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理论及教学
-
体育科学新学科创建学汪康乐加快体育科学学科建设与创建新学科业已成为体育科学发展的必然趋势。大力开展我国体育科学学科基础理论研究,特别是创建学科方面的研究,是当今十分重要的任务。《体育科学新学科创建学》着重从体育科学新学科创建方面——创建学,对体育科学新学科创建的研究方法、基本原则,新学科形成的动力系统、基本规律、基本特征、基本模式和新学科成长的基本规律,以及科研人员的创新素质和创新人格等一系统列问题,进行了较为系统、详细的论述,为有效创建新学科和推进我国体育科学新学科的发展,为有志于体育科学新学科创建研究学者顺利地进行研究提供理论基础。本书适用于广大高校体育教师、体育科研人员、研究生等。
-
奥林匹克品牌钟秉枢著自20世纪80年代开始的奥林匹克运动的经济复生,是和体育营销业的产业和发展并行的。各大公司都愿意付出极大的代价来和奥运五环建联系。这就是奥林匹克品牌的魅力。当现代奥运会之父皮埃尔?德?顾拜旦把古希腊格言“更快、更高、更强”确定为奥林匹克格言,吸纳为奥林匹克格言,吸纳为奥林匹克运动精髓的进候,奥林匹克品牌的愿景就得到了解读。当顾拜旦在1914年的巴黎奥林匹克代表大会上展示出奥运会会旗和五环图案的时候,奥林匹克品牌标识便渐渐成为了最让人熟知的品牌标识。而四年一届的奥运会则展现了奥林匹克品牌的活力。品牌意味着差异,意味着一定程度的市场独占,意味着行业中某种垄断优势。品牌观念是体育组织的软件系统,它决定了组织在什么样的水平上运行。我国的体育组织就像面对WTO的民族企业一样,必须学会培育品牌应对激烈的市场竞争。《奥林匹克品牌:中美澳三国奥林匹克品牌的比较研究》分为6章。第一章导论:奥林区克品牌营销,提出了品牌研究是营销学发展的新进展,总结了品牌的概念化过程及特点,指出了品牌研究的方向;第二章奥林匹克运动会与奥林匹克品牌,阐明了奥林匹克品牌的内涵、定义、内部分工及其存在的各种方式。第三章奥林匹克品牌的组织管理及中、美、澳三国间的比较,总结了国际奥委会、奥运会组委会和部分国家奥委会组织结构和权益分配。第四章奥林匹克品牌的营销管理及中、美、澳三国间的比较,从门票、电视转播、赞助商活动、品牌传播活动、特许计划和火炬传递几方面阐述了如何开展品牌营销。第五章奥林匹克品牌的法律保护及中、美、澳三国间的比较,总结了奥林匹克运动在过去20年来所获得的核心成就,保护奥林匹克品牌权益、树立品牌形象。第六章尾声:奥林匹克品牌的发展与中国奥林匹克品牌的未来之路,探讨了奥林匹克品牌的发展趋势。
-
体育法学董小龙、郭春玲《体育法学》是对我国社会主义法制建设和体育事业的发展现状和实际需要出发,结合我国法学和体育专业教学与研究的特点,阐述了体育法学的基本理论,对体育法的调整对象、基本原则、体育法律关系等进行了系统地研究和探讨,尤其是分别讨论了体育管理、社会体育、学校体育、竞技体育中的法律问题,分析了各种体育组织的功能和法律地位以及体育产业的规范化问题,探讨了体育纠纷的解决机制。另外,作者还借鉴国内外体育立法的最新研究成果,分析了我国体育法制建设中存在的实际问题,并提出了基本的解决思路。《21世纪法学规划教材:体育法学》的最大特色有两个:一是构建了自己独特的学科体系结构。体育法学作为一门新兴的独立学科,在理论体系、研究对象、调整范围等方面迥然有别于其他部门法。《21世纪法学规划教材:体育法学》以此为出发点,构建了颇有特色的体育法学理论结构。二是内容新颖,密切结合体育法律实践。《21世纪法学规划教材:体育法学》以最新体育立法为基础,注重阐释体育法学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和制度,并且在每章后面附有案例阅读材料,帮助读者提高实践分析能力,这使《21世纪法学规划教材:体育法学》更加适合体育院校和法律院校的师生使用。
-
低氧运动促进肌组织血管生成的机制郑澜本书探讨了低氧运动促进肌组织血管生成的机制,为低氧训练在实践中的运用提供理论依据和应用途径。
-
历届奥运会安全事件回顾第29届奥运会安全保卫工作协调小组办公室编著在人类历史发展的长河中,除了宗教这一古老的社会文化现象外,奥林匹克运动可以称得上是一个历史最为悠久的社会文化现象。奥林匹克运动有文字记载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公元前776年。但在此以前,古代奥运会可能已经存在了几个世纪。现代奥林匹克运动会简称“奥运会”,是由国际奥林匹克委员会主办的世界性的综合运动会。奥林匹克运动会起源于古希腊,因举办地点在奥林匹亚而得名。传说古代奥运会是由众神之王宙斯所创始的。第一届古代奥运会于公元前776年举行,每隔四年举行一届。后来人们将这一周期称为奥林匹克周期。按此周期计算,从公元前776年到公元394年问共应举办293届,但实际上举行的次数要少得多。不过,古代奥运会有规定,一个奥林匹克周期为一届,不管举行与否次数照算。古奥运会初期,竞赛项目不多,所以,前22届的举办时间仅一天。后来随着比赛项目的增加,又延长为两天。从第37届增加少年比赛项目后,时间又延长到五天。其中第一天是开幕式,举行献祭和宣誓仪式,第二、三、四天是比赛的具体内容,第五天是闭幕式,进行发奖和敬神活动。赛会期间,来自各城邦的艺术家展出自己的作品,诗人吟诵诗歌,哲学家、历史学家发表演说,而商人们则借此谈买卖、订契约,使竞技会同时成为全希腊思想、文化、经济交流的大集会。公元前4世纪后,马其顿入侵希腊,竞技会逐渐衰落。公元前146年,罗马人征服了希腊,奥林匹亚竞技会变成了罗马帝国的地方性竞技观赏会。公元394年,罗马皇帝狄奥多西一世立基督教为国教,禁止异教活动,奥林匹亚竞技会亦被废止。公元426年,狄奥多西二世又下令烧毁了奥林匹亚残存的庙宇。就这样,从公元前776年至公元394年,历时1170年问举行的293届的古代奥林匹克竞技会渐渐被人们忘记了。古代奥运会有没有安全问题,我们眼下没有资料可查。但是,从希腊人对神的虔诚以及尚武精神,可以想象,古奥运会是一场高尚和纯粹的宗教庆典,是雅典各城邦展示自己实力的机会。尽管那时的希腊战争不断,尽管从比赛项目上不难看出带有明显的战争烙印:战车赛、站立式摔跤、拳斗、赛跑、标枪、铁饼、跳跃、格斗、射箭等,但是希腊人遵从“奥林匹克神圣休战”制度,休战期一般为两到三个月。在希腊人的传说中,奥林匹斯山上住着12位巨神,他们和人类同形同性,欣赏力与美,所以,奥林匹亚竞技会是为了博取诸神的欢心,是最虔诚的宗教祭祀,期间,不允许有任何战争行为发生,否则就是违背神意。自1883年开始,法国人顾拜旦致力于古代奥运会的复兴。经他与若干人的努力,国际奥林匹克委员会于1894年6月23日成立,现代奥林匹克运动从此诞生。现代奥林匹克运动不论从发展规模还是发展水平上看,都已为举世所瞩目。奥林匹克精神得到了广泛传播。人们看到,作为一种文化现象,奥林匹克主义以竞技的形式,将不同肤色、不同文化背景的民族紧密联系在一起,对人类的社会活动,对人类的文明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作为一种体育现象,奥运会是人类探索体能极限的最引人人胜的赛场,奥运会纪录、奖牌成为运动员追求的崇高目标;奥林匹克运动已成为参与国家和地区众多,具有巨大吸引力、穿透力和凝聚力的一项全球性活动。现代奥运会初期,没有太多的安全问题,人们把奥运会看成为一个其乐融融的大娱乐场,轻松快乐重于比赛,第2、第3届奥运会甚至是和国际博览会一起举办。随着奥林匹克运动自身的不断发展完善和影响力越来越大,安全问题越来越突出、越来越严峻了,特别是美国“9·11”事件之后,人们谈起奥运会,首先想到的是安全问题,其次才是竞技和奖牌。这不能不说是奥林匹克的悲哀,但却是无奈的现实。争得奥运会举办权和开好一届奥运会,对很多国家来说,是绝无仅有的机会,因此,谁也不想失败。2008年奥运会即将来到中国北京,这是中华民族的百年梦想。如何把百年梦想变成完美的现实,是安全保卫职能机构和每一个安全保卫职业者肩上的一份重担。奥运会有一大特征:一旦出了安全事件,马上就成为世界上最大的丑闻,因为全球都在关注着奥运会。一百多年的现代奥运会竞赛场上,除了人们耳熟能详的慕尼黑奥运会惨案和亚特兰大奥运公园爆炸案外,还发生过许多关乎安全的问题和大小安全事件,因为奥运会没有来到中国,我们不曾关注过。在2008年北京奥运会安全保卫工作全面启动的今天,翻开奥林匹克的历史篇章,看一看曾发生过哪些安全问题和事件,有什么经验可供我们参考,有什么教训可资我们借鉴,是很有必要的。
-
轻松瑜伽(美)福伊尔施泰因,(美)佩恩 著,王丹丹 等译瑜伽曾被认为专属于神秘的东方领域,但事实上,瑜伽是一项实用的心灵和身体运动,能够使每个人的生活在身体和精神方面更加丰富多彩。如今,瑜伽的应用非常广泛,可用于运动员的辅助训练,心脏病人的康复,慢性背部疼痛的治疗以及孕妇产前调理、产后恢复。在阿呆系列之《轻松瑜伽》当中,乔治·福伊尔施泰因和拉里·佩恩运用他们对瑜伽的综合专业知识,用简明易懂的语言来说明任何人都可以利用瑜伽来达到改善健康并使心灵更加平和的境界。瑜伽是一种健身方法,更是一种生活态度和生活方式,而不单单是一种结合身、心、灵的教导体系,蕴藏着许多人生哲理。东方人生病讲究辩证论治,全身调养;西方人注重对症论治。而瑜伽则从整体出发,讲究身、心、呼吸的和谐与统一。瑜伽不但可增强体力,也可使心灵获得平静,而且瑜伽并不复杂。它在雕塑你外在形象的同时,还能帮你调节内在的机能,更能给你一种来自内心的力量。本书图文并茂,重点介绍了哈达瑜伽。全书分为六大部分,系统介绍了如何进行准备活动,如何正确地放松,如何正确地呼吸,并详细介绍了各种体位的练习,以及如何将瑜伽作为一种生活方式融入到日常生活当中。
-
魔法诱惑刘谦 著这是作者的第一本书,针对的是从未接触过魔术的初学者,因此我尽可能地排除很多专业艰深的技术与原理,希望读者朋友们能够轻松愉快地学习魔术,并且应用在生活当中。当我写到这里的时候,还是没有办法想象当它被印成铅字出版的时候会是什么样子。但是我相信,当你看完了这本书,表演了第一个魔术给你的朋友看之后,你就已经开始感受魔术世界的魅力,或许你就可以体验到8岁那一年的美好感觉。这种感觉一直支持我到现在,让我始终热爱这个神秘奇妙的表演艺术。本书中所提到的每一个魔术,如果表演得当,我相信都可以让你的观众心中留下难忘的印象。记住,技巧及魔术本身并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表演的方式及气氛的营造。唯有将自己的个性融入表演中,那才会成为真正的魔术,愿与大家共勉之。
-
军事体育年报李维亮、冯涛有一位哲人说过,预测未来是世界上最困难的一件事。这是哲理。不过,人类总归是由过去走入现在、又从现在走向未来的。顺着2004年已经留存的一串串脚印向前看,2005年的世界军事形势恐会显出以下一些趋向。反恐斗争:形势严峻2004年12月份,西方一些学者认为,2005年可能是恐怖主义没落的转折点。他们认为,2005年,“基地”组织仍将四处奔逃,领导人精力耗尽、作鸟兽散,联系渠道遭到破坏,大规模恐怖行动比以往任何时期都更难发动。对此他们找出了两点理由。首先,尽管现在国际恐怖主义可能看起来更可怕、更具随意性。但20世纪80年代的情况要糟糕两倍。那时候,大多数年份中,全球会发生600多起袭击事件,每年造成1000多人死亡。而当今恐怖主义通常每年制造不到300起同类事件,大多数年份造成600~700人死亡。这对那些生活在国内恐怖活动猖獗阴影中的人(比如以色列人或伊拉克人)来说,也许是不起作用的安慰,“但国际恐怖主义不会破坏世界稳定。除非世界因自己吓唬自己而陷入危机”。其次。“基地”高层领导当中的统一目标和纪律原则将经受下属各组织狂热行动的严峻考验。各恐怖组织将相互争夺权力和思想上的纯正。“基地”的号召力将受到削弱,争斗不休的各组织更容易被反恐人员打入。处于金字塔底部凶狠而无能的业余爱好者与反西方恐怖主义的潜在支持者可能开始疏远。“‘基地’组织的圣战风潮既不像它看起来那么强大,也不像它看起来那么坚如磐石。”且不说西方这些学者的统计数字是否准确,只说两场反恐战争,便已经对世界稳定产生了重大影响。它们使得地区安全不是稳定了,而是更加动荡了,使得世界不是团结了,而是更加分裂了。难道这些不是事实吗?至于说“基地”内部正在分化,并由此导致衰败,这只是一厢情愿的说法。在阿富汗战争爆发前,美国情报机构估计的最高数字。“基地”组织的人数也不超过1万人。2004年,还是这些机构的估计,这一数字已上升为四五万人,英国媒体估计的数字更是高达7万人之多。越打反恐战争,“基地”的势力就越加强大,这是国际社会的一致看法。当然,“基地”的原领导层与原组织结构在屡遭打击的情况下肯定有一个分化的过程,难免会造成组织内部的混乱及战斗力下降,但据此便认为是“基地”组织衰败的证明,显然是缺乏说服力的。说新年度反恐形势严峻,主要基于以下几个理由:第一,本‘拉登更显强硬决心,恐怖主义势力有可能加紧恐怖活动。俗话说“擒贼先擒王”。把“王”打掉,“贼”不剿自垮。若是擒不住也打不掉“王”,“贼”便如“春风吹又生”般地冒出来。这几年的恐怖分子越打越多,重要的原因便是本·拉登未能归案。西方有评论家戏称本·拉登已成为一个世界著名的“品牌”,已成为世界恐怖主义的代名词b这种说法不无道理。本·拉登俨然已经成为世界恐怖主义势力的精神领袖,受到几乎所有恐怖组织的狂热追捧。本·拉登的录像、录音每一次在电视台、电台播出,便犹如发出了一道道指令,有关的恐怖主义组织便会实施一次又一次的袭击。所以说,本·拉登一天不归案,恐怖势力就不会停止活动,甚至会采取更为残酷的袭击来危害社会。第二,恐怖主义势力出现“联合”的趋势。2004年9月1日俄罗斯别斯兰市发生了特大绑架人质事件,在被击毙的27名恐怖分子中,竟然有9人来自阿拉伯国家,另外还有1名黑人。2004.年在以色列、伊拉克以外发生的恐怖袭击,除了“基地”组织发动的以外,其余袭击者几乎都与“基地”组织有千丝万缕的联系,也不排除是配合“基地”组织,或接受“基地”组织的指令而发动的袭击。至于在伊拉克境内,外国恐怖分子的国别已有一二十个。这种联合趋势的出现使得恐怖主义势力的行动看起来更为统一,协调更为一致,其袭击效果也就可能更加明显与突出。第三,恐怖袭击的手段可能更加多样化。早些年代的恐怖袭击。恐怖分子都是使用轻武器及爆炸性物体在地面实施的。到了上世纪80年代。航空器成为了恐怖分子自杀袭击的目标。后来,还出现了用地对空导弹打击航空器的袭击事件。至于使用航空器作为袭击武器,则是恐怖分子在“9·11”事件中的一种创造。近些年来,许多国家尤其是西方发达国家,加强了对恐怖分子的防范,使得上述方式的实施越来越困难。于是恐怖分子便转而谋求用核、生、化武器实施袭击。“9·11”事件后的一段时间内,美国曾数次遭受炭疽病毒的袭击,只是由于剂量不足,加之美国迅速采取措施加以应对,故未造成重大后果。美国及西方发达国家一直十分担心再次发生核、生、化武器的袭击。这种担心是有理由的。因为500克一瓶的高纯度、高性能生、化战剂或是篮球般大的小型核装置一旦用于恐怖袭击,那就会使成千上万的人在瞬间被夺去生命,核爆炸带来的冲击波还会无情地摧毁大片大片的建筑物。据美国情报机构的侦查,“基地”组织很可能已经从地下渠道获取了小型核装置。至于生、化毒剂,在许多研究所都有“存货”,比小型核装置的获取要容易得多。一旦恐怖组织得到这些武器,是决不会心慈手软的。2005年恐怖分子会不会使用核、生、化武器。无人知晓,不过这种可能性是存在的。再说,恐怖组织中不乏高智商的各类分子。他们有发明常人难以想像的“高招”的本领,这也是恐怖袭击防不胜防的原因之一。另有一点必须提及,那就是新的反恐战争会不会在2005年爆发。这是人们瞩目的焦点之一。从目前形势看,新年度爆发反恐战争的可能性虽不能排除。但也不会轻易爆发。首先,目前还没有任何证据表明,有哪一个国家的政权属于恐怖主义性质,或者是“基地”等恐怖组织的后台靠山。失去了战争的直接作用对象,大打反恐战争的可能性自然会小。其次,美国在新的一年忙得很,既要稳定大选后的伊拉克,又要重绘大中东和平路线图,还要启动全球战略部署调整的“车轮”,有没有精力去打新的战争,难说。再者,国际社会不支持打新的反恐战争,就连英国政府也于2004年底公开声明,即使伊朗违反中止核开发的协议。英国也不会参加对伊朗的战争。有这几条因
-
体育纵横丛书编写组枯燥的说教最不“科学”!青少年朋友灵动的眼光,总追随着世界上最尖端、最前沿、最时尚的脚步。他们对脆弱的大自然抱有纯净的爱,向濒危的动植物投以关切的眼神,为能源危机忧心忡忡;他们喜欢听MP3,玩XOBX,为体育赛事摇旗呐喊,有时候又是影视明星的追星族……“少年科普热点”与少年人同步,拿最酷的事情说科学,沿着青少年朋友最好奇的方向,为大家开启走向科学的大门!
-
体育传播王大中,杜志红,陈鹏主编现代社会的快速发展带来了丰富多彩的变化,新的现象在关系万千重的社会要素相互作用中层出不穷,而处于社会中的人们对各种现象的经验也日益增加。对现象的探究与解释就是对理论的开发与挖掘,而经验则是达成这种探索的驱力和方法。理论是什么,我们为什么要付出极大之辛劳对其进行不懈的探索和研究呢?这个问题看似平淡,但却隐匿在你我心中,埋头于科研之中的人们时常跳出繁杂的工作扪心自问这个基本的问题,当对这一问题有了新的体悟时,其所从事的研究也便能在更为清新、畅达和自我实现的心境重中进一步展开,因为对基本问题的超越性是对自己重新认知的开始,是对社会与生命意义的重构与解读,是明心见性的自我传播。尽管笔者也没有足够的信心对这一基本问题做出对读者有必然启发性的诠释,但我们还是倾向于给予一种回答,使其存在,让它在诸位的心中受到批判的同时也激荡出新的、更有见地的答案。理论是对经验的抽象、是对现象的解释,它以文本的形式为人们的思索提供符号材料,以语义的传播来消减不确定性的体验,以心理的认知为行为提供依据,以共性的理解来实现内心的自我满足。我们探索理论的原因也是在寻求人类解脱内心的困惑与恐惧、摆脱客观世界的“变”所带来的不可感知、不可确定性和不可把握性的途径。在不可知中求知,在不确定中求规律,在个性中求共性的过程是一个理论探索的博弈过程,辛酸与乐趣皆在其中。体育传播是一种现象,也是一个研究领域,对体育传播的探索是建立在两个基础背景之上的,即宏观的社会背景和微观的个体一一人的背景。信息浪潮的洗礼使工业社会、农业社会等传统社会开始了迈向信息社会的步伐。在西方发达国家,信息社会甚至已经根深蒂固,使社会结构发生了整体的转型;在一些发展中国家,信息社会的烙印已经在局部地区体现得淋漓尽致进而影响了整个社会。信息社会的背景使体育传播成为了可能,因为只有信息化的体育才具有传播的价值,而信息社会的到来为体育的信息化提供了条件。对微观个体而言,现代社会的人们更加关注自身的精神需求和对自我健康的塑造,这二者都使体育成为了人们议事日程中的重要部分。体育信息的接受、体育赛事的观看对人们的精神满足做出了贡献,亲身参与体育运动的过程即参与传播的过程,能够从身心两个方面对人们的健康做出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