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详情
构式语法与汉语构式
作者:吴为善 著
出版社:学林出版社
出版时间:2023-01-01
ISBN:9787548619178
定价:¥68.00
购买这本书可以去
内容简介
构式语法理论是国外语言学界对语法研究不断创新的产物。一方面,构式语法是从Fillmore的“格语法”和Lakoff的“框架语义学”逐步演化而来的,因此注重语义结构的研究;另一方面,构式语法作为认知语言学派的一个分支,必然把语法视作是一种包括认知结构、完形感知和运用语言的综合能力。事实表明,构式语法理论是对传统句式研究的突破,对注重“意合”的汉语更具有解释力。近20年来,国内学者运用构式语法理论,对汉语构式及其承继关系的语义基础、同构限制、功能属性、认知解释等方面均有相当深入和细致的分析和描写,但这些研究多局限于某个特定个案,尚未对汉语构式及其承继关系作全面、系统的考察。本专著借Goldberg创立的认知构式语法理论,以笔者多年来探索汉语构式的研究成果为基础,通过典型示例解析的方式,对汉语构式及其承继关系进行了比较全面、系统的梳理和阐释。除了章“绪论”、第八章“结语和思考”之外,从第二章至第七章分别对汉语构式的相关问题加以分析和解释。内容包括:(一)概念整合与框架构式;(二)构式原型与扩展承继;(三)句法同构与多义解读;(四)构式赋义与话语功能;(五)语用心理与语境适切度;(六)参数变量与构式变异。
作者简介
吴为善,江苏南京人,1950年1月生于上海,师从著名语言学家张斌先生。上海师范大学教授。在汉语韵律句法学、认知语言学方面提出了不少具有学术价值的观点,获得学术界的认可。在《中国语文》《世界汉语教学》《语言科学》等各类专业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 50 多篇;著有《汉语韵律句法学》《认知语言学与汉语研究》等学术专著6部。
目录
章 绪论……………………………………………………1
节 构式语法及其理论要点………………………2
一、构式语法的理论渊源…………………………2
二、Goldberg的构式语法…………………………3
第二节 构式研究综述及其示例………………………6
一、汉语构式研究综述……………………………7
二、典型研究范式示例……………………………8
第二章 概念整合与框架构式………………………………24
节 词语复合模式及其整合等级…………………25
一、述宾两字组V N的整合度分析………………25
二、黏合定中N双 N双的整合度分析……………33
第二节 框架标记构式及其整合等级…………………44
一、“没X没Y”构式解析………………………45
二、“X前X后”构式解析………………………53
三、框架标记与构式语模………………………61
第三章 构式原型与扩展承继………………………………66
节 核心谓词的扩展承继………………………67
一、“NP VR”自致使义构式解析………………67
二、“V起来”话题义构式解析…………………72
第二节 组配构件的扩展承继………………………77
一、“一M比一M VP”构式解析…………………77
二、“V1一量V2一量”构式解析………………83
第三节 整体构式的扩展承继………………………87
一、“A不到哪里去”构式解析…………………88
二、“能性否定 疑问代词”构式解析…………93
第四章 句法同构与多义解读………………………………104
节 实体、事件、时段的数量同构……………105
一、NP(受) VP(t) QM的多义性及其类推效益106
二、NP(受) VP(t) QM的同构性及其句法解释109
三、同类构式及其同构演绎…………………………112
第二节 黏合定中NN、NV的称谓同构………………114
一、NV结构的来源与自主动因…………………116
二、NV结构的属性与构式赋义…………………119
三、NV结构的指称性与整合性…………………122
第三节 述补VR黏合两字组的虚实同构……………124
一、鉴别依据与考察范围………………………125
二、整合度高低及层级分布……………………127
三、考察结论与同构多义………………………136
第五章 构式赋义与话语功能……………………………137
节 主观量评价表述……………………………138
一、“A不到那里去”构式解析………………139
二、“NP(受) VP(t) QM”构式解析……144
第二节 感受性评价表述……………………………147
一、“NP VR”自致使义构式解析……………148
二、“V起来”话题义构式解析………………150
第三节 消极义评价表述……………………………154
一、“爱V不V”构式解析……………………155
二、“V1一量V2一量”构式解析……………159
第六章 语用心理与语境适切度…………………………162
节 反预期心理表达式的语用驱动……………163
一、语义三角与语用三角………………………163
二、言语行为与心理预期………………………165
三、反预期表达式的类型………………………166
第二节 隐性语义等级序列的激活机制……………168
一、“都NP了”构式与语义等级序列…………169
二、否定性“连”字句与语义等级序列………173
三、量级模型配置与语篇整合效应……………177
第三节 [±积极]语义特征的心理解读……………180
一、词类功能转化:“形容词使动”的功能漂移181
二、语用心理分化:“看你A的”的语用驱动…184
三、考察结论:同类现象的思考与解释…………187
第七章 参数变量与构式变异………………………………189
节 多义范畴衍生与构式变异……………………190
一、“有”的语义原型及其语义分化……………190
二、构式变异动因及其整合效应…………………192
第二节 韵律框架变形与构式变异……………………194
一、整合框架的特征分析…………………………196
二、复合化及其整合效应…………………………199
第三节 语境特征消长与构式变异……………………203
一、量级序列缺失与“一M比一M VP”构式……204
二、致使因凸显与“NP(受) VR NP(施)”构式207
第八章 结语和思考…………………………………………211
节 专著主要结论及其考察范围…………………211
一、专著的主要结论………………………………211
二、专著的考察范围………………………………214
第二节 本课题后续研究的基本思路…………………216
一、语用驱动的理据探索…………………………216
二、语义结构的理据探索…………………………217
三、句法形式的理据探索…………………………219
基础文献………………………………………………………221
参考文献………………………………………………………224
节 构式语法及其理论要点………………………2
一、构式语法的理论渊源…………………………2
二、Goldberg的构式语法…………………………3
第二节 构式研究综述及其示例………………………6
一、汉语构式研究综述……………………………7
二、典型研究范式示例……………………………8
第二章 概念整合与框架构式………………………………24
节 词语复合模式及其整合等级…………………25
一、述宾两字组V N的整合度分析………………25
二、黏合定中N双 N双的整合度分析……………33
第二节 框架标记构式及其整合等级…………………44
一、“没X没Y”构式解析………………………45
二、“X前X后”构式解析………………………53
三、框架标记与构式语模………………………61
第三章 构式原型与扩展承继………………………………66
节 核心谓词的扩展承继………………………67
一、“NP VR”自致使义构式解析………………67
二、“V起来”话题义构式解析…………………72
第二节 组配构件的扩展承继………………………77
一、“一M比一M VP”构式解析…………………77
二、“V1一量V2一量”构式解析………………83
第三节 整体构式的扩展承继………………………87
一、“A不到哪里去”构式解析…………………88
二、“能性否定 疑问代词”构式解析…………93
第四章 句法同构与多义解读………………………………104
节 实体、事件、时段的数量同构……………105
一、NP(受) VP(t) QM的多义性及其类推效益106
二、NP(受) VP(t) QM的同构性及其句法解释109
三、同类构式及其同构演绎…………………………112
第二节 黏合定中NN、NV的称谓同构………………114
一、NV结构的来源与自主动因…………………116
二、NV结构的属性与构式赋义…………………119
三、NV结构的指称性与整合性…………………122
第三节 述补VR黏合两字组的虚实同构……………124
一、鉴别依据与考察范围………………………125
二、整合度高低及层级分布……………………127
三、考察结论与同构多义………………………136
第五章 构式赋义与话语功能……………………………137
节 主观量评价表述……………………………138
一、“A不到那里去”构式解析………………139
二、“NP(受) VP(t) QM”构式解析……144
第二节 感受性评价表述……………………………147
一、“NP VR”自致使义构式解析……………148
二、“V起来”话题义构式解析………………150
第三节 消极义评价表述……………………………154
一、“爱V不V”构式解析……………………155
二、“V1一量V2一量”构式解析……………159
第六章 语用心理与语境适切度…………………………162
节 反预期心理表达式的语用驱动……………163
一、语义三角与语用三角………………………163
二、言语行为与心理预期………………………165
三、反预期表达式的类型………………………166
第二节 隐性语义等级序列的激活机制……………168
一、“都NP了”构式与语义等级序列…………169
二、否定性“连”字句与语义等级序列………173
三、量级模型配置与语篇整合效应……………177
第三节 [±积极]语义特征的心理解读……………180
一、词类功能转化:“形容词使动”的功能漂移181
二、语用心理分化:“看你A的”的语用驱动…184
三、考察结论:同类现象的思考与解释…………187
第七章 参数变量与构式变异………………………………189
节 多义范畴衍生与构式变异……………………190
一、“有”的语义原型及其语义分化……………190
二、构式变异动因及其整合效应…………………192
第二节 韵律框架变形与构式变异……………………194
一、整合框架的特征分析…………………………196
二、复合化及其整合效应…………………………199
第三节 语境特征消长与构式变异……………………203
一、量级序列缺失与“一M比一M VP”构式……204
二、致使因凸显与“NP(受) VR NP(施)”构式207
第八章 结语和思考…………………………………………211
节 专著主要结论及其考察范围…………………211
一、专著的主要结论………………………………211
二、专著的考察范围………………………………214
第二节 本课题后续研究的基本思路…………………216
一、语用驱动的理据探索…………………………216
二、语义结构的理据探索…………………………217
三、句法形式的理据探索…………………………219
基础文献………………………………………………………221
参考文献………………………………………………………224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