地构造及沉积研究相结合,深入阐述了华北地区中、新生代及其现今的动力学特征。从多种角度对大陆动力学研究的各个方面及岩石圈三个动力学界面进行了划分和探讨。另外,本书对华北地区四大构造边界的细微分析和展现全区构造演化的图景,会对油气资源、地震等不同领域的地质、地球物理和岩石化学的研究起到有益的促进和指导作用。本书内容丰富,论述清晰,具有特色,可供地学领域科研工作者、院校师生及野外地质工作者参考、借鉴。
-
中国钻探科学技术史刘广志主编内容提要本书自古至今系统地论述了我国钻探科学技术的起源、发展和进步,以及我国在世界上最先发明小口径深井钻探——卓筒井的过程及钻探设备与工艺程序。这套钻探工艺程序不仅在1835年钻成了世界上第一口深超千米的天然气卤水井,而且对西方勘探与开发石油天然气起到了启迪促进作用,并沿用至今。新中国成立后,我国的钻探工程科学技术得到迅猛发展,书中列举了多方面的经验、科技成果和收获。该书由刘广志院士主编,全书由十数位资深钻探老年工程师、研究人员撰写,共分十二章,是一本有较高科技价值的科技史书,可供大学、中专院校师生、工程技术人员参阅。
-
人与地球的对话陈宝国编著本书主要内容包括:我们所认识的地球;地球生命的循环系统;灾变论与渐变论之争;地质年代与年代地层;地球收缩说与膨胀说等。
-
遥感与非遥感地质信息复合应用中的计算机处理谭海樵,余志伟著全面论述了各类实用地质信息的基本特征,重点讨论了遥感与非遥感信息复合应用中的计算机处理方法等。
-
中国近海地质许东禹[等]主编;马道修[等]编写内容简介《中国近海地质》是以地质矿产部海洋地质研究所区域地质研究室为主,并有广州海洋地质调查局、上海海洋地质调查局及国家海洋信息中心等单位参加,共20几位专家撰写的区域海洋地质专著。这部专著是在“八五”国家科技攻关重大成果“大陆架及邻域基础环境图集”的基础上完成的。它使用了近30年来全国海洋地质、地球物理调查资料,特别是90年代初的最新调查资料,并做了进一步综合提高。本书包括地形、水文、地貌、沉积、第四纪、地质构造、重力场、磁力场、矿产地质、灾害地质等专业内容,既有对各专业要素的成因、演化及分布规律的系统理论概括,也有涵盖全域的专业图件,是一部文图并茂的著作。本书可供从事海洋地质、地球物理专业及相关专业科技人员参考,也可供国家海洋管理干部及大专院校师生参阅。
-
中国东南部中生代火成岩与矿床李文达〔等〕著暂缺简介...
-
扬子地块西南部沉积地球化学演化与成矿作用于炳松,裘愉卓著中国科学院矿床地球化学开放研究实验室和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联合资助项目。
-
中国大中型天然气田形成条件与分布规律戴金星[等]著内容简介本书是在“八五”国家重点科技攻关项目(85-102)成果报告——大中型天然气田形成条件、分布规律和勘探技术研究的基础上改写而成的。她系统地总结了“六五”、“七五”及“八五”三届天然气科技攻关成果,特别对天然气的成因分类、富集规律、运移机理、成藏机制等理论问题进行了深入研究,提出了天然气的“多源复合、主源定型、多阶连续、主阶定名”的新理论,论述了天然气聚集带、聚集区、聚集域的新概念和划分原则;同时对中国主要含气盆地的天然气富集规律进行了深入分析,总结出了形成大、中型天然气田的主要控制因素,建立了各类气藏的成藏模式,探讨了大、中型气田的进一步勘探方向。另外,书中还介绍了应用物化探(测井)等方法识别天然气的新技术、新方法。本书内容丰富、资料翔实、阐述充分、观点新颖,具有广泛的使用和参考价值。可供从事石油、天然气地质的科研、生产人员和有关院校师生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