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养生
-
历史认识论与现代中医的建构(加)姜学豪(Howard Chiang)《历史认识论与现代中医的建构》展现了一项性和交叉学科的工作,它构建了一个存在于科学史家和科学哲学家之间更广泛的团体之间的对话。通过提出中医知识在历史中的持续性和断裂,认知的异质性和混杂性,化和地区性的转变,该书将认识论所关注的哲学问题和跨地区医学形成的文化权利因素结合在了一起。书中呈现的观点是:在现代化的时期,中医的历史研究须在哲学的认识论范围和的语境中进行
-
湖北省中医药发展调查研究陈丹为深入学习和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湖北重要讲话精神,响应湖北建设“中医药强省”的战略部署,在湖北中医药大学的支持下,湖北省高校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中医药发展研究中心成立了专题调研小组,从中医药健康服务、产业、文化三个方面调查了解湖北省中医药产业发展状况,并结合长阳土家族自治县(简称长阳自治县)和通城县中医药产业扶贫的代表案例分析了湖北省中医药扶贫经验,并提出存在的问题及建议,以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最后汇集成本书,期望促进湖北省中医药产业的发展。
-
基于人体内环境的中医诊断刘进伟本书立足于人体内环境,阐明人之所以生病,皆为人体内环境之寒热、虚实、薄厚、逆从等四度失衡所致。人体内环境即人体之气血,其寒热者,人体各处气血之温度高低也;其虚实者,人体各处气血之总量多少也;其薄厚者,人体各处气血中各种物质浓度之大小也;其逆从者,人体气血在体内流动之逆顺快慢也。在中医诊断时,通过患者的一系列症状表现,推求其人体内环境的四度失衡状态及失衡位置即可。若知其失衡状态,则可寒者热之、热者寒之,虚者实之、实者虚之,薄者厚之、厚者薄之,逆者顺之、滞者促之、急者缓之,择其针药寒热之性而调之。若知其失衡的位置,则可病在表则从表解、病在里则从里解、病在上则从上解、病在下则从下解、病在中则从和解等,择其针药表里之性而调之。本书立足人体内环境,从望、闻、问、切四诊出发,详细阐述了各种证状所对应的人体内环境四度可能的失衡状态和位置过程做必要的补充,可令读者在知其然的同时,亦能知其所以然。
-
金匮要略阐义汪近垣《金匮要略阐义》四卷,清·汪近垣着,咸丰十年(一八六〇)钞本,现藏于南京图书馆。作者汪近垣,江苏仪徵人,清代道光、咸丰年闻名医。幼习儒业,工书法,尤长隶书,同时拜于本县名医李炳门下。李炳字振声,号西垣,行医于楚、越、江、淮问,晚年多寓邵伯镇、瓜州北湖。着有《辨疫琐言》《金匮要略注》《西垣诊藉》等。李炳是专执经方的名家,其《辨疫琐言》是针对昊又可《温疫论》而与之辨言者。谓:“大黄治疫,本于耶律楚材,昊又可窃用之而不知其意,妄造达原饮,用草果、黄芩,以剩人生气。且疫为阴浊,人人口鼻,当以芳香胜之。”因创立清气饮方,轻清开肺,芳香辟秽。用渍酿煮诸法炮制大黄,取其气而不取其味,意尤造于微,用为治疫。其论洵为辨疫名言。李炳幼年习医后,苦不能得其奥,因习《易》十年,顿悟阳长阴消,遂通《灵》《素》之旨,尤深于仲景书。擅用白木、附子等,应手得效。李炳之医道见重于扬州学派朴学大家焦里堂、焦虎玉父子。清嘉庆十年,焦虎玉遘疾似疹而阴躁,李西垣以脉紧而不渴,认定不是出疹,投真武汤而愈,群医称奇而羡。后来焦虎玉读《郑来圃医案》,云有寒极郁内、逼阳于外之阴痴证与此相合,方领悟李炳用药洽切而颇合医道之精诣。李炳于当年病逝。两年后焦里堂患伤寒重证,焦虎玉延请年轻的医生汪近垣为乃父诊治。汪近垣据耳聋、舌黑、脉滑而洪大无伦,断定为少阴欲作亡阳之证,此际非重用参、附不救。是时,也请诸医同诊,或谓舌黑、脉洪大是阳证,有所异议。焦虎玉忆起《郑来圃医案》中有类似病情,言脉散大是真阳欲脱,舌黑是肾水凌心,决计用参、附之药,果然应手而愈。后来焦里堂先生在《梅花馆女录·郑来圃医案序》中详录此案,并称汪近垣深得李炳之真传。焦里堂病愈后,又延寿十数年,完成了名着《易学三书》和《孟子正义》,汪近垣以医助圣贤传书,厥功可表。汪近垣行医五十余年,这部《金匮要略阐义》是他毕生的唯一着述。其子汪少垣也是儒医,传其钞本。正文之前有同邑刘毓崧和李祖望两人的序,都写于咸丰十年(一八六〇)。
-
如何四季养生尉敏琦,黄晓霞近年来,有关养生的书籍不胜枚举,但系统介绍四季养生知识的却是屈指可数,而且有些书籍常常过于专业,难以为普通老百姓所理解和使用。因此,编者特编写此书,以四季更替为主线,结合季节特点与人体防病保健的需要,从衣食住行、运动养生、疾病防护等几个方面入手,运用浅显易懂的语言,细数养生保健的要点与细节,指导老百姓通过简单易行的方法,有效地防治疾病、促进健康。
-
漫画浅释气以臻道赵晓霆 主编,李冉 主译;施晶 顾一欣 漫画暂缺简介...
-
实用神农本草经吕宜民本书依照《神农本草经》上中下三品体例,收载正品中药365种,附药118种,后补药品116种,合计599种常用中药。对易于自采自用的中药,介绍其生物特征,并有附图;载有常见疾病与证候用药参考,简要介绍五运六气、二十四节气调养方剂等。本书可作为各科医务工作者临床中药应用手册,也可作为大众养生保健的中医文化读本。
-
全国中药材生产统计报告黄璐琦 张小波 主编本书在全国中药资源普查基础上,结合各级人民政府网站和文献数据库,对现阶段已经掌握的中药材生产信息进行统计汇总。通过中药材相关政策、中药材生产与贸易、中药产业发展趋势、中药材产业技术发展情况等四个不同的统计口径了解全国中药材生产统计情况,开展各省域的中药材生产统计和114种代表性中药材生产统计,介绍中药材生产统计新技术新方法示范应用及技术支撑单位和全国中药资源遥感监测平台。
-
中药分离技术及实例分析贾安本书介绍了中药化学成分的结构、性质和有效成分的提取、分离、鉴定等基本理论和实践技能知识,论述了传统的提取分离技术和近年来兴起的新技术,如超临界萃取、微波提取、超声波提取、仿生提取及酶工程技术等提取技术;制备色谱、亲和色谱、高速逆流色谱、超临界流体色谱、大孔吸附树脂、膜技术等分离技术。适用于中药类、药学类等相关专业学生使用,也可作为相关专业人员的培训教材及参考资料,书中配有大量的插图和表格,对一些疑难点进行了梳理和整理,便于理解和记忆,起到举一反三的作用。
-
肛肠良性疾病的中医特色防治陈瑜,张卫刚,袁志强本书分上、下两篇,上篇主要对临床常见良性肛肠疾病,如痔、肛裂、肛周脓肿、肛瘘、肛窦炎、大肠息肉等,从病名溯源、临床表现、辨证论治、食疗保健等方面进行了论述与总结。下篇介绍我科临床采用针药结合的方法,对肛肠疾病围手术期常见的便秘、腹泻等疾病的治疗,并附小儿便秘、小儿腹泻治疗两节。附录一为上海市宝山区罗店医院中医肛肠科历史沿革,附录二为汤源荪痔科挂线疗法简介,供读者了解。希望通过回顾历史、展望未来,激励年轻一代不断奋勇前行,做好杏林传承。本书以普及肛肠良性疾病的科学认识和规范治疗为目的,可供中医、中西医结合等专业的临床工作者参考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