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文学/地球科学
-
竺可桢全集竺可桢《竺可桢全集》收录迄今可见的竺可桢文稿约2000万字,共24卷。第1—4卷为学术论文、大学讲义、科普文章、演讲词、工作报告、思想自传、信函、题词、序跋、诗作等;第5卷为外文著述;第6—21卷为1936—1974年的日记;第22—24卷为补编。各卷附珍贵历史照片。本书为第3卷,收录竺可桢1949年8月至1959年的文章、会议致词、工作报告、序跋、信函、批示、题词、诗词等,凡172篇。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前夕,竺可桢奉召北上参加“科代会”筹备会议,会后率团赴东北解放区参观,旋即参加第一届全国政协,出任中国科学院副院长兼计划局局长。他奔波在政府部门、科研机构和著名大学之间,为重组研究机构,吸引和凝聚人才,探索国家管理科学事业的道路尽职尽责。这一时期,他先后担任中华全国科学技术普及协会和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副主席,参与对全国科普工作的领导。他作为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委员参加例行会议和视察活动。作为中国气象学会、中国地理学会等学术组织的领导者,他仍然活跃在许多学术领域中。1955年,竺可桢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兼任中国科学院生物学地学部主任。随着领导体制的变化,他开始把自己的主要精力放在“十二年科学技术发展远景规划”的有关任务上,领导全国范围内的自然区划和自然资源考察工作,奔波在大河流域、西部高原和北漠南疆。与此相随,在全国范围内布局了略具规模的有关研究机构和考察台站网络,并为冰川、冻土、沙漠、青藏高原综合研究等诸多新兴领域填补了学科研究的空白。在20世纪50—60年代,竺可桢为新中国的成就欢欣鼓舞,对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心悦诚服,以饱满的热情去完成自己承担的每一项工作。另一方面,在自“思想改造”起始的历次政治运动中,他常常以“落伍者”自责。他自己保留的若干篇有关“自我检讨”“学习体会”“交心汇报”等文字,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他这一时期的心路历程和那个时代的政治面貌。
-
城市大气污染源排放清单伯鑫,李时蓓,屈加豹 等 著大气污染源排放清单(包括常规污染物和碳),是区域空气质量模型模拟、源解析、减污降碳、三线一单、空气质量达标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等研究的基础支撑数据。本书系统介绍了大气污染源分类、活动水平数据收集及校核方法、排放因子库建立方法、常规污染物和碳排放清单编制流程、源清单应用等。以沧州为例,详细介绍城市大气污染源排放清单编制流程及方法,进行城市清单应用领域讲解和某些重点行业清单编制及应用简述;以唐山钢铁厂为例,详细介绍钢铁行业常规污染物和碳排放清单编制流程及方法;以中国机场为例,详细介绍机场行业常规污染物和碳排放清单编制流程及方法;此外,本书还介绍了污染源清单在热点网格、数值模型等应用案例研究。本书可作为高等院校环境科学、环境工程、环境管理等专业的教学参考书,也可作为常规污染物排放清单、碳清单、减污降碳等研究的参考工具,还可供科研院所、环境管理部门的科技人员参考。
-
变化海洋中的生命孙松暂缺简介...
-
海洋考古学(英)基思·马克尔瑞本书介绍了海洋考古学的发展历史、基本内容、研究课题和研究范围、以及海洋考古学的现状和今后发展的方向。从理论上对海洋考古学进行了阐述,讨论了海洋考古学的研究方法和研究手段。本书是一本介绍海洋考古学的专门著作,适合考古工作者和广大社会科学工作者阅读。
-
光纤光栅水听器技术基础马丽娜,蒋鹏,胡琪浩,卞玉洁暂缺简介...
-
竺可桢全集竺可桢《竺可桢全集》收录迄今可见的竺可桢文稿约2000万字,共24卷。第1—4卷为学术论文、大学讲义、科普文章、演讲词、工作报告、思想自传、信函、题词、序跋、诗作等;第5卷为外文著述;第6—21卷为1936—1974年的日记;第22—24卷为补编。各卷附珍贵历史照片。本书为第5卷,收录竺可桢的外文论著59篇,其发表时间跨越58年(1916—1973)。大部分为学术著作,包括部分中文论文的英文摘要。其中,英文56篇,俄文3篇,英文论文大多为作者自撰,少数乃译自中文论文;俄文论文则由他人据作者撰写的中文稿翻译而成。英文论文中,作者1918年在哈佛大学的博士论文A NEW CLASSIFICATION OF THE TYPHOONS OF THE FAR EAST为首次全文发表。除个别早期的英文论文未有中译文外,其余大多皆已译成中文正式发表,入编于本书1—4卷。应当指出,凡从中文著述译成外文者,作者都针对出版刊物的特点和读者对象及原文发表以后的研究进展,对文章作了较大的补充和修改,因此不宜简单地看作是对原论文的翻译。有些文章,如关于二十八宿起源的论述,因应某些出版社或学术会议的要求,中、英文本都曾多次发表,而每次发表的内容往往有所变动。
-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生动实践童章舜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提出要完善生态保护补偿制度。三年来,在党中央、国务院的坚强领导下,国家发展改革委与10省(自治区)精心组织、共同推进,推动试点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积累了一批可供复制推广的经验。为系统总结试点经验和成效,整理形成了《生态综合补偿试点工作总结及典型案例汇编》。本案例汇编共分为2篇,第1篇是各省(区)试点总结报告,从试点任务的多个方面总结生态综合补偿工作的做法和成效。第2篇是试点县(市、区)的典型案例,收集整理了地方在生态综合补偿实践中探索出的好模式、好做法。
-
LiDAR Principles, Processing and Applications in Forest EcologyQinghua Guo,Yanjun S本书入选“经典中国国际出版工程”。 作为一种新兴的遥感技术,激光雷达极大地促进了生态学定量观测向三维转变并为森林生态学研究提供了全新的视角。本书从遥感与森林生态学的交叉学科视角介绍了激光雷达技术及其在森林生态学领域的应用,融合了作者团队十余年的研究成果以及全球科学家的贡献。本书系统阐述了激光雷达技术的原理,详细介绍了搭载在不同平台的激光雷达系统的数据采集与处理方式,讲解了从激光雷达数据中提取森林关键性状的前沿方法,并给出了激光雷达应用于森林生态学多个分支领域的研究实例。为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激光雷达的原理及数据处理算法,本书还提供了详尽的Python示例代码。 随着激光雷达技术在森林生态学中得到愈发广泛的应用,本书对遥感、生态、植被、森林经理等相关领域的科研人员、高校师生和从业者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本书特色: ?清晰、系统地阐述了激光雷达技术的原理及其数据采集与处理方法 ?基于作者团队丰富的经验与研究案例展现了激光雷达在森林生态学领域的应用 ?详细介绍了利用激光雷达提取森林性状的前沿算法并提供配套的Python程序代码
-
水体空间与村镇社区微气候彭昌海,李向锋,吴娱本书基于宜兴地区典型水乡村镇的基本空间形态特征,针对水体容量、水体布局、水体状态、堤岸植被,建立不同类型的水体空间格局优化试验模型,并通过ENVI-met软件模拟与微气候环境评价,得出热舒适度性能较优的水体空间格局类型。同时结合水体微气候效应影响要素的研究,从规划设计层面提出了基于热舒适度提升的村镇水体空间格局优化策略,并在实际村镇案例中得到了有效验证。结果表明,优化策略的应用能够大幅提升宜兴市丁蜀镇西望村(东)在夏季的热舒适度性能,使冬、夏两季典型气象日的舒适空间比率累计值提升0.366左右。
-
测量学基础王建强,薛剑锋,赵宝贵,陈本富,刘向铜等...本书是为近测绘类专业编写。系统阐述测量学的基本概念、基础理论、主要技术以及 前沿问题。共有11章,主要介绍测量学基础知识以及在各领域中的应用;说明测量学的研究对象、主要作用、基本工作和发展趋势;测量学的基本元素以及相应的测量原理和技术;测量误差基本原理;测量学 技术,其中GNSS技术,是测量学中 有技术含量的内容,也是应用 广泛的技术,其应用越来越智能化;工程测量的基本工作,是对前文技术的具体应用。由于面向非测绘类专业学生,本书简化了部分测量学基础知识点,删除了一些过时的测量技术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