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夏览胜
-
香港北京新华通讯社,香港联合出版(集团)有限公司编辑策划内容:1. 历史沧桑; 2. 经济腾飞; 3. 回归历程.
-
青岛崂山孙守信,王玉华编著本书介绍了崂山概貌、崂山的形成、崂山的景观特色、崂山的宗教文化、崂山名称沿革、崂山景区划分、崂山旅游路线、崂山风景游览区。
-
云南风物志余嘉华 主编《云南风物志》为《中国风物志》丛书的一种。它以清新之笔,叙滇云湖山之胜,写风土人情之美。对云南的风景名胜、文物古迹、历史文化、风俗民情、奇花异卉、古今交通的沧桑变幻、去迹来踪、古容新貌,都作了生动的描述。宛如一幅幅传神的素描,连缀成了壮丽多姿的云南画卷。它既是具有文献性和鲜明地方特色的新型地方志,又是中外旅游者了解云南的良朋益友。
-
云南风物志余嘉华主编《云南风物志》为《中国风物志》丛书的一种。它以清新之笔,叙滇云湖山之胜,写风土人情之美。对云南的风景名胜、文物古迹、历史文化、风俗民情、奇花异卉、古今交通的沧桑变幻、去迹来踪、古容新貌,都作了生动的描述。宛如一幅幅传神的素描,连缀成了壮丽多姿的云南画卷。它既是具有文献性和鲜明地方特色的新型地方志,又是中外旅游者了解云南的良朋益友。
-
三峡大观长江水利委员会 编,汤博文,赵书汉 译本书以生动的文字、精美的图片、著名的诗篇。介绍三峡的壮丽风光和名胜古迹、民间传说、名人轶事、峡江城镇。内容丰富、熔知识性、趣味性和艺术性于一炉,是了解祖国大好河山的良好读物,也是浏览三峡的必备旅伴。
-
中国古代藏缅语民族源流研究万永林著本书的主要观点如下:第一,中国古代的藏缅语诸族,是以青藏、云贵两大高原上的土著居民中出自氐羌族的民族群体为核心,不断地吸收诸如百越、百濮、匈奴、月支、鲜卑、汉族等民族群体中的不同部分,经过长期的分化与组合而形成的。第二,在历史发展的长河中,藏缅语诸藏内部及其与其他语族各成员间,进行着频繁的、持续的对流式的吸收与整合。第三,从分布地域上看,藏缅语诸族总的发展趋势是从包括西北、东南的广大地区逐渐集中到西南地区的川、藏、滇、黔等省内。第四,从藏缅语诸族内部的关系,尤其是从宗教文化等的角度进行分析,自唐宋以来,随着吐蕃、南诏、大理国等政权的兴替,逐渐形成了大体上以藏族为代表。第五,藏缅语诸族间及各族内部经济、文化发展的不平衡,是该语族成员众多、语种复杂的重要原因。
-
宁波游览江梦飞 主编暂缺简介...
-
中国古代礼俗王炜民著中国历来以“礼仪之邦”著称于世界。所谓礼仪,就是人们在生活、生产、社会交际等各种活动中所遵循的社会规则和道德规范。这些规则规范需要一定的礼节和形式来表现。这种种礼节规范累月经年,日益扩散,渐渐沿袭成为人们普遍认可并依照实行的社会风俗,又称之为礼俗。几千年来,中华民族随着社会的发展,各种礼俗不断产生、发展、演化、变革,逐步形成了一整套深入到社会各阶层、各方面的文化模式。了解古代礼俗不仅有助于研究古代社会状况,而且对于移风易俗,建设中国当代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也具有现实意义。对文化层次较高的成年读者以至专家来说,个人的专业知识总归有限,本丛书对于成年人也不失为一种高位的,可信赖的文化知识读物。 本丛书的前身有110个专题,涉及历史文化的各个方面,商务印书馆、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天津教育出版社、山东教育出版社联合出版。现由编委会对类目重新加以调整,确定了考古、史地、思想、文化、教育、科技、军事、经济、文艺、体育十个门类,共100余个专题,由商务印书馆独家出版。每个专题也由原先的五万多字扩大为八万字左右,内容更为丰富,叙述较前详备。
-
紫禁城通览王树卿著《紫禁城通览》:北京故宫,是明清两朝的皇宫,当时称为紫禁城。它始建于明朝永乐四年(1406年)六月,建成于永乐十八年十一月初四日(1420年12月8日)。明朝永乐、洪熙、宣德、正统、景泰、成化、弘治、正德、嘉靖、隆庆、万历、泰昌、天启、崇祯等14代皇帝,清朝顺治、康熙、雍正、乾隆、嘉庆、道光、咸丰、同治、光绪、宣统等10代皇帝,在这里居住,并实行对全国的最高统治。按照中国古代的传统习惯,当一个朝代灭亡后,它的皇宫便被称为故宫。1911年,辛亥革命结束了清朝统治。1924年11月5日,清逊帝溥仪离开清宫,清室善后委员会成立。1925年10月10日,故宫博物院成立,明清两朝沿用500年的紫禁城,一变而为近代博物馆,宫中无数的历代珍宝成为博物院的文物藏品。1961年,故宫被国务院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87年又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确定为“世界遗产”。故宫博物院作为世界著名的博物院,除举世闻名的紫禁城宫殿外,还有文物藏品100多万件,每年吸引着上千万观众前来参观。为了使观众对紫禁城——这一昔日的皇宫,今日的博物院有一个历史的、全面的了解,《紫禁城通览》拟从三个方面加以介绍:一、宫殿的历史、典故;二、在宫中居住过的明、清二十四帝的简明宫史;三、从皇宫到博物院的剧变和博物院现状。
-
色拉寺熊文彬 编色拉寺全名为色拉大乘洲,位于西藏拉萨北郊色拉乌孜山南麓,由于山下修寺时原野上长满了茂盛的野玫瑰花“色瓦”而得名。色拉寺是藏传佛教格鲁派祖师宗喀巴委派其八大弟子之一的释迦也失(1354-1435年,曾被明朝封为大慈法王)于1949年建造。1962年被定为西藏自治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82年晋升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色拉寺依乌孜山山脚走向因地制宜而建,规模宏大,占地面积达114,964平方米,殿宇错落有致重楼叠阁,金碧辉煌,甚为壮观,体现出藏传佛教寺院依山式建筑的鲜明特点。整座建筑群由佛殿、经堂、扎仓(僧院)、僧舍和康村及策墨林和热振等著名大活佛的剌章宫殿等建筑单元组成。其中措钦大殿、麦巴扎仓、阿巴扎仓、吉扎仓为该寺的主体建筑。早期建筑以麦巴扎仓和阿巴扎仓为中心修建。位于西南的教养巴扎仓遭雷击后于1761年重建,高四层,建筑面积1600平方米,由经堂、护法神殿、罗汉殿、释迦牟尼佛殿、宗喀巴殿和《甘珠尔》经殿及达赖喇嘛卧室等建筑单元组成;经堂中主要供奉有释迦牟尼佛铜像,弥勒佛、无量寿佛、药师佛、妙音菩萨、宗喀巴师徒三人、七世达赖喇嘛、三世策墨林活佛等铜像。阿巴扎仓最早为色拉寺的措钦大殿,1710年建成。现有的措钦大殿后改为扎仓,楼高三层,建筑面积1500平方,由经堂、罗汉殿、大威德金刚殿、无量光佛殿等四个佛殿和达赖喇嘛卧室及灵塔等建筑单元组成,为色拉寺三大扎仓中面积最小的扎仓,同时为色拉寺僧人修习密宗的重要场所,供有格鲁派的三位密宗本尊密集金刚、胜乐金刚和大威德金刚塑像;经堂中所供主尊为释迦牟尼佛塑像,两侧分别为宗喀巴师徒三人、十三世达赖喇嘛等,四壁绘满了金碧辉煌的壁画,内容主要为佛传故事、西方净土变、密集金刚等密宗题材和龙树大师等佛教历史上的高僧大德。壁画造型优美、线条流畅、色彩明丽,显示出高超的艺术水平。吉扎仓为三大扎仓中面积最大的扎仓,建筑面积1700平方米,始建于1435年,后在清代扩建。三世佛殿、马头明王殿、弥勒佛殿、宗喀巴殿、妙音殿、观音殿和尊胜殿等佛殿和其它建筑单元组成;措钦大殿位于寺之东北部,建造较晚,于1710年由拉藏汗赞助兴建,为全寺建筑面积最大的臀堂和宗教事务管理中心。主体建筑高四层,由殿前广场、经堂和弥勒佛殿、罗汉殿、大威德金刚殿等三座佛殿之三、四层的措钦堪布居室和寺院管理机构“剌吉”组成。其中观音殿四壁的壁画极为精彩,描绘了明封大慈法王、该寺创建者释迦也失于1414和1434年两次进京朝觐、受封和从事宗教活动的情景,记录了明代西藏地方政府和中央政府之间的隶属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