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星
-
翁倩玉爱的奉献翁倩玉口述;褚士莹整理我们往往只看到头上遥远的星光,而踩坏了脚下的玫瑰。很多人之所以觉得自己不幸福,只是因为迟钝得没有看到近在身边每天小小的幸福。终日羡慕别人,懊悔自己的过去或拒绝接受现实,都只会让人忘了感激、忘记自己拥有的生命恩赐。这就是我为什么对人生中拥有的一切、除了感谢,还是感谢。如果从现在算起五十年,有人偶然提起翁情玉这个名字,我希望别人记得的是什么样的一个人?一个歌星,还是一个版画家?一个曾经红透半边天的日本艺人,还是一个充满梦想的台湾小女孩?一个高不可攀的公众人物,还是一个平凡的好女儿、好家人、好朋友?幸福的人懂得感激……
-
谁搞垮了演艺事业黄安著娱乐TOP独漏消息,黄安铁口直断艺人生涯10大劫数。看今朝,黄安细数10个风流人物!独家猛料非常笔记。这是一部让读者大开眼界的艺人非常笔记;一部完全进入两岸三地演艺视野的文字写真集;其中可以找到你倾心的文人、明星、歌手等;还可以看到名人不为人知的独家猛料大小故事;黄安笔下写出演艺圈的旧事新人旧人新事,坦诚而精辟;还配有多幅极罕见的名人剧照。
-
青春的场所苏有朋著先读为快:BeYourself,快乐最重要!如果以我现在的自觉程度去反省,可能要不断自问为什么要考联考?联考代表什么?念书是为了什么?这些问题一个接一个地想下去,我的联考成绩就不会这么好。还好没有想太多,傻傻地听大家的话,读书就专心读下去。这样其实也没什么不好,如果有太多疑问,还得先花时间去解决那些心理障碍,可能到最后我得到的结论是为自己活,不要为其他人活,为什么我必须承受那么大的压力?结果就和今天的发展完全不一样。很难说怎么样的决定是最好的,毕竟时间只会往前流动,所有的事情都不能从头再来一次,历史是没有“如果”的。写到这里,我忽然想到自己在高三的毕业纪念册上写:“BeYourself,快乐最重要!”难道不是吗?过日子就是这个样子。这句话其实也是一个自己在勉励另一个自己豁达乐观一点。我在高一和高二的成绩都很差,在班上都是倒数排名。由于初中时数学和英文是我最强的科目,并不以为高中数学和初中有什么差别,觉得要考得好是轻而易举的事,自己随便读读就可以了。但是一年级的数学老师并没有按照课本上课,一开始就教逻辑,若P则Q一类的东西。我很大意,前面的课疏忽了,后面的课就一直跟不上,遭受到很大的挫折,心里很紧张。每到考试都要去求同学帮忙,借笔记、问重点、问题解方法。但是同学通常都不太理我,在建中一切以功课挂帅,大家都认为功课好才是真的好,并不认同我的特殊身份。在班上,我没有什么要好的同学,也没有积极地去开拓友谊。我常常因为外务而没有上课,很多人觉得不读书考不好是活该,那是一种可怕的孤独,没有人会同情你,只会视你为异类,或者瞪大眼睛等着看你的下场如何。有一次月考,我在张凤英老师的鼓励下考到全班第二十一名,发成绩单时虽然得到老师公开的称赞,却在无意间听到坐在后排的一个同学说了这样一句话:“如果连苏有朋都考输的话,就真的丢脸死了,回去怎么向父母交代?”这句话在我心底深深地划下一道痕,觉悟了。在同学们的想法里,“苏有朋”三个字其实就等同于“只爱玩不爱读书的无用的人”,“乖乖虎”的盛名,像几万个千斤锤一样绑在我的腰间,除非考好联考,否则一辈子也没办法解开。那时,我的脑袋里经常浮现一种画面:当我走在路上,一个妈妈指着我对她的孩子说:“你千万不要像他,什么‘乖乖虎’,不过是一个只会玩不会读书、外表好看的明星罢了,什么都做不好,不会有什么前途的!”这个可怕的阴影一直鬼魅般地缠绕着我。我下定决心好好用功读书,只为了努力摆脱这个噩梦的阴影。什么宣传、名气,我可以说放下就放下,一点也不犹豫。当时公司正要“小虎队”出《星星的故事》专辑,同时又要拍唱片的封面、录音、上节目,我心里很排斥这些活动,那时想,这些活动我都可以不要,单纯地读书,像同学们一样地拼功课就好了。班上有位同学,现在他也在台大机械系,后来我才知道他的个性很“冲”。高中时代,我觉得他处处瞧不起我,看我不顺眼。但是他越是不理我,我有时反而越会去讨好他。我甚至不自觉地学他走路的样子,有些驼背、吊儿郎当的样子,有时觉得他写字很好看,也会学他写字的样子或笔迹,把他当成榜样。一方面很想跟他接近,想跟他做朋友,不管是放学的时候还是打球的时候,都找机会跟他讲讲话。另一方面却又把他当成假想敌,激发了我的好胜心,我不服输,心里暗暗把他当成标竿,觉得有一天一定要强过他。三年级那年寒假,我从农历大年初二就开始读书,心情已经稳定下来。三年级下学期一开学就是第一次模拟考,每次大型模拟考结束后,学校教务处旁边都会贴出学生的排名榜,大家争着去看,比较彼此的成绩。这一次我也去看,虽然我的读书进度没有完全赶上模拟考的进度,但成绩发下来,我在班上前十名上下。正看着的时候,听到挤在前面有别班的同学叽叽咕咕地在找我的名字和成绩。嘿嘿,他们真不幸,我考得很好,没有热闹可看。一时,心里生出一股骄傲──我不是证明给他们看了吗?这下子跌破了所有同学的眼镜,我在班上的地位也因此完全改观。虽然一次模拟考不是一切,但是考试的结果给我相当大的自信。我想,联考没有想像中的难,同学也没有想像中的那么厉害。逃避压力是没有用的,只会让压力更嚣张,勇敢地去面对压力,我就是豁出去了,尽力读,明知道读不完考试进度也不管。常常和我一起逛唱片行的同学林恒裕总是说:“一二年级,你在唱歌,我们在混,其实你根本没有输给我们。”三上时听到这些话,觉得那只是他想办法安慰我不稳定的情绪。到了下学期,对自己有自信之后,才觉得好像真的是这样,大家都在冲刺的起跑点,没有谁特别可怕,或特别惊人。有些同学一整天坐下来就是念书,在教室里像是生了根,下课十分钟念,吃饭前后也念,念书念得很有纪律,这种情形让看在眼里的人心理上产生落后的错觉,跟着恐惧就来了。同学之间都会私底下比较谁花在念书上的时间比较多;再不然,有些同学回家明明念了很多书,在学校一定对大家说回家都没念书,状况不好,书念不完、念不下之类的。另一些同学,你问他问题,他绝对假装不会,不但如此,还叫别人不要用功了,“多读那么一点时间没什么用的啦!”接着,顺口煽动同学去打球。老师风闻班上出现这样的情形,不下数次地对我们说,大家要把其他班的同学当对手,不要自己起内讧,让自己班的模拟考成绩比别班强,要考上大学大家一起考上,才是真正的胜利。说得明白一点,我的努力目标很单纯,就是要证明给大家看──我也可以考到好学校。除了贯彻这个想法之外,我根本没有想到其他问题,类似念书有没有意义、以后要往哪一条路发展、最主要兴趣的科目是什么等等,在进入大学的大前提之下,那根本不是问题。高一升高二的时候面临分组的选择,我像多数同学一样,多认为选择医农、理工科的人通常显得比较聪明。选择类组的表发下之后一个礼拜要交,我到了第七天才浑浑噩噩地发现表格还塞在抽屉底,收表格的同学死催活催的,不交不行了,就随便问问几个平日比较要好的同学,大家都选了医农组,也就是第三类组,比第一、第二类组要多念一科。因为初中时候成绩很好,觉得自己很聪明,多念一科有什么关系,充满了雄心壮志,所以也填了和大家同样的。现在想想,选组其实和后来填志愿一样草率。从联考完到成绩单寄来,还要等个十几二十天,那是精神上呈现完全空白的日子,虽然觉得自己考得不错,总还是恍恍惚惚的,茫茫地看不到往前走的路。等成绩单来了,有了基本分数后,我立刻去找了计算机分析中心,仔细预估会中到什么地方。我发现同样的分数可以落入台大、清大和交大不同的系,这并不表示我很认真地想着未来要朝哪个方向发展、该依自己的性向选择什么科系,只是单纯地面对志愿表,机械地考虑完成目标最完美的填表方式。即使只能进入较低分的科系,虽然较不热门,只要能进入台大,有个台大学生的美称,听起来就能够让所有的人觉得我考得很好,这就是我在乎的,可以完全不去考虑其他大学。但事实上,清大、交大的电机系也都很不错,排名在台大其他科系之前。当时的我,人生已经没有第二个目标,联考就是一个终极目标。
-
“猫王”埃尔维斯口述实录(美)米克·法伦编辑整理;(美)皮尔斯·马奇班克设计编排;王海燕译埃尔维斯·普莱斯利生活中最大的一个悲剧可能是人们永远也不了解他的想法和感受。作为一名天王巨星,埃尔维斯·普莱斯利受到了数百万歌迷的爱戴,但是对他的个性,人们却几乎一无所知。埃尔维斯声名鹊起时,媒体还没开始把音乐家当作严肃的、有思想的群体来对待,没有认识到音乐家的观点和看法的聆听价值。在那些日子里,没人愿意进行长时间的深入采访。直到又过了10年,对摇滚乐手有深度的采访才出现在《花花公子》上。这倒不是在20世纪50年代的普莱斯利不愿意吐露心声。事实恰恰相反,在挺进乐坛的过程中,埃尔维斯非常乐意与人交谈。不幸的是,那时从来没人问过有深度的问题。似乎没人在乎埃尔维斯·普莱斯利对冷战、艾森豪威尔、甚至音乐的看法。50年代的媒体对待任何新现象走的都是常用的屡试不爽的路子,他们问的大都是:他最喜欢的颜色是什么?他有多少辆轿车?他早餐吃什么?他喜欢哪种类型的女孩?然而,埃尔维斯从军队服役回来后,采访就结束了。他甚至连最温和最平淡的话都懒得去说。随后的10年里,他归于平寂。直到60年代末,我们才有机会了解一点普莱斯利的个性。在1969年的电视演出中,他重新回到摇滚世界。他穿着合体的黑色皮衣,看起来瘦削而刚毅。在演唱的间隙他妙语连珠,谈笑风生,他甚至告诉全世界他喜欢甲壳虫乐队和飞鸟乐队。70年代初,埃尔维斯·普莱斯利更加频繁地出入公众场合。他定期举行现场演唱会,甚至在纽约举行了一次大型新闻发布会。令人悲哀的是,这是媒体面对埃尔维斯·普莱斯利的最后机会。他再也不会和詹·温纳或迪克·卡弗特坐在一起,向成千上万好奇的歌迷们倾吐心声了。我们所剩下的只是一些片段,而且还是从为数不多的几次新闻发布会和录音采访中保存下来的。虽说这些剩余片段十分有限,但如果认真加以编辑,还是能再现埃尔维斯·普莱斯利的面貌,尤其是年轻的埃尔维斯·普莱斯利的形象,因为他叙述了歌王是如何从一名卡车司机上升为超级巨星的。这可能不是一幅完整的图画,但比起我们以前所拥有的要完整得多了。让我们来听听埃尔维斯的自述吧!
-
周璇日记周璇著《周璇日记》片段节选:1951年9月13日星期四今天早上六点多起身,打了针就睡觉了。醒来吃早点。吃完我们就打牌。正在打牌,王姐姐来了。一会儿爱珍同春花来了,我就停止打牌与她们聊天。王姐姐要我记日记。我答应她,从今天起就开始。注:这是周璇在病中的第一篇日记,其中王姐姐是王人美,周璇在演艺圈最早的朋友。1951年10月3日星期三四时去托儿所看敏敏,这几天孩子们都在伤风咳嗽,敏敏也瘦了一点。他们照顾得很好,因此可以放心。等敏敏咳嗽好了,抱他回来。照管的人倒是很难请到,只好慢慢地再说。再给大李写信,心里烦死了,邵老二说定的事情,怎么到现在还不快办,张善琨他们也应该帮忙的。注:这一天日记,周璇写得很少。这一天很关键,她在1951年9月29日出虹桥疗养院,停止打针治疗后,不到5天,显然,精神又出了问题。1951年10月13日星期六几天没记日记了,事情差不多也都忘了。昨天王人美来,没想到她来,听她讲了半天话,知道她的阴险,太可怕!看看她吧,心里正笑着呢,我自己也对不起一个人,良心在当中,我怕什么?我周璇就不爱说谎,可是你们要强迫我,有意危害我,我能服你们的贴吗?神经上的刺激,心地上的创伤,没有法子弥补,这一切的事情谁能知道啊!痛苦只有自己忍受,我看错人!对不起人!唉!忘了过去吧!往事如烟云,有什么可回忆的呢?1951年10月20日星期六好几天没有记日记了,事情想起来真是太使人害怕,不写了吧!没有什么可写的。总之做错了事是一样的倒霉,可是太冤枉了呀,总有一天要水落石出,等着吧!注:这是周璇病中的最后一篇日记。
-
走出《十六岁的花季》池华琼著在《十六岁的花季》里,我扮演的是一个纯情少女。那年,我正好十六岁,也是一个纯情少女。转眼十多年过去了,如今,我不再是一个花季少女。我长大了。我在影视表演这条路上,已经走过了十余个年头。我已经成熟,或者说,我正迈向成熟。我早就从《十六岁的花季》里走出?础?池华琼出生于上海。O型血,白羊座。少年时就读于上海儿童艺术剧院学员班。1997年入上海电影制片厂演员剧团,2002年入北京金英马影视文化公司。演过《十六岁的花季》中的陈非儿、《承诺》中的容芳,《刘胡兰》中的刘胡兰、《红色警戒》中的叶云,等等。曾获1996年中国电视金鹰奖最佳女演员提句,1997年中国电影表演学会奖。回首望去,一帮小孩在阳光下无忧无虑地学习、生活、演戏……哦,那些个令人心迷神醉的日子是多么地美妙啊!十六岁真让人怀念,但它已经远去,已经离我而去了。自从我很偶然地闯入了《十六岁的花季》那一扇幸运之门后,我的人生就被改写了。冥冥之中,仿佛有那么一般力量在推动着我,使我身不由己,它把我引上了一条五彩缤纷的影视之路。
-
我演《蛋白质女孩》徐路著本书为徐路的自传,记录了她从小到大的经历。
-
嫁给刘欢卢璐著该书详细披露了两人的爱情、婚姻生活:1987年,卢璐是湖南电视台的节目主持人。1988年的元旦晚会,卢璐担当主持人兼副导演,要负责去请演员——考虑到年轻女孩请演员可能比较方便,卢璐便负责上北京去请刘欢。当时,卢璐手里惟一的线索是,刘欢曾经在央视参加过一台晚会,唱过一首《世界需要热心肠》。于是,她直接到央视的文艺部找到一名叫黄海涛的小伙子,黄说:“我知道他住哪儿,他借了我一件毛衣,穿走了都没还。”在国际关系学院的筒子楼里,卢璐找到了刘欢。谈完事出来,卢璐大方地把手先伸出来,说:“刘欢,湖南见!”但刘欢却低着头,握着卢璐的手不说话,这让卢璐感到奇怪。后来刘欢到长沙参加完晚会,大家一起到张家界去玩了几天。分别时,刘欢就向她求婚,当时卢璐认识他仅仅9天!如今,他们已经有了一个12岁的女儿。很多人认为刘欢长得丑,但卢璐认为,男人一定要聪明,一定要才华横溢,长什么样无所谓。有人说刘欢没脖子,卢璐回答:“他有过的,有我做证。他只是胖了。”
-
我们为刘晓庆辩护周元镐著一个家喻户晓的电影明星,曾以她的才情和智慧,创造了一个时代的梦想和辉煌,然而这朵绚丽迷人的“小花”。在2002年的盛夏,瞬间暗淡……引子夏日的广东省茂名市,刘少雄从深圳到这里只匆匆呆了三天,本来说好了要去高州尝新鲜荔枝,去中国第一海滩踏浪的,可这一切都被此行的任务冲了!告别了茂名满街挺拔美丽、郁郁葱葱的榕树,刘少雄连夜又向湛江进发,高州荔枝的清香,茂名海滩排天的雪浪都只能留在浪漫的想像里了。又是一个案子,并且是高层领导批示了的案子!应当事人急迫的要求,刘少雄驰骋南海,马不停蹄。他要了解案情,他要吁请办案人员依法办案,他要保护法律赋予当事人的合法权益。一路上,他的面前总是晃动着当事人含泪的眼睛,刘少雄感到心被压迫得隐隐作痛,一下子怎么有这多的案子呢?到湛江又是深夜,刘少雄看看手表,凌晨一点,和那天到茂名的时间差不多。好在湛江宾馆房间的空气质量相对优秀,没有霉气,比茂名要强。茂名雨水过重,潮得厉害,空气湿得拧得出水!又是匆匆冲澡,匆匆睡觉,来也匆匆,去也匆匆。可明天就不能“匆匆”了,明天要跑有关单位,要见有关领导,必须面带微笑,必须四平八稳,急躁不得,匆匆不得!湛江海关,关前有一座形似大刀的雕塑,刀锋向海,取守卫国门、严厉打击走私之意,可不知是工匠有误,还是技拙,居然混淆了刀背刀锋,这样就给了人一种错觉,这座“刀雕”像一片静泊的“帆”,也似一柄漠然的“双刃剑”……后来发生了湛江惊天走私大案,人们窃窃传说与此有关。信则有,不信则无,古今多少事,也只能尽付笑谈中了。关长一天都在开会,拒绝会见任何陌生人。到了下午五点,不能等了,刘少雄决定“闯关”,奇迹往往都是“闯”出来的,龙马进门谓之“闯”!果然“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刘少雄不仅见到了关长,而且见到了新上任的市委书记……这一夜,刘少雄本来可以睡个好觉的,可半夜里,手机突然响了:“刘律师吗?最近有空吗?能来趟北京吗?这里有件麻烦事儿……”……
-
我的性感女友张咪(美)丹尼著;王小宁,李超,彭祥宇译《我的性感女友——张咪》,分为22章,以自述的方式,公开了张咪许多前所未有的惊人内幕、包括惊爆演艺圈内幕、两人性爱的过程、毛宁事件的真相等,第一次让大众,以如此近距离观察到张咪的私生活及内心世界。而《我的性感女友——张咪》的精彩尚不止于此,丹尼从他外籍男友的角度,纪录了因为两人不同的生活方式及背景,所延伸出的许多啼笑皆非的状况。丹尼以幽默的观点及叙述方式,体现出中西方文化上的差异,其格局从内容上为《我的性感女友——张咪》增加了广度及深度,提升了本书的可看性、娱乐性,为了让读者能够全方位地了解张咪,本书还物超所值地附上“张咪潘朵拉的音乐盒”10年精选CD一张,使读者在进入张咪多彩多姿的生活中,也能同时分享到张咪心灵的那一面。由于《我的性感女友——张咪》一书是丹尼所撰写,他以客观的笔触,勾勒出张咪不为人知的一面,其真实性决非一般明星自传所能比拟的,读完这本书,你就会惊讶的发现,原来张咪是如此的可爱、单纯,明星的背后,也有着同凡人般的喜怒哀乐,但是张咪却是一个真性情的女子,即使退去了光鲜的那一面,她依旧是不变的,10年,真不容易!如同丹尼所说的:“MiMi令我骄傲,我以她为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