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夏览胜
-
六朝都城卢海鸣著丛书一套10本,包括《六朝文化概论》、《六朝文学》、《六朝史学》、《六朝宗教》、《六朝经学与玄学》、《六朝艺术》、《六朝民俗》、《六朝科技》、《六朝文物》、《六朝都城》。这套丛书由国内知名专家学者执笔,是第一套融国别史、地域史和专门史于一体的大型系列丛书。丛书多角度、深层次、全方位地揭示了六朝文化的丰富内涵和魅力,填补了中国文化史研究领域的一项空白。这套丛书现已被列为国家"十五"重点规划项目图书。《六朝都城》一书,系青年学者卢海鸣博士执笔,作者十余年来持之以恒,以六朝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所在地建康都城为考察对象,从宏观的角度着眼,微观的层面入手,对建康都城文化进行了深入浅出的探讨,再现了昔日建康的原貌,堪称是了解六朝古都南京的一部百科全书。本书以六朝都城建康为研究对象,共分十二章:第一章宏观着眼,首先追溯了孙吴政权立国前政治中心的变化轨迹,分析了产生这种变化的根源;接着,从自然因素、社会因素和风水因素三个方面详细剖析了建康能够持续成为六朝都城的原因。第二章至第十一章共用了十章的篇幅,从微观入手,分别就建康的规划建设、城郭、城堡军垒和郡县治所、礼制建筑、市政建设、市场、里坊、园林、寺观神庙、陵墓十个方面进行了考察和研究。最后一章从大历史的角度,评述了六朝都城建康在当时政治、经济、思想、文化、对外交流方面所处的地位和所起的作用。
-
新疆旅游王建国,赖勇撰文;成都地图出版社编著本书以图文并茂的表现形式介绍了新疆各地区的主要风景名胜以及前往这些景点的交通路线,他将会给你的游程提供指南和向导的帮助。
-
江南六镇阮仪三著片断:粉墙黛瓦人家江南水乡所处的长江三角洲和太湖水网地区,气候温和,季节分明,雨量充沛,因此形成了以水运为主的交通体系。居民的生产生活依赖着水,这种自然的环境和功能的需求,塑造了极富韵味的江南水乡民居的风貌与特色。江南水乡民居在单体上以木构一、二层厅堂式的住宅为多,为适应江南的气候特点,住宅布局多穿堂、天井、院落。构造为瓦顶、空斗墙、观音兜山脊或马头墙,形成了高低错落、粉墙黛瓦、庭院深邃的建筑群体风貌。水乡多河的环境出现了水巷、小桥、驳岸、踏渡、码头、石板路、水墙门、过街楼等等富有水乡特色的建筑小品,组成了一整套的水乡居住环境。由于江南水乡一直是全国文化最为发达的地区之一,人才荟萃,因而水乡城镇的许多住户是诗书传家。又由于物产富庶、工商繁盛,这些城镇历来是官宦退隐、富户别墅、学士散居之地。那些有文化素养的人当然是精心营造房舍;而一些富绅商贾也附庸风雅,聘请饱学之士筹划,所以在许多水乡城镇中留下了不少精美的院宅。其次,这些水乡民居大都营建于封建社会,封建伦理、儒学传统、风水习俗都直接影响着这些民居的经营布局、房舍安排等。如厅堂的主次,前后的序位,主客的区分,主仆的隔离,男女的差别等在设计都有独到的手法,这是江南水乡民居的人文因素在意识形态上的反映。根据民居的规模,可分为大宅、中宅、小宅三类:大宅人都是富商、官宦的宅第,纵向称进,横向称落,大宅多则九进,少则四进,多到七落,少则一落不等。如周庄的沈厅则为七进。有的大宅与园林巧妙结合,既创造了居住建筑的产物——私家园林,又增添了民店本身的吸引力。如同里镇的退思园就是非常精致的园林。大宅在平面布局上,通常都有严格的轴线,正门朝南或朝东,宅院规矩方正,进落有序。大宅主落一般有五进,依次由门厅(沿街有的带店或带楼)、轿厅(停放轿子)、正厅(接待主要宾客,举行婚丧礼仪)、内厅(会见亲戚好友、家庭议事)、女厅(也称上房,常用为居住用房)组成,主体建筑以厢房或院墙围合组成院落。边落一般不独立开门,常由花厅(会见常客、举行宴会等)、书房(读书)、花园、内宅(居住)、厨房(多沿后巷开门,不造成干扰,但无家庭专门浴室、厕所)组成。宅的入口沿街或沿河,便于人员的出入和物品运送。两落之间,往往没背弄,这样既分开了主仆的交通路线,又大大增强了内宅的私密性,并有利于隔声、防火、防盗。中宅从形式上看与大宅相仿,不同的是中宅进数较少,一股少于四进,且一般无边落,内部空间的组合没有大宅那么考究,但相比之下较为灵活。中等收入家庭多属此宅。小宅,是一般平民的住宅,规模较小,多为一到两进,有的沿街,有的沿河,平面布局较为随意,为水乡城镇特有的小巷和水巷景观。普通小宅占地小,无严格的轴线,一般有两进,面宽多在一到三间,形式自由,因地制宜,空间利用合理但私密性较差。普通小宅沿河沿街处常有营业性质,临河都开有门,有踏渡水埠一直通到水面。水乡城镇民居在其厅堂组合时,创造了一些富有特征的构件,既丰富了水乡民居的内容,又具有强烈的特征。天井,是民居中用以采光、通风的特征构件,在一般的三合院中,其深度与高度相当,宽度有多种,如主屋三开间,则以明间面阔为准。或五开间较大的,则以明间或次间面阔为准。在大宅中,天井大都做成长方形,并且将两楔的进深减小,或用廊代替厢房,天井成横长方形,东西长度大,通风较好,而且夏季可以减少太阳的照射。常设前、后天井以利通风,后天井一般进深较小,植有落叶乔木以利遮阳。砖雕门楼这是做在前后进腰门上的,是纯粹装饰性的特征构件,明代的门楼较为简朴,清代雕花较为繁琐,这些门楼上都题有匾额。墙水乡民居以木结构为主,因而墙具有重要的防火功能,一般山墙皆高出屋面,做成梯阶式或平头高墙,称“封火墙”或“女儿墙”。墙可分实砌和空斗两种,或下为实上为空的混合式。墙基常用条石,石灰粉刷。当用作装饰性墙面时,就用清水磨砖贴面,既简朴又表现出主人的殷实。地面院宅内露天的地面(知大井)用石板条铺、块铺,裂纹石块或鹅卵石铺砌,也有用砖铺。室内地面都用砖。江南多雨,地下水位浅,室内易潮湿,一般先用石灰夯实,其上铺砂,砂上铺砖,以避潮气,居室的房内则用木地板。轩是室内天花,实际上是使屋顶增加一个空气保温层。大宅、中宅的轩有的装饰考究,木雕精良,有各种做法如船篷轩、鹤顶轩、花篮轩等。屋顶与山墙屋顶铺青瓦,整个坡屋顶成向内微曲的屋面,有利于屋面排水。屋脊的做法花样很多,普通小型民居只用瓦竖砌,两头做简装纹饰。大、中型民居的主要厅堂脊头有做成龙、鸡等花饰。普通山墙为硬山式不出屋顶,厅堂等重要建筑的山墙用出屋顶的屏风墙,随着房屋进深的大小,有一山、三山和五山屏风墙的不同。江南水乡民居总的面貌是:平房楼房相掺,山墙各式各样,形成小巷和水巷驳岸上那种高低起伏,错落有致的景观,建筑造型轻巧简洁,虚实有致,色彩淡雅,因地制宜,临河贴水,空间轮廊柔和而富有美感。因此,常被人称之为“粉墙黛瓦”、“小桥流水人家”。本书前言“江南水乡”这四个字映入眼帘时,人们的脑海里就会勾画出一幅轻柔秀美的图画。确是如此,每当春雨霏霏,杨柳吐绿,桃花水涨,盈盈的湖水荡漾着渔舟,水面上薄雾轻笼,那碧水,那浆影,那波光漪漾……是一首诗;在秋水落霞,层林尽染之时,夕阳晚照,水乡村镇的房舍竹树,镇市上三三两两散集的人群,那小桥,那水埠,那吴音软语……是一首首歌。“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人人都说江南好,游人只合江南老,春水碧于天,画船听雨眠。这些前人的诗歌,使江南水乡的自然景色和水乡风情更令人神往。遍布江南水乡的大小古镇,凝聚了江南的自然风光和人文景观是江南文明的聚集点。近年来,江南水乡周庄、用直、同里、南浔、乌镇、西塘六古镇声名鹊起,游客云集。人们惊喜地发现,这里拥有清涟的河水,纯朴的田野,幽谧的街巷,古旧的民居。倘徉在乡间的石板路上,追寻古人留下的历史踪迹,驻足在驼背的石桥上,欣赏旖旎的水乡风光。举目所见,是原汁原味的历史沉淀,小憩品尝,是地地道道的家乡醇味。没有常住城市中的喧闹浮躁,没有某些旅游地的假造矫作,能觉出一份野趣,能得到一份清纯,能享受一片宁静。我从小在江南长大,那一方秀美的山水,一份淳厚的人情,诸多小镇文化的遗存和日常生活的风韵,无不令我魂牵梦绕。由于对江南古镇的深厚情感,又有工作的关系,从一九八○年开始,我就寻找各种机会,对这些古镇开始了广泛的调查、研究和保护规划工作。但这个过程并不是一帆风顺的,其中的辛苦与艰难难以一一道出;有幸的是,随着整个社会对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的逐渐重视,我们也得到越来越多的人的支持,六古镇原汁原味的历史风貌才得以保存。今天,通过十多年来持之以恒的努力,才使更多的人能够在繁忙的工作之余,在车水马龙拥塞喧闹的城市之外,到六古镇采风,来感受中国古朴而丰富的民间历史与文化,进而更关心中华民族水久的精神和物质的家园,为它的保护贡献一份力量——这也许就是我们所有夜以继日的工作,以及这本小书的意义了。
-
盛京三陵陆海英,王艳春著清代盛京三陵,因地处山海关之东,也称“关外三陵”,是新宾水陵、沈阳福陵和沈阳昭陵的合称。永陵是清太祖努尔哈赤六世祖孟特穆、曾祖福满、祖父觉昌安和父亲塔克世的坟墓,福陵(沈阳东陵)和昭陵(沈阳北陵)则分别埋葬着清太祖努尔哈赤、清太宗皇太极及其后妃们。现在,盛京三陵的重要价值正在被越来越多的人所认识,不仅已全部被列入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而且也成为东北地区著名的清代满族古迹名胜和旅游景区。在这本《盛京三陵》中,我们将依据清代文献的记载,对盛京三陵的发展沿革、建筑艺术、入葬人物、祭祀制度、管理形式等方面,作以全面而且通俗的介绍,对相关的民间传说的掌故轶闻也加以收集整理,使大家对这几座地处清朝发祥地的皇陵及其历史文化背景有更多的了解。
-
生命之树靳之林著片断:巴蜀民间的丧祭考察之一——“开路先锋”/“钱笼子”与“清明斗”广汉三星堆古蜀国王的丧祭燎祭行列与风俗观念,作为原始文化遗存,在3000多年后的今天仍然盛行于巴蜀民间。我从原属四川的川黔交界处的黔北赤水县、川东宜宾地区的合江县与沪州,向西到川西北的成都、广汉、绵竹,对巴蜀地域的民间文化、民间风俗所作的实地考察,看到这方面的原始文化遗存是极为丰富的。赤水原属四川合江县,清雍正年间才划归贵州。这一带和川东风俗是一样的,和川西北风俗也大体一致。);陈宜宾地区和这里的老住户多是从湖南、湖北由江陵沿长江西迁到这里的,因此和长江中游湖南、湖北以至江西的很多民间文化风俗都是相通的。我们在赤水北门里几次走访了民间老艺人杨启贤,他家三代作“妆银匠”,即干丧俗、婚俗与节日风俗扎纸活。他的祖辈原来也是湖北麻城县孝感乡的,后来搬到四川合江住了九代,到祖父这一代才由合江搬到赤水。这里传统的丧祭行列是非常壮观的,最壮观的一次还是1935年他随父亲杨春荣老艺人给当时省政府官员毛光祥的母亲做丧事扎的那次纸扎。起灵以后整个送葬丧祭队伍出城,走在前边的司祭者手拿打上连串通天通地生命符号的黄裱纸,一路向天地散撒,叫做“撒买路钱”,为死者灵魂通天通地,这个角色大概就相当于三星堆葬仪前导的司祭巫师立人像吧;然后是五米高的开路先锋大将军和二将军,叫做“方粥”和“方相”,是披挂销甲背插靠旗、一手拿刀一手拿剑、戴盔头穿战靴开路的两员神将,以及青狮白象和引魂的金童玉女,等等。“方相氏,《周礼·夏官·方相氏》云:‘方相氏掌蒙熊皮,黄金四目,玄衣朱裳,执戈扬盾,帅百隶而时难(傩),以索室驱疫,大丧,先匶(柩)。’郑玄注:‘葬使之道(导)。’古之像神以逐疫者,送丧亦用之,即后世所谓开路神、险道(先导)神。黄帝元妃螺祖死于道,今次妃嫫母监护于道,因以嫫母为方相氏。”[袁珂(编著):《中国神话传说词典》,上海辞书出版社,1985,97页。]看来大丧时走在灵柩前边“葬使之导”的开路先锋先导神“帅百隶而时傩”的大将军方弼、二将军方相氏,就是三星堆葬使之导的插于木体的青铜神头和青铜傩面,等等;接着是仪仗之首六米高的通天“钱笼子”以及一对通天伞盖、两对通天“四正旗幡”仪仗;再接着是高1.2米左右的通天“金山”、“银山”和“灵房子”;然后是双手端死者神牌神位之长孙(长子为炫耀自己有后,故以长孙端神位)等孝子孝孙,再后是死者灵柩,最后是女眷长媳、次媳、三媳以及长女、次女、三女等送葬行列的长队。出城到“开金井”即坟坑墓地前,将“钱笼子”结扎于墓地高大的长青松柏或“苦(孤)竹”主干之端,与之合为一体成为高大通天的神树生命之树。下葬后纸扎仪仗高堆于坟前“燎祭”焚化,祈求通天通神。这正是中国由原始社会延续下来的传统原始观念,这些没有生命的东西,经过“过火”就升天与神相通,成为有生命而且是超自然神能的永生不死之神,这正是丧仪燎祭的实质所在。青铜行列与纸扎行列的丧仪燎祭的性质和内涵在这里是一样的,只有贵贱、王民之分,何况殷商时期还没有纸呢!我在川东一带看到的民间流行的送丧行列,和杨启贤老艺人讲的是一样的,现在只是没有了开路先锋大将军方弼、二将军方相氏以及青狮白象了。杨启贤说做那种纸扎活太贵,记得那次毛光祥为母亲办丧事,让杨启贤父亲和他光是两个开路先锋方弼、方相氏就花了12石谷子。六百谷子一个,老百姓谁能花得起?现在仪仗都是“钱笼子”前导,通天“钱笼子”六米多高,仍然是很气派的。起灵出丧,“钱笼子”是非有不可的,它是出丧的前导,是最重要的。我在他的扎纸铺里看到过他为赤水老百姓办丧事做的高大的“钱笼子”。实际上这就是死者灵魂仙逝可以由此通天的天梯“建木”。它是一根六米多高的沙干作为天地中轴,以中轴为中心的是层层向上的九重圆圈,九重圆圈以环圆彩纸层层相连,意即缘建木天梯上登九重天,真可谓是百仞无枝,有九(木属)。顶端是四瓣黄色太阳花和穹隆顶通天冠,上立白鹤。这种穹隆顶的通天冠和这一带的具有灵魂通天内涵的坟墓封土形状是一样的,它不似北方流行的同一内涵的圆锥形坟墓封土形状。通天冠环周贴有各种通天通阳的太阳花符号。白鹤也是通天通阳的太阳象征,后来又转化为长寿死者羽化升仙的内涵。所以民间风俗60岁以上才在“钱笼子”上加白鹤,60岁以下不加白鹤,而以长矛直指天空。随着年龄的增长,每长一岁,愈升一重天,所以“钱笼子”又有死者一岁一个圈的风俗,但一般做不到。送葬行列到了墓地,把“钱笼子”绑在常青树和常青竹竿之端,俨然是一棵巨大的直通九重天的通天通神通阳的生命之树,它就是广汉三星堆出土的两米多高的以九枝象征九重天的通天、通神、通阳的神树生命之树。当地风俗,埋葬三天后要“圆坟”,就是死者亲属到坟地绕坟转三圆圈,叫“踩界”,即划坟界范圈。然后死者子女用手摇动“钱笼子”生命之树,故意使圆圈落下来,如果是落在男的面前,象征发家发财;如果落在女的面前,带回家后马上埋在米谷里边,象征粮食丰收。“钱笼子”在三年后再焚之于火。这种把生命之树转化为摇钱树的“钱笼子”,显然是已经转化为商品社会的世俗文化观念了。……
-
游贵州随身必备指南徐君峰,薛放 主编贵州省与江南的秀丽玲珑,塞北的豪气冲天,青藏的舒展圣洁等相比,另有一种独特韵味。 贵州的山,层峦叠嶂,秀峰林立,各具风姿。贵州的水蜿蜒于崇山峻岭,奔腾穿泻于深峡幽谷。湖泊给这个山区省份增添了几分妩媚。贵州西部的草海,绿如碧玉,风景优美,被誉为“高原上的明珠”。 石灰石溶积岩是贵州省地貌的主要特点,喀斯特溶洞遍布全省各地,可谓“无山不洞,无洞不奇”。风化的石灰岩和白云岩,挺拔林立,千姿万态。贵州的民族风情也是多姿多彩,堪称一绝。这里世居着汉族及苗、侗、布依、彝、水、仡佬等17个少数民族,古朴的习俗和灿烂的文化蔚为大观。侗家鼓楼和风雨桥、苗族吊脚楼、布依石头寨,精湛的银饰花带、绮丽的挑花蜡染、多彩的民族服装,无论是侗族大歌、傩戏歌舞、芦笙铜鼓,无论是壮观的斗牛大赛,惊险的上刀梯、下火海,都令人啧啧称赞,心仪不已。
-
天水刘玛莉等编著半个世纪以前,著名记者范长江在《中国的西北角》一书中说道:“甘肃人说到天水,就等于浙江人说苏杭一样,认为是风景优美,物产富饶,人物秀丽的地方。”本书介绍的的天水,书中主要讲解了陇上明珠丝路重镇、古城沧桑三千年、往事悠悠从头说、武将文士竞风流、山川胜迹风物迷人、遗址、石窟、墓葬、祠宇及其他、民居、自然风光、一方水土 孕育物华、名优特产、风味小吃、风情民谷、古城旧貌换新颜、参考书目、后记、附录: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名单详细的内容。
-
游浙江随身必备指南徐君峰,薛放 主编浙江滨临东海,西接安徽、江西,北与江苏、上海相邻,南同福建相依。因其境内第一大河——钱塘江古称浙江而得一省之名。 浙江水秀山青,文化悠久,自古便是著名的旅游胜地,以秀丽迷人的西湖自然风光闻名于世,逐步建立了以杭州为中心的全省旅游网络,形成了浙东水乡佛国游、浙南奇山秀水游、浙西名山名水游、浙北丝绸古镇游四条精品旅游线路。 浙江不仅风光秀丽,植物生长繁衍茂盛,列为国家重点保护行列的有银杏、冷杉、百山祖冷杉等45种。浙江的毛竹资源丰富,安吉的竹种植园有200余种竹子,是全国规模最大的竹类种植园,也是浙江旅游的一大景观。
-
游河南随身必备指南徐君峰,薛放 主编河南省位于中国中东部,因大部分地区在黄河以南,故名“河南”。河南又被称为“中州”、“中原”,简称“豫”。有“中国历史文化的缩影”之美称的河南省,曾长期作为中国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自古就有“得中原者得天下”之说。洛阳、开封、安阳三大古都和郑州、南阳、商丘、浚县四个国家级历史名城,更是古迹繁多,名胜遍布。中国三大石刻艺术宝库之一的洛阳龙门石窟、千年古刹登封少林寺、太极拳之乡温县陈家沟、甲骨文发现地安阳殷墟、周易发源地汤阴羑里城、炎黄子孙寻根拜祖圣地新郑轩辕黄帝故里、雄伟壮丽的黄河小浪底等上百个旅游景点组成了古都游、大黄河游、功夫健身之旅、寻根朝觐之旅、三国之旅等黄金旅游线路10余条。
-
游河北随身必备指南徐君峰,薛放 主编河北简称冀,位于北京周边,因处于黄河下游以北而得名。早在五千多年前,中华民族的三大始祖黄帝、炎帝和蚩尤就是在河北由征战到融合,开创了中华文明史。春秋战国时期,河北地属燕国和赵国,故有“燕赵”之称。元、明、清三朝定都北京,河北成为拱卫京师的畿辅之地。河北是全国唯一兼有海滨、平原、湖泊、丘陵、山地、高原的省份,造就了河北独特的自然风光。 这里有“天下第一关”山海关,有全国最大的皇家园林之一承德避暑山庄,有气势宏伟、石雕精美的清东、西陵,有以出土金镂玉衣而闻名世界的满城汉墓群,还有南、北乡堂山、苍岩山桥楼殿等宗教遗存。秦皇岛、北戴河、木兰围场都是人们熟悉的旅游名胜。承德、保定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璀璨的历史文化与秀美的湖光山色交相辉映,构成了河北独具特色的旅游景观。