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文学/地球科学
-
中国古代天文历法徐传武著暂缺简介...
-
工程地震勘察方法陈宏林,丰继林编普通高等教育地震类专业规划教材。
-
中国黄土古地磁学岳乐平,薛祥煦著内容简介中国黄土记录了丰富的气候、环境、生命信息。本书以数十个黄土剖面的古地磁学研究为基础,结合古生物学、气候环境学资料,讨论了中国黄土古地磁与古生物、气候及环境的关系。本书涉及黄土古地磁学原理、磁性地层学、第四纪哺乳动物学、气候环境学等。内容丰富,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和生产实践意义。是一部对从事古地磁学,第四纪地质学工作的人员具有参考价值的书籍。
-
中下扬子地区二叠纪岩相古地理冯增昭等著本书对中下扬子地区的生储盖组合及其有利尽位进行了评估,对该区的12条重点基干剖面的岩石学特征和沉积相进行了详细论述。
-
中华人民共和国地质矿产部地质专报中国地质科学院主编;黄立言等著内容提要中法合作喜马拉雅地质考察队于1980—1982年对西藏高原进行了多学科的综合考察研究。本书是在3年野外地质调查与包括爆炸地震、长周期地震面波、地震活动性、大地电磁测深、地磁差分测深、重力测量、古地磁和大地热流测量等地球物理探测,并经两年系统的资料整理研究基础上撰写的专著。书中重点介绍了藏南地区普莫雍错—佩枯错、藏北地区色林错—那曲—雅安多深地震测深;占宗—日喀则—浪卡子纵测线深地震测深的研究成果;由尼伯尔的加德满都—聂拉木—孔错、德吉—定结—占宗、嘎拉—大竹卡—羊八井—那曲—安多以北的非纵测线的深地震测深的研究成果及长周期地震面波、聂拉木—日喀则—大竹卡—羊八井的重力测量研究成果。本专著反映了这次中法合作考察研究对西藏高原地壳与上地幔结构及其形成演化的新认识本书可供从事地质、地球物理、大地构造等广大地学工作者及有关高等地质院校师生参考。
-
穿越峡谷张继民著远征南极大陆,置身北极雪原,横穿塔克拉玛干大沙漠,徒步雅鲁藏布大峡谷,环行柴达木盆地……由新华社高级记者张继民编撰的科学探秘图文丛书《历险天涯》,由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出版。这套分别名为《聚焦南极》《探访北极》《穿越峡谷》《扫描西部》的图文丛书,由近700幅照片、约20万字构成。在本套丛书的许多章节中,无助的惊险贯穿始终:南极冰区遇到特大雪崩,险些船毁人亡;乘着小飞机,不情愿地多次擦着北极斯瓦尔巴德群岛山尖飞行;徒步雅鲁藏布大峡谷,讨厌的旱蚂蟥除了让人紧张还要让人付出血的代价……情,且无限的激情淋漓挥洒:枯枝树下,大漠人的婚礼同样有歌有舞,只是新娘为何藏而不露?南极的企鹅温文尔雅、憨态可掬。不过这些家伙要是呆劲上来,也会让你哭笑不得;碰到北极熊怎么办?喊叫、扔衣服、推上子弹开枪,“北极须知”给你出招……另外,出于青少年的求知需要,科普更是贯穿丛书始终。
-
塔里木盆地及周边地层贾承造[等]著《塔里木盆地及周边地层(上册)各纪地层总结(下册)各分区地层表》包括《塔里木盆地及周边地层(上)》和《塔里木盆地及周边地层(下)》。上册为各纪地层总结,下册为各分区地层表。各纪地层总结按系进行,对各纪地层划分为若干分为若干分区和小区,按小区和分区分别描述,内容包括各组岩性、所含生物横向变化、厚度及接触关系等;探讨了各纪古生物群组合特征,讨论了各系之间界线问题,特别讨论了各系的盆山对比问题。《塔里木盆地及周边地层(上册)各纪地层总结(下册)各分区地层表》对塔里木盆地及周边南华系-第四系进行了系统的研究和总结,首次建立了塔里木盆地各地层分区比较完整的地层系统,编制了塔里木盆地及周边地层表,年代地层划分到“阶”。《塔里木盆地及周边地层(上册)各纪地层总结(下册)各分区地层表》可供地质工作者和石油地质工作者阅读参考。
-
中国沙尘气候图集王锦贵,任国玉主编沙尘暴是我国北方沙漠和沙地及其周边地带固有的天气、气候现象。本书根据全国 559个站点近50年的观测资料,统计了标准气候期(1971~2000年)春季、全年包括沙尘暴在内的各类沙尘天气多年平均日数,多年平均的四季沙尘天气日数占全年百分率,有记录以来(1954~2000年)极端最多和最少沙尘天气日数,近40年(1961~2000年)春季、全年浮尘、扬沙、沙尘暴日数的趋势系数,以及有记录以来(1954~2000年)各类沙尘天气逐年日数,并分析绘制了相应的等值线分布图。本图集可供关注中国北方沙尘暴现象的气象、环保、生态、地理等专业人士以及教学和管理人员参考。
-
中国西北气侯由暖干向暖湿转型问题评估施雅风主编当前全球变暖日益显著,深刻地影响人民生活和生产活动,而全球变暖驱动的复杂的水循环变化,可能导致近十几年来西北大部分地区气候环境悄然发生重大变化,出现了降水与径流增加,冰川消融加速,湖泊水位上升,大风与沙尘暴日数减少,植被有所改善等现象。针对这些现象,研究者捕捉到了这些现象之间的关联,并提出了西北气候可能正由暖干向暖湿转型的科学推断。这一问题的提出不仅在学术上、而且对我国西部生态环境与社会经济等诸多方面均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战略意义,需要认真和审慎对待。尤其是这些现象在时间上暂时的、还是有可能发展为长期的、在空间上是局部的还是趋于向全局性演变,目前还不甚清楚。为此,在中国科学院和中国气象局的高度重视下,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在新疆进行调研的基础上,联合新疆、甘肃、青海的水文、气象和相关的科研部门等10家单位代表于2002年9月6-11日在兰州举行研讨会,对近期有关气候、环境变化事实、特征、原因与未来发展趋势开展了深入讨论,基本认同了西北气候由暖干向暖湿转型的假设,在此基础上撰写了报告并经若干特邀请、专家审阅后修改定稿,供中央、地方和有关专业部门参考。本书比较详细的收集了近40年我国西北地区气温、降水、冰川融水、河流径流、湖泊水位、植被覆盖以及洪涝、沙暴灾害的变化资料,并进行了约前后20年的比较分析。用大量的事实证明从1987年以来,我国的西北地区,特别是在河西走廊以西,与前100年比较,确宾存在气温继续上升、降水明显增加的趋势。用事实证明了气候由暖干向暖湿转换的过程。通过对某些大气物理过程的分析,推测了气候转型的原因,并通过模拟,预测了未来50年的变化趋势。在此基础上,建议在进一步加强对西北地区气候环境变化监测和研究的同时,要适应转型变化,趋利除弊,提高水资源利用水平,改善生态环境。
-
油气田开发地质基础黎文清,李世安主编本书除对原章节做了必要调整外,增加了油、气田勘探和构造地质以及油、气田地质研究中对物探、测井、钻井资料的应用等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